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篇一:首都博物馆参观感言 在小视角中感受城市的魅力 -记形势政策课课外参观学习 北京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首都博物馆就是最好的去处之一,2012年4月16日,10级生物科学班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 9。00整我们准时在民大大东门集合出发。到达后进馆参观,走进展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老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牌楼可是老北京的象征,它仿佛是一个早已恭候我们多时的导游,引导我们向各个展厅前进,从书法、绘画、陶瓷、工艺、风俗、建筑、历史等方面了解北京。 书法展厅中的书法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
2、民俗展厅更为精彩,里面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参观首都博物馆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全面深刻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更加为我们国家的繁荣进步、改革开放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
3、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展厅里收藏着大量的实物展品,辅之以老照片和文字说明,就象一本介绍北京风俗民情的百科全书,系统地向人们介绍着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鞭炮、年画儿透着北京人过年的喜庆,红盖头、花轿、喜床以及大量结婚时的风俗习惯、礼仪向我们诉说着北京人娶媳妇儿时的排场,风筝、各式各样的木制玩具仿佛把我们带回到爷爷奶奶们美好的童年时光,不同样式的院门告诉我们封建等级观念向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一切都那么有“
4、说头儿”,一切都那么有“规矩”,很多“讲究”我听都没听说过,通过参观民俗展厅,真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民俗课啊。 历史展厅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它将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结合在了一起,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寓教于乐,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给大家上了一节用多媒体教学的北京历史课。北京作为千年古城,五朝故都,各阶段都有大量的历史事件要去评说,各阶段都要大量的英雄人物涌现出来。不必说战国七雄之一燕国在这里创造出的辉煌,也不必说隋唐时期这里作为北方军事经济重镇的重要地位,也不必说元朝时这里作为世界上最繁华都市 的气派,单说说在这里发生的几场城下之战就足以让人惊叹至极,从内心里钦佩这座几经
5、战乱几获新生几创辉煌的不朽的城市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英勇的人民、无畏的士兵、机智的统帅。明朝时期的京城保卫战,一心“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率领人数、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卫戍部队,肩负着全北京“老少爷们”的希望,英勇作战,直至击败瓦剌军队,让这帮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遭遇到了未曾有过的惨痛失败。展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模拟战场,置身于模拟战场中,我仿佛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聆听于谦那激动人心的演讲,感受生与死的考验,迎着蒙古骑兵射来的箭,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勇敢地冲锋,无畏的搏斗,直至杀死敌人,取得胜利。于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真可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外,建筑展厅向我
6、们介绍了老北京城的布局、城门的设置、民居的建设,绘画展厅用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画家所想所见所闻的北京城,奥运展厅向我们诉说了全国人民为了申办奥运会付出的努力与艰辛。正当我还在如此美妙的艺术世界里徜徉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要闭馆了,于是,我带着一点小小的遗憾离开了首都博物馆。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吧,就像老北京的韵味一样,让你猜不透,品不够。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
7、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 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 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
8、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 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
9、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多星期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 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10级生物科学班全体同学 2012年4月28日 篇二: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为进一步了解首
10、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9月13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院4系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有古都北京、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等陈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文物珍品。 到达博物馆后,同学们开始自由参观,我也逐层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我真的惊叹于我们先民所拥有的智慧和灵巧,感慨于历史的变迁,还有中国古代陶器、瓷器、老北京的建筑和民俗等
11、展区的文物,使我真正近距离地认识到了我们先民的勤劳智慧,了解了北京-我们对首都的历史演进,更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位于首博地下一层的城市记忆百姓之家的展馆。 百姓是生活的主体,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百姓之家的变迁就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而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就是通过百姓之家的变迁,反映建国六十年以来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从而向世人展示新中国在改善人们生活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家的叙说”。按照当时家庭的生活场景布置老物件,还原出三个不同时段的“百姓之家”,让观众直接感受到家庭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部分是“岁
12、月留痕”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用品发生更新换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第三部分是“胡同精彩”。出了家门,就进入到人们生活的社区胡同。胡同是家的延伸,伴随着普通人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活习惯的改变,胡同内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通过参观城市记忆百姓之家,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几十年来的发展与进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刻领会到正式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我们接受了一次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通过相互交流心得、发表感想,促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也更加深化了我
13、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 篇三: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此次我参观的地点是首都博物馆,里面的明清字画,玉器,还有文房四宝的展览都非常有意思,而我比较喜欢青铜器展,青铜器产生的时期,中华大地正处于一个混沌时期,五方并举的时代,就算是离现在形成统一的格局年代久远,还是能感觉到,这一群人终究是要产生深刻紧密的联系,青铜器会让人产生各种关于远古的想象。 那个时期中华存在着这样大略的一个地区分类(非民族分类):处于中原地区的华夏,处于东夷,南蛮,西戎,以及北部的狄,而至秦之后这个分类称呼未变,但是具体的方位产生了细微的差别东夷的定义位置稍微向东北转移了,五方文明中的审美艺术对这些
14、后世制造的艺术品产生了巧妙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些器物一眼看上去有“很中国”的感觉。历史长河中,中华这片土地上分分合合了无数,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强调“分合”的表象,不管是战争中祈盼和平的人,还是和平年代却妄想独霸一方的人,始终摆脱不了“存在于中国”这个事实。再谈谈参观的器物。首先,在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起源的一个重要的祖先,但却不是唯一的,与之同期的还有炎帝,以及原本为炎帝部落一员,后来取代原炎帝与黄帝发生了“逐鹿之战”的蚩尤部。早时期的炎帝部落是崇尚凤鸟的,这一崇拜对后世的凤凰纹饰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凤鸟图腾代表的是风的力量,炎帝部落主要从事着游牧的生活,风可以吹起火苗,火在游牧
15、生活中不可或缺,所以凤鸟逐渐成为火的象征,发展到后世,则是很多少数民族对凤与火的崇拜仍然在延续。与之相对的,龙的纹饰则是来自于黄帝的子孙中颛顼、帝喾、祝融氏等的图腾崇拜,龙代表了雨,是农耕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后世则将龙加以幻化,发展出了龙腾祥云等图饰,其实都是这一时期对于自然力需求的延续。与黄帝相争后被黄帝炎帝余部联手所灭的蚩尤氏在当时被描述为“牛形人形混合”的大力战神,其所从事的则是原炎帝部落中制盐和金属的工作,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形态,牛逐渐从畜牧转向了农耕,蚩尤头也就是牛头形也逐渐成了力量、农业的象征。从游牧狩猎到农耕,适应着广袤大地不尽相同的环境而生的各部人群,在不打不相识,分久而
16、合的经历中,逐渐认识了不同的存在,也意识到了统一格局存在的必要性。展品中有一把看起来很有游牧民族风格的鹰首青铜剑,然而剑身的风格却和中原铸剑风格颇似。还有一尊西周早期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兽面纹鼎,以细密的云雷纹做地纹、高浮雕动物为主纹饰,这是中原地区青铜器纹饰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方法,然而主纹饰是兽面纹与凤鸟纹相互结合,把在原本浓重巫术色彩下诞生而出,代表庄严肃杀文化的青铜器物那种让人发憷的感觉减弱了,相反的,不同部族间图腾在同一个作品上展示出来,并利用云雷纹划出规律区间,让原本不同的部族文化元素处于秩序相对稳定的格局中,这也符合周代起,中华礼仪秩序开始建立,等级、制度、规范等概念逐渐取代多而杂的
17、文化思想,成为梳理文化的梳子,虽然中华文化的凝聚核心不能单纯以礼仪文化来概括,但是这种 礼仪文化犹如一个框架,后来的文化就围绕着这套框架展开,框架太紧了,就会想要打破它,所以战争就出现了,起义就出现了;框架太散了,又会念着有秩序的好,所以乱世总是会出几个英雄,而且也总是有着“平天下”的想法,能够成为这种规则的制定者,驾驭者,本身就是一件吸引力极大的事情。 就是在这样一个严格礼仪的时代过去之后,战国的青铜器明显体现出来对于之前严肃礼仪的一种挑战,清新灵动诸如琵琶、梨形等造型取代了厚重严肃的鼎形,展馆里展示出来的战国青铜器就有很多体积和花纹比西周时期要精致的,这就是制度框架太紧了之后精神更加追求自
18、由的产品。再稍微扯远一点,战国时期还有著名的就是漆器,当时楚国漆器保留了周代的文化气氛,高贵端庄不失严肃,其纹饰的主要特点就是云气和鸟的图腾,这对后来汉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大约就是这么样一代一代,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上更加符合当时需要的东西,或者对前代某种东西深恶痛绝到了极点,以至于创新出功能与之不相同的新东西,宏观上来说历史的车轨就是这样把“当时的历史”滚动成河流的,微观呢,也不过是每个人过好自己当时的一生罢了,谁会想到那么多分分合合,身后之事,毕竟青铜器上也没有反映出后来那么多朝代的更替和战争,也就是说,把分与合,和平和战争稍微看得自然一些吧,至于该怎么做,那是人的态度问题了。从之
19、前说到的炎帝部到后来的汉,朝代更替了,但是文化却留下来了,中华文化是一点一滴积累来的,若是一点概全地单一指出某几种东西是中华的文化元素代表,估计祖先们会接受不了。对于我这种不是专家的人来说,观看这些古物的价值就在于,看到它们,可以感觉到它们的作者和我们有着相同的心情。人和人之间有着奇异的平衡纽带,会因为自身的需要而贪婪,也会因为自身的渺小而相互需要,约束着人的同时又让人有能力渴望着自由,所以不管是古代的人也好,现代的人也好,使用巫术也好,使用科学也好,在产生着战争也在制造和平,最终都是“以幸福的名义”,所以没有人是绝对正确的也应该不会有人绝对是不可原谅的。而我原本总是觉得历史研究是要研究出真相和对错的,但是看着这些文物,我又觉得这种想法很无聊。接受,并且不再犯错,或者说找到以前没有能够解决的事情的解决方法,应该才是我学习历史要得到的吧。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