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年级 语文背诵默写课外十篇
一、观刈麦
1作品原文
观刈麦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⑵。
妇姑荷箪食⑶,童稚携壶浆⑷,相随饷田去⑸,丁壮在南冈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⑺,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⑻。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⑼,右手秉遗穗⑽,左臂悬敝筐⑾。
听其相顾言⑿,闻者为悲伤⒀。家田输税尽⒁,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农桑⒃。吏禄三百石⒄,岁晏有余粮⒅,
念此私自愧⒆,尽日不能忘⒇。[1]
2注释译文
⑴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⑵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⑶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⑷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⑸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⑹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⑼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⑾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⑿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⒀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⒁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⒂我:指作者自己。⒃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⒄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⒅岁晏(yàn):年底。晏,晚。
⒆念此:想到这些。⒇尽日:整天,终日。[2-4]
3.白话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浆,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3-4]
二、月夜刘方平
1作品原文
月夜
(唐)刘芳平
更深②月色半人家③,北斗④阑干⑤南斗④斜。
今夜偏知⑦春气暖,虫声新透⑧绿窗纱。[1]
2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②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③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④北斗:星宿名。⑤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⑥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⑦偏知:指才知。⑧新透:第一次透过。 新:初
3译文
夜深了,月光只照亮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夜深人静、寒冷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子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三、卜算子·咏梅 陆游
1作品原文与译文
卜算子 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
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
⑵卜算子:为词牌名。《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缺月挂疏桐》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⑶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⑷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⑸寂寞:孤单冷清。⑹无主:无人过问,无人欣赏。
⑺著(zhuó):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更著:又遭到。
⑻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⑼苦:尽力,竭力。
⑽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⑾一任:任凭。⑿群芳:群花、百花。隐指权臣、小人。
⒀妒(dù):嫉妒。⒁零落:凋谢。⒂碾(niǎn):轧碎。⒃作尘:化作灰土。⒄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3.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成为泥土, 被碾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1作品原文
商山⑴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⑵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⑶(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墙⑷。因思杜陵⑸梦,凫⑹(fú)雁满回塘⑺。[1]
2注释译文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2]
⑵动征: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2]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照: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⑺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3.白话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里。[2-3]
五、破阵子 • 燕子来时新社
1作品原文
破阵子①•燕子来时新社 选自《珠玉词》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②,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③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④轻。
巧笑⑤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⑥。
疑怪⑦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⑧赢。笑从双脸⑨生。[1]
2注释译文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⑨双脸:指脸颊。[2]
3.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六、浣溪沙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篟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其五)
软草平莎②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③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④,风来蒿艾⑤气如薰⑥。使君元是⑦此中人
2注释
①徐州——一作徐门。②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是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③乌——即乌鸦。④睢盱(suī xū)——犹言聚观、喜悦之貌。
⑤麋(mí)鹿——鹿科动物,也称犴(hān)。古人因为它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名曰“四不象”。⑥猱(náo)——猿类,身轻捷善攀。[2]
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作品原文
薄雾浓云①愁永昼,瑞脑②消③金兽。
佳节又重阳④,玉枕纱厨⑤,半夜凉⑥初透。
东篱⑦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⑧黄花⑨瘦。[1]
2注释注释
①云:《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阴”
②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详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注。
③消:《花草粹编》等作“喷”④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⑤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厨,《彤管遗篇》等作“窗”
⑥凉:《全芳备祖》等作“秋”。
⑦东篱: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唐•无可《菊》:“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⑧比:《花草粹编》等作“似”⑨黄花:指菊花。《札记•月令》:“鞠有黄华”。鞠,本用菊。唐•王绩《九月九日》:“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1]
3.作品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菊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2]
八、山坡羊·骊山怀古
1.作品原文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ē)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yíng yū)。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作品注释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杜牧《阿宫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一炬: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两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又《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后项羽引兵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之叹。
◆萦纡(yíng yū):形容水流回旋迂曲的样子。◆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一炬:指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攻入咸阳时放大火焚烧阿房宫。
3.作品译文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
只看见了荒凉的草,水流回旋弯曲,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
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灰烬;输了的,都变成了灰烬。
九、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品原文
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生子当如孙仲谋⑾。[2]
2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⑷北固楼:即北固亭。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dōu)鍪(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3-4]
3.白话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十、朝天子·咏喇叭
1.作品原文
朝天子•咏喇叭① 明· 王磐
喇叭 ②,唢呐③,曲儿小腔儿大④。
官船来往乱如麻⑤,全仗你抬声价⑥。
军听了军愁⑦,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⑨,吹伤了那家⑩,只吹的水尽鹅飞罢![1]
2.注释
1. 朝天子:曲牌名。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①朝天子:曲牌名。
②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③锁呐:现在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
④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⑤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⑥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
⑦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⑧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和。
⑨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
⑩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
⑪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1]
3.作品译文
喇叭和唢呐,吹得)曲子虽短,但声音却极为响亮。官船来往像乱糟糟的乱麻,全都靠你来抬高名誉和地位。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1]
6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