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必修三综合训练题.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164754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综合训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三综合训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综合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④二氧化碳 ⑤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4、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A、B、C依次为血液、组织液、淋巴 6、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7、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8、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2浓度升高 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血糖浓度升高 9、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000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10、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正确的是 A.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B.Y表示肾上腺 C.Z表示骨骼肌 D.W表示效应器 13、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A.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B.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 C.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D.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14、下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 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 15、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 兴奋 B.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作为信号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既可以促使其增殖也可促使其分化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1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溶菌酶等构成 B.在体液免疫中,由T细胞分化成的效应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D.HIV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 17、艾滋病病毒(HⅣ)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下列表示HIV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HIV浓度和T细胞数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18、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体液免疫功能的是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分泌淋巴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 D.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 19、题4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⑤⑥两种免疫一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b,患者免疫功能缺失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20、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植物性神经调节 21、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②激素是有机分子 ③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④ 激素是信息分子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23、切除一成年狗的某器官,发现该狗代谢速率减慢、食欲不振、性欲减退,但血糖浓度正常。据此推测切除的器官最可能是 A.下丘脑 B.垂体 C.胰岛 D.性腺 24、如图所示,甲物质表示某种胞外物质,丙物质表示乙细胞接受甲物质影响后大量分泌或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依次对甲、丙的例举中不合理的是 A.抗原、抗体 B.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 C.葡萄糖、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葡萄糖 2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对氧气的需求量高于正常个体 B.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素和胰岛素为拮抗作用 C.体温调节过程中,体温的降低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体温升高只有神经调节参与 D.长期注射性激素可导致性腺的衰退 26、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27、如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依次为 A.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 28、如图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大脑皮层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促进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 29、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的调节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30、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甲状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31、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B.血糖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C.血糖升高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加 D.血糖降低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 32、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 ②血糖平衡的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③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 ④胰岛细胞只随着血糖浓度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激素分泌,完全不受神经控制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3、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②③过程 D. 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34、 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 糖含量升高 B.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体液调节,②位于垂体 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②位于大脑皮层 D.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35、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有凋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⑤甲状腺激素可反馈调节下丘脑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A.①②③ B.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36、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C.若P点为茎适宜的生长素浓度,则对根生长可能起抑制作用 D.若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37、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3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用相同浓度2,4-D处理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④生长素类似物蘸涂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籽黄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9、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α具有最大值 B.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α 40、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4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②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③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④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⑤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42、下图细胞I、II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细胞I 细胞II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效应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4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44、将枪乌贼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静息时质膜对K+通透性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45、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46、右图表示兴奋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组织液中,轴突的形成有助于扩大膜面积,便于兴奋的传导 B.从图可以看出:c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a处引起兴奋 C.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产生原因是细胞膜受刺激后通透性发生改变 D.b处的神经递质是外排的方式释放的,在突触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0 - + 0 - + 0 - + 0 - + A B D C 47、如下图所示,将连接灵敏电压表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和内部(已知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 48、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 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49、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森林中全部乔木为一个种群,自然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B.大草原不同地段物种组成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D.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50、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逻辑斯蒂型增长 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低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第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51、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N/2 C.由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确定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5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保护环境来实现的 53、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第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54、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年 物种数量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第1年时群落无垂直结构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55、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 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6、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A.食物链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 B.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返 D.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同化的能量 5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5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 250 J/(cm2·a) B.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一只狼捕食一只野兔,获得的能量只能在10%~20%之间 59、右图是关于某山脚的草本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四种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问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下列说法正 A.A、B、C无地理隔离,可能不存在生殖隔离 B.A、B、C之问的差异体现了种群多样性 C.C与D属于同一物种,但其种群基因库不同 D.D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60、列选项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6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引入不一定能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B.新物种的诞生丰富的是遗传多样性 C.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D.某种动物的直毛基因占基因库中所有基因的比值为直毛基因频率 62、据报道,2007年栖息在洞庭湖区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利用样方法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 B.捕杀田鼠的目的是降低其物种丰富度 C.为控制鼠患,应向湖区大量引进鼠的天敌 D.在食物链中,东方田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6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二、非选择题: 64、以下是某人饭后4小时(一直没有进食)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饭后半小时血糖含量达到a点,原因是 ,分泌较多的激素是 。 (2)在c点时,该人的感觉是 ,产生这一感觉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此时肝糖元的状况是 。 (3)曲线d段形成的原因可是 。    (4)糖尿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胰岛素,且生理作用相同。请通过实验证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实验材料: 2只发育良好的白鼠,甲乙两试管,新配置的Cu(OH)2溶液。 试验原理:(略) 试验步骤: 第一步:用手术摘除一小白鼠的胰腺(不考虑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另一只小白鼠不作任何处理,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用其尿液进行实验验证。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甲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和讨论: (1)如果给摘除胰腺的白鼠在饲料中加入胰岛制剂,上述实验结果的有无变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中也有口服药品,你认为这些口服药品的作用机理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1)从图乙可知,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请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溶液的80%,另取切割后茎段浸没在其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6、下图甲表示人体反射弧组成,图乙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甲图中a、b结构称为______,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 ]_____,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___。 (2)乙图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________(填序号)中的液体,当⑥中水分减少时,其浓度改变会引起_______中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________激素的释放,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尿量减少。 (3)若乙图表示胰岛组织,当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________细胞合成分泌的激素将增加,以调节血糖浓度,实现___________的稳态。 67、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比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_稳定性也相对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KJ和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68、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和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小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69、下图中的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种群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__的形式进行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则主要是以 ____ 的形式进行流动. (2)图2中d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若a固定的能量不变, d减少, c可利用的能量 ___ 。 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 5.8×109Kj ;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 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10%~20%,则 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____ (3)图2中a同化的能量除呼吸消耗外 ,其余的能量用于自身的 _______ (4)据图提出两项实现“ 低碳” 、缓减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答案 1-20 CCBDC/ DCCAA/ BDCAA/ CABCB 21-40 CCBAC/ DDCBB/ DBADD/ BDADB 41-63 CCCCC/ BDCAD/ BCBCD/ AADDA/ ADD 64、⑴机体对摄入的糖类进行消化吸收;胰岛素; ⑵饥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供能不足;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 ⑶有关神经兴奋,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血糖的提高。 (4)第二步:取摘除胰脏的白鼠的尿液加入甲试管,再取等量的未做处理的白鼠的尿液加入乙试管。 第三步:甲乙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Cu(OH)2溶液,沸水浴加热 实验现象: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乙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1)无变化,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饲料中的胰岛素在消化道内被水解为氨基酸,失去了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2)口服药品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 65、(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α。 (2)若α2小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α2大于α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66、(1)突触 ① 感受器 ③ 神经中枢 (2) ⑥⑦⑨ ;下丘脑; 抗利尿 ;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3)胰岛B 内环境(或:机体) 67、(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和寄生) 900 偏高 68、(1)竞争 (2)c a (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5)400 69、 (1)A、 B、 C、 D CO2 有机物 (2) 竞争; 增加; 4.5×107_kJ, (3) 生长发育和繁殖 (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 (或开发水能、太阳能 等新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