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诗词鉴赏复习,客观题,惠东中学陈春燕,1,凡物各自有根本。,唐,顾况,行路难(其二),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明,洪应明,菜根谭,2,【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设题角度。,2,、探索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3,、提高高考诗歌鉴赏客观题的解题能力。,3,考情分析,明确考点,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语言:炼字、炼句、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诗歌情感把握,1,、鉴赏文学作品中,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2、态度,。,4,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来表达缠绵的情致。,错误之处:,“朴实自然”改为“,深美闳约,”。,设题角度、错误类型:,语言风格把握有误。,解题方法:,了解名家风格、品读意境、关注题材。,5,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
3、?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B,、“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写出了送别时凄凉哀伤之,景,,隐含着离索惜别的哀愁。,错误之处:,把“凄凉哀伤”改为,“,绚丽,优美”,。,设题角度、错误类型:,意境分析不当,解题方法:,掌握常见意境的特点,抓住特定意象,关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语。,6,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
4、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错误之处:,并非从美梦中惊醒,而是从满腔愁绪中惊醒。,设题角度、错误类型:,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错误。,解题方法:,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等词;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注意古今异义词,切忌望文生义。,7,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
5、: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错误之处:,“一晌”指时间之短暂,表达的是在短暂时间内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设题角度、错误类型:,情感体察有误,不明作者意图。,解题方法:,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抓住直接表达,或暗示,情感的词语。,8,总结错误类型,探索解题方法,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
6、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注: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一晌:很短的时间。,E,、“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借景抒情,以开阔的意境暗示离人相距之遥,表达了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错误之处:,“天长烟远”借景抒情,“凝恨独沾襟”直接抒情。,设题角度、错误类型:,表达技巧分析不当。,解题方法:,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和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9,解题方法小结,语言风格把握有误,:,了解名家风格、品读意境、关注题材。,意境分析不当,:,掌握常见意境的特点,抓住特定意象,关注描写意象空间、色彩、声响、冷暖等特点的词语。,词句翻译不准,内容理解错误
7、,:,关注选项中的,“,意谓,”,、,“,状写,”,等词;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注意古今异义词,切忌望文生义。,情感体察有误,不明作者意图,:,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等词;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抓住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表达技巧分析不当,:,基础知识需稳扎稳打,落实积累。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和对手法效果与用意的分析。,10,【堂中学习探究案】,一、巩固练习,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四道诗歌鉴赏客观题,限时,10,分钟。,小组讨论,同学们互相解决问题。,参考答案:,1,、,B,2,、,C,3,、,AE,4,、,BD,11,(,1998,全国卷)阅读下面一
8、首唐诗,完成问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很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关键词:“少”是“很少”的意思。,上下文:“草径入荒园”,12,(,1998,
9、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首联没有明确,抒情,重在写景。,基础知识要稳扎稳打。,13,(,2017,广东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彭
10、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吴融,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领起全篇。,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
11、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风物”指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联系上下文,切忌望文生义。,“戍鼙惊起雁行行”是以景结情。,关注选项中手法的判定,。,14,(,2017,河南模拟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秋 尽,杜甫,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
12、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写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关注意境,,,抓住,暗示,情感的词语。,尾联直接抒情,。,15,二、探究学习,自主命题:阅读诗歌,根据考点和命题角度设置一
13、个错误选项和一个正确选项,让其他同学判断正误。,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正确选项:月光寒、夜已深,萧萧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错误选项:诗人月夜倚柱看自然之景,听天籁之声,尽享自然之静美,陶醉其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6,读懂诗歌是关键,,主客变化不离宗。,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划,要点。,运用知识作,判断,,,对照诗句,细分析,,,参照类型,明,师意,,正选排除,巧妙用,,,确
14、保选择,得满分,。,解题方法及技巧:,17,课后限时训练,18,(,1997,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
15、,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都贴切”表述有误。两首诗里的“潭面无风”“烟波不动”,主要描绘的是湖面风平浪静,其中没有“山影凝重”“朦胧”的景象。另外,雍诗中湖色的“碧”和山色的“翠”不可能是月夜所见。,19,(,1997,全国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望洞庭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
16、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诗选择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范文侧重于托物言志:由虚拟的景物来渲染主观
17、感受,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而刘、雍两首诗只侧重于山水景物描写,描绘一个宁静、秀美、和谐的境界,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20,(,1996,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3-4,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3,、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
18、,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末句并未,“,指明,”,三国英雄,,“,西蜀,”,借指刘备,,“,江东,”,借指孙权,诗中末句并未提到曹操。,21,(,1996,全国卷)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3-4,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4,、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
19、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分析不当处有二:一是表现手法没有运用比较;二是内容上没有表达,“,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22,【,2006,年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纪:经营,5,、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A.
20、,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B,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C,项“披衣起彷徨”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寻朋友)。,23,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农忙时节,大家各自归去,每当
21、有空的时候,就会相互思念对方。,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24,(,2017,深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
22、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
23、情。,25,(,2017,深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只知道你们在家乡阳翟,最近远在荆南的我收到了家书。多年来我们仍相隔万里,我命运坎坷没有安定的住所。,湖北的春风吹来,冰霜已经融解。天空云雾纷乱昏暗,花朵也稀稀疏疏的。,喝完酒,以为自己在梦中(和你们相逢),只能吟诗来思念你们。想起以前元日的聚会热热闹闹,乡亲们都非常羡慕我们家。,26,(梅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
24、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7,、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有误的两项是,A.,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与友人在杨公台上宴饮集会,共度重阳节。诗中涉及了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重阳习俗。,B.,颔联描写了高台所见之景,染上秋霜的群山寒浪阵阵,空中一行早雁已翩然飞来。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语言朴实、不事雕琢,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广阔的秋景图。,C.“,捣练”是古代女性常见的劳作,即捣制煮过的熟绢,为缝制寒衣做准备。正日暮时分,孤城响彻捣练的声音,以声衬静,越发渲染了秋日黄昏的寂寥
25、冷清。,非“白描”“不事雕琢”,上句描写群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突出表现了其寒的特点,下句写高飞的雁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雁阵的整齐。,27,(梅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7,、下列对这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有误的两项是,D.,菊花三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笑”生动地写出了菊花绽放得灿烂热烈的景象。诗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将盛放的菊与客之“哀”形成对比,更显其哀。,E.,诗歌观察细致,描写传神,用语清新
26、,将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于一炉,以寻常语写眼前景,却能做到心物感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菊笑与客哀没有反衬关系,菊笑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忧愁。,28,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唐】张继,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在凄清的下霜天我登上了杨公台,这里河流环绕,到了秋天格外寒凉,引起游子的哀愁。,层层叠叠的银山仿佛寒冷的浪花起起伏伏,排成一字的鸿雁高飞。,黄昏时是谁在孤城捣练缝制衣服?远方的游子应该会写信回家索寄寒衣。,江汉路途遥远,我居无定所,但盛开的菊花驱散了旅途的忧愁。,29,(东
27、莞实验中学模拟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8,、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在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C,颈联视听结合,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
28、人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30,(东莞实验中学模拟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8,、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D,本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E,全诗以,“,行舟,”,
29、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写景叙事,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31,挂上向吴地进发的帆船,也不知道此去有几多路程。一次次系上缆绳抛锚,一次次解开缆绳启程,走走又停停。,天气寒冷,虽然有太阳,天上的云却像是被冻住了一样。江水辽阔,虽然没有风,却也波浪起伏。,家乡的山早已看不见了,却仿佛还在眼前。一声大雁的鸣叫,顿时引发了思乡之情。,船工忽然捕到一条鲤鱼,它应该是从南方游来的吧,恐怕它的腹中有兄弟寄给我的书信吧,赶紧把它烹饪了吧。,(东莞实验中学模拟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32,谢谢大家!,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