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58168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读月光下的旅人有感4000字 原创:作者青柯 读一本书,就像害一场病。 题记 说不清是在何处看见一份书单,又在书单中看见这本书,封面背景是油画似的麦黄,一位穿着大褂带着圆帽的男子的灰色背影在中央,被缠着发髻的欧美女人侧脸白色的轮廓包裹,背影投下的黑色阴影铺洒在女人的脖颈前。吸引我的不只是封面,还有一段不短不长的荐语: 这本书在匈牙利如此受欢迎,无论是对人类有爱的人,对自己有爱的人,对存在有爱的人,还是对学术有爱的人。当然还有对生活有爱的人。对爱情,对死亡,对精神,对疯癫,对往昔,对文明。一部伟大的情爱小说。 (这段荐语现在看来不乏语病,但已是对此书最为浓缩的概括和总结。) 不知为何,此后便是念

2、念不忘,在学校凭着图书馆的丰富藏书,我一度不愿花钱买书也能丰衣足食,不过借着某位友人的生日,我突然想起这本书,踌躇了一下,一时也想不到更好的点子,便下了单,看着物流悄无声息地将书送到友人,原以为缘分已尽,不料友人又将此书寄还于我,并嘱我要好好看.仿佛一切自有定数,它还是来到我的面前。我捧着它,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旅途。这期间经历了十五个日夜,断断续续地看完,掩卷的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深长的叹息。最深的印象是,这本书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书中,将世俗(mortal)与理念(immortal)结合得最天衣无缝的一本书,作者对世俗独到犀利的洞察,对人性冷静客观的剖析,对理念和学术的激情阐释,以及对西

3、欧城市景观生动如画的描绘,全部浓缩到区区二百余页纸内。书中不乏直抵内心,令人击节称赞的金句,像直至如今,当某种气味或光影触发了记忆,那种激越、沉醉又遥远的幸福仍会贯穿全身,我唯一熟知的幸福,说的是回忆;像亲爱的,灵魂里并存着各种对立。伟大的苦行僧从不是冷漠寡欢、缺少激情的人,而是最炽热、有所放弃的个体,说的是灵魂;像相爱需要距离,让恋爱的双方可以彼此走近。彼此走近当然是一种幻觉,因为爱的真实作用是排斥,爱就是两极相爱的双方处于世界对立对流的两极,说的是爱情;像地理是最劲道的春药,说的是情欲;像现实生活是那些在精神世界里无能为力的人为了自慰而捏造出来的神话和牛皮,说的是精神生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4、,当然,任何的节选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误读,如果有机会,我恳请你们找到原著,用心去感受、寻找最打动自己的金句。 书的情节结构并不复杂:新婚燕尔的一对夫妇前往意大利进行蜜月旅行,却在旅途中意外分离,思想本有分歧的两人踏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被怀旧占据了全部心灵的男主米哈伊决定去寻找自己十几年来中产生活中缺失的自我与幸福,他游历了意大利的众多城市,遇见了医生、美国女郎和旧时的好友、如今的神父埃尔文,当他抵达罗马,终于发现自己所怀念的一切落在他童年的玩伴艾娃时,接二连三的遭遇又让他对艾娃的激情泯灭,最终在父亲的严威下重新回到中产的队伍中;女主爱尔琦来到巴黎与闺蜜同居,承受着分手的阵痛,异地的氛围同样让她内

5、心压抑着的本我开始表现,她开始寻找新欢,她再次遇见米哈伊年少的玩伴,一个举止夸张、放浪形骸的骗子亚诺西,并与一个波斯人吃饭,在新的激情中她逐渐反思自己与米哈伊的关系,并在关键的一晚,骨子里的怯懦战胜了一切她回到过去的正轨,结束了她的旅途,与前夫佐尔丹复合,并让米哈伊的父亲去接儿子回国。另外几个人物笔墨虽然不比前两位,但是形象都非常丰富立体,耐人寻味。亚诺西是米哈伊的玩伴之一,从小便与米哈伊作对,是一个好斗、性格怪异的骗子,背后的他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充当推动故事的一条条暗线,在各方周旋,互通消息以获取报酬;在面前他又化身成衣着高贵、谈吐不凡的花花公子,凭借着出色的演技和幽默感一次次刷新别人对他

6、的印象,我其实挺喜欢这名角色,不只是因为他总是以滑稽的面貌出场,还因为他那油滑的外表中透着一股神秘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他的原则,他内心的想法,他真实的感受,他或许很关心米哈伊(。),又或许所有人只是他利用的工具。与此相反,商业上精明的佐尔丹可以说是一个纯情单一的男人,一方面他为米哈伊写信关心自己的前妻,承受着被绿的屈辱和郁闷,他深知妻子出轨的原因,但他依旧对爱尔琦念念不忘;另一方面他也无时不刻不在争取爱尔琦的回归,他的脑袋里没有深沉的思想和绮丽的想象,他的生活中只有钱,他去巴黎找爱尔琦,却得到一个无果的再见,可又正是因为钱和他死心塌地的爱,爱尔琦又回到了他的身边。与精神贫瘠的佐尔丹相反的是学富五车

7、,才高八斗的瓦尔德海姆,他一生致力于宗教史的研究,并得以在学界发表重要的演讲,他是作为一个绝对的智者,类似于苏格拉底一样出现在书中的,他劝说米哈伊抛弃世俗,转向科学研究与精神生活,毫不留情地批判现实的虚伪和金钱的无价值,指出死亡的本质与宗教根源,精神和理念就是他生命的核心,自始至终从未更改,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在意与妻子分居异国,不在意书籍成堆的工作室,不在意衣食生活的简朴。这样的人实在可敬,既是尊敬,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敬而远之。如果说瓦尔德海姆象征着学术的顶峰,那么埃尔文可谓是在宗教道路上坚定不移地笃行的人,他自幼便负有天才和宗教意识,并在与艾娃恋情无果后跑到山上出家彻底皈依天主教,后来米哈伊的

8、来访,更像是一个执迷不悟之人与神父的对话,多年的苦修生活已经平淡了他的回忆、灵感和欲望,昔日的埃尔文已经不复存在了。托马西和艾娃兄妹的人物形象比较特殊,早年丧母的他们似乎是从神话里跑出来的两只雌雄同体的怪物,带着生来的叛逆和自由,毫无道德观念,在那个幽暗如废弃的博物馆的房子里,他们同米哈伊一起演着戏剧游戏,无一不是以死告终,在那个房子里,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戏剧和死亡笼罩,两个男孩在享受着被女孩虐杀的快感。最后,托马西的两次自杀(一次与米哈伊服吗啡未遂,另一次在艾娃的陪伴下成功),艾娃的出走(或者说出嫁)使得整个家庭瞬间瓦解,米哈伊在此之前便下定决心离开他们做一个正常的人,兄妹的父亲醉死街

9、头,房子被拍卖给新的商人,打扮成极度奢华的风格,许多年后当米哈伊再遇见艾娃,发现她与他一样承受着怀旧的折磨,但艾娃已经毅然踏上去印度的轮船,与过去一刀两断。医生厄尔斯利与美国女郎米丽珍,巴黎闺蜜夏丽,波斯人,还有意大利女孩瓦妮娜也各有个性,在此便不多做赘述。 就主要人物来说,米哈伊和爱尔琦我认为是一对典型的中产阶级男女代表,他们出自良好的家庭背景,有着良好的教养和艺术熏陶,过着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生活,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着中产骨子里的懦弱和对堕落的恐惧,对米哈伊来说,整个旅行仿佛一次短暂的精神失控,或者说一次怀旧情绪的爆发,他不断地想躲避父亲为代表的中产生活的掌控,不断地试图找回童年的那种

10、感觉,游离在毁灭的地狱边缘,与爱尔琦和佐尔丹相比,他一度显得愚钝,对人心有着幼稚的认知,但他在艺术和世界观方面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他对金钱带着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他毫不在意金钱的得失多少,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的经济状况颇为在意。在爱情方面,他又是一个失败者,他无法爱一个人的本身(然而是否真的存在对一个人本身的爱呢。),只能通过距离产生一种吸引力来维持爱意,他还患有奇怪的漩涡精神病,以至于生活中时常会遭遇幻觉。总的来说,米哈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世俗与理念的矛盾在他的身上不断拉扯,即便他最终被父亲带回家,他可能还会有下一次的出逃。我突然想起自己写下的两句诗:我把我的爱意掷向虚空/并期待着不

11、可得的回复,怀旧便如同拿着竹篮去打捞井底的月亮,终究是一场空,从客观事实来说,他对中产的一系列抗争都毫无意义,他自始至终只是父亲手下的一员,注定只能像傀儡一样生活;但从人物成长的角度来看,这不亚于是一次灵魂的探索,在这次旅行中他终于得到了短暂的自由,他得以叩问并追寻自己的本心,并且得到了医生的友谊和故人的启示,他就像一个罢工的轮胎,疯狂地在XX县区的马路上奔跑,他知道自己早晚会被捡回去,但这一路的花草和群山却永远真实,在自己的回忆里,供日后缅怀。 爱尔琦则相对简单一些,爱尔琦作为富家儿女,优雅、知性、聪慧、美丽,享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而她却因为厌倦了优渥的中产生活,选择了看上去与众不同的米哈伊

12、(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被爱情蒙蔽双眼的荒唐错误),她有着女人天生的敏感和嫉妒,一度热恋的她在突兀的分手后同样陷入了短暂的疯狂,多年未能燃起的激情在她心中迸发,猛虎,猛虎/火焰似得烧红/在深夜的莽丛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她渴望被野蛮的未知满足,但根深蒂固的怯懦和理性把她留在了不远处,最终她回归到佐尔丹的怀抱,对中产以外的所有未知生活的幻想在这次旅途中彻底破灭。她好比一个初见大海的小孩,浅涉几步便明智地选择回到岸上。总的来说,小说中塑造出几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们就像一颗颗永不变质的玻璃球,在生命的某些时刻,当我们遇到相似的人,会突然想起某天曾读到的他们,感到莫名的熟悉和会心的领悟。 我对这本小说非常

13、欣赏的一点是它非常浓缩,整本小说几乎看不见一句可有可无的废话,那些精妙又富有诗性的比喻就像夜空中的星辰一样散发出璀璨的光,充满哲思的对白和细致准确的心理活动又让小说变得非常深邃与丰富,偶尔冒出的风趣幽默又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其中穿插的几段情色描写更是让人心神震颤。另外,灵光乍现的意识流写法也让小说增色不少,更为直接地呈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行文上也显得更具有流动和连贯性。还有一点特别之处是小说中不乏灵异事件的描写,像医生劝犯病的米哈伊睡觉时把蒜串围在脖子上驱走魔鬼,还有雕塑上男女牵手所具有让人惊悚的象征意义,这些解读在我看来,恰恰是对如今过分强调理性的生活的一种无声的反驳许多神话、传说还有口口相

14、传的鬼故事,其中蕴含着多少瑰丽的想象和民俗的气息,本应当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可在如今的大环境里已经被边缘化了。现代人的思想越来越狭窄,扁平,如同一张薄纸,最终化成庸俗的千人一面。 当然,就我感觉小说也还有些许瑕疵,譬如文章最后略显仓促的结尾(至少在我看来有些意犹未尽,但这也很难说是缺点,见仁见智吧),对艾娃和托马西角色内涵的挖掘尚有不足(读了几遍,仍然很难给托马西和艾娃勾勒出具体的轮廓,抑或他们原本即是一团模糊不定的未知体。),以及由于整本书如昆德拉小说一般哲理气息浓厚,常人难以一览即明(当然就算仅仅把它当成一篇虚构的游记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读书实在不能太过鸡蛋挑骨头,你所盛赞的优点,在别

15、人眼中可能是过犹不及的缺点,但一部经典摆在那里,任何人都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它的存在本身即是一对矛盾。不管怎么说,这部小说实在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钟情西欧风光与哲学宗教的读者更是不能错过,不过从普遍意义来说,当今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们,都或多或少能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第二篇:读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忆儿时 读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 你,林清玄,一个让人回味的名字。一直以为你应该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太多坎坷的人,或者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人,直到翻开了这本书。 每个人都有童年,对多数人来说,童年都是很美好的存在。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可以不管大人的礼节,可以调皮捣蛋,可以肆意挥霍时间。不管是好人还是坏

16、人,都一定有这样一段时光。你和我们一样是幸运儿,都拥有童年。但你又和我们不一样,你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经历会磨砺出你这样的人呢。我们不得而知。 你的文字里是常人无法体会的禅意,一旦感动便无法释怀。你的文章与纳兰的饮水词、李煜的词一样不可以用几流与好坏评判,文字的平实通俗里是常人领略不到的意境。我们之所以喜欢你的文章,就是因为读你的文章会带来刻骨铭心的感动。你会把一朵花的绽放、一片叶的凋零、一只蝉的鸣唱都写下,你会记得每一个感人的瞬间,你会如此真实地描绘你的童年。 最令我震撼的是你讲述的关于棋子的事。我的青梅,你的竹马,她和他的青梅竹马。分离是那样轻易。幼时我也曾有这样的伙伴的。姓名

17、也有些模糊,只记得他的名字里有少杰两个字。他也确实与他的名字一样杰出,小小年纪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人也很好,是典型的热心肠。也正是因为他的杰出,使他只有7岁就离开了家乡,音讯渺茫。他的脸早已在记忆中模糊,甚至忘却。只有在收到他的信的时候,我才会相信记忆中的那个人的确存在。我毫不怀疑,当我到他所在的城市寻找他时,即使擦肩而过也完全不认识对方。如果能穿越时空回到儿时,恐怕我也认不出那时的他。 但我们还可以联系对方已经足够好了,有些人一别便是永恒,一辈子也不会见到。偶尔会回忆起他(她),会记得那个名字,已是莫大的幸运。童年的许多事都会淡忘,只余下最深刻的回忆。再记起,恍若前世。 儿时的我从没想过会有

18、分离,天真地以为所有的人可以一直在一起。那些狐朋狗友会与我一起穿梭在大街小巷,一起去吃周婶的麻辣烫、李婶的粉条、陈叔的五花肉,会与我一起跑到后山玩上一整天。天是那样的蓝,花是那样的香,草是那样的软。一排排的老屋整齐地码着,没有高楼大厦,没有一排排的工厂。 第三篇:读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温柔的灵魂,拥抱大美世界 读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有感 褚晓琴 能走近林清玄,缘于多年前教材里的一篇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被其深深吸引,则源于林清玄、于丹两位大师的一次午夜对话向来语风犀利磅礴、表达犹如灵动的虹桥、能让哲理瞬间熠熠生辉的于丹老师,那晚,在我的眼中竟是失了颜色的。因为在不经意间能触动你心灵最温柔一角的

19、,时时令你如沐清风的,是那个不修边幅的老者林清玄。 幸好,我们还有文字的世界。 幸好,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我们还能读到清风徐来,流水缓缓的文字。 幸好,林清玄的文字,像轻盈的钥匙,30年中不断穿越海峡两岸,为我们不断开启智慧人生。 温一壶月光下酒,如一场空山新雨,洗去了浮世污秽,留下的,是天地澄净,万物通透。读他的文字,如草木清风在身旁轻轻穿过,或者有月光如水般的温润。 温润。哈哈,就是这个词。我实在想不出这世间还有哪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这个长相有点糟糕的老头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这实际上也是他始终留在我们心底的感觉。无需旁征博引,不必言辞激烈,听他讲话或看他的文字,就犹如与一位老者促膝谈心

20、,与一位智者围炉夜话你的心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浸润得服服帖帖.瞬间,你会有所顿悟,在他的身上分明闪现着水的智慧和光芒。老子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传说老子的老师常枞要过世的时候,老子去请教老师最后的教化。常枞唤老子近身,叫老子看自己的嘴巴,问说: 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 没有,牙齿都掉光了。老子回答。 那么,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还在,还鲜红如从前。 常枞说。这就是我要教给你的最后一课啊。在这世界上,柔软是最有力量的。我死了以后,你要以水为师,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天下最刚强的东西也不能抵挡水。 说完,常枞就过世了。 这虽是传说,却也形象地阐明了老子思想的精华以水

21、为师,以柔克刚。但这种柔弱、柔顺、柔韧并非懦弱,而是虚其心,强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现代人总以为,做人,要强势一点才好,一点亏都不能吃,殊不知,真正吃亏的,正是他们高傲的个性。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语、成语:傻人有傻福扮猪吃老虎滴水穿石不都阐明了这种柔的思想吗。 以水为师,不仅是要学习水柔的精神,更要学习水明的品质。 什么是明。在我看来,这便是林清玄所写的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主张自我.每个人的心就像水一般,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被炽烈的情绪灼烧时,就化成贪婪、嗔恨、愚痴的烟气,看不见自己的方向;我们被冷酷的情感冻结时,就凝成傲慢、怀疑、自怜的冰块,不能用来洗涤受伤的创口。 我很喜欢林清

22、玄书中的一句话。我似昔人,不是昔人。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在尘世中过活,也许样貌一如从前,但内心早不似从前。在这尘世中,我们不断地得到,失去,不断地遇见,错过,不断地成长。我们学会了忍耐,而不是激动地反抗;我们学会了沉默,而不是胡乱地宣泄;我们学会了坚强,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我们得到了,却也失去了。 清代僧人八指头陀曾说过一首诗: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沾尘。 骂骂唯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茫茫红尘,束缚牵绊,多少人的心已被世俗腐蚀得锈迹斑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时,似乎忘却了冷静和深思,总是不自觉地摆出一副居高临下、咄

23、咄逼人的姿态。林清玄说:谦卑的心宛如野花小草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同样行走在这尘世间,我们的一生虽无法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无法经历千奇百怪的事,但我们的每一天也仍然在不断变化着,唯不可变化的,便是最初那颗赤诚热忱的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林清玄说心美,万象皆美;情深,万象皆深;境明,千里皆明,没有消极避世,而是启发我们学会更温柔地入世,以一种美的、智慧的、慈悲的胸怀来拥抱这个世界。 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常在;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 所以,人生的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要承受,多留一些自己给自己,千万不要千丝万缕

24、地被别人所牵动。 我愿于每个夜晚,伴着淡淡的心香,以温柔的灵魂,品你千遍不厌倦。 供稿:褚晓琴 第四篇:月光淋漓,红楼有感月光淋漓,“红楼”有感 XX省XX市苏园中学108班谭志刚指导老师张杲 与你在一起的日子里,寂寞不属于我的心。 题记 近来的黄昏,没有看到晚霞,心中没有一丝憧憬,却增添了几分惆怅,朦胧中,浮云消散,天色渐晚。 期待中的烂漫星空,只剩下晓风残月,百无聊赖中,一睹红楼梦,甚有所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黛玉多愁善感,执锄立于树旁,撒泪葬花。然而尘世多情,单纯的宝玉又何其痴。两人情投意合,他们的理想追求是那么的质朴高洁,只可惜生不逢时,本是满心欢喜的宝玉,在洞房花

25、烛之夜时却发现自己娶的并非黛玉。遭到棒打鸳鸯后,孱弱而多病的黛玉,心中含恨,郁郁而终,自此香消玉殒。心仪之人离去了,痴情公子贾宝玉更是一蹶不振。 读到这里,心中像是被人揪了一下,一股莫名的痛楚涌上来,只为有情人难成眷属,只叹红颜薄命,花不长留,更叹尘世茫茫湮灭了憧憬中的不羁,拘束下的“叛逆”。.黛玉之死,宝玉的梦境中出现了“太虚幻境”,一个既非人间又非阴司的境界,让宝玉饱受“而今生死两茫茫”的相思之苦。这一神来之笔可谓画龙点睛,耐人寻味。人死不可复生,这种阴阳两相隔,梦寐不能见的痛苦,又有谁能比宝玉更加深刻如铭。 只因贾母乱点鸳鸯谱,以致两情相悦者不能成双成对,直至最后物是人非,人去楼空。可笑

26、的是,为了安慰宝玉,居然称其为“金石姻缘”原以为如愿以偿与宝玉结合的薛包钗,本来是中规中矩,相对林黛玉更加“懂事”的人,最终也只落得个“欢情短,别情长,相抛凭地忙,”“长夜青灯了残生”的结局。 我想起了东坡居士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难道真是“世事皆天命”吗。若是这般说,即为前车之鉴那精明干练的“凤姐”纵使巧舌如簧,机关算尽,也不能改变这家道中落的命运,岂不可悲。 偌大的荣国府中也并不是只有凄凄切切的风流韵事,刘姥姥的大观园一游,为红楼之中增添了一缕阳光,在大家闺秀们中,农夫出身的刘姥姥却不显鄙俗,反而为大家带来了不少欢笑,在这孑然不同的两种人之间,深院中的夫人小姐们却没

27、有一个农民那般开朗自怡,这也着实令人悲哀。 末了,我我望向窗外,是死一般的空灵。 屋内,有台灯一盏,撒下缕缕荧光。闭上眼,脑海中满是红楼深院中的长情恩怨,心头却充斥着黯然。 红楼一瞥,人情世故,尽归其宗。奈何心事终虚化,蓦然回首,枉自凝眉,只道是牵魂一梦。 品“红楼”,洞人间,谁笑红楼痴。难解其中味。 有“红楼”相伴,碧海青天长夜里,了却寂寞有何愁。 第五篇:听月光奏鸣曲有感听月光奏鸣曲有感 第一次接触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还是在小学课本上。关于奏鸣曲的名字“月光”,最著名的是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贝多芬给一位盲人姑娘演奏钢琴的时候,风吹灭了蜡烛,月光静静地洒落在那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这时的

28、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后来才知道,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奏鸣曲的名字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来的。 月光奏鸣曲写于1801年,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正是这部作品,预示了古典主义像浪漫主义的转变。1800年是贝多芬思想上和创作上日渐成熟的时期,他了解到法国大革命的状况,接触了法国革命时期的音乐。他这时的创作风格已抛开了早期奏鸣曲中的旧有的刻板的规则,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新的表现手法,追求形式的完美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强调形式高于于内容,月光奏鸣曲也正是形式从属于内容这一美学思想的最出色的例证。正是基于这一

29、美学思想,才使他对奏鸣曲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并成为了他对音乐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比如,它打破了旧的奏鸣曲式“快慢快”三乐章的原有模式,在该首乐曲中第一乐章出现的不是快板,而是持续的柔板。它所有的音乐形式都成为了表达真挚感情、展现戏剧冲突的途径,其中更是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 如果要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中选出一个最著名的乐章,那恐怕就是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了。这个乐章与其说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不如说是暧昧,不间断的三连音贯穿始终,和声色彩朦胧,有冥想的静默,欲言又止的悲伤,也有甜美的回忆,梦一般幻想。充满幻想的,宁静的月色与流动的河水的美丽场景,情绪时而期待又时而失望,时而沉思呻吟又时而思绪

30、如潮,时而忧伤猜疑又时而信念坚定,这其中总是暗藏着某种危机,某种不祥的预感,整个乐章充斥着忧愁哀怨的情绪。第一乐章的情感是克制的,没有过分的滥情,一切都建立在连绵不断的三连音上,这是在一个天才的构想,用持续的,如同睡梦中的呼吸的节奏,来刻画思维的流动发展。这个乐章大概可以说是即兴曲甚至是大多数浪漫主义钢琴小品的先驱了,他没有按照常规,把第一乐章写成快板的奏鸣曲式,这实际上表明,当内心的情感需要更加直接的表达的时候,形式的平衡规范已经开始让位于乐思的自由想象了。 第二乐章为小快板,整个乐章的色彩明亮,情绪明朗、轻快,融入了活泼诙谐的小步舞曲元素,与第一乐章、第三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乐章贝

31、多芬采用了迟到的奏鸣曲式。在严整的形式下却表现出令人惊异的激动。连串的琶音组成的主部主题犹如风暴中的浪涛,一浪高过一浪,在浪峰的最高处,是有力的重音,是沸腾的热情,也许还带着出离的愤怒。整个乐章以狂风暴雨般突进的方式,铿镪的节奏进行和丰满的和声效果,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热烈感情和准备向封建等级制度发起攻击的态度。这也是贝多芬所写的钢琴作品中表现力最高昂、最丰富的乐章。 贝多芬一生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一再地把痛苦和哀伤化为欢乐的音符。他那如烟花般灿烂的生命和崇高的人格,跟他的音乐一起照耀着后人。月光奏鸣曲的创作时,贝多芬是全聋时期。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坚持努力创作,把自己的名字和贡献深深的刻在欧洲音乐史上。第18页 共18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