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各种突发创伤中.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156877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各种突发创伤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在各种突发创伤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各种突发创伤中,常有外伤大出血的紧张场面。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因此,止血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有效止血能减少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因此,现场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的,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技术。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人体的8%。失血的速度和数量是影响病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因素。突然失血占全身容量20%(约8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轻度休克、脉搏增快(可达100次/分钟);失血20%~40%(约800~1600毫升)时,可造成中度休克,脉搏每分钟100~120次甚至120次以上;失血40%(约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脉搏细弱,摸不清。 一、出血的种类(按出血部位分类): 1、皮下出血:多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可短期自愈。 2、内出血:体表见不到出血,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如胸腔内、腹腔内和颅腔内),只能根据伤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如面色苍白、吐血、腹部疼痛、便血、脉搏快而弱等,情况较严重,现场无法处理,需急送医院处理。 3、外出血:体表可见到,血液经皮损出流出体外。据血管损伤的种类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呈喷射状,与脉搏节律相同,速度快、量多。危险性大。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慢,呈涌出状或持续流出,速度少缓慢,量中等。危险性较动脉性出血小。 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像水珠流从创面渗出,量少,常可自动凝固而止血。危险性小。 二、止血方法 (一)包扎止血: 普通包扎止血:是最常用的止血方法,适用于静脉及毛细血管或创口较小的小动脉出血。有条件时,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伤口周围用75%酒精消毒,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创口,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无条件时也可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压力以能止住出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度。 (二)指压止血(也称止血点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来源,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然后再选择其它的止血方法。适用于急救现场处理较急剧的头颈部和四肢的动脉出血。是一种简单有效地临时止血方法。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可抬高伤肢,以使血流流动变缓,以助于凝血。 颞动脉:耳前下颌关节处。可止同侧前额、颞部(太阳穴的部位)及前头部出血。 颌外动脉(面动脉):下颌骨下缘与咬肌的交点(下颌角前方约2~3厘米处)。可止同侧脸下部及口腔出血。 颈总动脉:与同侧胸锁乳突肌中部前缘,将颈总动脉压向第5颈椎横突。可止同侧头颈部、咽部等较广泛出血。 注意压迫时间不能太长;不能两侧同时压迫,以免引起严重的脑缺血。 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动脉搏动后,将其用力向下压在第一肋骨上。可止同侧肩部、腋部及上臂出血。 肱动脉:在臂上部居肱骨内侧,与臂中部位位于肱骨前内侧,至臂下部行于肱骨的前方。手压止血时,须向不同方向施力,以压向肱骨。 压迫肱动脉可用于上臂、前臂及手部的出血。 指动脉:手指出血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的血管。 尺动脉、桡动脉:可止手掌部的出血。在腕部掌面两侧。同时按压方可止血。 股动脉:腹股沟(大腿弯曲时与躯干的交界处)韧带中点稍下方触到股动脉搏动后,用两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用力压在股骨上。可止下肢出血。 足背动脉:在足背后方,伸拇长肌腱的外侧,可止足部的出血。 胫后动脉: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可止足部的出血。 (三)加垫屈肢止血:对于外伤出血量较大,肢体无骨折者,用此法。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每隔40~50分钟松开3~5分钟,否则会导致肢体坏死。 2.下肢加垫屈肢止血: 小腿出血,在腘窝加垫,膝关节屈曲,用绷带或三角巾屈膝位固定。 大腿出血,在大腿根加垫,屈曲髋、膝关节,用绷带或三角巾将腿与躯干固定。 ( 四)填塞止血:对于伤口较深较大,出血多,组织损伤严重的伤病人,用消毒纱布、敷料(或干净的布料替代)堵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五)止血带止血:当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采用以上止血方法仍不能止血时,方可选用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它能有效地制止四肢出血,但使用不当可能引起或加重肢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带)、布条止血带等。 操作要点: ①肢体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肢一般宜在上臂上1/3处,避免结扎在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在大腿中部处。 ②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有衬垫以免损伤皮肤; ③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40~50分钟要放松3~5分钟; ④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直接压迫法止血,以减少出血。 ⑤禁忌用钢丝、绳索、电线等当作血带使用。 橡皮管止血法:用约1米长的橡皮管,在正确部位结扎。结扎时应先将伤者伤肢抬高,局部垫上敷料或毛巾等软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缠绕肢体二至三周,在外侧打结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 布条止血带止血法: ①将三角巾或床单等布料折叠成带状; ②在上臂上1/3端或大腿中部垫好衬垫(绷带、毛巾、平整的衣物等); ③用制好的布料带在衬垫上加压绕肢体一周,两端向前拉紧,打一个活结; ④取绞棒插在布料带的外圈内,将绞棒绞紧,以止血带远端肢体动脉刚刚摸不到为度。把绞棒的一端插入活结内固定。 ⑤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 止血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 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哪种止血方法; ② 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方法联合使用。颈动脉和股动脉损伤出血凶险,首先要采用指压止血法,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采用加压止血。 ③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时间,注意定时放松,放松止血带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 ④布料止血带因无弹性,要特别注意压力要适度,防止肢体损伤。 伤口的照顾须知: 1. 伤口包扎得密不透风是错误的,伤口的愈合,必须要有氧气。氧气是形成胶蛋白的必需。 2. 创伤伤口每天必需换药是错误的。伤口只要保持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擦药,换药反而使伤口易受感 一个成年人的血量平均约为体重的7~8%。体重60公斤的人,含血量大约4800ml。献血200ml-400ml对人体无任何危害。如果一个人失去血量的1/3~1/4,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当创伤大出血时,就必须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一、出血类型。根据血管损伤的种类分为: 1、动脉出血。血管压力较高,出血呈搏动性,甚至喷射状,血液鲜红色,流出不止。短时内造成大量失血,易危及生命。 2、静脉出血。血管压力低,血液呈暗红色徐缓均匀外流,静脉出血的危险小于动脉。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象水珠样流出,常能自凝,危险性较小。 二、出血症状。出血较少时可以没有症状,但出血量如果超过全身血量的20%,会出现心慌、气短、出冷汗、呼吸急促等表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出血是伤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止血是创伤救治的首要任务。 三、止血材料。常用的止血材料有:无菌敷料、创可贴、气囊止血带、表带止血带。就地取材所用的布料止血带,如比较干净的布料、毛巾、手绢、衣物等。禁止用电线、铁丝、绳子等替代止血带。 四、止血方法。止血的方法有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加垫屈肢止血、止血带止血等。一般的出血可以使用包扎法或加压包扎法。 五、操作要点。 1、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 2、根据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法。 3、检查伤口有否异物,如无异物,创可贴或敷料直接包盖伤口。 4、敷料要足够厚,覆盖面积要越过伤口至少3cm。 5、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 6、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而应在其上另加敷料并保持一定的压力。 7、将出血肢体抬高至超过心脏平面(骨折除外)。 8、止血带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六、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较多和难以包扎的伤口。短时急救止血,压迫10-15分钟。 一侧头部出血,可压迫颞浅动脉(耳屏前凹陷处);前臂出血,肘窝处压迫肘动脉,或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压迫肱动脉;手指出血,捏住出血手指根部的两侧;大腿出血,压迫股动脉(腹股沟内侧)。 七、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的血管破裂,采用上述方法不能止血或难以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时,可使用止血带止血。 1、止血带的选择。理想的止血带应该是弹性好、压力均匀、能达到止血目的、对组织损伤小。也可就地取材,如弹性较好的丝袜、领带、围巾等。 2、止血带的操作要点。 (1)肢体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臂宜在上三分之一处,大腿宜在大腿上段。其他部位不宜上止血带。 (2)止血带部位要有衬垫。 (3)记录上止血带时间,每隔50min要放松3~5min。 (4)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压迫止血。 创伤止血技术 出血是创伤的突出表现,因此,止血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任务。有效地止血能减少出血,保存有效血容量,防止休克的发生。突然失血占全身血容量20%(约8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轻度休克,脉搏每分100次以下。失血20-40%(80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中度休克,脉搏在每分100-120次以上。失血40%(1600毫升)以上时,可造成重度休克,脉搏细、弱,摸不清。对于严重出血的伤员,及时、有效地止血是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为病人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的重要方法。 一、出血类型 1.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皮下出血、内出血、外出血。 (1) 皮下出血: 多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可短期自愈。 (2) 内出血: 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内,形成脏器血肿或积血,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伤病人的体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如面色苍白、吐血、腹部疼痛、便血、脉搏快而弱等来判断胃肠道等重要脏器有无出血。内出血对伤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必须密切注意。 (3) 外出血: 人体受到外伤后血管破裂,血液从伤口流出体外。依血管损伤的种类通常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类。 2. 根据血管损伤的程度分类 (1) 小血管损伤出血 位于体表和肢端的表浅伤口仅损伤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少 ,出血速度慢,出血量小。损伤的小血管会很快回缩,并通过自身凝血机制形成血栓而自行凝血。这类出血只需包扎伤口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2) 中等血管损伤出血 较深、较大的伤口、肌肉簖裂、碾挫、长骨干骨折、肢体离断等损伤中等动脉,呈活动性出血,出血较多,可出现休克,但如救护及时一般不危及生命。采用指压、包扎止血法可达到止血目的,必要时可打止血带。 (3) 大血管断裂 颈动脉、股动脉、腋动脉断裂出血呈喷射性,肝脾破裂、骨盆骨折出血量均大,短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大血管损伤时指压止血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措施,可以结合包扎止血法止血。现场急救的同时要紧急呼叫急救部门并特殊说明。 二、止血方法 包扎止血 (1) 表浅伤口出血  损伤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少。 操作方法: *自粘贴止血     将自粘贴的一边先粘贴在伤口的一侧,然后向对侧拉紧粘贴另一侧。 *纱布包扎。     将纱布覆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在一定压力下缠绕肢体4-5层,绷带尾端中心撕开,绕肢体打结。纱布要有足够的厚度,敷盖面积要超过伤口至少3厘米。 *也可用三角巾、手帕、纸巾、清洁布料等包扎止血。 (2) 头部伤口出血:头皮血管丰富,损伤后出血多,不易止血。用纱布压在伤口上,将尼龙头套套在头上。或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3) 手指伤口出血:手指有两条小动脉供血,血运丰富。用拇指和食指掐住伤指两侧的指动脉,用一块小纱布压在伤口上,用尼龙指套套在伤口上固定纱布,或用绷带缠绕固定。也可用纸巾,手帕或其他布料代替。 (4) 深部伤口出血:伤口较深较大,组织损伤严重,可能损伤中等血管,出血多。用纱布打开,轻轻塞进伤口,将伤口填实,压迫止血。用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绕肢体加压包扎。如出血严重可加用止血带。可用三角巾或其他布料代替纱布、绷带。   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压在动脉断裂的近心端,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地达到快速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法用于出血多的伤口。 操作方法: 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压迫力度要适中;压迫10-15分钟。 常用指压止血部位: (1) 颈动脉压迫点      在颈侧面胸锁乳突肌前缘用双拇指向内后压在出血处动脉的上下两端,用于颈动脉损伤。 (2) 颞浅动脉压迫点     用于头段部出血,一侧头顶部出血时,在同侧耳前、对准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止血   (3) 锁骨下动脉压迫点     在锁骨上缘中点用拇指将锁骨下动脉向下压迫,用于上肢大血管损伤止血。 (4) 肱动脉压迫点     肱动脉在上臂位于上臂中段内侧,位置较深,在肘窝位置表浅。前臂及手出血时在肘窝处摸到动脉搏动后用拇指按压可达到良好止血目的。 (5) 桡、尺动脉压迫点     桡、尺动脉在腕部掌面两侧。腕及手出血时,要同时按桡、尺两条动脉方可止血。 (6) 股动脉压迫点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能摸到股动脉强大搏动。用拇指向外上压迫,用于下肢大出血。     股动脉在腹股沟处位置表浅,该处损伤时出血量大,要用双手拇指同时压迫出血的远近两端。压迫时间也要延长。如果转运时间长时可试行加压包扎。 (7) 腘动脉压迫点     在腘窝中部摸到腘动脉搏动后用拇指向腘窝深部压迫,用于小腿及以下严重出血。     腘动脉在腘窝处损伤出血量也大,指压止血后可用加压包扎止血。 (8) 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压迫点     在内踝后内侧(胫后动脉)及足背第1、2趾间(足背动脉)同时压迫,用于足部出血。 止血带止血     四肢有大血管损伤、或伤口大,出血量多时要用止血带止血。止血带包括气囊止血带、橡皮止血带和布料止血带(如三角巾、毛巾、手绢等)。 (1) 气囊止血带止血     在上臂上段或大腿中段或上段垫好衬垫(绷带、毛巾,平整的衣物等),将止血带缠在肢体上。打开充气阀开关,用冲气杆冲气,至压力表指针到300毫米汞柱(上肢)或600毫米汞柱(下肢)。然后关紧充气阀,记录时间及压力值。为防止止血带松脱,在上止血带后再缠几圈绷带加强。 (2) 表带式止血带      将伤肢抬高,在上臂的上1/3或大腿上段垫好衬垫(绷带、毛巾、平整的衣物等),将止血带缠在肢体上,一端穿进扣环,并拉紧至伤口不出血为度,最后记录止血带安放时间。 (3) 布料止血带      仅限于在没有上述止血带的紧急情况时临时使用。将三角巾或床单等布料折叠成带状,同样要垫衬垫,用制好的布料带在衬垫上加压缠绕两圈后打结。因布料止血带没有弹性,很难真正起到止血目的,如果过紧会造成肢体损伤或缺血坏死,因此,仅可谨慎短时间使用。 注意:禁忌用钢丝、绳索等当作止血带使用。 特殊部位的止血法 1. 颈动脉损伤    颈动脉损伤出血首先用指压止血,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试行用大块布料或多条三角巾做成布团,压在出血部位。使伤员头部向出血侧侧屈,同侧上臂大高,压迫颈部,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经头及上臂缠绕固定。 2. 腹股沟处股动脉损伤     迅速用指压止血法止血,转运时间长时同样用大块布团压在出血部位,充分屈曲髋关节压迫血管,将腿和腰部缠绕固定。 3.腘窝处腘动脉损伤     迅速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后,用大块布团压腘窝处,将膝关节充分屈曲固定。如止血不完全,可在大腿用止血带。 止血操作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那种止血方法。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颈动脉和股动脉损伤出血凶险,首先要采用指压止血法,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试行加压包扎法。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时间,注意定时放松一次。每隔一小时放松5分钟。放止血带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放松止血带期间要用指压法压迫大血管以减少出血。有时上止血带后仍不能止血,说明止血带压力不够,要重新打止血带。布料止血带因无弹性,要特别注意防止肢体损伤,不可一味增加压力。 2010-8-31 15:53:26 上传 下载附件 (95.22 KB) 创伤的止血技术 2010-8-31 15:53:26 上传 下载附件 (95.38 KB) 创伤的止血技术 2010-8-31 15:55:44 上传 下载附件 (97.56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5:55:44 上传 下载附件 (98.24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5:56:52 上传 下载附件 (91.1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5:56:53 上传 下载附件 (93.22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5:59:14 上传 下载附件 (95.04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5:59:15 上传 下载附件 (99.21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6:00:30 上传 下载附件 (91.21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6:00:30 上传 下载附件 (95.51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6:01:23 上传 下载附件 (93.33 KB) 创伤止血技术 2010-8-31 16:01:23 上传 下载附件 (96.09 KB) 创伤止血技术 第二章 创伤救护 (一) 创伤现场救护 (二) 创伤急救四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三) 开放伤的现场处理 第一节 创伤现场救护 创伤是在各种不确定情况下发生的,受伤程度和表现各种各样。加之现场情况十分错综复杂,所以救护工作非常重要而艰巨,对此,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交通伤占创伤的首要位置。 现场救护的目的 ㈠抢救、延长伤病人生命 ㈡减少出血,防止休克 ㈢保护伤口 ㈣固定骨折 ㈤防止并发症 ㈥快速转运 现场救护原则 创伤在各种突发情况下发生,创伤程度各种各样,现场救护要根据现场条件和伤情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尽管如此,创伤的现场救护又有共同的规律,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㈠树立整体意识,重点、全面了解伤情,避免遗漏,注意保护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㈡先抢救生命,重点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骤停,首先进行心肺复苏术。 ㈢检查伤情,快速、有效止血。 ㈣优先包扎头部、胸部、腹部伤口以保护内脏,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㈤先固定颈部,然后固定四肢。 ㈥操作迅速、平稳,防止损伤加重。 ㈦尽可能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戴上医用手套或用几层纱布、干净布片、塑料袋替代。 现场救护程序 创伤作为突发性事件,现场救护情况错综复杂,尤其是同时有多人受伤、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时,现场救护更需要快速、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列程序有助于救护人员做到这一点。 ⑴了解致伤因素,如交通伤、突发事件,判断危险是否己解除。 ⑵及时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⑶观察救护环境,选择就近、安全、平坦的救护场地。 ⑷按正确的搬动方法使病人脱离现场和危险环境。 ⑸置伤病人于适合体位。 ⑹迅速判断伤情,首先判断神志、呼吸、心跳、脉搏是否正常,是否有大出血,然后依次判断头、脊柱、胸部、腹部、骨盆、四肢活动情况、受伤部位、伤口大小、出血多少、是否有骨折。如同时有多个伤病人,要做基础的检伤分类,分清轻伤、重伤。 ⑺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先抢救生命,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具备吸氧条件,应立即吸氧。 ⑻有大血管损伤出血时立即止血。 ⑼包扎伤口。优先包扎头部、胸、腹部伤口,然后包扎四肢伤口。 ⑽有四肢瘫痪,考虑有颈椎骨折、脱位时,先固定颈部。 ⑾固定四肢。 ⑿安全、有监护地迅速转运。 第二节 创伤急救四技术 (一)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大约每公斤体重拥有60~80毫升血液。骨髓、淋巴是人体造血的“工厂”。 止血的目的:控制出血,保存有效的血容量,防止休克,挽救生命。 出血类型: 1.皮下出血 多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可短期自愈。 2.内出血 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内,形成脏器血肿或积血,从外表看不见,只能根据伤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内出血对伤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威胁很大,必须密切注意。 3.外出血 人体受到外伤后血管破裂,血液从伤口流出体外。 止血方法 止血的方法有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指压止血、加垫屈肢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一般的出血可以使用包扎、加压包扎法止血。四肢的动、静脉出血,如使用其他的止血法能止血的,就不用止血带止血。 操作要点: ●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如无,用敷料、干净布片、塑料袋、餐巾纸为隔离层 ●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出血部位 ●根据伤口出血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法止血。 ●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 ●不要去除血液浸透的敷料,而应在其上另加敷料并保持压力 ●肢体出血应将受伤区域抬高到超过心脏的高度 ●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 ●止血带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止血操作的注意事项 1.首先要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采取哪种止血方法 2.大血管损伤时常需几种方法联合使用。颈动脉和股动脉损伤出血凶险,首先要采用指压止血法,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实行加压包扎止血 3.无论使用哪种止血带都要记录时间,注意定时放松(每5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5分钟),放松止血带要缓慢,防止血压波动或再出血 4.布料止血带因无弹性,要特别注意防止肢体损伤,不可一味增加压力。 不同部位的止血法 1.颈动脉损伤出血首先用指压止血,用大拇指压迫出血的下段,再用无菌纱布填塞伤口,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转运时间长时,可用大块干净布料或多条三角巾卷成团,压在出血部位。使伤病人头部向出血侧屈同侧上臂抬高,压迫颈部,用绷带或三角巾等经头及上臂缠绕固定。 2.腹股沟处股动脉损伤 迅速用指压止血法止血,转运时间长时,用大块干净布料或多条三角巾卷成团,压在出血部位,充分屈曲髋、膝关节压迫血管,三角巾将腿和腰部缠绕固定。 3.腘窝处腘动脉损伤 迅速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后,用大块干净布卷团压腘窝处,将膝关节充分屈曲,用绷带、三角巾固定。如止血不完全,可在大腿用止血带。 4.头部伤口出血 头皮血管丰富,损伤后出血多,不易止血。纱布压在伤口上,将尼龙头套套在头上或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 5.手指伤口出血:手指两侧有两条小动脉供血,血运丰富。 用拇指和食指掐住伤指根部两侧的指动脉,用一块小纱布压在伤口上,用尼龙指套套在伤口上固定纱布,或用绷带缠绕固定。可用纸巾,手帕或其他布料代替纱布和绷带。 6.深部伤口出血 伤口较深较大,组织损伤严重,可能损伤中等血管,出血多。将纱布打开,轻轻塞进伤口,将伤口填实,压迫止血,用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绕肢体加压包扎。如出血严重可加用止血带,可用三角巾或其他干净布料代替纱布、绷带。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 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减少出血,预防休克,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创口贴、尼龙网套、三角巾、弹力绷带、纱布绷带、胶条及就便器材如毛巾、头巾、衣服等。 包扎方法 包扎伤口动作要快、准、轻、牢。包扎时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伤病人的疼痛和出血;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迫神经。 操作要点: ●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如无,用敷料、干净布片、塑料袋、餐巾纸为隔离层 ●脱去或剪开衣服,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伤口封闭要严密,防止污染伤口 ●动作要轻巧而迅速,部位要准确,伤口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 ●不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 ●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包扎 ●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炎粉 ●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 注意事项 1. 伤口上要加盖敷料,不要在伤口上应用弹力绷带 2. 不要将绷带缠绕过紧,经常检查肢体血运 3. 有绷带过紧的体征,立即松开绷带,重新缠绕:手、足的甲床发紫;绷带缠绕肢体远心端皮肤发紫,有麻感或感觉消失;严重者手指、足趾不能活动。 4.不要将绷带缠绕手指、足趾末端(除非有损伤)。此处在循环不良时易观察甲床颜色变化 (三)固定 骨折固定的目的: 减少伤病人的疼痛; 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神经; 减少出血和肿胀; 防止闭合性骨折转化为开放性骨折; 便于搬动病人。 固定原则: 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内。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动。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如现场对生命安全有威胁要移至安全区再固定。 8.预防休克。 固定方法: 要根据现场的条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过松、过紧。在骨折和关节突出处要加衬垫,以加强固定和防止皮肤压伤。 根据伤情选择固定器材,如以上提到的一些器材,也可根据现场条件就便取材。 操作要点: ●置伤病人于适当位置,就地施救 ●夹板与皮肤、关节、骨突出部位加衬垫,固定时操作要轻 ●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下端,绑带不要系在骨折处 ●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尽可能在损伤部位的两侧放置夹板固定,以防止肢体旋转及避免骨折断端相互接触 ●固定后,上肢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 ●应露出指(趾)端,便于检查末稍血运 注意事项: 1. 开放性骨折禁止用水冲洗,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 2. 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 3. 临时固定的作用只是制动,严禁当场整复 4. 手臂骨折应首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骨折下端 (四)搬运 搬运护送原则: ㈠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 ㈡做好伤病人现场的救护,先救命后治伤。 ㈢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 ㈣伤病人体位要适宜。 ㈤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病人。 ㈥保持脊柱及肢体在一条轴线上,防止损伤加重。 ㈦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 ㈧注意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搬运方法: 正确的搬运方法能减少病人的痛苦,防止损伤加重;错误的搬运方法不仅会加重伤病人的痛苦,还会加重损伤。因此,正确的搬运在现场救护中显得尤为重要。 操作要点: ●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 ●现场救护后,要根据伤病人的伤情轻重和特点分别采取搀扶、背运、双人搬运等措施 ●疑有脊柱、骨盆、双下肢骨折时不能让伤病人试行站立 ●疑有肋骨骨折的伤病人不能采取背运的方法 ●伤势较重,有昏迷、内脏损伤、脊柱、骨盆骨折,,双下肢骨折的伤病人应采取担架器材搬运方法 ● 现场如无担架,制作简易担架,并注意禁忌范围 脊柱骨折移动 四人搬运方法: ●一人在伤病人的头部,双手掌抱于头部两侧轴向牵引劲部 ●另外三人在伤病人的同一侧(一般为右侧),分别在伤病人的肩背部、腰臀部、膝踝部。双手掌平伸到伤病人的对侧 ●四人均单膝跪地 ●四人同时用力,保持脊柱为一轴线,平稳将伤病人抬起,放于脊柱板上 ●上颈托,无颈托颈部两侧用沙袋或衣物等固定 ●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或布带固定 ●6~8条固定带,将伤病人固定于脊柱板 ●2~4人搬运 现场搬运注意事项: 1.搬动要平稳,避免强拉硬拽,防止损伤加重 2.特别要保持脊柱轴位,防止脊髓损伤 3.疑有脊柱骨折时禁忌一人抬肩,一人抱腿的错误方法 4.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伤病人的呼吸、脉搏变化,并随时调整止血带和固定物的松紧度,防止皮肤压伤和缺血坏死 5. 要将病人妥善固定在担架上,防止头部扭动和过度颠簸 第三节开放伤的现场处理 伤口处理的目的: 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一般伤口的处理: 表浅一般伤口,无嵌入性异物,不伴血管神经损伤,容易止血。 现场有条件时无菌敷料包扎。 如现场无条件,可以就地取材。伤口可用洁净布料、毛巾、衣物等压迫,快速转送到医院进行清创。 头部伤口: 头部伤口常见。头皮血运丰富、出血较多,常伴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 ●头部伤口要尽快用无菌敷料或洁净布料压迫止血。用尼龙网套固定敷料包扎 ●如有耳、鼻漏液说明有颅底骨折,这时禁止堵塞耳道和鼻孔,以防颅内感染及颅内压力增高。现场如有条件,先用无菌敷料擦净耳、鼻周围的血迹及污染物,用酒精消毒。如无上述物品,可用清洁的毛巾、纸巾等将耳朵、鼻孔周围擦拭干净。 手指离断伤: ●立即掐住伤指根部两侧防止出血过多 ● 然后用回反式绷带包扎手指残端。不要用绳索、布条捆扎手指,以免加重手指损伤或造成缺血坏死 ●离断的手指要用洁净物品如手帕、毛巾等包好。外套塑料袋或装入小瓶中 ●将装有离断手指的塑料袋或小瓶放有冰块的容器中。无冰块可用冰棍代替 ●不要将离断手指直接放入水中或冰中,以免影响手指再植成活率 肢体离断伤: 严重创伤,如车祸、机器碾轧伤等可造成肢体离断,伤病人伤势重 ●现场首先止血,一般需要上止血带 ●多数肢体离断伤组织碾挫较重,血管很快回缩,并形成血栓,出血并非喷射性。这时,仅行残端包扎即可。如果出血多,呈喷射性,先用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 ● 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用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 ●用宽胶布从肢端开始向上拉紧粘贴,以加强加压止血和防止敷料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不能丢弃 开放性气胸: 严重创伤或刀扎伤等可造成胸部开放伤,伤口与胸膜腔相通。伤病人感觉呼吸困难,伤口伴随呼吸可有气流声发出。 ●立即用纱布或清洁敷料固定,将伤侧手臂抬高 ● 用三角巾折成宽带绕胸固定于健侧分别打结 ●伤病人取半卧位 腹部内脏脱出: 发现腹部有内脏脱出,不要将脱出物送回腹腔,以免能上能下起腹脏感染。 ●立即用大块敷料覆盖伤口 ●用三角巾做环行圈,圈的大小以能将腹内脱出物环套为宜,将环行圈环套脱出物 ●然后用饭碗或茶缸将环行圈一并扣住 ●三角巾腹部包扎 ● 伤病人平卧,双腿屈曲。脊柱板搬运 伤口异物的处理: 伤口表浅异物可以祛除,然后包扎伤口。如异物为尖刀、钢筋、木棍、尖石块,并扎入伤口深部,不要轻易祛除,因可引起大出血及神经损伤。这时应维持异物原位不动,待转入医院后处理。 ● 敷料上剪洞,套过异物,置于伤口 ● 然后用敷料或者三角巾包扎 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伤口: 严重创伤、刀砍伤等造成大血管断裂,出血多,易造成出血性休克。 伴有大血管损伤的伤口较深,出血多,伤口远端脉搏搏动消失,肢体远端苍白、发凉,伤口内可见血管断端喷血,肌肉断裂外露。 ●手指压迫止血。这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用手指压迫伤口上方(或近心端)的血管。先用手指摸清血管搏动处,然后压紧血管 ●迅速用纱布压迫伤口止血。如伤口深而大,用纱布堵塞压实止血。放置纱布范围要大,超出伤口5~10厘米,这样才能有效止血 ●用绷带加压包扎 ●如肢体出血仍然不止,上止血带 注意事项: 1. 现场不要对伤口进行清创 2. 在伤口表面不要涂抹任何药物 3. 密切观察伤病人的意识、呼吸、循环体征 概述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电话或场馆的急救人员。   1.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   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   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   比赛场馆内的志愿者,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绷带包扎   ①手部“8”字包扎   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   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②肩部包扎:适用于肩部有外伤的伤员。   ③胸背部包扎:适用于前胸或后背有外伤的伤员。   ④腹部包扎:适用于腹部或臀部有外伤的伤员。   ⑤手(足)部包扎:适用于手或足有外伤的伤员,包扎时一定要将指(趾)分开。   ⑥膝关节包扎:同样适用于肘关节的包扎,比绷带包扎更省时,包扎面积大且牢固。   重点提示:   在事发现场,志愿者遇到有人受伤时,应尽快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伤病员进行简单包扎,然后呼叫120或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3.特殊伤的处理   ▲颅脑伤   颅脑损伤脑组织膨出时,可用保鲜膜、软质的敷料盖住伤口,再用干净碗扣住脑组织,然后包扎固定,伤员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开放性气胸   应立即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胸腔,用不透气的保鲜膜、塑料袋等敷料盖住伤口,再垫上纱布、毛巾包扎,伤员取半卧位。   ▲异物插入   无论异物插入眼球还是插入身体其它部位,严禁将异物拔除,应将异物固定好,再进行包扎。   重点提示:   对于特殊伤的处理,志愿者一定要掌握好救护原则,不增加伤员的损伤及痛苦,严密观察伤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呼吸、心跳),迅速拨打120或呼叫场馆内急救人员。   4.骨折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