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裘帕·拉希莉小说《低地》的隐喻手法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8157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裘帕·拉希莉小说《低地》的隐喻手法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裘帕·拉希莉小说《低地》的隐喻手法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裘帕·拉希莉小说《低地》的隐喻手法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6卷第5期2 0 2 3年9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L i a o n i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4 6 N o.5S e p.2 0 2 3D O I:1 0.1 6 2 1 6/j.c n k i.l s x b w k.2 0 2 3 0 5 0 9 4收稿日期:2 0 2 3-0 2-0 5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语言学的新世纪外国文学作品译介与传播问题研究”(L 1 3 AY Y

2、0 0 4)作者简介:乔莉萍(1 9 6 9-),女,青海西宁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与传播学研究。“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 裘帕拉希莉小说 低地 的隐喻手法分析乔莉萍,成秋凤(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1 1 6 0 8 1)摘 要:裘帕拉希莉小说 低地 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家庭的四代人围绕家乡托利冈吉的低地所演绎出的人生悲欢离合。“自然低地”是主人公高丽和婆婆比卓利无法摆脱的“侵扰记忆”,失去丈夫和儿子的那一幕就发生在那片低地。随后便是灵与肉的冲撞对抗的“婚姻低地”以及挥之不去如同梦魇的“亲情低地”。作者以低地为全书的隐藏线索与背景,以隐喻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既微小又宏大

3、,让“低地”成为铺垫全书悲情基调的叙事装置,既是故事的起点,亦是终点,象征着时间的停滞与循环、历史与个人的连接、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爱、家园与责任的疗愈自我的旅程。关键词:低地;意象;创伤;轮回中图分类号:I 1 0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1 7 5 1(2 0 2 3)0 5-0 0 9 4-0 7 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作者和读者共同赋予的,二者缺一不可。小说 低地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低地 是印裔美籍作家裘帕拉希莉创作的第二部小说,它出版于2 0 1 3年。该小说内容与 解说疾病的人 同名人 一脉相承,延续了拉希莉关注印度家庭移民美国后生活的特色,该书视野比前两部作

4、品更为开阔,情节如迷宫般展开,作品一出版便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并被多家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旧金山纪事报 称之“沉稳,让人难忘拉希莉是我们关于移民和家庭分离之痛的最优美纪事者(低地)闪耀着光亮”1。拉希莉小说 低地 讲述的是一个印度家庭四代人的悲欢离合。低地 以印度托利冈吉和美国罗得岛为背景,主要人物是生活在美国的印裔移民,以米特拉家两个儿子为起点串联起父辈、自我及子女的经历。苏巴什和乌达安出生在印度,二人性格迥异,哥哥苏巴什老成稳重,弟弟乌达安行不苟合,当二人在大学学习时,乌达安选择投身革命,苏巴什选择远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二人拥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乌达安因政治事件惨死,苏巴什选择返回印度,

5、并与弟弟的遗孀高丽结婚,保护弟弟未出生的孩子,组建新的家庭。但乌达安的死困扰着米特拉家族的人,看似美满的家庭背后却是千疮百孔,他的死困扰着高丽,她无法接受自己与苏巴什的婚姻,她选择离开第二任丈夫苏巴什和女儿贝拉,拒绝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需要承担的伦理责任,但当米特拉家族的第四代人贝拉的女儿出生后,高丽试图与女儿和解却以失败告终。低地位于聚居区附近,雨季过后低地会被淹好几个月,时隐时现,它是苏巴什和乌达安去往运动场的捷径,它见证了聚居区的变迁,记载了米特拉一家的生活经历。低地是悲剧的发生地,乌达安在低地的水坑中被逮捕,他的同志在此为他建了小型纪念碑,母亲也常来此祭奠他。自此,低地成了全家人痛苦的来

6、源,它也因此成了家族发展中的一乔莉萍等:“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 裘帕拉希莉小说 低地 的隐喻手法分析9 5 个重要节点,而这之中最深刻的记忆便是乌达安的离去给家庭带来的毁灭性打击。痛苦记忆自此在米特拉家族中循环往复,相同的空间却给予了家人不同的感受,父母深陷丧子之痛,高丽尝试抗争却以失败告终。这片低地也是理解把握整个作品的关键,作者灵活运用隐喻的手法,“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2 简而言之,隐喻是将本义进行修饰加工,用特定词语来向读者暗示某种含义并实现沟通的途径。通过将“低地”这一重要意象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让“低地”成为地缘政治空间和影射主角结局、铺垫全书悲情基

7、调的叙事装置。一、“自然低地”:无法摆脱的“侵扰记忆”文学作品中隐喻表现的手法多样,作者在写作中运用想象暗示等手法实现对内容的修饰加工。隐喻通过浅显的语言表现作者的思想。文学作品想象的实现依靠生动的语言,与之对应语言需带有隐喻色彩,才可以实现想象空间的建构。文学作品的语言需要借助隐喻的力量,在灵活表达的基础上,为读者想象力的发挥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间。低地 开篇展现了聚居区和低地的自然环境,聚居区周围有两个椭圆形且紧挨着的池塘,池塘附近便是低地。“季雨过后,池水上涨,淹没了池塘之间修筑的路堤。低地也积满了三四英尺深的雨水,一年好几个月就这样淹着。”33聚居区狭窄拥挤,房舍普通,低地居于其中,它在旱

8、季和雨季的样态不一,旱季时可正常通行,雨季时水面被水葫芦覆盖,远看似实地,米特拉家族的故事便围绕低地徐徐展开。时过境迁,低地周边的环境变动明显,前后景象对比鲜明。二人年少时,“两个池塘平静而绿意盎然。低地仍旧被洪水淹没,他们无法横穿,不得不顺着边缘绕过去。”33 1兄弟二人年少结伴去球场时路过低地,他们在路上直抒己见,讲出对时事政治的观点。二人在途经低地看到托利俱乐部后,回忆了英国殖民印度的过往,乌达安态度激进地表达对英国的不满,这也是乌达安命运悲剧的伏笔。乌达安死后,苏巴什回家祭奠弟弟,他站在家里的露台上环视着二人生长的家园,“低地,在他眼里像潮水过后的泥滩。”31 1 2苏巴什眼中的低地随

9、着时间的变迁由生机到破败,此变化与乌达安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乌达安的死亡为节点,米特拉家族中的人都被改变,苏巴什本来在期待爱情,也打算按照父母的期待走进婚姻,按照标准要求去生活,但弟弟的死亡打乱了哥哥的规划。他决定与高丽结婚,选择改变人生走向与高丽结合的原因很多,其一,父母认为是高丽的出现导致乌达安的死亡,他们禁锢她的生活,以严苛的要求控制高丽的一举一动,这令苏巴什心有不忍,其二,“他们不想照顾你。他们想把孙子留在身边。”31 4 6父母只想要孩子,隔离高丽,苏巴什不想让孩子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故而他选择与高丽结婚。但高丽将自己困在了1 9 7 1年1 0月,在乌达安生命戛然而止的时刻高丽仿

10、佛也进了坟墓。后来低地成了垃圾堆,比卓利经常去低地祭奠儿子,在目睹垃圾堆满低地,弄脏了纪念碑时,她朝着周围的居民吼叫,试图让人们意识到乌达安纪念碑的存在。父亲退休后想离开此地,但母亲却拒绝该提议,她想留在乌达安故去的地方,拒绝接受时间流逝带来的痛苦记忆。母亲拒绝卖掉房子的原因除怀念乌达安外,最初建设房子的资金来源是她的嫁妆,而且房子是两兄弟成长的地方,在门口依旧有二人的脚印,她生命的重要时刻皆发生在此。她也是在这目睹了儿子被杀的经过。拉希莉在描绘乌达安死亡时,将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与家庭成员的思考结合起来,警察威胁父母和高丽,试探乌达安的藏身之处,高丽将乌达安预先设定好的位置告诉了警察,但事件的

11、走向却不是预先设想的结局,故事结局以乌达安的内心独白做结尾,他站在低地边缘看着父母恳求警察,观察父母的衣着,回忆与高丽相识的经过,生命的结尾依旧是想为高丽遮挡阳光。乌达安的死是家族创伤的核心事件,在小说结尾父母的焦灼、妻子的恐慌更是加深了乌达安死亡的悲剧气氛。乌达安被杀前仍想要给高丽遮阳,这便是高丽无法挣脱的“侵扰记忆”。即那种“就算危险早已时过境迁,受创者还是会不断地在脑海中重新经历创伤事件,宛如发生在此时此刻。创痛如此反复侵袭,使他们很难重返原先的生活轨道”的心理现象43 3。高丽深受创伤记忆侵扰是因为她与乌达安的感情深厚,二人违背传统礼教私奔,二人于学生时代相识,9 6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2、(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5期第4 6卷后相知相恋,乌达安的出现改变了高丽无趣的生活,所以当乌达安死后,高丽触景生情,看到特定的物件就会回忆与丈夫相处的时刻。乌达安被杀时,高丽听到清脆的枪声,因距离太远,“看不到多少血飞溅出来”31 2 9。基于此,高丽的想象空间随之展开,她生贝拉时看到鲜血,甚至在梦境中梦到动物互相攻击时出现的血液都会想到丈夫。她对特定声音和血液的应激反应都是她深受记忆侵扰的印证。自然中的低地是高丽记忆低地的来源,低地最初仅仅是聚居区周围的空地,但因人的参与便杂糅进了家园的意义。旱季时它是空地,雨季时则会积水,低地在变化,在被塑造,它是米特拉家族繁衍的缺点,也是乌达安生

13、命的终点。它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古与今的关联、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米特拉家族从低地出发治愈创伤的努力。低地作为拉希莉着重描绘的自然景观,它很小但却容纳人的灵魂,米特拉家族所有人的人生都与低地有关联,且以低地为基点串联起了苏巴什等人的人生时间,以其深层次的象征内涵增强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低地是每个人摆脱不了的地区,乌达安葬身于此,父母固守此地拒绝接受儿子的死亡,高丽与苏巴什被迫结合,贝拉则重复循环了父辈的痛苦境遇,低地虽然是悲痛的来源,但乌达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是有父母担忧、妻子陪伴,有温馨的记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挖掘到故事以爱为中心的特点。低地作为本书情节发展的线索,在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

14、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低地弥漫的悲痛也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中徐徐蔓延开来。二、“婚姻低地”:灵与肉的冲撞对抗裘帕拉希莉在行文的过程中,多用描写式行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行文方式上来说,描写属于主观式行文,描写可以侧面体现出作家的性格、艺术价值追求及审美取向。相较于通过对话来传达人物特征,描写式行文的度更难把握。为了规避行文中描写的诸多矛盾,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往往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达成的。描写大体可以分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描写中的隐喻多用于表达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烘托为了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暗示等。环境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文学隐喻实现的主要途径。环境描写隐喻的是人

15、物的身份经历、所处的社会背景、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志趣。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暗示和侧面映射。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的间接形式,是隐喻的主要作用5。高丽的婚姻就是一种“低地”的隐喻。她的婚姻隐喻的是一种无奈、困扰,一种纠葛,也是一种挣脱。丈夫被警察枪杀是高丽人生的转折点,丈夫的去世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创伤。丈夫被枪杀后,高丽的精神状态是紧缩的、内收的、封闭的,丈夫的离去是突然的、毫无预兆的、死亡是残酷的,无论怎么补救都无济于事的。在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下,高丽的精神状态急转直下,她感受到了无助、迷茫和无能为力,高丽的内心处于漂浮放空的状态“没有人打扰她。她意识到需要保持身体静止不动,就好像

16、为一张从未拍过的照片摆出姿势。尽管身体静止,有时候她感到自己在坠落,床似乎支撑不住”“她无法哭泣,早晨睡醒,聚集在眼角而有时流下来的,只有与感情脱节的泪水”31 3 3。同时,这种屈服、逃避和放弃抵抗的状态还体现为,主人公内心对于丈夫的死亡一直采取的是逃避的态度,高丽一直是不愿面对丈夫的死亡的,她从心底开始逃避这一事实。他们的婚姻并不是慎重的,高丽草率地进入了婚姻,在人生的岔路口上,由于对于丈夫死亡的逃避和恐惧使高丽没有细致思索与苏巴什婚姻的性质,因为想要逃脱泥潭,就答应和他一起远赴美国,进入婚姻生活。她急切地选择步入这段婚姻,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这根稻草可以帮助她逃离洼地,高丽对于婚姻的

17、诉求是急于逃离洼地,这种心情的传递是通过描写高丽在前往机场时的迫切心情达成的,这种心情与当时的环境联系在了一起,通过环境描写的隐喻凸显的。二人离开印度的那天是大雾的天气,航班有可能延误,高丽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大雾这一环境在高丽的心里成了死亡的隐喻,大雾是压迫性的,无法抵抗的,让人无能为力的,就像第一任丈夫的死亡一样,“雾气开始在贵宾路上积聚,浓得难以看穿,司机放慢了速度,随后停了下来,无法继续前进”,高丽感觉“这水汽,虚无缥缈却不依不饶,令一切都停滞不前。”31 5 8从印度传统出发,高丽的两次婚姻都没有举行印度传统的婚礼仪式。这就导致了婚后公婆都不承乔莉萍等:“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 裘帕

18、拉希莉小说 低地 的隐喻手法分析9 7 认高丽媳妇的身份,丈夫去世后,婆婆不愿意收留已经怀孕的高丽。虽然不符合传统要求,但是从高丽个体角度出发,高丽经历了一个身份上的转变。丈夫的哥哥主动要求和她结婚,要把她带到美国,再次逃离低地的机会来临了。高丽的身份从寡妇、弃妇再次变成了妻子,再次获得了妻子的身份。两次婚姻中,她从“乌达安夫人”的身份变成了“苏巴什妻子”的身份,但高丽的身份转变并未就此停止,第二段婚姻生活中,“苏巴什妻子”的身份再次发生了变化。苏巴什接受的是美国文化教育,他在生活起居上并不像传统印度丈夫一样,完全依赖妻子,因此高丽在传统印度妻子这一身份上开始偏移,生活起居和照顾子女并不是她生

19、活的全部,她利用业余时间到大学听讲座,进修哲学直至获得博士学位。苏巴什除高丽生下乌达安之女之外,还想与高丽生下自己的子女,高丽则通过拖延时间和吃避孕药来拒绝丈夫的要求。最后,高丽趁着苏巴什将子女带回印度之机,离开家乡到另一座城市独自打工和居住,彻底放弃了妻子和母亲的身份。高丽不断重构着自己的身份认知,这是与她的人生际遇联系在一起的,她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张,身份体验不断扩大,在不断变化的身份体验之中,高丽不断寻找着最本质的自我,抛弃外在、社会、他人强加于自己的惯性思维,在不断地身份找寻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归属6。高丽的第二次婚姻实际上是她逃避心理创伤的产物,高丽接受苏巴什是因为他与乌达安的相似。苏巴什

20、和乌达安从小一起长大,二人有着极大的相似,苏巴什的性格品行、教育背景、音容笑貌都让高丽幻视了乌达安,这种相似误导了高丽,她觉得听到苏巴什的声音让她反复回到了乌达安的身边。回到了带她逃离出低地的安稳婚姻中,高丽选择苏巴什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她认为接受跟苏巴什再次进入婚姻就是延续自己曾经温暖的婚姻生活,这背后隐喻着高丽的思维惯式,也是所有印度女性的思维惯式,当高丽失去了丈夫和家庭,她再次变得孤身一人,迷茫、不安、焦虑伴随着她,于是她期待用再一次进入婚姻,嫁给一个与前任丈夫相似的人。重新获得女性惯有的身份。高丽将自己视为弱的一方,期待一个男性、一个家庭带给她的温暖、安全、依靠和归属。但随着高丽不断地学

21、习,她的思维也在不断成长,高丽渐渐认识到,不论二人有多相似,她对于乌达安的爱无法复刻,两段婚姻终究是不同的。苏巴什向高丽求婚的出发点是照顾弟弟的遗孀,履行一个家主的责任,彰显自己的品德和善良,而不是一个男性对一个女性的欣赏和爱。苏巴什是整个印度传统的象征,他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给予高丽的家庭身份和社会身份,将高丽融入整个传统的框架,但是这种传统的身份认同无法回答高丽对于个体认知的提问和生命真谛的追寻。两段婚姻的终结让高丽真正鼓起勇气面对爱人的离开,促使高丽与传统分道扬镳,确立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整个身份中带有自我意识的身份追求。高丽的一生是突破了传统思维找寻个体生存的意义的医生,她对于不同身份

22、的摆脱和逃离,是她逃脱身份建构的外衣找寻独立自我的过程,高丽的个人行为是带有一定的文化符号的,是印度传统文化身份的解构,这种解构是逐步进行的,先是不举办印度传统的婚礼仪式、再到二嫁苏巴什,再到放弃婚姻。其中高丽第二次婚姻是对印度文化传统冲击最为猛烈的一次。尽管当代印度法律并没有规定寡妇不可再嫁,而印度传统文化习俗却是摒弃寡妇再嫁的,高丽的再嫁行为是与传统文化的规定相违背的,印度 摩奴法论 里也规定了“除非在有难时,如果哥哥挨近弟媳,如果弟弟接近嫂子,那么两者都将丧失种姓,即使他们都奉命而行。”7高丽选择与苏巴什进入婚姻,虽然仍然没有脱离出女性从幻想的婚姻生活中寻求安稳的传统思维,但已经体现出了

23、高丽对于印度传统的抵触和抛弃,这与高丽接受过的西方哲学教育不无关系。另外,来到美国后,高丽放弃了第二次的婚姻是必然的。在美国大学校园里,通过学习,高丽的精神世界经历了重构。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枷锁是如此之深,她过去的选择是由于精神境界不够开阔,思维太过闭塞作出的错误选择。她意识到传统印度文化中所要求各种各样的身份,实际上是规训女性的枷锁和陋习,限制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这些传统要求扼杀了高丽牺牲自己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所有美好向往,牺牲个体感受成全所谓的群体传统。只有高丽通过受教育、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思想解放,打破原有的文化身份的枷锁,真正认同自己的身份找寻之路,作为9 8 辽宁

24、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5期第4 6卷独立全面的个体找寻自己生命价值,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内心的宁静。三、“亲情低地”:挥之不去的梦魇隐喻主要来自艺术家的想象和象征思维。一个完美的、艺术的、能慰藉人的灵魂的世界可以通过想象和象征思维来营构。艺术凭借隐喻得以“还原”世界,而思维才是构成隐喻的根本。隐喻在艺术中可以作为思维的“替身”,而实际上,隐喻相对于思维而言已经是直观物了。思维只是潜在的东西,在艺术中“制造自己的显现”。缺乏思维,艺术就无法形成其情景,也就无法构建成为一个整体。为了实现艺术的显现,思维要依靠想象成为隐喻,隐喻又要通过象征来体现。因此简而言之,艺术主要是依托象

25、征来实现成为一个整体的。作为一种艺术表达,低地 描述了比卓利、高丽和苏巴什在乌达安被枪杀之后受到的创伤,同时也通过描述贝拉所受到的创伤,体现出创伤在代与代之间的传递,这种死去已久的先人的创伤记忆并不会直接消失,而会继续在这个家族中影响着未直接经历过的后代,并在后代的心理空间是重复上演,家族隐秘式的创伤由此形成,从而导致后代产生自我心理的分裂,这种创伤就是内并创伤。内并创伤可以将下一代自我分裂成一个真实的、熟悉的自我,一个隐蔽、陌生的自我。贝拉的母亲高丽为了保护她的心灵,没有告知她的亲生父亲乌达安被枪杀了,而她的母亲一直默默地承受着丧失丈夫的创伤,无法给予她相应的母爱,导致贝拉成为创伤的间接受害

26、者,影响了贝拉的心理成长,分裂性的因素在她的心里产生,母亲的离家出走使分裂性的因素加剧发展,创伤所造成的阴霾也逐渐笼罩贝拉的一生。自此学校中的贝拉,总是郁郁寡欢,不愿接触其他同学,心理医生的疏导也不著见效,最终她离开学校,流浪于美国各地。后来她未婚先孕,生下女儿梅格纳后回到苏巴什身边,面对贝拉女儿梅格纳,苏巴什不愿隐瞒,告诉了贝拉其生父乌达安被枪杀的真相。这个事实又深深地创伤了贝拉。可以说贝拉母亲高丽的出走直接导致了贝拉的心理创伤,但是往前追溯她父亲被枪决所产生代际传递的创伤,则是其心理创伤的最深层的原因。“代际间的创伤”造成了她的“自我分裂”,将她分裂为一个熟悉的自我,一个陌生的自我。熟悉的

27、自我生活在那个至少是一个完整家庭中;而陌生的自我生活在一个“代际间幽灵”控制下的、陌生的世界8。从家庭困境来看,乌达安的死亡给米特拉家族带来的打击是鲜明的。他的死使家族关系陷入了紧张之中。高丽和乌达安的结合并没有按照印度的传统习俗,二人自由结合,没有按照父母的心愿进行,这在家庭内部是不被允许的,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比卓利多次向苏巴什表达自己对此事的不满,并表达期望帮助他办婚礼来挽回自己的面子。印度社会对于婚姻嫁娶的约束多,青年人应在父母的授意下进行此项人生大事,按照传统习俗结合在一起。印度人之间的婚姻受种姓制度的限制,女子结婚需准备丰厚的嫁妆,且需经过复杂的流程二人才可以正式结合。结婚时双方父母

28、需同时在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自由结合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是不受重视的。乌达安的死亡影响了整个家族的人,比卓利失去了二儿子,苏巴什失去了弟弟,高丽失去了丈夫,未出生的孩子失去了父亲。大家选择对此事闭口不谈,这种创伤给大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大家都保持沉默并试图封闭自己的内心。传统的比卓利认为是不受习俗限制的婚姻令乌达安过世,高丽是家庭痛苦的根源,创伤在家庭成员之间弥漫,但每个人对创伤的起因却各有体悟。难以愈合的创伤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他们,还在无意识中通过代际的方式在家庭内部传递到下一代。这也从“从根本上预告了主人公结局的悲剧性。”9在家庭中基于血缘和亲属而言,高丽拥有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双重伦理身份,但

29、她并没有承担双重伦理身份带来的双重责任,导致贝拉等人对伦理身份认知有了障碍。“伦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以打破伦理禁忌为基础,并与伦理身份的混乱紧密相关。”1 0高丽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家里孩子多,父母的精力比较分散。高丽出生时,母亲一心扑在姐姐们的婚姻上,疏于照顾高丽和哥哥马纳什。因母亲得了脊柱结核,卧床不起,她与哥哥被送到乡下,自小她便与父母疏远,自身独立性极强,故而在结婚时她并没有邀请自己的家人,选择自己做主自己的生活。高丽先后嫁给了米特拉家族的两个儿子,婚姻关系坎坷。乌达安的死亡使她成为遗孀,同时又是单亲母亲,因乔莉萍等:“低地”困窘的挣扎与呻吟 裘帕拉希莉小说 低地 的隐喻手法分析9 9 二人

30、的结合并未经过父母的同意,当乌达安死后,她独自承担生活的苦难和家人的冷漠,家人并未接纳高丽。出于改变的期许,她选择违背伦理习俗,与乌达安的哥哥苏巴什结婚,前往了美国生活。但当二人在美国生活时,高丽拒绝承担家庭责任,她从未尝试摆脱乌达安妻子这一标签,与苏巴什的关系每况愈下,“她是她的罪行唯一的原告,唯一的守护者。由乌达安保护,被调查员忽视,让苏巴什带走。正是在被遗忘的行为中被判刑,因释放而受到惩罚。”33 9 9她始终被乌达安的死亡困扰,她的改变并不足以支撑失去乌达安后带来的创伤。乌达安的死亡使高丽始终无法认同第二段婚姻中的伦理身份。她拒绝与苏巴什亲近,当苏巴什想让高丽融入自己的生活群体时,她拒

31、绝了,并且坚定地保持着二人之间的距离。她是贝拉的母亲、梅格纳的外婆,但她与后代之间无法维持亲密的关系,抗拒与女儿的亲密关系,她认为妻子和母亲的身份禁锢了她的生活,当父女二人回印度时,她因乌达安的死亡创伤,在新建立的家庭中并没有认同作为妻子的角色,也未做呵护女儿的好母亲,甚至离家出走造成女儿的心理创伤,更是让这个艰难建立的新家庭四分五裂,高丽虽成功逃离家庭,但她依旧没有摆脱乌达安遗孀的身份,在低地死亡记忆的禁锢中,忽视了家庭责任1 0。高丽和贝拉之间没有母女的亲密,贝拉的一切主要由苏巴什负责照顾。当苏巴什去工作时,高丽就期盼他下班回家,照顾贝拉和接手家务,而她选择吃完晚饭,收好书袋走出家门,感受

32、春日傍晚清新欢快的空气。即使在家,高丽也待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苏巴什和贝拉也几乎从不涉足她的房间。在假期里,高丽也想逃避面对女儿,让她一个人在家玩,自己则待在咖啡店,她尽可能地缩短着和女儿单独相处的时间。因为贝拉让高丽“想起昨日”让她意识到时间并没有过去,另一天仍然是黑暗的,高丽恰恰希望摆脱的就是她在“昨日”的印度生活。高丽离家出走时,作为对苏巴什带她来美国、改变她生存空间的“报答”,她把贝拉留给了苏巴什。虽然高丽因为父母早逝从小就深知没有母亲关爱的感受,但是她还是主动选择离开贝拉,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母亲身份。高丽作为学生、教授时,她积极承担学术任务,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境遇,此身份是她基于理

33、性自主选择建构的伦理身份。高丽作为妻子和母亲时,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第一任丈夫惨死带来的创伤令她一生都难以释怀,她忽视家人的情感需求,拒绝承担伦理义务。多重身份和情感杂糅后导致高丽伦理混乱,即伦理秩序、伦理身份的混乱。伦理身份的改变进而与她所经历的伦理困境相呼应,高丽面对的是伦理两难的困境,是继续在家庭中维系冷漠的亲情关系,还是勇敢出走仅仅考虑自己的人生,两个伦理选择在特定的角度探究都是正确的,但对于高丽而言她无法平衡两种身份,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她都无法摆脱痛苦的境遇。总之,低地不仅仅是生活环境被压缩的体现,也是乌达安葬身之所。低地不仅是民族历史的体现,更是历史亲历者缅怀自己家人的场所,低地是地面

34、凹陷,地面上的水流会汇集到此地,人物如水一般,不管人生如何流动变化,最终都会回到低地。父母从未离开,高丽和苏巴什虽然身处异国,但记忆却依旧沉潜于低地中挣脱不了,这也是这部作品不拘一格的魅力所在。作家曾坦诚地表达过,在创作之初,她并没有事先设计好高丽和苏巴什在罗得岛的生活。一种最顺其自然的故事走向是高丽深爱这个孩子 她的爱人乌达安留下并延续的生命,而苏巴什则难以摆脱被冷落、被边缘化的命运。但当她真的拿起笔、投入写作之中后,她的思维情不自禁地随着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低地”的困窘不断的呻吟,生活的不幸总是不期而遇,文化的摆脱与融入同样的艰难异常,命运时刻把人推向白刃的边缘,这其中偶

35、尔虽有几分温暖慰藉,但最终还是难以摆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悲剧宿命,这就是作者的创作哲学,也可以看作她的一种生命理解:在那些貌似敞开的选择中,总因种种机缘留下一条无法避免的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命运的捉弄。从艺术手法上看,这又是一种隐喻的“反复”与“呼应”,灵与肉并非总是相安无事,生命中的天使与魔鬼并存且时常冲突争斗,这是否便是那“掩埋在荒草中、如同隐藏在温暖而狂野的大海中的家园”的别义?荒草之于大海,恰如低地之于罗得岛。它们都满注着无可逃离又无可替代的记忆,游离于二者之间的生1 0 0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第5期第4 6卷命旅程注定无法寻得庇护。但家园也许就并

36、非意味着安定、和谐,而是生命粗粝的形态 它必坚守于动荡,承受狂风与海浪,就如同作者在小说的第一页选取意大利作家乔治奥巴萨尼所说的那样:让我回到家园,家园掩埋在荒草之中,家园如同隐藏于温暖而狂野的大海。参考文献:1张雨楠.低地 中空间的性别政治J.新纪实,2 0 2 1(3 3):5 8-6 1.2莱考夫,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何文忠,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1 5:3.3裘帕拉希莉.低地M.吴冰青,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 0 1 9.4朱迪斯赫尔曼.创伤与复原M.施宏达,陈文琪,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0 1 5.5王炳社.文学隐喻概说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37、 1 0,2 5(1):6 0-6 5.6张玮.裘帕拉希莉小说 低地 高丽形象解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 0 1 6,2 8(4):3 1-3 5.7摩奴.摩奴法论M.蒋忠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7:1 8 2.8管建明.拉希莉 低地 中的创伤、伦理和历史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 0 2 1,3 2(4):9 1-1 0 4.9李孟儒.轮回的命运,注定的悲情 裘帕拉希莉小说 低地 中“低地”的意象分析J.新纪实,2 0 2 2(1 6):8 3-8 5.1 0姜礼福.责任创伤伦理 评裘帕拉希莉新作 低地 J.外国文学动态,2 0 1 4(4):4 0-4 2.S t

38、 r u g g l i n ga n dm o a n i n g i ne m b a r r a s s m e n t i n“l o w l a n d”A m e t a p h o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o f J h u m p aL a h i r isn o v e lT h eL o w l a n dQ i a oL i p i n g,C h e n gQ i u f e n g(S c h o o l 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L i a o n i n

39、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 1 6 0 8 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J h u m p aL a h i r isn o v e lT h eL o w l a n di sa b o u t f o u rg e n e r a t i o n so fa nI n d i a nf a m i l yw h od e m o n-s t r a t e t h e j o y s a n ds o r r o w so f l i f ea r o u n d t h e l o w l a n

40、 d so f t h e i rh o m e t o w nT o l i g a n g j i.“N a t u r a lL o w l a n d”i s t h e“i n t r u s i v em e m o r y”t h a t t h ep r o t a g o n i s tG o r y e oa n dm o t h e r-i n-l a wB i z o r i c a n n o tg e t r i do f,a n dt h es c e n eo f l o s i n gh e rh u s b a n da n ds o nt a k e sp

41、 l a c e i nt h a t l o w l a n d.T h i s i s f o l l o w e db yt h e“l o w l a n d so fm a r-r i a g e”w h e r es p i r i ta n df l e s hc o l l i d ea n dt h e“l o w l a n d so f f a m i l ya f f e c t i o n”t h a th a u n t sl i k ean i g h t m a r e.T h ea u t h o r t a k e s t h e l o w l a n d

42、a s t h eh i d d e nc l u ea n d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w h o l eb o o k,a n dm e t a p h o ra s t h em a i na r t i s t i c e x p r e s s i o n t e c h n i q u e,w h i c h i sb o t ht i n ya n dg r a n d,m a k i n g“l o w l a n d”an a r r a t i v ed e v i c e t h a tl a y s t h e t r a g i c t

43、o n eo ft h eb o o k,w h i c hi sb o t ht h eb e g i n n i n ga n dt h ee n do ft h es t o r y,s y m b o l i z i n gt h es t a g n a t i o na n dc y c l eo f t i m e,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h i s t o r ya n d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t h e f u s i o no fE a s t e r n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n dt h e j o u r n e yo f s e l f-h e a l i n g,l o v e,h o m ea n d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K e yw o r d s:t h e l o w l a n d;i m a g e;t r a u m a;r e i n c a r n a t i o n 责任编辑:徐大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