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以三晋文化的内涵与转化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61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以三晋文化的内涵与转化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以三晋文化的内涵与转化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以三晋文化的内涵与转化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王雅馨: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以三晋文化的内涵与转化为例王雅馨(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0 3 0 0 3 1)摘要: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表现为地域文化构成文化自信的空间维度,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滋养文化自信的土壤。如何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以三晋文化的内涵与转化为例,要深入挖掘三晋文化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革命文化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进而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地域文化体系和讲好中国特色地域文化故事的实现方式,推进文化自信系统工程的开拓和建构。关键词:文化自信;地域文化;三晋文化中图分类号

2、:G12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高度,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革命文化为红色基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标识,主要体现了文化积淀和传承中的历史维度。但是,文化作为一种地域差异鲜明的精神产物,空间维度一直被

3、人们所忽视。有学者认为,“从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中找出中华文化的同一性,这不仅对更全面更深人地了解祖国历史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将地域文化纳入文化自信的体系,发挥文化的地域性特色优势,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扩充文化自信的内涵,而且对提升中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0-2 9 8 7(2 0 2 3)0 4-0 119-0 5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构建多维度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地域文化构成文化自信的空间维度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文化创造、传播、沿袭的地方性比较强,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冲突在相对较小的

4、范围内进行,地域性非常显著。近现代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发展日益迅猛,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加之移民和城市化,文化之间的融合与文化的同质化加速。“不管如何树立地方性或者传统文化的大旗,文化乡愁、文化焦虑和文化自觉都是一种在普遍主义话语体系下对历史的重新建构”2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在特定区域产生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且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地域文化,成为当今世界最具识别性、也最能对抗文化同质化的一种力量。所以,地域文化理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其独特价值。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差异巨大,形成了不同特质、风格迥异、特点鲜明的收稿日期:2

5、 0 2 3-0 3-15作者简介:王雅馨,太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9.晋阳学刊2 0 2 3 年第4 期地域文化,各个地域文化通过语言、食物、习俗、性格、思维、建筑、艺术等多种元素被大众所认知和辨识,也被广泛普及和传播。有研究者将这种“地方感”称为“亲切经验”,认为“每种文化都有它自身亲切性的象征物,这些象征物得到了其人民的广泛认同 3 12 0。这种“亲切性的象征物 作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往往是深入人心的,生动可感的,最终构成一个人一生特有的地域文化身份。人们在这种拥有共同文化背景的身份认同中感受到了归属感和亲切感,加深了自我认同,

6、进而产生深度的社会认同,形成文化凝聚力,有效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二、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是滋养文化自信的土壤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植根于特定区域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蕴含在该地经典名著的智慧和理念之中,更体现在这一地区的人文祖先、历史人物以及革命英雄、先进典型的卓越贡献和伟大人生历程之中。我们需要挖掘地域文化对民族精神血脉传承的基因密码,发挥地域文化在新时代文化自信体系中的生机与活力,让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滋养文化自信的深厚土壤。(一)地域文化构筑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与对历史上文化经典和文化名人的崇敬密不可分的。一个

7、地域的文化载体主要由文化经典和文化名人组成,一个地域的精神内涵主要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进程所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是由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同构筑,地方文化“既是一个地方性新创造,也是中华文化视域中多重文化形态的综合,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由一个又一个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地域精神内核共同传承。以三晋文化为例。三晋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被学界称为“最初中国”,传统中国的礼乐文明由此奠基。三晋地区处于北方与中原两大文化的交汇点,其文化面貌呈现出有别于周边文化的独特风格 5 J12。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国家星光灿烂,成为战国时期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

8、,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同处百家争鸣时代的这些伟大思潮相互砥砺和激荡,共同创造了极具特色的三晋文化。120晋学研究孔子的学生子夏跟随孔子研习儒家传统经典之后回到魏国,重视学以致用,授教于西河,“教弟子三百人,为魏文侯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认为,要取得民众信任,首先须从改善民众物质生活入手。子夏思想影响了弟子李埋、荀子和韩非子等人,成为法家思想的基础,为继孔子之后的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做出了奠基性贡献 6 3 9 6。苟子在充分肯定仁义对人的思想行为有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强调了法治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相信人性本恶,因而十分看重教育和惩治的作用。到了他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那里,法的地位进

9、一步凸显,形成崇尚法治的传统,并形成自成体系的一套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韩非子的学说几乎全盘被秦始皇吸收,全方位运用于秦国的治国方略中,并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统治。三晋大地的隐士传统起源于介子推。在公子重耳的长期流亡中,介子推义无反顾地追随在后,显示了无比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可是,当重耳即位后,介子推选择隐居绵山,显示了他不慕名利的高风亮节。晋文公火烧绵山都不能让他改变心志,唯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被世人传颂,并成为“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这种低调行事、功成身退的性格在三晋士人,如隋末唐初著名的大儒王通、唐代诗人王维以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傅山等人身上得到了反复印证。在他们隐忍

10、低调的行为背后,蕴藏着对于崇高信仰的执着追求,这种根植于信仰的不计名利精神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晋文化还开创了不断变革的传统。魏国的李埋变革、吴起军改,赵国的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及唐帝国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清末晋商票号的创立等,都源自三晋大地革新变通的思想源泉。李元庆先生将三晋文化的特质概括为“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和“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可谓切中肯繁。无论是关羽义薄云天的信义道统,明清晋商的崛起,还是北魏时期的改制,清官廉吏的涌现,等等,都展现了三晋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独特地位。三晋文化所彰显的立身正大、廉政务实的政治文化;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法治文化;朴实厚重

11、、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践履力行、崇信尚义的晋商精神;崇尚气节、忠诚坚守的爱国精神,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内核的形成做王雅馨:出了独特贡献。(二)地域文化谱写了革命文化的精神谱系地域文化是革命文化生长的土壤,培植了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地域性。中国革命既依托于中国历史上长久以来农民反抗压迫的传统,又利用复杂多变的地域特征,寻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在这场革命中,农民成为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村成为革命的主要战场,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为革命文化的孕育输送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和智慧。以山西为例。山西是中国地形中最接近全封

12、闭的省份,可谓“四重合围、界限分明”,除此之外,还有依山而建的关隘长城,与大山融为一体,犹如条条铁壁、道道脊梁,构成山西浑然一体的军事防御体系,成为藩屏中原、拱卫京师的一道坚强壁垒。这种地理格局使山西即使在最危急的关头,也能依托地势逐级抵抗。抗日战争时期,即使是在日军占领山西大部的情况下,八路军也能依托山西的有利地形进行艰苦卓绝的反击,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太行、太岳等根据地,成为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敌后抗日的主战场。抗战期间,山西战场战役战斗之频繁、战争区域之广大、战斗之残酷都十分罕见。山西军民在忠勇爱国、百折不挠的地域文化光荣传统感召下,与日寇进行殊死

13、搏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其伤亡比例全国罕见,其巨大的牺牲精神和顽强的反侵略决心印证了中华民族的铮铁骨。以太行山、吕梁山为主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的“八路军文化”和太行、太岳、吕梁山脉中千古以来上演的无数忠贞赤胆的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太行山脉中的藏山演绎过赵氏孤儿的故事,太岳山脉中的绵山至今仍在称颂介子推宁愿被烧死而不去做官的铮铁骨,中条山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首阳山采薇而食双双饿死,更有古代传说愚公移山的不屈不挠,这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故事滋养了伟大的民族气节,彰显出三晋人民的赤胆忠诚,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成为永留天地的万古精魂,留下一份大山一样的精神遗产。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面对强敌

14、敢于奋斗、敢于胜利精神的高度概括,是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生动缩影,是激励后人不断进步、不断胜利的宝贵财富18 18 5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三)地域文化构建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的内涵是不同的,通过与具体的省情、市情、县情结合起来,深人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正是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不论是土改还是成立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山西都走在全国前列。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修路、种树、治

15、沙、引水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塑造了右玉精神、大寨精神、西沟精神、申纪兰精神、李双良精神、太旧精神等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人民在“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中,经过7 0 多年坚持不解地造林治沙、久久为功地改善生态,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 6%,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塞上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铸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20世纪8 0 年代,太钢工人李双良主动请战,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把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高2 3 米、占地2.3 平方公里、总

16、量达10 0 0 万立方米的渣山搬掉,累计回收废钢铁13 0.9 万吨,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经济价值3.3 亿元。此后,他又带领职工在原地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大花园。李双良精神已经成为山西当代新愚公移山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解奋斗。新时代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传承和发扬三晋文化中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因,是新时代三晋儿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胜利法宝。这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断涌现出的奋斗精神,因其巨大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地域品质成为一个地区在发展进程中永远需要发扬的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标识的组成部分,更加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

17、神的体现和升华,成为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永远焕发着光彩熠熠的精神光芒121晋阳学刊2 0 2 3 年第4 期三、如何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演讲(2 0 14年3 月2 7 日)中谈道:“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

18、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段重要讲话为我们如何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指明了方向。文物、遗产或是古籍等文化载体,都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代社会寻找到结合的最佳途径,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既有源头活水又能源远流长,既善于续精神命脉又要善于创新和转化,这样才能在新时代讲好地域文化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地域文化体系在全球化语境中,地域文化的存在代表了

19、一个民族尚未被同质化和异化的个性和特点,是对席卷全球的西方强势文化的一种抵抗。地域文化以其古老延绵和傲然不屈的性格,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百花园中植根厚土,枝叶繁茂,维系着一定区域内人们的精神纽带。所以,在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自信体系中,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地域文化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理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意味着在地域文化的整理挖掘、价值创造、推广弘扬和实践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地域文化的精华相贯通,纳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洪流之中,兼容并蓄、与时俱进,以地域文化中具有先进性、民族性、人民性和现

20、代性的元素为主体,培育适应时代需要、富有创造力、形式多样的中国特色地域文化体系。其次必须重视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构建中国特122晋学研究色地域文化体系是为了培育时代新人、塑造民族根性,这个过程中,人民既是地域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实践者和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时指出,“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 0 3。一个地域的文化只有和该地域最广大的人民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让最广大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认识到、感知到、体验到,才能形成具有亲缘性的自我意识,才能在同一地域形成性格鲜明的精神自觉,进而

21、产生价值取向上的认同感和文化心理上的向心力,使地域文化成为源头活水,代代传承。最后必须发扬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课题,在地域文化体系构建中,我们必须按照时代进步和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深化和提升,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对那些在内涵价值上至今仍有意义、在表现形式上却已经陈旧和过时的地域文化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更好地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二)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地域文化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

22、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和创作者应当以此为使命,肩负起讲好新时代地域文化故事的责任。第一,要研究如何采用多种形式将地域文化与民众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地域情感是维系地域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10,讲好地域文化故事,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斋和理论中,更不能只存在于博物馆和展览会上,而是要让文化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个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例如,经营一批具有地域传承性的地方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在市场消费行为的主导下,让消费者认同一种生活模式和价值取向。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民众生活,提高传承人地位,通过多种渠道

23、经营产品,创收创业。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注重突出地域文化的个性和特点,营造沉浸式体验的氛围,将故事不仅搬到舞台上,而且融人大自然中,成为可观可感的亲切式体验。运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对地王雅馨:域文化的解读水平和审美意识,要让“土”成为另一种新式的“潮”,在地域文化的“土”味儿中寻找到文化自信的着力点。第二,挖掘地域文化题材,大力推动文学艺术创作。地域文化资源本身就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巨大资源宝库,政府文化部门要组织作家艺术家讲好地域故事,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充分焕发地域文化的时代光彩。一是踏踏实实地深人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现实生活中,努力挖掘地

24、域文化的精髓,在直面真实生活的勇气下,更准确地把握和提炼题材赋予的价值和意义,将地域性特点与家国转型变迁、社会矛盾冲突、生活驳杂繁复、日常喧嚣困顿、人生命运起伏等时代主题有机结合,推出精品力作。二是将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先锋思潮有机结合,把深邃的思想内容同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地化为一体,要固守那些优秀的、富有生命力的传统精神,寻找适合于自身的生命表达,进人一种成熟的、自由的创造境界,在故事中展示地域风韵气质和独特的精神内蕴。三是对人与社会的思考要有更多理性色彩,要往自然、生命、文化等形而上的层面靠拢,思想视野要更加开阔,对人类命运做出概括性的抽象思考,并能够与自身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相结合,传

25、达出世道人心,在人性幽微的探求中提炼出情感力量,使作品既富有个人感觉、主观色彩、情感体验、理想情结、生命冲动等个性艺术魅力,又富有命运的共同性和经典性。以山西为例。山西地域文化资源宝库中,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红色文化;晋商兴衰;以关羽为代表的历代文臣武将的故事;黄河、长城、太行山的地域故事;古代建筑的故事;民族融合、边塞战争故事;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这些构成地域文化故事的源头、文脉传承的源头、民族精神的源头,也为多种艺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术形式的打造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艺术工作者尤其需要对自身文化树立深沉而坚定的信念,并转化为自觉的文化价值追求,实现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传

26、播,从而让以地域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价值能量。总之,地域文化扎根于广衰的大地和结实的土壤,是有情感、有筋骨、有温度、有内容的文化形态,不仅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谱写了革命文化的精神谱系,还构筑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标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挖掘文化自信的内涵、开拓文化自信的渠道、建构文化自信的理论体系、创新文化自信的实现途径。地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转化是这一系统工程中富有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特色优势,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责任编辑胡志参考文献:1冯宝志.三晋文化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

27、 9 5.2杨晓民.全球化时代的地域文化 J读书,2 0 10(11).3I美段义孚.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17.4刘姝曼.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的区域文化 J.马克思主义哲学,2 0 2 3(2).5张有智.先秦三晋地区的社会与法家文化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2.6高培华.卜子夏考论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12.7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 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 9 7.8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太行精神光耀千秋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5.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6.10龙屹.新媒体视角下地方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价值与开发策略 NT.中国文化报,2 0 2 2-11-15(0 3)。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Regional Culture in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Tak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anjin Culture as an ExampleWangYaxin(School of Marxism,Taiyuan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