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篷摇梦到春江》的教案
第二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词句,把握文章思路,感受作者用文字展现的自然风光之美。
能力目标:赏析文章简练而又意蕴丰厚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运用语言准确真切地将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最后以课文为范文,进行写作练习。
情感目标: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感悟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文章的语言,领悟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并学习把自己的感受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以课文为范文,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准备】
结合课文收集有关写景的名句和富春江的图片。
写景的美文学生学过一些,但对美的体验并不丰厚,甚至可以说非常欠缺。
周边缺少可供欣赏的景致,或是对美景的熟视无睹,让学生的这种体验几乎是片空白。故尽可能多的找些山水图片或影片,以此作为辅助,穿插于课堂中非常有必要。赏析是学习写景散文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图片或影片也可避免赏析的程式化。
【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拓展练习三个环节组成。我准备用大约二课时时间完成本文教学。
第二课时: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读课文,说特点--------作者在本文中用哪一个词语表达了对富春江的总体印象和感受?文章围绕这个词语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2.看图片,说美景--------看到这些图片,请你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你所看到的图片的特点。(学生说富春江俏、娇、静的特点。)
3.忆古人,悟内涵---------你所知道的像严子陵一样不慕富贵不媚皇亲具有傲世风骨的人还有谁?严子陵钓鱼台对于富春江有什么意义?
4、文章是通过哪一个字把这两部分串联起来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朗读课文后,将文字与实景联系起来,既让学生对作者的文字有了真切的体验,又让学生由衷的感叹语言文字的奇妙功用------将人们眼前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都能描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
第三板块:品读课文,赏析表达
1.能将看到的景致生动的再现出来,既要有善于发现、善于感知的心,还需讲究表现的手法。这篇文章便用到许多表现方式,你能发现其中的一点吗?让学生共同梦一回春江的画山秀水,一起品一番诗意的美词美句。 (给学生学习指导----欣赏的角度:可以从修辞、句式、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用词、语气、对中心的表达作用等方面入手鉴赏。)
品味下面句子,感受其语言的魅力。
a、乌篷摇梦到春江。
b、富春江裙裾一闪 ,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c、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
d、一棹清波碧水路、千种情思万般忧、澄于湖海碧于天
e、丰哉,富春江!
(设计意图:赏析表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能将景写活,也明确了我将如何写我眼前的景。)
第四板块:交流展示, 释疑导读 。
1、文章开头不像一般的游记先写游踪,而是描写了青海之行的感受和梦想,接着仍然写自己的梦,为什么?
2、第八小节写江的“静”,但是为何写到“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喧闹,还写了人们的感受?
3、读11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设计的意图:提供平台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文本各抒己见,培养他们的概括力和口头表达力。 )
第五板块:背读深化,巩固积累。
1.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园林匠师们“心中有丘壑”所以能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各各不同的园林。写文章者宜需心中多积累美词、美句、美段,才能写出自己的美文。)
2.拓展练习
看图片,写片断作文。
(设计意图:模仿是写作的开始。写景物一向是学生们畏惧的,但在赏析了《乌篷摇梦到春江》后,学生的疑虑会减退很多。这时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处风景,进行创新写作,而且只是片断,并不是很难。而且那些写的出色的,也会开始在作文创作中尝试将景物描写融入其中。这对他们来说是一大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