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846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双碳专栏“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 色 经 济 效 率 与 经 济韧 性 的 耦 合 性 研 究何继新夏五洲孟依浩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利用包含非期望产出全局参与的超效率模型和熵权法,分别对中国2009-2020年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在阐明耦合机理与驱动机制理论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方法,实证分析各个省份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进规律。研究发现,全国绿色经济效率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S形演变趋势,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而各个省份的经济韧性水平表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与绿

2、色经济效率呈现大体一致的平缓趋势。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虽呈下降趋势但整体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有上升的态势。各个省份耦合协调度的类型转移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跨越式上升和下降现象不显著。在驱动因素探究中,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科技投入、政府管控、金融发展以及开放水平均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正相关作用。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经济效率;经济韧性;协同耦合DOI:10.13770/ki.issn2095-705x.2023.11.004收稿日期:2023-06-01项目资助: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低龄老年人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行为选择及其促进机制

3、研究”(22BSH125)作者简介:何继新(1972),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管理夏五洲(199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孟依浩(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服务管理SHANGHAI ENERGY SAVING2023年第 11 期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DOUBLE CARBON COLUMN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8 年第 07 期

4、 DOUBLE CARBON COLUMN双碳专栏Study on the Coupling of Regional Green Economy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Resilience in China under theDouble Carbon GoalHE Jixin,XIA Wuzhou,MENG Yiha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Abstract:By using the super-efficiency model with global parti

5、cipation including undesirable outputs and theentropy weight method,the green economy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resilience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2009 to 2020 are measured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anddriving mechanism,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6、 degree model and Tobit panel model method are us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law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in each province.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in China showed anS-shaped evolution trend of fi

7、rst rising,then falling,and then rising,with obvious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Thelevel of economic resilience in each province showed a steady upward trend,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of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resilience showed a generallysmooth tren

8、d of consistency with the 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Although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eastern region showed a downward trend,it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inother regions,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central

9、 and western re-gions showed an upward trend.The type transfer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ed a steady upward trend,with no significant leap-forward rise or decline.In the exploration of drivingfactors,industrial structure,urban size,technological input,govern

10、ment control,financial development,andopenness all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effect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systems.Key words:Double Carbon Goal;Green Economic Efficiency;Economic Resilience;Collaborative Coupling0 前言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是环境、社会和

11、治理0 引言在“双碳”目标引领和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如何更具韧性,使我国区域经济系统维持自身健康发展,谋求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高质量和可持续能力,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亟待探究的重要议题1。“双碳”目标的提出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也是解决我国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与重视经济系统应对不确定性冲击所表现出的“韧性”2-3,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协调发展。基于此,通过深入探究我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揭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耦合机理,明晰促进两个系统之间协同耦合发展的驱动机制,既是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区

12、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科学落实“双碳”目标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在绿色经济研究方面,由Perace等4最初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即主张建立一种能够统筹兼顾经“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1591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DOUBLE CARBON COLUMN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5,这与“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相契合。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诸多理论中,以效率为重心的绿色经济理论居于中心位置,侧重研究如何提高经济系统发展效率,同时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测度,一般可以通过

13、CO2排放6、SO2 7 排放等指标表征,也有学者通过构建“环境效率”“环境要素全生产率”“投入产出”等维度的绿色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 8。与传统经济效率不同,绿色经济效率是“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需求下的经济效率,不仅在传统经济效率中纳入资源和环境要素,还将环境污染因素纳入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测算中 9,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更契合“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经济韧性是反映区域经济在不确定因素冲击下抵御吸收能力、恢复复苏能力、调整适应能力、路径创新能力 10。其测量方式从基于过程的地区敏感性指数 11 的单指标法到基于状态的抵抗力、恢复力、适应力、转型力等方面

14、的多维度综合指标法 12-14,研究的范围也从狭义的从业人数的韧性表征到广义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综合韧性表征。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针对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驱动机制和协调程度的实证性研究鲜有涉及。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支撑,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熵权法分别测度分析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并引入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面板Tobit模型等方法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以此解析我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期为全面推进“双碳”目标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

15、鉴。1“双碳”目标下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协同耦合机理“耦合”起源于物理学研究范畴的电气工程和通信工程等领域,表示多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关系。耦合研究包括协调和发展两个方面,协调表示子系统间相互促进作用关系,而发展则表示各个子系统共同向上的趋势。耦合度则是融合了协调度和发展度,能同时刻画各系统间的发展和协调水平15。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协同的关系,类似上述的耦合关系,属于二维视角的区域耦合16。一方面,经济韧性的强弱是制约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提高经济韧性可以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抵抗恢复能力以及创新转型能力,为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较为安全、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1,助

16、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另一方面,提高绿色经济效率能够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劳动、资源要素的惯性依赖,助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快速匹配资源应对外部风险冲击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区域经济韧性17。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化,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出了绿色经济与“双碳”目标的相关性,从制度上明确了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意味着要协调平衡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关系的问题18,要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绿色经济有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赋能能力,这就需要绿色经济发展具备较强韧性。“双碳”目标要求经济又好又稳发展,就

17、需要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实现良性互动发展,进而共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受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程度差异的影响,其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关联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明确区域异质性缘由,促进区域间两个系统的高效协调发展,有必要探究影响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协调耦合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机制。由此,本文剖析了“双碳”目标下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协调耦合机理(如图1所示)。1.1 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驱动机制“双碳”目标驱动下的高质量发展条件是客观1592SHANGHAI ENERGY SAVING2023年第 11 期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

18、.112023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DOUBLE CARBON COLUMN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8 年第 07 期 DOUBLE CARBON COLUMN双碳专栏前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与经济韧性水平的提高19-20。由“双碳”目标要求的绿色低碳发展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且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面对冲击的区域经济韧性水平得到提升,从减低脆弱性和增进抵抗性两方面促进区域经济整体韧性强度的提高。另有研究表明

19、,城市规模的扩张也是影响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1-22,一方面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会产生经济集聚效应,引致资源集中利用与环境污染集中治理,由此引起的绿色低碳发展能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间合作与互补提供了更多机会和空间,缩小经济韧性差距的同时加强了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整体经济韧性。此外,科技投入也是提高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水平的根本动力,较高的科技投入水平可以增加创新发展的自由度,为粗放式经济增长的转变和增进经济冲击的抵抗能力提供保障。可见,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扩张的城市规模以及较高的科技投入有助于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同步提升,

20、是促进两个系统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协同耦合的客观前提。“双碳”目标驱动下的政策调控是主观前提。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围绕“双碳”目标推展的科学指导、系统谋划以及政策制定不断完善,由此进一步深化强调的政府管控、金融发展、开放水平等也成为政府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促进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协同耦合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政府管控是区域经济发展指引的重要导向,在环境规制的影响下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3。而金融发展通过考察地域发展状况协调融合以此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使产业转型和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24,不仅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还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另

21、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区域通过吸引充足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先进企业的集聚,带来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人才以及优良技术环境,有利于提升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和适应经济环境变化。1.2 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机理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关系是指在“双碳”目标发展条件与政策调控类因素的驱动下,两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状态。1)不断提升的绿色经济效率会使得区域经济韧性不断增强在一些产业结构合理、城市规模扩张快、科技图1“双碳”目标下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协同耦合机理(资料来源:研究者自绘)“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1593SHANG

22、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DOUBLE CARBON COLUMN投入高的地区,通过要素重组、要素聚集、要素创新提高绿色经济效率以获得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而在上述要素内容较为薄弱的地区,也可以在政府引导下转变发展观念,通过实施人才引进、资源整合、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等政策实践,引进优质资源要素和先进管理体系,从而促进要素最优化配置、资源最大化节约,通过优化经济产业发展结构提高绿色经济效率。经济效益的增强能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区域人口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有利于塑造优质安全的经济环境。同时,绿色效益的提高为社会经

23、济发展提供了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通过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经济韧性的提升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反馈在基础发展条件良好、政策调控得当的区域,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更高,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更稳定健康。前者使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方式转变、市场配置、民生保障水平等需求得到保障,形成抵抗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的屏障,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增长。后者通过完善生态环境,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绿色低碳生产、服务、运行以及消费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由此,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发展的因果系统,二者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驱动区域经济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 研究方

24、法与数据来源2.1 研究方法2.1.1 绿色经济效率的测算:超效率SBM-ML指数法超效率SBM模型是SBM模型的扩展,其特点是将资源环境非期望产出考虑到绿色经济效率测算过程,进而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准确性,且全局参比下的ML指数法使得面板样本绿色经济效率值能够动态分析25。因此,本文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超效率SBM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min p=1-1mi=1ms-ixik1+1r+tr=1rs+ryrk+t=1ts-ryrks.tj=1,jknjxij+s-ixiks.tj=1,jknjyrj+s+ryrks.tj=1,jknjttj+s-ttt

25、kj0()j=1,ns-i,s+r,s-t0(1)式(1)中,p表示绿色经济效率,j为投入产出的约束条件,xik、yrk、ttk分别表示第k个DMU的投入、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变量,s-i、s+r、s-t分别表示投入的松弛变量以及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变量。2.1.2 经济韧性的测算:熵权法熵权法是通过各指标相关性确定其权重,能最大程度降低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省份的经济韧性,其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为:1)指标数据修正标准化公式xij=xij-xij,minxij,max-xij,minxij为正向指标xij,max-xijxij,max-xij,minxij为逆向

26、指标(2)式(2)中,xij为 第i个 样 本 的 第j项 指 标 值;xij,min、xij,max分别为指标的最小值和取最大值。2)计算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的比重pijpij=xijj=1mxij(3)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hjhj=-1lnmj=1mpijlnpij(4)4)根据熵值hj计算差异度aj的值aj=1-hj(5)1594SHANGHAI ENERGY SAVING2023年第 11 期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DOUBLE CARBON COLUMNSHANGHAI ENERGY

27、 CONSERVATION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8 年第 07 期 DOUBLE CARBON COLUMN双碳专栏5)计算指标的权重wi=aij=1pai(6)2.1.3 耦合度模型耦合度是衡量这两个系统之间相关性的一个指标。根据我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弹性之间的系统关系构建相应的耦合模型。C=f()xg()x(f()x+g()x)/22(7)式(7)中,C为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两系统的耦合度,C值越大,子系统离散程度越小,耦合度越高,说明两者之间的协调性越强;当C=1时,f()x=g()x,表明两系统完全耦合。1)系统耦合协调综合评价指数

28、T=f()x+()x(8)式(8)中,T为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两系统组合形成的综合协调指数。f(x)、g(x)分别为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两系统的发展水平;、为待定系数,分别表示绿色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的产出弹性,+=1反映两者在整个系统上的相对重要性,本文考虑“双碳”目标下绿色经济效益与经济韧性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取=0.519。2)系统耦合协调模型耦合协调是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协调程度的度量。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为:D=CT(9)根据确定耦合协调度D值的区间范围,可以将耦合类型划分如表1所示26。2.2 数据选取2.2.1 绿色经济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已经比较成熟,主要考虑

29、以资源投入和环境污染最小化来实现经济产出最大化。本文在绿色经济效率相关理论研究5,27的基础上,从资源投入经济产出污染产出28的角度,构建了绿色经济效率综合指标体系(如表表1 耦合协调度划分标准及其类型负向耦合(耦合失调)D值(区间)0.000.10(0.100.20(0.200.30(0.300.40(0.400.50耦合类型(等级)极度失调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频率失调正向耦合(耦合协调)D值(区间)(0.500.60(0.600.70(0.700.80(0.800.90(0.901.00耦合类型(等级)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资料来源:自行研究表2 绿色经济效率指标体系

30、指标类型投入产出类别资源型投入非资源型投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指标电力消耗量城市建设用地全年供水总量城镇就业人员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SO2排放总量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亿kWh万m2万m3万人亿元亿元t万t万t指标方向性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负向负向负向指标说明反映化石能源需求量反映土地资源需求量反映水资源需求量反映劳动力投入数量反映资本投入数量反映经济产出的正向效应反映经济产出的负向效应反映经济产出的负向效应反映经济产出的负向效应资料来源:自行研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1595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

31、No.112023DOUBLE CARBON COLUMN2所示)。1)绿色经济效率投入指标方面本文选取的投入指标包括资源型投入和非资源型投入两大要素。其中,资源型投入为各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全年供水总量,非资源型投入采用城镇就业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衡量。2)绿色经济效率产出指标方面本文的产出指标方面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两方面,期望产出使用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表征。对于非期望产出的衡量,主要从环境规制方面考虑指标选取,以工业SO2排放总量、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代表非期望产出。2.2.2 经济韧性的指标体系构建经济韧性在实证上具有不同的测度方式,从基于过程的单指标法到基于状态的

32、多指标法,且经济韧性指标评价体系逐渐完善但未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法2。为全面反映经济韧性指标多维综合性特征,本文采用丁建军12、崔耕瑞13、朱金鹤14等的研究思路,基于PRS模型(压力状态响应),从经济韧性抵抗与恢复压力、适应与调整状态、创新与转型响应3个维度,涵盖6个二级指标,选取20个三级指标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2.3 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本文以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周期为2009-2020年。各项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中国资源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33、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及历年各地区统计年鉴、年度统计公报。对于某些年份(地区)指标数据的缺失,采用插值法进行补充。表3 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抵抗与恢复压力适应与调整状态创新与转型响应准则层抵抗与吸收风险能力经济增长与稳定能力自我适应能力要素配置能力创新性可转型性指标层产业结构失业率社会保障支出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城镇化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支出输出技术合同数国内贷款土地出让收入R&D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市场成交额专利授权数产业高级化指数劳动力素质消费升级单位%万元万美元万元元%亿元亿元项亿元万元%万元件%指标方向性负向负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

34、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正向指标说明反映区域产业结构多样化水平反映区域人口失业情况反映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反映对外开放程度反映区域总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区域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额度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区域人口在城市的聚集的程度反映区域市场规模大小、绝对数反映地方政府自我发展能力反映技术市场技术流向地域合同数反映区域市场融资水平反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反映地方政府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反映区域技术转移转化情况反映区域系统性创新能力反映区域经济高端化发展水平反映区域劳动力素质水平反映区域消费需求变化资料来源:自行研究1596SHANGHAI ENERGY SAVING2023年第 11 期SHANGHAI E

35、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DOUBLE CARBON COLUMN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8 年第 07 期 DOUBLE CARBON COLUMN双碳专栏3 实证分析3.1 绿色经济效率测算结果及分析运用MAXDEA软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度,图2和表4分别为2009-2020年我国各大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平均变化趋势,以及选取2009年

36、、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以及2020年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得分情况。1)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总体显现上升到下降再上升的S形波动的态势,具体体现在2009-2011年呈现上 升 趋 势,2012-2016 年 呈 现 下 降 趋 势,2017-2019年处于逐步回升状态。这说明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在“十二五”规划推动下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绿色发展理念尚未全面形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使得绿色经济效率发展持续动力不足。此外,缺乏绿色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绿色经济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国际贸易壁垒升级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使得绿色经济

37、效率处于下降趋势。然而,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环境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改善,资源效率提高,我国绿色经济效率逐步回升。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绿色经济效率受疫情影响减缓了提升速度。2)从区域空间(东、中、西部)来看现阶段我国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现出空间结构性差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一直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原因可能是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实力、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思维等方面处于领先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先行试点成功,减少了非期望产出。中部地区在绿色经济效率方面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正在缩小,这是因为近年来中部地

38、区通过城市群采取区域协同联动和组团发展,通过交通互联、产业协同、要素流动、科技创新合作、环境联防联治以及公共服务包容共享,保持着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发展的辐射效应,快速推动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增长。西部地区绿色经济的效率远低于中部地区和全国,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较弱,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绿色经济整体发展效率较慢。3)从我国省域层面来看由表4可知,绝大部分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在研究期内的演变趋势与各个区域的演变趋势大体相符,但也可以看出省际绿色经济效率差异较为明图2 2009-2020年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时空变化趋势(资料来源:自行研究绘制)“双碳”目标下中国区

39、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1597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DOUBLE CARBON COLUMN显,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山东等东部省份平均整体绿色经济效率较高,新疆、宁夏、青海、云南、广西、甘肃和山西等省份的整体绿色经济效率均值远低于全国平均值,西部大部分省份绿色经济效率仍处于强无效阶段。2019 年得分最高的北京(1.277)绿色经济效率是得分最低的青海(0.247)的5.17倍,这对缩小我国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差异带来挑战。3.2 经济韧性测算结果及分析基于PRS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构建的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

40、熵权法计算各个省份研究期内的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得分。表5为2009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20年我国各省份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得分情况以及2009-2020年各省份得分均值。从表5中可表4 2009-2020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得分区域东部中部西部省份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绿色经济效率得分值20091.2241.0620.5670.4761.0551.0591.0060.6051.0331.0890.5790.4331.0920.5630.4560.4730.50

41、60.5990.5290.5880.4390.5320.5090.4440.4700.5270.3630.3580.3190.39720111.2281.0690.5680.4941.0531.0821.0340.6051.0071.0370.6030.4731.0921.0010.5210.5270.5360.5540.5380.6130.4730.5430.5590.4110.4460.6940.3710.3240.3420.39920131.2251.0910.4910.4601.0680.6120.6210.5520.6040.7090.5310.3861.0591.0060.5040

42、.4670.4770.4870.5150.5900.4310.5150.5100.3970.4210.5300.3280.2940.3050.32220151.2451.0880.4600.5251.0640.6090.5650.5550.5740.6540.4830.3571.0490.5580.4870.4520.4490.4820.5120.6060.4270.5220.5050.4180.4150.4990.3070.2920.2920.29420171.2741.0941.0280.5261.0670.5770.5400.5200.5290.5830.4510.4670.4440.5

43、260.4580.4450.4381.0190.5290.6370.4170.5440.4860.4150.4110.4340.3720.2540.2910.29120201.2490.4701.0250.4011.0381.0850.6441.0360.5640.4530.3660.3520.5170.3170.2890.5990.4501.0230.7651.0290.3450.8480.4910.4001.0270.4360.2730.2340.3210.273资料来源:自行研究1598SHANGHAI ENERGY SAVING2023年第 11 期SHANGHAI ENERGY SA

44、VING上海节能No.112023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DOUBLE CARBON COLUMN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上海节能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8 年第 07 期 DOUBLE CARBON COLUMN双碳专栏以看出,2009-2020 年我国整体经济韧性值从2009年的0.088上升至2020年的0.243,整体经济韧性值呈现上升趋势,各个省份的经济韧性水平均保持良好的稳定增长态势。这表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革期,中国实施的高质量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5、增强了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经济韧性得以逐步提升。从三大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韧性变化趋势与整体经济韧性水平基本保持吻合,但我国区域经济韧性仍处于非均衡状态。东部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资源条件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其经济韧性值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除河北、福建、海南省外,其余省份的综合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得分,其中北京、广东和上海的经济韧性水平在表5 2009-2020年我国各省份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得分值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全国省份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均值经济韧性综合得分值20090.367

46、0.1040.0600.1020.2520.1690.1310.0700.1090.2220.0510.0420.0480.0530.0550.0620.0460.0560.0740.0690.0460.0740.0780.0410.0470.0670.0440.0300.0320.0380.08820110.4310.1460.0810.1420.2950.2840.1800.1050.1610.3200.0790.0590.0740.0640.0700.0820.0620.0860.1200.0920.0610.1020.1040.0580.0660.0930.0600.0400.0440

47、.0550.12120130.5120.1860.0910.1500.2930.3220.1980.1270.2120.3680.0830.0740.0810.0740.0840.1140.0720.1150.1420.1140.0770.1190.1250.0670.0840.1220.0750.0470.0490.0670.14120150.5780.2060.1140.1600.3230.3740.2530.1360.2460.3950.0930.0910.0910.0830.1050.1510.0850.1400.1940.1320.0970.1400.1500.0770.0900.1

48、490.0940.0590.0620.0870.16520170.6370.2190.1480.1790.4070.4300.3050.1610.2870.4620.1090.1000.1070.1070.1260.1740.1120.1720.2190.1580.1270.1640.1920.0970.1390.1830.1000.0720.0710.0990.19520200.7140.2350.1820.2050.4180.5600.4350.2000.4400.6200.1090.1180.1200.1300.1460.2290.1450.2200.2900.2300.1500.185

49、0.2720.1300.1360.2540.1170.0920.0870.1100.243均值0.5570.1870.1160.1620.3330.3670.2570.1370.2480.4080.0910.0860.0900.0880.1010.1390.0910.1370.1810.1350.0950.1370.1610.0810.0990.1500.0840.0580.0590.078资料来源:自行研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性研究1599SHANGHAI ENERGY SAVING上海节能No.112023DOUBLE CARBON COLUMN研究期内一直处

50、于全国前列,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发展韧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资源情况与经济基础等因素,区域经济韧性水平则相对滞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强力推进与实施,将有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要素配置能力增强以及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等,中西部的经济韧性强度得到较快增长,从而逐渐缩小区域经济韧性的差异性。3.3 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耦合度的动态演进3.3.1 时序分析利用耦合度模型计算出各个年度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图3为2009-2020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全国地区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值的演变趋势。整体来看,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