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65579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中石兽评测练习及参考答案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一、积累运用:1.请将你收集到的有关“纪昀”的名言、诗句和故事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2.文学常识填空:纪昀(1724-1805),( )代学者、( )家。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事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撰有 ,这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3.给加点字注音:纪昀( ) 河干( ) 圮 ( ) 棹( )曳 ( ) 铁钯( ) 木杮( ) 湮( )啮 ( ) 溯 ( ) 臆 ( ) 欤( )坎穴( ) 掷 ( )4.词句小测:(1)解词:河干: 圮: 并:阅:

2、求: 竟:棹: 设帐: 尔辈: 究: 物理: 是:木杮: 湮: 耳:颠: 河兵: 失石:啮: 坎穴: 不已:遂: 溯流: 但:臆断:(2)释句: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课内阅读:5.朗读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6.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及结果(填表)。寻找经过及方法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

3、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7.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列表比较。8.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9.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10.分析三位主要人物寻找河中石兽成败的原因及其性格特点。11.课文是怎样结构的?12.课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3.请谈谈本课的写法特点。14.请说说本文的主旨。三、拓展延伸:15.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参考答案1.示例: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 纪昀2.清 文学 阅微草堂笔记3.j yn gn p

4、 zho y p fi yn ni s y y xu zh4.(1)河干:河边。 圮:倒塌。 并:一起。 阅:经过,过了。 求:寻找。 竟:终于,到底。 棹:划船。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你们。 究: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这。 木杮:削下的木片。 湮:埋没。 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颠:通“癫”,疯狂。 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 遂:于是。 溯流:逆流。 但:只。 臆断:主观地判断。(2)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便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

5、石兽的踪迹。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相反,它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于是石头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二、课内阅读:5.可分四层:第一层(第1自然段):交待石兽沉入河中的地点和寺僧的两种寻找方法,没有找到石兽。第二层(第2自然

6、段):交待讲学家寻找石兽的方法,也没有找到石兽。第三层(第3自然段前6句):交待老河兵寻找石兽的方法,果然找到石兽。第四层(第3自然段第7句):由事而理,点明遇事不能 “据理臆断”,深化主题。6.寻找经过及方法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7.理由寺僧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8.僧:方法一: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

7、关系。僧:方法二: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讲学家:方法三: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方法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9.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老河兵:成功的原因:能综合各种现实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10.寺僧: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 ”了。(“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常年在河边

8、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 。(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沾沾自喜。) 11.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9、。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13.(1)层层铺垫。最先以寺僧的做法为讲学家的看法做铺垫,以突出讲学家的看法“众服为确论”,并且通过讲学家对寺僧的评价“颠”来写出讲学家对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写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话,加上“果得于数里外 ”的结果,巧妙地表现自信的讲学“不更颠乎”,极具戏剧性和讽刺性。(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不管讲学家的观点是否与实际相符,其阐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们能信服;老河兵的观点处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着不可辩驳的说服力,事情的结果也验证其看法的科学性和推理的合理性。(3)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14.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好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同时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三、拓展延伸:15.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瞎子摸象、从三到万说的就是“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