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5篇 【篇一】 为何今年全国“两会”调查问卷的名例前三大热点,分别是“正风反腐、依法治国、社会保障”。而恰恰“正风反腐”又成为之首的“热点、看点、焦点”了呢。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以及中纪委的重拳出击和从快从打的威镇威摄。近几年来,“正风反腐”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伟大斗争胜利,而且又得到广大民众的坚决拥护和高度评价认可,这正是民心不可违而成为一股“顺民意得人心”和“众志成城”不可阻挡的伟大历史潮流 习总书记曾经尖锐深刻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问题。正因如此,为了关系到党、国家前途和人民的利益,习总书记力挽狂浪,果断提出了党
2、的“八项规定”,并开展了党内“纠正四风”的专项整治运动。 几年来,“正风反腐”犹如“骤风暴雨”的强劲东方,横扫严惩了一大批“大老虎、小老虎、小苍蝇、小蚊子”等形形色色贪官污吏,他们最终得到了神圣法律和人民的庄严审判,并得到了应有可耻下场。 比如闻名震惊天下的XX省、XX省“官商勾结”的腐败案,国有资产蒙受严重流失和巨大损失,XX省价值30几亿的国有大型煤矿,仅以“大白菜”的价格,仅以十倍之一的3亿元的廉价卖给私营企业老板。 一夜之间,不法商人,转身华丽就暴发暴利到几百亿元的身价,当时成为闻名全国最大富豪煤老板,就连嫁女儿陪嫁礼物和堂皇豪华富丽的婚礼宴席就高达几亿元,大朋宴请了各界达官贵族和名流
3、绅士,连中央名主持人慕名而来即兴助阵,真可谓风光无限在险峰而睹目眼球天下。 古人云,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山西、XX省两省塌方式集体腐败的省部高官先后落马,并得到相应法律惩处。其中包括那位巨额行贿的不法商人大煤老板也难免牢狱之灾。 还有令人欣慰的是,从此“党风正纪”翻然一新,有效遏制了党员干部不良作风和社会歪风邪气,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文明风尚骤步恢复发扬光大。 树欲静,风不止。虽然“正风反腐”取得了阶段性伟大胜利,但我们要清醒看到和深刻认识到,那些躲在阴暗角落的大小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蛀虫,依然我行我素而兴风作浪,只是它们更加隐蔽隐藏在革命队伍中。 究其根源的原因,正是由于打击力度不大
4、不广,所以难免造成许多“漏网之鱼”和“虾兵蟹将”时至今日依然从容“横行霸道”。 从人民网每周反腐榜公布中,皆不难看到每天都有大小贪官污吏相继落马,其中不泛一些纪检干部充当吹哨人“黑客”。还有每个月中纪委公布的违规“八项规定”和违反“四风”的党员领导干部不在少数,甚至有增无减。 正因如此“正风反腐”任重道远,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麻痹不忘初心滋手软,理应依法加大打击力度和广而告知,一定要高举“正风反腐”大旗,开展掀起一场人民共同参与斗争的汪洋大海大浪,使那些贪官污吏犹如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无处躲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毕露原形。 当前,老百姓最深恶痛恨的是“村霸官”,因为其直接严重损害城乡社区居民切
5、身利益,而且深受其害敢怒又不敢言,因为这些“村霸官”背后有直接利益挂钩的乡镇“保护伞”罩着,甚至还有一些相关利益链条“大树好乘凉”的无形间接庇护下逍遥法外。 时至今日,多如牛毛“微腐败”的城乡社区两委或“村霸官”,仍然稳坐“钓鱼台”,则大摇大摆不断侵占集体利益和吞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正因如此,广大人民群众和有正义感的老百姓,强烈要求严惩那些为数不少的“村霸官”,更应严厉打击乡镇一级的“保护伞”,连根拨掉“大树下”的“庇护伞”,如果没了“保护伞”和“庇护伞”,所有“村霸官”和“黑恶势力”就会“树倒猴散”,并相应得到应有惩法,人民方能真正得到“安全感”和“幸福感”。 【篇二】 5月22日上午,十
6、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背景下,今年的全国“两会”注定是极其特殊的,首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从常态化疫情防控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从稳就业保民生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政策和方向上,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一组针对国计民生新策的“加减乘除”。“本强则茂,基壮则安。”基层作为“强”基石当擦亮建设成色,做好“加减乘除”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以更大力度、更足干劲、更实举措谱好基层协奏曲,奏响惠民最强音。 在实干本领上做“加”法。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信仰。”只有走到、看到,工作才能做到。为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和推进经济社会发
7、展,基层工作必须“伸只脚到群众中去”,要有“坐不住”的紧张感,常沉下“身子”,跑成“泥腿子”,自由挥洒“汗珠子”,和老百姓掏“心窝子”,俯下身子听群众所需,弯下腰体感群众所感,全方位了解地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发展现状,为工作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要主动学习适应时代要求,破除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多拿几把“刷子”,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方式,在不断变化的新时代承担使命、勇于作为。 彰显“基层减负”新气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酸甜苦辣浓缩在这一平凡岗位上。无论是脱贫攻坚中的第一书记跨界当主播,还是疫情防控中的云服务、健康码都充分体现基层干部把战疫精神转化为发展动力,
8、从历史的土壤里汲取经验和智慧,在自强的信念中凝聚勇气和力量,真正做到减负“赋能”、实干真抓做“实干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守战场树理想,扎根基层觅良方,用老百姓口碑为工作业绩“镀金”,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忙中有序的担当,敢于当“尝百草”的神农氏、“吃螃蟹”的第一人,用创新举措为基层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巩固脱贫攻坚提升新局面。 在执行能力上做“乘”法。“月”代表着时间,基层工作拖拉只会越积越多,“滚雪球式”必将加班熬夜影响身体健康。需常怀“只争朝夕”的心态,注重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时间规划合理,有序完成任务,争分夺秒,高效攻坚。客观来说,目前社会发展经济急需“回血”,企业商家期待消费“回暖”,千家万
9、户渴望生活“回复”,巩固战疫成果至关重要,基层要切实发挥“乘法效应”,运用好组织联网共建、服务联动共举治理模式,积极深化“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成果,探索信息资源联享,以及通过明确网格管理责任,共同遵守共同监督的自治联防共管模式,提升治理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清“除”形式主义绊脚石。时下春暖花开,形式主义“病毒”,也要借机精准“消杀”,刹住“传染”之风。近日中央对形式主义问题作出具体部署,以有效之举激发广大干部决胜小康精气神。形式主义做“除”法,犹如一次提质增效、改进作风的大练兵。要客观看清治标治本的可持续性,发扬“讲认真”精神抓整改,增进“钉钉子”耐心抓落实,集中“优势兵力”主攻群众
10、期盼的“高点”。减负决不等于休息,松绑旨在实干担当,基层工作需以“忙”为戒,走出“舒适区”,甘当“老黄牛”,以“月”为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中攻克最硬的堡垒,在给群众带来一点又一点的实惠中拿下最后的山头。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XX省代表团参加审议,谈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提到“不惜一切代价”六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传递出暖心关怀和激励人心的强大力量,体现出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不改初衷的为民之心。 “不惜一切代价”彰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站稳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
11、切代价。”迎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计生死,不计报酬”,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拼死守护全国人民,这“不惜一切代价”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深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创造者和书写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终将难以为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信念毫不动摇,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同一战线,同呼吸、共命运,并且将这一思想理念贯穿于各项决策部署中,我们的事业才有意义,我们的工作才有价值,我们就能够有勇气有力量去
12、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不惜一切代价”彰显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疫情发生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亲自部署、亲自指挥,集结全国上下人力物力驰援湖北,对所有患者应收尽收,决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所有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一幕幕感人的画面犹在眼前,一颗颗跳动的红心再次升温,这“不惜一切代价”再次体现出人民利益至上的护民决心。面对大灾大难,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利益至上”的诺言,凝聚起了14亿人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再无其他特殊利益,
13、始终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艰苦奋斗,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便是我们与其他党派的不同之处,这便是我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原因,这便是我们面临大战大考总能获得最后成功的“秘诀”之一。 “不惜一切代价”彰显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人民认可,坚持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得失的标尺。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在广大共产党员的逆行守护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势一路向好发展,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大家都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党员同志竖起“大拇指”,也因身为中国人而由衷感到自豪,这“不惜一切代价”收获了群众的“点赞”。而正因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我们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14、,我们便能燃起不断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的胆气,誓与困难斗到底。“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干得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真正获得实惠、切身利益是否得到有力保障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人民”二字,重逾千斤。以人民满意作为工作得失的标尺,我们必能携手在新时代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新中国的奇迹与辉煌。 【篇四】 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
15、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而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下午在参加XX省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值得付出的代价”“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以及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时与会人员集体肃立,向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一切的一切无不彰显人民中心、人民至上的鲜明理念和价值追求。为人民付出,不论成本代价,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
16、生动写照,是“人民至上”的铮铮誓言,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人民至上体现在抗击灾害中。关键时候站得出、豁得上,这是对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人民政治立场、人民主体地位,在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中,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总能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同灾害困难作斗争,确保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第一位”。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
17、、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调”响应,汇聚起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硬核”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人民至上体现在敬畏生命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人民至上,首先是“生命至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敬佑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彰显大国担当、中国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会上举行隆重的默哀仪式,表
18、明我国政府高度关爱国民生命健康,敬畏每一个人的生命。经历了全国哀悼日、两会默哀仪式,社会各界形成认同,在发生重大灾难、暴恐等事件时,国家机关、重要会议为遇难平民致哀已成应有之义。从国旗为平民而降,到设立全国哀悼日,再到两会为平民默哀,无不彰显人民至上的理念,无不是对人民群众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敬佑与呵护。同时,我们听到、看到和感受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正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民的敬重,才激起了更多“群情振奋”的涟漪,汇聚了更大激情澎湃的力量,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威信进一步提高。 人民至上体现在福泽民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
19、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就是“人民至上”最生动的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全面发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当前各种挑战和考验,各级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把为民
20、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人民至上思想,扎扎实实帮群众解难题、排忧愁,不断惠民生、增福祉。 【篇五】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减税降费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加强社会治理,全面释放减税降费“红利”,坚
21、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激发经济细胞强大活力,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全面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三大”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但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减税降费规模由2019年的2.36万亿元升至2020年的2.5万亿元,让全国“减税效应”进一步扩大。各地区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思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负债水平严重超出合理范围的风险制造业和小微企业,通过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信贷
22、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民生领域,扶持企业降低成本、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并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使更多的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同时,抓住疫情防控促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发展沉浸式消费模式,积极促进市场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全面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的新举措,明确将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
23、、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各地区要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克服宏观经济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因素,以善治法治为方向,推动城市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治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型、配置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不断增强城乡综合承载力,有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激发市场经济新动能,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只有坚决兜牢基本民生的底线,勒紧地方政府“裤腰带”过紧日子,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层级、审批程序,对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才能取得盛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钱袋子”“菜篮子”“米缸子”,力争把群众关切的事情办好;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从源头上加强管控,既要在地方财政资金上加以管控,还要从各种
24、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广大基层干部大胆干事创业、安心创业。 全面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2019年以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新一轮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为人民幸福稳定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释放减税降费“红利”,正是践行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有力保证。为应对金融主体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不匹配,形成大银行、小客户的格局,对于中小微企业放贷较为审慎,必须以维护县域金融稳定为目标,努力做好金融扶贫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持续支持金融监管部门做好县域重点企业早期风险识别和动态监测工作,防范化解银行信贷风险,消除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共建工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