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改良与培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改良与培肥(Soil Advanced Science) 课程编码:Z301275总学时/总学分:24/1.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24/1.5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无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课程为农学院资环专业本科学生专业选修课 2、课程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农用耕地目前状况,中低产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改良与培肥中低产田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意义。了解我国主要低产土壤类型、分布及在农业生产利用上的障碍因素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针对中低产田主要低产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良培肥措施,最
2、终达到合理、高效利用土壤资源。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我国农业耕地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4学时 第一节 我国农业耕地特点、面积、分布及意义 第二节 低产土壤的划分指标和依据 第三节 我国中低产田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第四节 新疆农业耕地及中低产田第二章 我国中低产田分区 2学时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依据和命名方式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概述第三章 水土流失地的综合治理 4学时第一节 水土流失地特点 第二节 水土流失地主要障碍因素及其产生原因 第三节 水土流失地改良利用原则 第四节 水土流失地主要改良措施第四章 风沙地的综合治理 4学时第一节 风沙地特点 第二节 风沙地主要障碍因素及其
3、产生原因 第三节 风沙地改良利用原则 第四节 风沙地主要改良措施第五章 低产水稻土的综合治理 2学时第一节 低产水稻土特点 第二节 低产水稻土主要障碍因素及其产生原因 第三节 低产水稻土改良利用原则 第四节 低产水稻土主要改良措施第五章 红黄壤的综合治理 2学时第一节 红黄壤特点 第二节 红黄壤主要障碍因素及其产生原因 第三节 红黄壤改良利用原则 第四节 红黄壤主要改良措施第六章 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4学时第一节 盐碱地特点 第二节 盐碱地主要障碍因素及其产生原因 第三节 盐碱地改良利用原则 第四节 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第七章 沼泽化土地的综合治理 2学时 第一节 沼泽化土地特点 第二节 沼泽化土
4、地主要障碍因素及其产生原因 第三节 沼泽化土地改良利用原则 第四节 沼泽化土地主要改良措施2.教学要求课内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地产田主要概念、定义,我国中低产田产生的原因及类型,理解不同中低产田改良措施的特点,了解我国中低产田主要的改良技术措施、使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课内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包括幻灯片,相关的声像资料及图片资料。课外教学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阅读相关书刊。要求学生关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课程相关的事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采用布置综合作业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参考教材 主要参考教材有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治理红黄壤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提前查阅、收集相关知识内容并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认识,能提出一些新的改良利用措施。五、成绩评定方式该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课程论文,开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专题论文(20%),课程论文(50%)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 2、课堂讨论 8、开展讲座大纲制定者: 大纲审定者:制定时间: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