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68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安人刘中藻是明末抗清志士之一,在闽东地区影响力很大,但清代官方修纂史志对他的记载却存在较大差异。清前期有关刘中藻的记载多简略,对其抗清事迹鲜少提及,其形象有丑化之嫌,但同时期的私人修纂书籍则保存了不一样的刘中藻记载,其形象也不同于官修史志。清后期,官修史志有关刘中藻的记载一改以往,不但十分详尽甚至具有了传奇色彩,展现了其前朝忠烈臣子的形象。通过朝廷、官府、民间对刘中藻记述的不同之处,思考刘中藻形象的变化成因,审视清代社会、政治大环境的变化对于这位明末忠臣形象变迁的影响。关键词:清代史志;刘中藻;形象;变迁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张慧作者简介:张慧,历史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2、究所助理研究员;收稿日期:2022-06-23。明清更迭之际,刘中藻一生效力明朝,最后忠明而亡,其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刘中藻本是福安人,其生平最后阶段也是在闽东地区抗清,他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大,但有关他的研究尚不丰富。清代官修史志所记的刘中藻形象也有所不同,清前期的官修史志对他的记叙十分简略,形象也多以抗清叛乱者为主,而清后期刘中藻的形象转为忠臣为主,记叙也详细很多。这种褒贬形象的巨大转变,值得思考。故本文意在通过对官方、私人等文献中有关刘中藻的形象记叙之变迁来探讨朝廷、官员、民间等对刘中藻的态度,审视其背后成因和影响。一、清前期官修史志对刘中藻记叙的简略与丑化明史 是清代最重要

3、的官修史书之一,其中有关刘中藻的记述不足百字,据记,“刘中藻,福安人。由进士官行人。贼陷京师,薙发,被搒掠。贼败南还,事唐王。既事鲁王,攻降福宁,守之移驻福安,大兵破城,冠带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死”。1仅仅短述其生平而已,对于他在明朝廷的官职变化、为人品行、具体抗清事迹等等均未记载。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因为 明史作为清朝的官修正史,清统治者对 明史 的编纂十分严格,对于前明的大臣,尤其是南明抗清者的选择和记述十分慎重,既不能完全抹去其存在,也不能详实记述其抗清的活动,如刘中藻这般略略几语述其一生的情况并不鲜见。作为新王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持王朝的正统性,对于前朝死节尽忠的大臣的撰写,

4、清前期的朝廷和官府一直带有这种政治倾向性,这一点在官修方志中也很明显。如收录于 四库全书 的 (乾隆)福建通志 有记:刘中藻,字荐叔,福安人。崇祯庚辰进士,授行人。明亡,中藻正衣冠坐厅事,吞金不死,复自缢。2依然是短短数语,福建作为刘中藻的故乡,尤其是他人生最后抗清活动地区,当地有关他的记忆或记载并不难找到,但是 (乾隆)福建通志 仍未言及他在福建的任何抗清活动,仅记述了他吞金赴死的细节而已。这种完全以清廷为正统的视角来记述刘中藻的情况,普遍存在于清前期各类官修史志中,如 (嘉庆)福鼎县志 所记,“顺治五年,福安刘中藻等作乱,攻福宁州,屯桐山,逼富户助饷,官军破之”。3在官修史志中,刘中藻的抗

5、清活动被视为“作乱”,助饷也被视为其逼迫百姓的恶行,类似记述在 (乾隆)福宁府志 也可见到,如下: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总第145期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顺治四年)十月十二日,福安进士刘中藻率兵,称隆武年号来州,围城七阅月,城中米价每石十两,饿死者无数。后中藻于龙首山截松木穿为砲,实以火药,乱抛城内。至次年四月初六,城陷。时州尹宋不服被杀,中藻收取库内钱粮并逼富户饷。旋攻福安,铳毙知县郭芝秀,遂陷其城。后陈抚领兵围之,中藻计穷,自缢死。子思沛闻之,亦死。4这段记述强调了刘中藻围困福宁城长达数月,造成米价暴涨、民不聊生、饿死者众多的情况,

6、后又记到刘中藻攻陷州城之后,杀死福宁知州、杀害福安知县、掠夺官府内库、逼迫富户助饷等“恶行”,完全是一种对反叛者恶行的描述,最后以“中藻计穷,自缢死”为结尾,完全淡化了他为前朝殉节死忠的气节。清前期福建地方官修史志所描述的刘中藻形象是贬低的,具有十分明确的政治立场,将清廷视为正义一方,刘中藻则是冥顽不灵的前朝余党,记述刘中藻抗清活动时常带有某种丑化的意图,甚至在其他人物记述或有涉及刘中藻的内容,往往也是只言片语,如 (康熙)瓯宁县志所记,“吕天贶,字符宠。善小楷,得右军黄庭之遗法。后与友人刘中藻,协守福安,国恤城降,天贶、中藻雉经于县堂”。5类似记述又可见于 (乾隆)福建通志,“吕天贶,瓯宁人

7、,字符善,楷书得黄庭遗法。与友人刘中藻,协守福安,山寇陷城,天贶、中藻同日雉经于县堂”。6吕天贶因跟随刘中藻抗清也自杀而亡,然而官修史志有关吕天贶论述也略略几句,刘中藻的抗清事迹则一带而过。清前期有关刘中藻的记载常很简略,正面记叙刘中藻的官修史志极少,尤其在刘中藻抗清活动的记述采取了一种负面记述甚至有丑化之嫌,虽然有其自尽殉国的记述,但未刻意树立或认可刘中藻的忠臣形象。在清前期官修史志的背后,有着一种以政治立场为主的官修态度,刘中藻这位在闽东影响很大的前明忠臣,绝非当时官方所认可的人物,官修记述中其忠臣形象也从未展现。二、清前期私人著书对刘中藻记述的保存虽然,清前期官修史志对刘中藻简略记叙,让

8、这位明末忠臣的形象暗淡,但前朝的遗民文人私修书籍中却保留了刘中藻的不少详细记述。这些私修书籍不受固于清王朝的政治立场,在遗民文人的笔下记述了不一样前朝往事,成为了清后期刘中藻形象得以丰满起来的重要文献基础。如计六奇 明季北略 便较为详细的记述了刘中藻在南明时期的作为和抗清事迹,“刘中藻,福建福州府福安县人。崇祯庚辰进士,官行人,素有文名。以抗言愿归籍,触贼怒,被夹。后中藻仕于永历。己丑,清兵至福宁,中藻势穷自缢,亦殉难之臣也”。7对刘中藻“素有文名”的才情,不屈李自成而获刑的忠诚经历均有点明,这样的记述在清前期官修史志中极少见到。而且计六奇对刘中藻的评价是“殉难之臣”,无疑肯定了刘中藻的忠臣形

9、象。计六奇 明季南略 还记道:“刘中藻在福宁,势穷自缢,福建尽失。”8说明了对南明而言,刘中藻镇守福建的重要性,刘中藻兵败让南明尽失福建,再无退路。而在查继佐 明书 也有近七百字的“刘中藻传”,内容十分翔实,在记述刘中藻殉节时,“贝勒以书招降,怒斥来使,硃批原书,示以必死。城垂陷,悬高皇帝像冠服拜辞,危坐小几,引醉,自锥其臂,服蛊尽。”9查继佐曾效力鲁王,对于同一时期的刘中藻,查继佐并不陌生,他笔下的有关刘中藻的记叙比较平实,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刘中藻生平记述的真实性。朱溶 忠义录 刘中藻传 则生动地记述了李自成陷京师之后,权将军欲用刘中藻,而刘中藻直言:“亡国之臣,不可以污冠裳,愿赐骸骨归故乡。

10、”10因不肯降于李自成而刘中藻被抓受刑,后李自成失败,刘中藻才得以逃亡南方,进入隆武政权,继续效忠明朝,“隆武中,拜吏科给事中。迁少卿,巡抚温台。”11后清军攻入福建,刘中藻退至闽东地区,举兵万人,鲁王也退至福建,“中藻上表请从驾北征。监国败,航海去。中藻被围,食尽,正冠带,北向再拜曰:臣力竭矣。自缢县堂。长子亦死。中藻死,其下乃出降。清将命收中藻尸,颜色如生。”12忠义录 所记的刘中藻为人坚毅,忠于明朝,是一位形象饱满的忠义臣子,尤其他因举兵抗清无望,最终自尽而亡之举更是忠臣气节的最佳体现。朱溶曾参与过 明史 编纂,其人“惟班史谨严、精洁,宜奉为程序,馆臣俱委重焉。暇复纂有明死事诸遗迹”。1

11、3作为明清易代的文人,朱溶仍保留着自己的气节,为了 忠义录 编写,他奔走各地“所至求访长老及难死者子孙,与故吏退卒,奔走焦劳,凡三十年余”,14其记录的刘中藻的生平十分详实。此外,黄宗羲 行朝录、佚名 文思大纪 等书中也有刘中藻的相关记载,得益于这些清-512023年6月前期私人著书,保存了一大批如刘中藻这般殉难明朝的忠臣详细记载,弥补了清前期所修 明史或官修史志对这些人记述过简之憾。这些私人著书也是清后期官修史志修纂时,让刘中藻记述得以丰实的文献基础所在,亦是今人研究这位明末忠臣的重要资料。三、清中期官修史志中刘中藻形象之转变契机福建是清王朝较晚统一的地区,尤其清廷与在台郑氏势力长达数十年的

12、角力过程中,福建地区一直处于前沿阵地,因此,清统治者十分重视福建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为了维护王朝的正统性,朝廷在史志编纂时一直刻意选择有利于清王朝统治的内容和记述方式。虽然清廷不否认前朝反抗者的忠义,但对于这些人的相关记述上长期存有很多顾虑。因此,清前期官修史志有关刘中藻的记载过简和形象负面也并不令人意外,例如雍正时期开始纂修的 明史 也只将刘中藻与钱肃乐、郑遵谦合传,述评十分简单,未给他单独成传。即便朱溶这般不畏压迫环境的文人,在其修著 忠义录 时也有人提醒过他,“子生今世界,欲述明季诸公,子之书出,子之害不远矣”。15可见,私人著书记述前朝抗清诸事是十分敏感的事情,作者承担着极高的风险,加

13、之清朝文字狱,当时能秉笔直书者少之又少。然而,刘中藻这位忠臣在民间的影响力一直存在,尤其在其故乡,刘中藻的事迹一直被当地民众所记忆,其大义也受人敬重。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刊的 福宁府志 收录了福安陈上储所作的 呈福宁府志事实序,其中写道:“若夫忠义,则有叩阍之王定国,斩佞之张观,投潭之黄岳,骂贼之陈锜,吞金之刘中藻”。16陈上储作为刘中藻的同乡,在他眼中刘中藻便是当地代表性的忠义人物,因此,他大力推荐希望刘中藻能被列入 福宁府志“忠义”条目。然而,当时福宁知府李拔却未敢听纳陈上储之言,李拔如此评价:“(刘)中藻,字荐叔。崇祯庚辰进士,官行人。列于忠义。今观中藻于顺治四年起兵,不知天命有归

14、,抗拒王师,杀戮县令,蹂躏桑梓,是乱贼也。谓为忠义可乎?特为削之,以著公论焉”。17李拔最终认为刘中藻逆天而行,视为前朝乱贼,未将其列入“忠义”条目之中,仅将其放入了“文志祥异”条目。(乾隆)福宁府志 成书之时,距清廷平定台湾、福建稳定不过六十余年,刘中藻本就是福安人,在当地影响极大。福宁地方官员深知民众的抗清记忆尚未淡去,若是贸然公开认可刘中藻的忠义之举,唯恐不利于地方安稳,故不肯承认其忠义。但当地文人对刘中藻的忠义未曾忘记,故积极争取为刘中藻正名。乾隆后期,乾隆帝下令编写 清史列传,其中的 贰臣传 逆臣传 的问世标志着官方对顺清者的态度扭转。贰臣传 收录了明臣降清的120余人,其中赫赫有名

15、者不少,如尚可喜、洪承畴,也有如“江左三大家”龚鼎孳之流,这些人虽然降清并效力清王朝,但此时却被乾隆帝认定为气节有失、德行有亏之人,被列入了贰臣之中,刊行天下。而逆臣传 则是那些叛乱者定性和评价,将这些人的行径告知天下,无疑是为了达到以儆效尤、震慑天下的目的。乾隆帝为何行此举,这与当时社会环境有极大关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清水教领袖王伦率领农民在山东起义,随后各地起义频发,清廷面临统治不稳的局面。皇帝认为“反清复明”思想依然在民间存在,为保江山社稷,清廷从思想、伦理等诸方面入手,凸显清廷的正统性和合法性,而 贰臣传 逆臣传 的问世正是传递朝廷对忠义、忠君的看重,以便于引导民众树立忠君

16、思想。与此同时,乾隆帝还加强对前明忠臣的表彰,在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认可了前朝忠臣的节行,直言:“宠奖忠贞,所以风励臣节”。18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中藻也在嘉奖之列,“以胜国孤臣勤王尽节,圣朝特加矜恤予谥:烈愍”。19乾隆皇帝赐予刘中藻谥号,正说明了此时的清廷认可了他的忠君之举,对于他抗清的经历不再过度强调。同时,试图让一直受文字狱压迫的文人和百姓能感受到朝廷对忠义的赞许和认可,期望引导民间形成效力朝廷、忠君为尚的社会氛围。从此,官修史志有关刘中藻记叙的政治立场也慢慢淡化,对刘中藻记述的顾忌也大为减少,为清后期刘中藻形象程度彻底扭转提供了政治上的契机。四、清后期官修史志刘中藻形象的

17、丰富与赞许清后期,官修史志有关刘中藻的记述呈现出了另一番模样,其中最为详尽的是 (光绪)福安县志,具体内容如下:刘中藻,字荐叔,号泂山,(福安)苏阳人。初生时,室有异光,黄髪披颡,其父曰:“芝草虽异,不如菽粟饱食。”欲弃之。母留乃止。幼孤力学,以恩贡生入张慧: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52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太学。崇祯癸酉,举顺天乡试,乞教职,授闽清教谕。庚辰进士,授行人。奉使犒师辽东,继封代藩,复命,而闯贼陷京师,中藻被搒掠,贼败南还。唐王称号闽中,都御史何楷疏荐中藻才,适阁臣黄道周谋治兵者于吏部郎余颺,颺举中藻。道周入告唐王,王召见,中藻侃侃谈恢复

18、策,授兵科给事中。发帑银五百,趣治装统义勇出关,而郑芝龙有异志,阻之。中藻上疏论:芝龙跋扈有迹,主上若迁延不出,终必为所制。忤芝龙,遂与楷俱罢。会鲁王监国绍兴,不受闽中号令,议往颁诏谕,衆举中藻,中藻乃行。时朱大典拥兵驻金华,中藻谒之,曰:“公知南都之所以败乎?四镇异心,吴楚殊趣,使国事溃裂至此。今上以人心拥护正号,闽中以分则尊,以名则正。所当同心戮力,想望中兴。若分疆画界,等视秦越,仁人义士,谁不痛心?”大典掀髯曰:“君言是。”中藻即奉诏书宣读,三军呼万岁。及至绍兴,鲁王严护卫斥随从,命中藻独入,中藻昌言:“鲁使至闽,闽设九宾之礼廷见。今中藻奉天子诏诏王,王乃轻慢至此!中藻一介使臣,不奉诏衔

19、命返耳。独惜同室水火,坐坠可成之业,后固将悔之。”王为心动,是时,主奉诏者,大典及钱肃乐;主不奉诏者,张国维、熊汝霖。各有所见,然王竟不奉诏,乃召中藻还。自是闽、浙如水火。中藻既还,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金、衢,取苎寮、菁寮诸种人,练之为卒。既而唐王败于汀州。中藻崎岖山谷,聚衆万人,遂复庆元、泰顺、寿宁、宁德、福安、古田、罗源诸县。鲁王航海至闽,中藻率众迎奉,又复福宁、长乐。王晋中藻兵部尙书兼东阁大学士。中藻善抚循激劝,富人使出财佐军,士卒乐为用,兵称最盛。郑彩专国事,心弗善也。中藻亦不相下。王使大学士沈宸荃解之,彩不听。时唐王虽没,其将涂登华欲降,疑未决,曰:“岂有海上天子,舟中国公耶?”钱肃乐

20、致书曰:“将军独不闻南宋之末,二帝并在海上,张、陆并在舟中乎?”登华乃降。中藻移驻福安,守益坚。大兵乃距城十里,掘濠树栅环之。城中求战不得,阅数月食尽。中藻知必败,恐已死而为民累也,乃举册籍并家赀,致书大军,为百姓请命。整冠带,北面再拜,谢曰:“臣力已竭,臣责难塞!”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死。20与清前期相比,此时官修史志中刘中藻记载的篇幅大增,其生平详尽丰富,如他在效力隆武唐王之时,他便看出郑芝龙的不可靠,甚至因此与之交恶。刘中藻奉诏去招抚浙江的鲁王,虽然招抚未果,但他面对诸多的刁难能做到不卑不亢、心怀大义,展现了刘中藻那种令人敬佩的气节。而在唐王、鲁王失败之后,刘中藻在闽东地区组织力量,终

21、因寡不敌众而败。临终之前,刘中藻还在为百姓请命,忧国忧民,最后自杀殉国。这般记述的文笔远超清前期朱溶等私人著书所记述之内容,更一改清前期官修史志中刘中藻之形象,将原“逼富户饷”改成了“富人使出财佐军,士卒乐为用”,而“中藻计穷,自缢死”变成了“为百姓请命,整冠带,北面再拜,坐堂上为文自祭,吞金屑死”。21并通过刘中藻数次言语描述,尤其是他临终之语:“臣力已竭,臣责难塞!”展现了一位忠义臣子形象及其英雄气概,也让人感受了执笔者对刘中藻的认可和欣赏。不再似清前期以政治立场为主的考量记述刘中藻,清后期官修史志转以对忠臣赞许的角度来描述刘中藻的为人、品格和事迹,甚至用“室有异光,黄髪披颡”的异象描写他

22、的出生,以显示刘中藻不凡之处,文笔上也具有了传奇色彩,这是清前期官修史志从未有之情况,而刘中藻的忠臣形象也变得生动丰满,极具感染力。刘中藻形象彻底扭转与清后期的社会、政治环境巨大转变有关。尤其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列强侵略,地方动荡,忠义、忠君思想愈发被朝廷所看重。在光绪六年(1880年)重刊 (乾隆)福宁府志 时,当时福宁知府张其曜同意了绅士之请,将刘中藻“列于忠义”。22光绪十年(1884年)刊 福安县志 所载的黄云师 刘中藻忠烈传:“方诞公时,黄髪披颡,室有异光。赠公曰:芝草虽异,不如菽粟饱食。亟命弃之。淑人曰:胞衣五色,满室异香,昔人未闻为怪。吾-532023年6月家八

23、贤竞爽,此子必为其继。遂留之”,23刘中藻异于常人的出生描写,正是中国传统塑造英雄奇人的一种书写方式。而他自杀殉国时更是气节感人,“临死戒家人曰:我死后,勿易衣冠,扶坐中堂,使人见我大明威仪也!属将徐大海、刘捷秋、刘亮睿俱自尽。诸将无主,开门纳款。主兵者疑其有诈,迟久乃振旅入,城见公衣冠俨然,颜色如生,须眉欲竖,皆惧而罗拜。遂具牲酒,殡祭如仪。士为之死计九千七百余人”。24这篇 刘中藻忠烈传 有些记述虽不似真实,但对刘中藻忠义的推崇之情跃然纸上,而这篇传记的目的之一便是恳请官府准许让刘中藻“崇祀乡贤”,故“佥拟志成”。25不难看出,福安当地的民众一直未曾淡忘这位前明忠臣,从陈上储力谏李拔希望刘

24、中藻记述能入“忠义”条目,至黄云师 刘中藻忠烈传 歌颂其忠义德行,福建民众对刘中藻的推崇是一直存在的。清后期,对于刘中藻这类的前朝忠臣已经不再过分强调政治立场,反而是刘中藻所展现的忠义精神对于饱受外来侵略的晚清更有号召意义,故官府为应和民间呼声,也为弘扬忠义精神,一改清前期的简略偏颇的记述。清后期官修史志对刘中藻的记述进行了重大调整,刘中藻的形象也由被贬低的顽固抗清者转变为值得歌颂的忠义英雄。结语刘中藻作为明朝臣子,尽忠明朝亡于故土,其忠义事迹一直当地民众所记忆和传颂。尽管,清前期官修史志对刘中藻这般抗清人物忌讳颇多,官修史志记述简略甚至丑化其形象,但是,清前期私人修著书籍较好的保存了刘中藻的

25、生平事迹,这为以后官修史志能重塑刘中藻形象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基础。乾隆后期,皇帝态度的变化成为刘中藻这些前朝忠臣记叙和形象得以扭转的契机。清后期,刘中藻的记载不但内容十分充实,更具传奇色彩,加之福建民间对刘中藻品行的认可和记忆,刘中藻的形象彻底出现了转变。这种形象的变化不只与各个执笔者的政治、喜好、价值趋向有关,更与清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研读史料之时,今人需思考其背后成因,方能不误史实,正确看待历史。注释:1(清)张廷玉:明史(卷276),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7081-7082页。26(清)郝玉麟:(乾隆)福建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史部(第287册),台北:台湾

26、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7、214页。3(清)谭抡:(嘉庆)福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 福建府县志辑(第14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01页。4161722(清)李拔:(乾隆)福宁府志,中国方志丛书 福建省(第5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第724、643、725、725页。5(清)邓其文:(康熙)瓯宁县志,中国方志丛书 福建省(第25册),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1974年,第176页。78(清)计六奇:明季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591、423页。9(清)查继佐:二十五史别史,明书“列传”(卷12),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第2117页。1011121415(清)朱溶:明清遗书五种 忠义录,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6年,第719、719、720、390、391页。13(清)宋如林:(嘉庆)松江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 上海府县志辑(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72页。18(清)舒赫德: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台湾文献丛刊,台北:台湾大通书局,1972年,第316页。192021232425(清)张景祁:(光绪)福安县志,中国方志丛书 福建省(第9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第250、249-250、249、250、252、250页。责任编辑李益长张慧:从清代史志看闽东人物刘中藻形象之变迁-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