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物理会考复习(五)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知识复习】
一、、万有引力定律:,。
a. 万有引力定律由牛顿发现的。
b. G——万有引力常量是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测量出的
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地球卫星
1、万有引力=向心力
由 得:
由 得:
由 得:
由 得:
(其中:M一中心天体质量 m—卫星的质量 r—卫星轨道半径 )
若题目给出:h—卫星距离中心天体表面的高度 R一中心天体半径
则r=R+h
总结:对于同一个中心天体的卫星 越远越慢
即: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向心加速度越小,周期越大,与卫星的质量与无关
2、黄金代换: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g = G
(g一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R一地球半径) 或 GM=R2g
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7.9km/s ,是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mg = m= G V=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km/s时,它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要使物体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速度等于或大于16.7km/s。
【真题训练】
1、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离地面越远的卫星( )
A.线速度越大 B.线速度越小
C.周期越大 D.周期越小
2、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如果在不同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大的卫星所受向心力大
B.轨道半径大的卫星所受向心力小
C.轨道半径大的卫星运行线速度大
D.轨道半径大的卫星运行线速度小
3、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中大约用21小时的时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由此可知,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约为 小时.若将飞船在太空中环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使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 力.
图13
4、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舱外活动(图13),这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已知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 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距地面的高度为h,求:
(1)飞船加速度a的大小;
(2)飞船速度v的大小.
图15
5、2012年6月29日,在太空“旅行”13天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安全“回家”,至此我国首次太空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后在轨道上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它们的总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F;
(2)“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它们运行的周期T.
预定圆轨道
图15
6、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将神舟七号送入椭圆轨道,实施变轨后,再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15所示.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G,求:
(1)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的周期T;
(2)飞船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速度v的大小.
【课堂反馈】
1、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我国又相继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图17是两颗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环绕月球运动时距月球表面的高度分别为h和h/2,已知月球半径R.求:
(1)“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之比;
(2)“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运动的周期之比。
图15
2、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嫦娥二号”的质量为m,它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距月球表面的距离为h。已知引力常量G、月球质量M、月球半径R。求:
⑴“嫦娥二号” 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⑵“嫦娥二号” 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月球表面附
近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之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