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582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 艺术C ulture and Ar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一、河西走廊驿站诗歌形成的背景具有西域特色的河西走廊驿站诗歌其形成并不是偶然性的,而是历史演进中诸多因素的必然选择。首先,河西走廊地域广袤,沟通南北,辐射东西,具有“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接祁连山,北以龙首山、合黎山及马鬃山为界”的特殊地理位置。据文献记载,自汉开河西、置四郡以后,此地便备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王剑利也曾云:“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显然,河西走廊这一地域对于王朝来说性命攸关,如同“国之右臂”。鉴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代统治者便在河西走廊这片辖区,不仅设置了重要的防守建筑,而且也在

2、不断地调遣官员前去治理。其次,作为河西走廊上重要联络机构的驿站是政府设定的沟通中原与西域的固定官道。起初,驿站只是古代官府用来传递重要文书、汇报紧急军事情报的特定场所。据史料记载,驿站最早可追溯于西周时期,但那时并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监督制度。后来基于政治缘故,王朝的统治者越来越重视驿站的建设和管理。到唐代,仅在今甘肃界内就达到三十多个驿站。到宋朝时期,在唐代原有的三十多个驿站上设置了诸多具有西域特色的、沙漠驿路的驼驿和驴驿。到元明时期,河西走廊上的驿站不仅规模日益庞大,而且其使用功能也日渐完善。至清代,驿站数量达到顶峰期,据甘肃通志 甘肃新通志 嘉庆重修一统志 甘肃通志稿及河西一带地方县志

3、里的记载显示清代河西走廊驿站大大小小共有四十一个,其设置和功能日臻完善,再加之朝廷的重视,将其修整成一条固定走向的驿路,成为中原与河西走廊地区政治、文化传播的主要联络机构。最后,河西走廊上这些诸多的驿站机构为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和基础,不仅为来往的文士、调职戍边的官吏以及遣犯人员等提供了食饭留宿、歇脚换马的便利,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成为流放之人情感的寄托之地。途径河西走廊驿站的众多流人、遣员们,基于不同的缘由而短暂地相聚于此,从他们饱含深情细腻酬唱的驿站诗歌中不难看出,身为遣犯的他们途经河西走廊地区的缘故大抵都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有些是因为一起政治事件备受牵连,获

4、罪被罢官,有些则是遭逢政治上的打压,突遇仕途上的变动,收稿日期:2023-03-20作者简介:赵新萍(1991-),女,甘肃兰州人,西安思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项目来源:本文系西安思源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人文社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研究”(项目编号:XASYYB-A2201)阶段性研究成果。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研究赵新萍(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摘要:河西走廊是屏蔽关陇、经营西域的门户与基地,是王朝经略天下的重要枢纽,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战略意义。而那些傲然屹立在河西走廊上的诸多联络机构驿站,作为沟通中原与西域的固

5、定官道,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为众多途径沿线的流放之人、除名贬职之人提供了歇脚、食宿的地方,也成为他们在流亡遣庶途中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和心灵世界的情感寄托之地。久而久之,在这种交游与文学行为的猛烈碰撞之下,促使大批酬唱西域的流放诗人诞生,形成了具有西域特色的河西走廊驿站文学团体。关键词:地域文化;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中图分类号:I207.22;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97(2023)02-0028-0528文化 艺术 Culture and Ar 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被朝廷从内地革职流放到边疆。于是,诗歌便成为这些流放官员寄情疗伤的最佳手段

6、,也成了他们流放途中排遣寂寞悲伤的“良药”。如祁韵士所言:“客游日久,诗料滋多,虽不能如古人得江山之助,然五日不作诗,目览神移,若弗能已。”可见漫长的西行之路上幸得有诗为伴才支撑着他度过艰难寂寞的一程。杨廷理也曾道:“残梦据鞍容客续,小诗信口每天成。”总的来说,当这些流人遣员途经河西驿站时,不仅写下了这些脍炙人口的驿站诗歌,也与那些在驿站路途中相遇的西域风景、世俗之人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一路西行中,也慢慢地摒弃了士大夫那种傲骨嶙嶙的姿态。在这种流放与奔波的落魄潦倒中,在这种交游与文学行为的碰撞之下,流放之人们将这河西走廊的万千丝缕都与之融为一体,便产生了数量可观的驿站诗。二、河西走廊驿站诗

7、歌的主要内容鉴于河西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性的意义,大批文士、行途官员在途经陕西、甘肃段的官道时,沿途诸多的驿站也为河西文学提供了一种传播的契机。据史料记载,清代远赴西域的官员及流人将近有七十余位,且大多在途经河西走廊驿站驿路时都留有发自肺腑的诗作。根据清代诗文集汇编中的数据统计,其中描写河西驿站、驿路的诗将近两百余首。如雷以诚雨香书屋诗续钞中六首;国梁的澄悦堂诗集中二十首;庄肇奎的胥园诗钞中四首;毕沅的灵岩山人诗集中五首;陈庭学的塞垣吟草有二十首;舒其绍的东归日程记有十九首;杨廷理的知还书屋诗钞有十七首;李銮宣的坚白石斋诗集中十七首;成书的多岁堂诗集有十三首;史善长的味根山房诗钞中二十首还

8、有林则徐、舒敏、晋昌、铁保、祁韵士、和瑛、顾光旭、蒋业晋、张澍、方正瑗、阿克敦、岳钟琪、邓廷桢、许乃榖等人也在途经河西走廊驿站时留有诗作两三篇。总体来看,清代河西驿站、驿路诗的内容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诗歌内容也极其丰富,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大多都是对河西走廊地区自然景观和淳朴民俗的整体写照。对于途径河西走廊的遣犯流员而言,各路驿站是他们在行旅过程中落脚食饭的地方。因此,沿途河西自然风光、西域风情的描写便成为驿站诗歌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一部分描绘了河西地区荒凉萧瑟的自然景物,如荒芜的戈壁沙漠、漫天的风雪、狂风骤起的大漠、孤戍颓废的危楼等独特的边地景观。如史善长途径武胜驿著有过武胜驿,展现了武

9、胜驿重峦叠嶂、水势湍急、地势险峻的景象。颜检途径惠回堡驿著有由双井至惠回堡,描绘了惠回堡之地深处河西西端的戈壁之中,人迹罕至、格外荒凉的景象。颜检至红柳园驿站时著有由白墩至红柳园,生动地描摹出一幅大漠日落图。途径大泉驿站时著有是日过小泉宿大泉,描绘出大泉驿站的荒凉以及大泉处居住条件的简陋。李銮宣抵达高台道驿站时著有高台道中,全诗呈现出一幅唯美的乡村图画。雷以诚途径镇羌驿时著有镇羌驿,诗中主要描述了河西地区恶劣的环境以及多变的气候特征。方正瑗的番儿描绘了边塞风疾霜冷,草木凋敝的惨败之象,反映了河西一带环境的恶劣。李渔的甘泉道中即事描写了甘泉之地沙尘常常侵袭,气候异常寒冷,五月仍见飞雪。另一部分是

10、描绘河西地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物,如以翠柳、花红、禾麦、青山、杨树、豌豆花、青麦、稻畦、碧云等欣欣向荣的景象。颜检抵达古浪驿时著有丁卯立春是日抵古浪县,诗歌描述了古浪驿站春回大地之景象,残雪逐渐消融,旗帜迎风飞扬,远处还传来阵阵箫声,古浪驿路尽显春日的生机。杨廷理途径山丹驿站时著有过山丹县宿新河堡,诗歌真实地描绘了山丹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及西域化的人文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河西地区的人情风土。国梁西行至新河驿站著有 新河晓发,作者借帘外葱茏山色、苍茫大野、风定天晴,再现了河西之地清新温暖的景致。在仁寿驿留有诗作风晨发仁寿驿,字里行间尽显仁寿地区风沙过后特有的景观。杨廷理途径甘泉驿留有诗作沙井驿大风

11、形象地描绘出了沙尘暴的产生、变化过程,使诗更具画面感。此外,还有一部分驿站诗歌是展现了西域的淳朴民俗。如颜检在宿盐池驿中提到了河西地区民众的饮食,杨廷理在过山丹县宿新河堡中道提到了河西走廊一带民众修筑蒲塘蓄水引水的方式,杨廷理在晚步中提到了河西地区女性素日多以轻纱障面装饰。方正瑗在过河西之地时作有西番儿描述了生活在此地的番女日常的装束“长发垂地,并以珠宝或海螺珠壳装饰长发”。29文化 艺术C ulture and Ar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第二类,大多描写的是遣员及流放之人不幸的人生境遇与感悟。对于这些深情抒写驿站诗作的创作主体而言,他们之所以途径河西走廊区域并非来此西行考察问

12、政的人员,而是因文字狱、徇私失职、贪污案等事件而被朝廷发配遣戍或是流放边疆的遣员。身为流人,他们的身份极其特殊。因此,有一部分驿站诗歌则真切地再现了诸多流人们仕途突变之后的不幸与凄苦悲凉的人生感悟。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清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河西等西域地区被战争破坏的经济生产,便把内地各省大批重罪犯人发遣新疆伊型开垦荒地,从事各种生产。故而,这样一批人员当离开故土,途径河西走廊时,面对自身遭遇的不幸以及驿路旅途的困顿,加之前途与命运的渺茫,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行旅生活的艰难与孤苦,消极厌倦之感、无奈心酸之叹、漂泊无依的感伤等顿时涌上心头。这些流贬之士中有的原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如“林则徐曾任巡抚、

13、总督、钦差大臣;邓廷桢亦为总督;李銮宣曾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颜检也是其中之一,晚年在途经凉州驿站时写下凉州行馆偶咏即索王辛叔和,借此来表露他被遣边疆旅居他乡时,驿路漫长中无处慰藉的情绪。庄肇奎途径河西永昌驿站时著有过永昌县一诗,全诗吐露了诗人对遭遇遣戍之罪的无奈之处。国梁自深沟驿向东至黑泉驿时著有发深沟过黑泉,借黑泉驿处的戈壁、漫天的沙土等相对单一的景物再现了途经之地孤寂冷清的景象,借此表达出诗人被遣之际沉重孤寂的心情。舒敏在赤金峡驿站著有夜至赤金峡,描写了赤金之地的荒凉寒僻以及诗人远离他乡的孤独寂寥。颜检抵达白墩子驿站著有由安西至白墩,借所到之处荒凉寒苦的景象来感怀于人生的失意和官

14、途的不顺。提拔为河南司员外郎并兼任云南司主事的祁韵士因亏铜案而备受牵连,加恩免其死罪,发往新疆伊犁充当苦差。“流放西域当差”,这无疑是祁韵士人生中沉重的打击,故而途径河西走廊驿站时,留下诸多肺腑诗篇。作为县令的史善长因余干县人谋逆大案而遭受牵连,史料记载“余干汛外委黃凤均著革职,留于该省协缉。勒限三个月,将首逆朱毛俚拏获,免其治罪,倘限满无获,即著发往新疆效力赎罪”。被贬新疆赎罪、途径河西走廊这些不一样的人生阅历对于史善长而言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后来东归后的他再度追忆起遣戍乌垣其间的见闻和生活经历时,感慨万千,便用真挚而饱满的情感书写出著名的轮台杂记。毫无质疑,轮台杂记便是一路西行途中对于目光所

15、及之处最好的见证。第三类,大多描写的是遣员及流放之人深切哀怨的乡关之思。从这些驿站诗人的思想情怀而言,面对漫长煎熬的流放之路,面对异地他乡的陌生,河西走廊上的一切自然景物皆有“情语”,皆能成为触发诗人乡关之思的强烈心音,皆能唤醒异乡孤客的故乡情怀。因此,思乡及渴盼归乡便成为清代河西驿站遣员诗作中必抒的情怀。如李銮宣过镇羌驿时作镇羌晓发。颜检途径河西水泉驿著有新正四日由永昌县至水泉驿感怀,诗人目睹了河西水泉一带久无战事、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画面,不由得想起自己而今背井离乡,远在赶往西域的驿路上颠簸,孤独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毕沅抵达于河西甘泉驿站著有发甘泉驿作,文中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在归

16、去的途中落脚于甘泉驿,因当时回家心切,即便是日夜兼程也觉得归期漫长,内心煎熬焦虑,迫切想要快速启程,觉得仿佛馆驿的啼乌都在催促他,足见诗人归心的急切。祁韵士在途经嘉峪关驿站时著有 五月廿七日出嘉峪关西行,在本该告老还乡、乐享天伦的年纪却被流放边疆,踏上无归期的流浪生涯,不禁低头潸然泪下,字里行间满含着诗人对前途未卜的惶恐之感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颜检西行至凉州驿站,想到自己暮年之时还在他乡飘零,不觉潸然泪下,饱含万千思绪写下凉州行馆偶咏即索王辛叔和,抒发了驿站路途中孤寂悲凉的情绪。三、河西走廊驿站诗歌的西域特征河西走廊驿站诗歌多以驿站或驿路的地名为题,使得诗歌题名与众不同,尽显河西走廊地域

17、化特征。如颜检所著的诗作出嘉峪关 由惠回堡过赤金湖至赤金峡 大泉至马莲井 由古城至大泉 至阜康县 红柳园 至古牧地 有古城至大泉 与成漪园中丞游红山巴里坤等皆是以地名为题名。再如祁韵士所著的诗作出塞前夕不寐日占五月甘七日出嘉峪关西行 甘州道中 张掖郡过九眼泉 肃州 红柳峡 星星峡等也是富有地域化特征的诗歌题目,从这些驿站诗题目可知年过半百、人生突遭变故的祁韵士被遣之后的行迹,30文化 艺术 Culture and Ar 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他西行至甘肃进入河西走廊后途径嘉峪关、甘州、张掖郡、九眼泉、肃州、红柳峡、星星峡等地,将沿途所见的祁连山冰川奇峰、戈壁滩大漠以及河西走廊各

18、地独特的地貌、民俗,一一形诸笔墨。再如史善长所著的二十首关于河西走廊驿站的诗歌,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刻在驿站墙壁上诗歌,如酒泉旅馆和津门女使韵 临水驿题壁诗后 题赤金湖店壁等,从题目中不难看出这些诗篇中作者以酒泉、临水、赤金湖等所在驿站为名。李銮宣也有部分诗歌刻在驿站的墙壁上,如永昌县题壁二首,这些诗篇中的诗题是以河西走廊上永昌县驿站为名。仔细探究不难发现,这些富有西域化地名的篇名,具有丰富的涵义。从宏观的角度而言,读者借助这些驿站诗歌中出现的不同地名能够整体上认知河西走廊上驿站设置的地理位置概况,自河西武胜驿起,有“岔口驿、镇羌驿、黑松驿、古浪驿、靖边驿”。从微观角度而言,读者能够从这些驿站诗歌

19、上整体认知清代被遣送边关废员们的家世生平、为官政绩、获罪缘由以及被遣戍边的艰难生活等,如史善长所著的馆驿题壁上的诗歌三首以及李銮宣所著的馆驿题壁上的诗歌二首,为研究这些遣戍诗人的人生轨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河西走廊驿站诗歌中所吟咏酬唱的对象多是遣员流人在河西走廊这一带所见之景。故而,诗歌中出现的诸多意象较之遣员们仕途得意之时的作品意象与众不同,尽显河西地区西域化特征。纵观清代七十几位远赴西域的遣员及流人,他们大多在途经河西走廊驿站驿路时所留的肺腑诗作中出现了绿洲、沙漠、戈壁、饮食、瓜果、灌溉、开采等涉及西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许乃榖的抚彝沙,张澍的岔口驿雪,方正瑗的西番儿,李銮宣的大风作等,皆是流

20、人遣员们途径河西走廊之地时耳目所及的河西实物具象化。相较于他们仕途春风得意之时,用铺张扬厉手法写出来的应制奉承之作而言,这些驿站诗歌更富有涵义。不仅拓宽了遣员流人的人生视野,也更能真实地反映清代河西之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以及民情风俗。这些盛极一时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多以平易的语言描绘诗人目光所及的事物,而且诗人在描绘这些河西走廊驿站自然风光时皆秉承“纯任自然”的风格,来表达遣员对驿路生活的厌倦感,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感,或对怀才不遇的怅惘感,或对岁月蹉跎的失落感。字里行间,诗歌语言尽显平淡之风,言词之间吐露真情。如颜检所著的衍庆堂诗稿中,关于河西走廊驿站诗有四十首,这些诗文里不管是描述河西走

21、廊上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是介绍河西走廊驿站上独特的风土人情,颜检在诗作中都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坚持以“纯任自然”的风格,让这些自然之物以一种未经雕饰的本真状态呈现出来,皆显事物最为本真的样貌。再如史善长的河西走廊驿站诗不仅用平淡自然的文风去再现西域之景,而且其语言也是平易近人。他在味根山房诗钞的开篇即言“情至语自佳,景真工亦颇”,鲜明地表现了自己对诗歌语言以及感情方面的创作主旨。再如方正瑗也是如此,在途经凉州驿站作诗:“凉州百余里,道上积瓦砾。西抵永昌城,东连靖边驿。”字里行间没有精心细琢的词眼,反而以简洁平易的语言交代了凉州的地理位置。再如祁韵士在抵达甘州道驿站时,作诗:“凉州西去是甘州,积雪青

22、山半白头。”用极其平淡自然的语言描述了甘州积雪覆盖山头的景象,言简意赅。显然,从遣员们平淡求真的河西走廊驿站诗中可以了解到具有河西地域特色的意象群体和独特的河西之地的田园自然风光以及民情风俗。驿站诗歌为南来北往流放人员所作,途径河西走廊驿站的他们借壮丽的河西自然景观,为世人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西域画面,诗歌则呈现出一种雄浑雅健的格调。这种雄浑雅健风格显然与温婉雅致的南方词调格外不同,是北方自然景观给予文人的独特情怀。面对浩瀚广袤的沙漠、七彩的丹霞、皑皑白雪的祁连山以及诸多壮美雄浑的河西景象,那些遭遇遣戍的北方官员及北方流人,他们的诗歌中自然流露出一种北方文人独有的雄浑雅健的气质。如清代张澍乃是

23、甘肃武威人,他在途经岔口驿遇雪作诗岔口驿雪,再现了岔口驿的大雪皑皑的景象。而对于那些遭遇流放西域的南方遣员而言,他们虽然长期寓居江南,但是当看到这些雄健、壮阔、荒凉、广袤的西域景象时,他们的诗风往往也会受到北方文化的熏陶,自然也会将慷慨激昂、雄健的风格融入到驿站诗中。如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人史善长乃是“顺天府大兴县监生,祖籍浙江,年四十31文化 艺术C ulture and Art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四岁”。于嘉庆二十年,因“有妖贼朱毛,俚者传闻在余干,奉旨捕之不获,君坐革职,发乌鲁木齐”。身为南方官员的他在被遣送边关,途径武胜驿留有诗过武胜驿,诗人一改往日的文风,以雄浑雅健的格

24、调再现了武胜驿横峰侧岭、重峦叠嶂、水势湍急、地势险峻的景象。清代号称妙吉祥室老人的邓廷桢乃是江苏江宁人,因在粤办事不善而受牵连,于道光二十一年六月与林则徐一同谪戍伊犁,其诗宿安西州描写的是安西驿路上的边地野风、城阴草树,目光所及尽是荒凉之色。同样遭受遣戍之罪的清人雷以诚乃是湖北咸宁人,咸丰六年遭人谗言,称其拥兵不援,使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痛失扬州,故被革职,遣戍新疆。他在途经镇羌驿时作镇羌驿,诗歌中描述了河西地区五月白雪皑皑、飞沙走砾的恶劣环境。毫无疑问,从这些数量可观且有着雄浑雅健格调的河西走廊驿站诗中,可以间接地了解到具有河西地域特色的意象群体及独特的河西之地的自然风光。综上所述,这些

25、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气质活跃于整个西域文坛上的清代河西走廊驿站诗,不仅倾诉着诸多途径沿线流放文人内心复杂的情怀,也真实地再现了河西走廊上独到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这种交游与文学行为的碰撞之下形成的具有西域特色的河西走廊驿站诗歌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参考文献:1(清)祁韵士.祁韵士集 M.山西:太原三晋出版社,2013:23。2(清)史善长.味根山房诗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88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5。3(清)颜检.衍庆堂诗稿,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446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64。4(清)雷以诚.雨香书屋诗续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89册)

26、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73。5(清)李渔.笠翁一家言,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75。6(清)杨廷理.知还书屋诗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18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04。7(清)方正瑗.连理山人诗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31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84。8黄刚.论清代西域边塞诗之特色 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6:65-71。9(清)庄肇奎.胥园诗钞,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363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9。10(清)国梁.澄悦堂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 342 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

27、版社,2010:66。11(清)张鉴.雷塘庵主弟子记(第四卷)O.仪征阮氏刻本,清光绪间18751908。12(清)李銮宣.坚白石斋诗集,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5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66。13(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官员历史档案全编 24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735。责任编辑:李晓虎A Study on the Poetry of Courier Stations at Hexi Corridor in Q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CultureZHAO Xin-ping(Xian

28、Siyuan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Abstract:Hexi Corridor is a gateway to shield Gansu and a base to manage the Western regions,which is an importanthub for the empire Qings domination,and has decisive military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Courier stations on this fixedofficial road connecting the Ce

29、ntral Plain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not only provided places of rest and accommodation forthe exiled people along the route,but also became an important place of social contact and a home of spiritual world forthose going into exile.Over time,through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social intercourse and t

30、he literary behaviors,a large number of exiled poets who sang the Western regions by their poems were born and the Hexi Ccorridor Ccourier Sstation literary schoo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was formed.Key words:Regional culture;Qing Dynasty;Hexi Corridor:;poems of courier station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