1、【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九】模版 第一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九】 模版【读梁家河心得体会九】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印在梁家河封面上的这句话,是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话。梁家河是一所学校,初心、求真、苦干,浇灌出宏阔的格局以及深切的为民情怀。 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他后来写道:“1993年,我再回梁家河时,有的乡亲提到,当年我在村里创建铁业社,为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带领
2、大家开挖出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用沼气照明、做饭。可是,我所记得的,是他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敦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书中提到的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照片、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人的思绪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梁家河人看来,习近平见多识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非常实在。习近平身上没有那种让人产生隔膜的“城市味”。他把自己的鞋子送给家境贫困的伙伴,有时还会当起理发师,给村里的青年人理发,有一阵儿他还当起了游泳教练,教那些只会“狗刨式”的青年学习蛙冰。他还办起了扫盲班,“拉话”也成了课堂。说到中外历史、人文地理,习
3、近平是主讲;拉起趣闻逸事、民间传说,社员当主讲。与习近平的交往深深影响了这些伙伴们的人生选择。与习近平交流较多的武晖,后来成了一名教师;石春阳则在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接替习近平当上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些当年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面前,习近平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官”。2009年,习近平来延安调研,当年的“小伙伴”王宪平见到他,竟一时语塞,不知道该称呼“习副主席”,还是“近平”。倒是习近平首先开口说:“黑子。你比上次见面时胖多了。”聊起年少时在一起的情形,两人又说起过去摔跤的往事。习近平似乎又回到了插队时的梁家河,低语道:“那时候真开心啊。”王宪平说:“那时候咱们年纪都小。不过,我当年要
4、是知道你现在能当这么大的官,就不敢和你摔跤了。”习近平哈哈大笑,说:“你看你这是啥话嘛。”温暖的笔触,简朴平实,却引人入胜。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那时因为不通电,天黑后不久,整个梁家河就早早地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还透出一丝光亮。没有人知道,这微弱的灯光给习近平带来了怎样的光明。习近平常常看书至深夜,一边抽烟,一边看书。煤油灯烟大,为凑近那点光亮看书,习近平的脸都被熏黑了。第二天早上,吐出的痰也是黑的。那“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那时,大家交换着看书,竟形成了一个爱
5、读书的小气候。 在习近平看来,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农历二三月,他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回忆起劳动场景,社员梁新荣感叹:“他是真干呢。穿一件蓝色的旧棉袄,腰里系一根点炮时用过的导火索,没有一点儿书生架子。”习近平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让人感到踏实,也充满力量。对此,习近平说:“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实践证明,习近平的处事哲理,无事不成,处事不惊,克难而进
6、,不仅插队时这样,直到省、中央肩负重任依然如此。 读完梁家河后,不禁引人深思,我们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呢。习近平用他的人生实践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读书修身,在实践中锤炼,在艰苦奋斗中磨砺意志。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每个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无数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第二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这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
7、思想性、教育性。读了这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到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示范者,更应该从总书记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人师要做好表率 己不先行,何以导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8、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爆发的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以德修身,以德服人,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教师要成为一名学习者 首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博学多才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9、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为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
10、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 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扎根黄土地,魂系梁家河 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拿到梁家河这本书,第一眼感受就是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封面除了题目梁家河三个大字外,映入眼帘的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
11、气读完全书,去探寻奥秘。 整本书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体现了陕北人敦厚,实在,吐出一句话,砸出一个坑的气质,一件事、一件事娓娓道来,全书三个部分,从习近平总书记再回梁家河探亲: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到回忆往事: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到最后展示今天的梁家河: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整本书,作者带领我们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寻找他信念开始的地方,意志锻造的过程。从当年小伙伴的嘴里,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扎根黄土地,深入群众,爱读书,勤思考,崇尚科学,真抓实干的习总书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和群众一起吃窝窝头,一个在地头挥汗抡锄头的总书记,一个在煤油灯下读书,给群众扫盲,带
12、领大伙修坝、打井的总书记,一个如此亲近,和蔼可亲的一一声唤小名的总书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陕北XX县区的偏远贫困小山村,如今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致富村的喜人景象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激动澎湃,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触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刻、长远的影响,开启一个新时代。结合近期读的梁家河一书,不难看出,梁家河是习总书记扎根黄土地,心系民族魂,敢于担当,继往开来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的
13、历史起点。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燃情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们时时感受到,梁家河这个坐落在陕西北部的小村庄,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更是新一代共产党人怀揣梦想,不忘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高地。伟大的梁家河,孕育了一个伟人的民族魂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梁家河这本书,来看看
14、习总书记的修齐治平。 习总书记爱读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下乡时带的行李,两大箱书,还有他为了借读一本书,可以跑几十里地,他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珍惜,真是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对比自己,我总是感叹要看的书有一堆,但是拿来拿去,老是说没时间,但是真的是没时间吗。习总书记在窑洞里煤油灯下看书,直到深夜,一晚都能把脸熏黑,想想我们现在拥有的条件,不觉得倍感惭愧吗。习总书记正是因为大量的博览群书,执着的上了清华大学去深造,并结合实际,勤思考,多实践,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地,有了更广阔的视界,更宽广可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有了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的勇气。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下
15、,在背负“可教子女”的罪名下,他不沉沦,不气馁,不自卑,不放弃,干活不撒奸,对所有人平等看待,拥有这样的气度,一定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再来看看习总书记的治国平天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曾经的梁家河用它的贫瘠、艰苦磨练了习总书记的意志,不仅是飞扬的黄土,难以下咽的“团子”,三月不知肉滋味的饥饿,更是窑洞里的跳蚤,手上的老茧,肩膀上的血泡,习总书记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梁家河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
16、、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习总书记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沟里,为他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也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为年轻人应该有追求,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习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在梁家河与广大群众一起,与天斗,与地斗的时候,习总书记就立下志向,要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养成
17、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梁家河,总书记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不仅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决心,也有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办法。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挨家挨户劝说老乡放弃旧观念,支持打大坝,跑
18、水利局找技术人员,查资料,带领群众打起了大坝,为梁家河赢得了至今最好的一块良田。他排除万难,远赴四川寻找经验,亲自设计试验,建起全西北地区第一座沼气池,他用行动实践着知行和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只有“锅里有了,碗里才能有”,“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这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语言,无不在最基本的民生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今天的梁家河,山青了,水绿了,天蓝了,路宽了,人笑了以前的窑洞变成了今天的楼房,有了万亩果园,有了民办公司,梁家河的乡亲们过上了好光景,成了人均年收入过万的富裕村“听近平的,准没错。”乡亲们坚定的说。梁家河展示的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相亲们喊出的是我们千千万万人的心里话 通
19、读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更加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坚定的信念,不变的信仰,也对祖国的今天更加自信,对祖国的未来更加自信,期待。让我们一起努力,立足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最后,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民族早日复兴,人民更加幸福。 第四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正是在这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之上,在这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之中,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七年知青岁月,在梁家河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的一言一行,都促使着习近平同志从下乡知青的迷惘到党和国家干部的成熟,正是在这特殊
20、时期的磨炼,造就了这样一位为百姓谋福祉,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国家领袖,这也为我们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 我们年轻人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难免会迷惘彷徨,难免会“苦”于寻找人生的方向,该怎样在这个社会寻找自身的价值,对于青年人,需要一座精神“灯塔”,来指引着我们前行,而这些都在梁家河里做出了最好的诠释。现在的年轻人就应该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意识。习总书记当年就连上山放羊、田间锄地都揣着书,抽空便看书,在一天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仍能坚持不断的学习、读书来提升自我,升华自我。在特殊时期仍然一点一滴积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不是消磨了意志,不是荒废了时光,而是艰苦奋斗、自强
21、不息。 我们年轻人当以梁家河作为自己思想上的“灯塔”,树立远大理想,在和平富裕的好时代,脚踏实地,奋发图强。 第五篇: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近日,我阅读了梁家河一书,在书本最醒目的位置写着总书记说的话:“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1969年,习近平主席到了梁家河。在那里,他度渡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在那里他从一个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梦想的青年。他胸怀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习总书记的人生成长历程中,从梁家河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中,我们应当汲取最宝贵的经验。我
22、们要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希望融为一体,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奋力前行,为实现人生理想而永不懈怠。通过学习,使我深深地学到了梁家河精神所蕴藏的巨大力量,进一步坚定我们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崇高精神。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的示范者,更应该从总书记的身上汲取精神食粮,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为人师表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因此要坚持应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时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衣着得体、言行举止得当,做好学生的榜样。 二
23、、终身学习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静心教书、致力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梁家河不仅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本,还是一座“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的精神丰碑,是一个“怀揣梦想、继续前进”的人生驿站。身为一位教师要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现有工作,用感恩之心和奋进之情做人做事,用实打实的干劲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努力争做新时代新教师,真正让“梁家河精神”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时刻做到慎言慎行,常怀赤子之心,以实际行动无愧于时代的重托和人民的深情厚望,争做一位人民满意的老师。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