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基于演化生物学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623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基于演化生物学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基于演化生物学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基于演化生物学视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执政经验的凝练与规律的总结,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一些马克思理论研究学者认为,演化理论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演化生物学视角,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性充分体现在对人类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围绕人的生物性、社会性、文明性演化特征,以前瞻性的视野、系统性的研究、超越性的指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迈向一个充满美好与希望的未来。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内涵;演化生物学;人类演化中图分类号:D261;BO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2、-5248(2023)04-0012-07恩格斯在深切追悼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时感叹道,“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1恩格斯将马克思的伟大成就与达尔文的卓越贡献作了一个类比,他同时强调了这两个创始者与其理论的重要价值。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伟大实践哲学,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革命、建设、改革的科学理论依据,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类作为“有机界(生命)”的一员,显然也符合“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达尔文的演化理论是关于人类起源与发展的更底层科学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演化理论是传承、补充的关系,而非割裂的两个部分。一些马克思理论研究学

3、者认为,演化理论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2-5什么是演化理论?达尔文在无数先贤演化思想的影响下,结合他多年来的科学实践,开创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演化理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解释了演化的变异机制,而沃森与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与中心法则,奠基分子遗传学,进一步完善了自然选择学说的分收稿日期:2023-01-19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阐释校级重点项目“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基于一种演化理论的交叉学科视角”(2023ESD15Z)作者简介:崔宝玉(1989-),男,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2崔

4、宝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2023年第4期子机理。随后,一大批不同学科背景的现代学者加入进来,著书立说,丰富了演化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如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古尔德试图证明演化方向不存在所谓“高级”,适应仍旧是检验生命力的唯一标准;6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 道金斯对基因的生存竞争进行讨论,将演化的单位延伸至基因层面;7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凯文 拉兰德研究了人类文明的诞生驱力学习与教育的影响;8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对人类的“现代病”进行了详尽的解读;9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乔治 威廉斯从演化角度阐释了人类疾病的产生;10鸟类学家理查德普鲁姆揭示了性选择对生物的巨大影响,甚至能够重塑生物的外貌、构造与

5、行为;11更有“现代社会达尔文”之喻的爱德华 威尔逊力图统一基因、精神和文化的世界,阐述基因-文化协同演化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12演化生物学就是基于演化理论的一门交叉学科。虽然演化理论主要是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博弈论等方法开展相关研究,但其研究过程处处能够体现出唯物辩证法的思维逻辑与唯物史观的思想印痕,不失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印证与补充。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执政经验的凝练与规律的总结,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从演化生物学视角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认识党的二

6、十大报告科学内涵的崭新角度与思路,我们将从这里探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科学性。一、从批判对演化理论的错误认识看演化生物学视角的适用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曾经被粗暴套用在人类身上,被解释为“优胜劣汰”的残酷“丛林法则”。法西斯主义者用它建立了“优生学”大搞种族灭绝,资本产阶级则利用它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自己的剥削进行辩护。以至于谈及演化学说,一部分人“谈演色变”,似乎人类文明已经脱离了演化的范畴。这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即方法上的错误与理解上的错误。方法上的错误是自然选择学说如何对人类使用的问题,理解上的错误是用静态的眼光审视发展着的学说。究其本质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念错误。这类观念错

7、误主要在于:(一)自然选择的层次非常丰富,自然选择仍在人类群体中起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病,自然选择的方向依旧是不确定的,人为的去预设“方向”,需要全面的论证及理论支持,并且要符合当下的伦理道德;(二)人类文明是拉马克式的积累式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其适应调节能力远超其他生物,个体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人对社会的依赖程度是其他社会生物无法相比的,因此讨论单个的人是否优劣并没有很大的价值,文明已经极大的弥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不足,而目前文明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疾病、寿命),远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问题;(三)变异本身就是适应的一部分,因而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同本身也是人类适应的体现,不能说某人在人类

8、的变异中更加聪明、更加魁梧就是更好的存在,因为产生不同的性状组合就是一种适应;(四)忽略了文明的超越性特征。文明是自然选择赋予人类的“超级适应工具集”,它可以让我们通过理性认知具备一定的前瞻能力与统筹规划能力。我们可以做出更加完美的设计与更加理性的追求,对“弱者”的包容本身也是道德进步的体现,是扩大的道德圈的体现,这是文明的体现,如果忽视了文明的超越性,人类就是自甘堕落为野蛮;(五)人类最大的价值是文明,文明最大的价值是文化的积累,文化的积累依赖人类的智力,而不同人种、不同个体间人类的智力能力区别并无明显差异;(六)“止恶”接受度高于“扬善”“修补”接受度高于“增强”“缺失需要”先 13202

9、3年第4期崔宝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于“生长需要”。这是道德的客观内在要求。人类社会的“优劣”“强弱”之分有很大的社会结构性因素与偶然因素,并且人类追求的公平、正义正是希望打破固化的阶级与所谓“优劣”“强弱”,所以人类不断探索公平的上升渠道;(七)在某些层次,自然选择“失效”,但更高的层次自然选择仍在控制着人类的繁衍生息。这种“失效”表现为,多数现代人可以顺利成活至繁殖年龄并产下后代,当生命完成繁殖,“选择失灵”,这得益于人类社会、科学、文明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医学上的进步。且人类社会对人口数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内部的“选择失灵”,使得“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依赖的“选择”是一种

10、短视、充满自恋的人工选择。而自然选择仍旧体现在全球问题中,如资源紧张带来的文明冲突、疾病、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外星探索等;(八)杂合优势。如果某一物种缺乏基因交流,过于“纯种”,很快就会产生退化,出现诸多遗传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九)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系统思维指导下,生存与资源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可以通过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人类演化特征分析人是一种智能生物,他像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一样,肉体凡夫,无时无刻不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然而他又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有着璀璨的文明,以至于与他在自然界最近的亲戚相比,也是那样的天差地别。人类

11、大约有500万年的演化史,现代人的生物学演化在约4万年前完成,而文明的演化仅约1万年。13相较于生命38亿年的漫长演化历史,人类仍旧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物种。我们不能抛开我们的生物本性去单纯的探讨我们伟大的文明,同时我们也应当承认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这使得我们与其他生命客观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人的生物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生命存在的原始驱力。达尔文曾说过“人类虽然具有一切高尚的品质.但他仍保留着出身于寒微永不磨灭的烙印”,这“永不磨灭的烙印”即人的生物属性,我们的基因与肉体,是人类思想行为、社会形态、文化积累的物质基础。14社会性是人类的另一重要特征,人作为社会生物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鲁滨逊荒岛

12、求生28年,但他还是依赖着人类社会的知识与工具。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社会性是人在族群内生存繁衍的内在要求。文明性是人类的独有特征。文明可以持续的积累客观世界的经验和规律,是提升人类适应能力与生命质量的强大工具。佛洛依德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16人类不断追寻着理性、文明、道德、正义,折射出人类文明对未来发展的美好理想,这种追求可以超越生物本身的一些局限,产生出惊人的结果,展现人类文明的巨大潜力。人的生物性、社会性、文明性特征有着天然的内在逻辑,这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有体现。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前言

13、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党的二十大主题落脚点在于“奋斗”,而“奋斗”是从个人创造价值,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始的。前言部分提到“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人是基于族群的社会生物,追求全人类文明的事业一定建立在本族群发展的基础之上,追求族群的发展又离不开个人的拼搏。个人拼搏即是基于生存的驱动也是源自对族群的妥协,族群发展是个体延续的保障。同样,如果我们不谈民族只谈人类,那么我们也无法实现对人类文明未来的宏伟愿景,因为我们必须正视人类各族群、民族、国家间仍存在的竞争甚至是对抗,而文明也是我们应当抬头仰望的明星,这是人类最为璀璨的光辉,是人类整体发展的出路,也是化解人类内部矛

14、盾的钥匙。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以上关系表述进党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14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表1人类演化特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部分相关论述人类演化特征生物性社会性文明性相关原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

15、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人民军队始终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坚持和完善 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

16、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章节第一章第三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五章前言前言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四章崔宝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2023年第4期

17、15三、从人类生物性特征看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性生物性特征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本能的痕迹比较明显,往往像是刻入基因的本性,如饥饿、口渴、性欲等各种欲望以及疼痛、恐惧、懒惰、自私等情感或行为,主要解决生物个体的生存问题,目的在于实现人基本的生存与繁衍。这些本能多数是不自觉的,或者说是下意识的,但在现代社会,这些生物性特征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9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人的生物性特征(表1),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度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如第一章关于精准扶贫的论述“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关于疫情

18、防控的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四章关于粮食安全的论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等等。其二对本能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些“缺陷”进行修正,人有自私、狭隘、懒惰、扩张等“不好的”天然倾向,这些特点在远古时期是物种的自我保护,有利于提升生存能力,但遗留至现代社会就会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如第一章关于腐败问题的论述“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

19、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第三章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论述等。四、从人类社会性特征看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性社会性特征是人类用以调节社会关系的一些属性或现象。这些现象本能的痕迹虽不明显,但仍受到基因的一定影响,如族群意识、等级观念、利他行为、社会习俗、原始宗教等,主要解决人类族群的生存问题,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安全与族群的稳定,调节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维持族群相对的团结、安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根植于人的社会性特征(表1),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强化对民族、国家的领导力。一个发展良好的族群必须依赖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带领好这样的“超级族群”,领导者也必须有

20、非常科学的选拔机制,如报告中多次大篇幅出现的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与建设相关论述。其二增进民族的团结力,只有团结才能减少族群的内耗、增强族群的竞争力、提升民族的适应力。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脱颖而出,离不开团结的力量,如第三章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语部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其三充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个体与群体是依赖与依靠的关系,个体依赖群体的保护,而群体依靠个体的支持。个体给予群体奉献,而群体赋予个体价值。如第七章“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

21、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九章“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华文化对内可以加强民族向心力,对外能增大民族影响力,均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健康长远发展,如第八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等。2023年第4期崔宝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 16五、从人类文明性特征看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性文明性特征是人

22、类个体认知与人类群体文明所能调节与控制的一些行为或现象。这些现象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充分的理性认识支撑,主观意识影响深刻,如教育、学习、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组织等文明现象,为人类所特有。人的文明性主要为了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追求公平与正义、真理与美好,关注到宏观性、前瞻性问题。人类是以群体而繁衍生息的,如果说生物性是“求生存”,社会性是“保稳定”,文明性就更多的是“谋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显著呈现出人的文明性特征(表1),这体现在诸多方面,可以说整个报告就是人类文明性的最新结晶,通过前瞻性的视野、系统性的研究、超越性的指引,向世人展现了人类通过理性认知所能追求的美好未来。最重要的是这

23、种“认知”是带有温度的,不是机器冰冷的决定,而是满怀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以下列举一些二十大报告中的文本例子,不一而足。其一,第一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科学的社会矛盾分析,对目前中国最大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二,第一章的另一段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体现出一种追求

24、真理与正义、关怀人类共同问题的超越阶级的价值观。其三,二十大报告着重描述了“共同体理念”,“共同体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十八大报告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并旗帜鲜明的宣传这个理念。如第三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第六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第十一章“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第十四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共同体理念”是非常先进的思想观念,它基于人类演化形成

25、的族群意识,这是动物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但族群意识往往使人们狭隘且具有攻击性,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新的“共同体理念”打破了原有的小族群思维,以更多共性特征、共同问题发展出更大范围的“共同体”,甚至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种打破物种界限的“超级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展现了包容与共赢的思想,是及其先进的,也易于化解人类的内部矛盾、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其四,二十大报告浓墨重彩地阐述了党的建设相关理论,如第十五章全篇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从演化生物学视角,本质仍旧是解决人的局限性问题,通过进行认知改造,可以弥补基因上对社会、文明适应不足导致的“腐化问题”与“习惯性短视”,激发

26、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发展性、宏观性、全局性问题的思考和执行。结语文明的积累性特点与人非凡的认知能力,使文明经由长久的经验积累必然走向规律化、理性化,成为指引人类未来的明灯。然而就像佛洛依德对人格的解析一般,“自我”在“本我”与“超我”的双向拉扯中成长,人类也在他的本能与文明的力量间曲折前进着。从演化生物学视角,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性充分体现在对人类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围绕人的生物性、社会性、文明性演化特征,以前瞻性的视野、系统性的研究、超越性的指引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迈向一个充满美好与希望的未来。关于人类的演化生物学特征,还有进一步崔宝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2023年第4期 17提炼与解

27、析的很大空间,从而更加充分、全面地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性内涵提供理论支撑。参考文献: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J.曹明伦,译,教育与职业,2010(3):84-85.2王永灿.达尔文进化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D.开封:河南大学,2007:25-28.3孙正聿.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J.哲学研究,2007(3):6.4毕丞.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4):19-25.5冯婧.关于马克思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思考 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22-24.6斯蒂芬 杰 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自然史沉思录 M.上海:三联书店

28、,1997:1-211.7理查德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M.卢允中,张岱云,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1-519.8凯文 拉兰德.未完成的进化 M.北京:中信前沿出版社,2018:1-494.9莫里斯.裸猿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136.10 R.M.尼斯,G.C.威廉斯.我们为什么生病 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65.11 理查德 O.普鲁姆.美的进化 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9:1-288.12 拉姆斯登,爱德华 威尔逊.基因、心灵与文化:协同进化的过程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1-481.13 赫拉利.人类简史 M.

29、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1.14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2.15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6 佛洛依德.弗洛伊德性学经典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218.责任编辑加晓昕Interpre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Report Text of the 20thCPC National Con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Bi

30、ologyCUI Baoyu(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lates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the summary o

31、f the scientific governance experience and laws of CPC with100 years of a Marxist party,and the grand blueprint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Many Marxist theoretical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evolution theory provides a theoret

32、i-cal basis for Marx 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 sci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ary biology,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is fully reflected i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Centering on the biological,s

33、ocial and civilize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eings,theforward-looking vision,systematic research and transcendental guidance show us how to move towards a bright and prom-ising future.Key words: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scientific connotation;Evolutionary Biology;human evolution2023年第4期崔宝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科学内涵解读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