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61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共同体”是杜威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贯穿于杜威学术思想体系。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杜威揭示了共同体的形成路径通过沟通拥有共同理解,进而形成共同体。其中,沟通是人们拥有相似情感和理智倾向的方法,是形成共同理解的保障,是联合的前提;沟通所内蕴的双向交互意义,使得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成为社会生活得以更新延续、经验形成,以及民主社会构建的过程,因而共同体和沟通成为联结杜威思想中的社会生活、经验与民主的桥梁。同时,杜威将其广义的教育思想贯穿共同体、生活延续、经验更新及民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从而构建出教育与民主互融互通的理论大厦。杜威为我们呈现了共享主义的愿景:从物质共享的“大社会”到价值、精神及文明共享的“

2、共同体”,而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双向的广义的教育实则为实现共享主义的方式。杜威式共享主义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共享主义及其教育价值应该被重构,以更好地助推教育实践。关键词:沟通;社会生活;经验;民主;广义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915(2023)04-0118-07DOI:10.16387/ki.42-1867/c.2023.04.011杜威实用主义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将哲学思想融入到不同的领域,“阐释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共同构成杜威思想这一整体”1。其中,共同体思想是这一整体思想的核心,也是研究杜威思想的切入

3、点。国内关于杜威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共同体思想与具体的学科领域,如哲学、政治学、传播学等结合,阐述杜威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但关于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及机制,以及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沟通”的双向教育意义,尤其是以共同体为本体的杜威式共享主义相关研究较少,但这正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是联通社会生活、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及建设民主社会的关键。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一章中,杜威着重讲述了“沟通”与社会生活及教育的关系,这为我们重新理解杜威的共同体思想提供了思路。基于 民主主义与教育,本文将论述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及基于沟通和共同体的杜威式共享主义联通社会生活、经验以及民主社会的原因,揭示杜

4、威将共享主义理念与广义教育相融合来构建民主社会的思路。一、杜威“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在共同、共同体和沟通这几个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人们因为有共同的(common)东收稿日期:2023-02-27投稿网址 在线期刊:http:/ 40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40No.4Aug.20231182023 年第 4 期武俐,郭元祥: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community)内;而沟通(commu

5、nication)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2 9据韦氏大学英语大词典,上述三个词语追根溯源均与古法语的commun和拉丁语的communis有关。3而古法语commun的含义在流变过程中,一直保留有“共同、共享、公共”之意。4随后,18世纪由commun派生的communism(共产主义、共享主义)一词开始被使用。3由此可知,共同、共同体与沟通不仅具有词源上的相互关联,且都有“共享主义”的内在意义取向,其中沟通是共同体形成的重要途径。(一)杜威“共同体”的形成路径“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共同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共同的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志趣相投保证人们参与共同了

6、解的沟通,可以促成相同的情绪和理智倾向对期望和要求作出反应的相同的方法”。5 9这表明形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为拥有共同理解,而拥有共同理解的方式就是沟通,这便是杜威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因此,“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为通过沟通,拥有共同理解,进而形成共同体。(二)杜威“共同体”的形成机制但杜威也指出社会、共同体这些名词的涵义是模糊不清的,因为它们具有多重含义。那么,社会中什么样的团体才是真正的共同体呢?杜威从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做了回答。首先,从基本概念内涵来看,共同体是“人们为各种各样目的,以各种各样方式进行联合”2 91,但杜威认为简单的联合以及松散的社会团体并不能构成共同体,其应该

7、是“包括一切和具有渗透作用的行动和思想”2 92。具体而言,只有群体内的成员“都认识到共同的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他们的特殊活动,那么,他们就形成一个共同体”2 10。由此可见,杜威的共同体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而共同参与活动并互相沟通信息来调节自身行动和思想的一个群体。在某种程度上,杜威对于共同体的认识包含了现代社会学中社会互动的条件: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信息是互动沟通的纽带;人们之间的互动不在于空间距离的远近,而在于事件的相关性;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动才产生互动。6同时,杜威也区分了联合、社会群体与共同体。个体在社会中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

8、各样的群体发生联系或互动,但这种为了生活而产生的联合,群体中的不同成员之间毫无共同之处;社会群体也有好有坏。为了判断群体的好坏,杜威提出了衡量群体价值的标准:一是“群体成员有意识地参与的利益有多少”2 93,二是“和其他团(群)体的相互作用,充分和自由到什么程度”2 93,且这个衡量群体价值的“标准的两个要素都说明民主主义”2 96,杜威认为第一个要素表明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种类更多的共同利益的同时,还有赖于成员对这些共同利益的认识;第二个要素表明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自由的相互影响,也正是群体间这种沟通互动推动社会改变。2 97其次,就形成条件而言,拥有共同理解是形成共同体的必备条件,其包含有“目的

9、、信仰、期望、知识”等,这种共同理解类似社会学家所谓的“类似心理”。2 9杜威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真正的成员,需要对事物有与其他成员一致的看法,需要有共同的目的,需要考虑自己的行动方式和结果与成员们所做的事情相关,需要考虑成员们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这样成员之间才会拥有共同的思想,不同的行为也会拥有共同的意愿和期待2 37,杜威认为这种在个人行动的过程中所必须主动注意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带来的自我调节以及接受别人指导后所进行的调节同属于社会控制2 31,进而提出“这种对行动的手段和目的的共同的理119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 40 卷解,乃是社会控制的本质所在”2 4

10、7。需要指出的是,杜威所说的“共同理解”是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意在建立真正联合意义上的共同体,是区别于“社会共识”和“社会认同”的。社会共识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看法”7,包含了“社会偏见、迷信、集体无意识之类的社会共识”8。社会认同理论创立者塔杰菲尔(Henri Tajfel)和其学生托尔勒(J.C.Turner)从个体成员对自己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的角度,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从他感知到的自身所属群体那里得来的自我形象,以及作为群体成员所拥有的情感和价值体验”。Tajfel的定义显然更关注个体的心理层面。目前社会学领域倾向于认为,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

11、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从前述共同体价值标准来看,杜威的共同理解显然是构建好的社会群体的路径,这与包含有不正确见解的社会共识不同;杜威的共同理解强调成员为共同的目的来调控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但不强求所有成员行动的一致性,这与强调集体观念、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又有不同。可见,杜威的“共同理解”是基于社会成员多元理解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社会问题的正面的、积极的看法、态度并采取促进良好结果的行动的相似心理,是社会控制的本质。但社会生活中拥有共同理解并非易事,因为共同理解需要成员理解共同的目的,需要成员之间互相了解彼此的行动所造成的影响。即共同理解不是有形的物体,是兴趣、观念

12、、信仰、抱负等无形的思想,只有成员之间互相了解才能拥有,这便指向了“沟通”这一渠道。最后,沟通是拥有共同理解的渠道或路径。“社会,不只是通过传递、沟通(by transmission,by communication)而得以持续存在;说它存在于传递、沟通之中(to exist in transmission,in communication),也不为过”。5针对英文原版中杜威同时使用“transmission”与“communication”,国内外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词的语义范围以及杜威在使用时的逻辑。传播学中将communication译为“传播”,且目前在传

13、播学领域内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共识,对“communication”一般都采用二元式的诠释9,如菲斯克(John Fike)认为,就传播学而言,大致有两种定义:“第一种将传播视为一个过程,A送给B一个讯息,并对其产生一种效果;第二种将传播看作一种意义的协商与交换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讯息、文化中人(people-in-cultures)以及 真实 之间发生互动,从而使意义得以形成或使理解得以完成。”10在此,我们将探讨杜威在教育领域内transmission(代际传递)与communication的使用问题,拟主要厘清传递与沟通的过程、逻辑起点及本质。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一章的内容中,杜威明确了社

14、会生活延续中代际传递(transmission)的重要作用,如同生物的生存一样,年长者把工作、思考和情感的习惯以及理想、希望、标准和意见传递给年轻者,从而使得社会结构在思想和实践的传递过程中得以不断重组。2 8如前所述,沟通可以促成共同理解,使人们拥有相同的情绪和理智倾向,且杜威认为“社会生活不仅和沟通完全相同,而且一切沟通(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2 10。而沟通之所以具有教育性的原因在于,经验的传递过程中沟通的接受者受到他人经验的影响,自身的经验和态度会发生变化,同时,主动的沟通者若想将自己的经验顺利地传递给他人并非易事,这个过程中会有自身经验的整合,还要跳出经验之外,

15、考虑经验与接受者的作用点,甚至还需要吸收他人经验中的一些东西,以便将自己的经验明智地传达给接受者等,即沟通的过程对于沟通双方的经验改变都有促进作用,这里体现的便是“沟通”的双向教育意义。杜威在 经验与自然 第五章也指出,沟通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和独特的终极性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在经验中融合的时候,便产生了共同生活的智慧和群体认同的社会。11此处终极性的1202023 年第 4 期武俐,郭元祥: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功能指一种社会的分享或者是共享,在分享(共享)中意义得到充实和巩固。在互动的过程中,沟通获得丰富的内涵,既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经验的共享,并把孤立的个体化为团体的一

16、员。虽然杜威所描述的“传递”和“沟通”在形式逻辑上为并列关系,但在实践过程中,前者是单向的,后者则是双向交互的,与传播学中对communication的二元诠释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外,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的“沟通”不仅涉及社会生活、教育,还涉及社会群体、共同体。显然杜威是从社会互动层面上建构“沟通”的含义的,“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信息是互动沟通的纽带”12,但其逻辑起点不仅仅是物理学或信息学上的信息传递,还是社会互动过程中双方经验的交流与更新,在互动中形塑有机体的社会性,分享(共享)经验成为杜威“沟通”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因此有学者称“杜威笔下的 传播 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其整个理论大厦

17、的关键部分”9,“其本质机制在于使有机体质变为社会人,使单个人构建成共同体,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沟通)成为社会的表征和隐喻”9。因此,杜威的“沟通”不仅是代际间的信息传递,也是社会互动层面的交流与互动;是经验共享、拥有共同理解的渠道,其双向教育意义是经验重组的关键,是单个人到共同体的关键。从共同体到共同理解再到沟通,杜威逐步将共同体形成的内在机制沟通的双向交互作用揭示出来。二、经验、社会生活、民主的联通:沟通与共同体的桥梁作用沟通与共同体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关键概念,也是杜威心理层面上共享主义的实体。研究者依据 民主主义与教育 指出,“人性、民主、发展、经验、活动”这几个关键词是杜威教育思想的精

18、髓,它们之间也存在密切关联:人性思想是杜威思想的基础,它不仅是民主和发展的思想的基础,也是经验与活动的重要前提;同时,从哲学理论的角度,研究者还将杜威的人性思想比作本体论,并在认识论层面上认为民主和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获得民主与发展的方法论则是经验与活动,这也是杜威思想的内核。13该研究在宏观和微观的综合视角下,逐步揭示了杜威思想中民主与教育有机统一、有机融合的问题。纵观 民主主义与教育 全文内容,以及序言中“本书体现我探索和阐明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许多问题所作的努力”的论述可知,杜威从更宏大的角度,以沟通的双向教育意义为逻辑起点,以共同体的形成为路径,将沟通、共同

19、体与经验、社会生活及民主进行联通,逐层揭示民主的多重内涵。而此过程中,以沟通为基础的杜威的广义教育理念贯穿始终,最终形成杜威式的共享主义与教育的完美融合,达到建设民主社会这一终极目标。该过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即经由沟通、共同体与经验的路径,将经验、社会生活及民主联通,进而达成民主社会的教育目标。图1杜威的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模型121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 40 卷(一)经验与社会生活有研究者认为杜威“经验”的内在结构有三个递进层次:首先,是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做与受的统一;其次,是意义与交互作用的统一;最后,是前反思的原始经验与理论化的精致经验的统一。14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

20、经验”既有名词属性也有动词属性,有研究者指出“杜威认为经验是人与环境的连续交互作用,逐步实现了对经验由 名词 属性向 动词 属性的理论改造,增加了经验的意义向度”15。不论是“经验的内在结构”说,还是杜威完成了“经验”从名词属性向动词属性的理论改造观点,都在强调“经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这种“环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正如杜威指出的“经验”由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组成,主动方面,经验就是尝试,被动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意思为当我们对事物施加行动,反过来对事物的这个行动对我们也有所影响,这便是经验主动方面和被动方面特殊的结合形式,且只有这种特殊的联结被个体所领会,才构成经验的

21、价值2 153,即杜威认为“经验”(主动尝试)的价值意义在于个体经验(主动尝试带来的结果)的改变。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一章中,杜威从进化论的角度揭示生物与人类的主要区别是,生物通过遗传作用来适应环境,人类则通过经验的传递和交流来适应和改造环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便是人类的“生活”,杜威用“生活”表示个体和种族的全部经验。2 6-8这里的“生活”同“经验”一样,不仅包含个体的主动活动,还包含由活动所带来的改变,“生活”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这里更强调的是社会生活。杜威赋予“经验”与“生活”同样丰富的含义,并认为社会在事实上是通过经验和生活的更新得以延续的。前述已经论及了沟通实则

22、是经验重组的过程,它使“参与经验的双方的倾向都有所变化”2 14。杜威认为凡是沟通都具有教育意义2 7,也认为“任何社会安排只要它保持重要的社会性,或充满活力为大家所分享,对那些参加这个社会安排的人来说,是有教育意义的”2 11,进而明确提出在教育性方面,社会生活和沟通完全相同,不论是沟通,还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是具有教育性的。2 10从社会互动的角度来讲,不论是经验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以沟通为基础的交流互动,社会生活更新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经验的更新,经验的更新相应地也在促进社会生活的“经久不衰”,如杜威所述“共同生活,扩大并启迪经验”2 11,这便是杜威的广义的教育观念。经验的共享直接以沟通

23、为途径进行,社会生活的教育意义则通过沟通和共同体生活来实现,其中都是沟通的双向教育意义在起关键作用。(二)民主与社会生活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七章中指出,“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人们参与一种有共同利益的事,每个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参照别人的行动,必须考虑别人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有意义和有方向”2 97。由此可知,杜威的民主理想涵盖了政府组织、社会生活以及人际沟通及思维方式四种形式。相比政治意义上的民主,杜威的民主理想更强调民主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因为在民主与社会生活的关联中才能体现民主对人际沟通和思维方式的需求,即每个人需要考虑共同

24、体的利益并调整自己的行动,在充分交往的、多样化的共同体生活中,个人通过经验交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不断更新自己的经验,最后达到杜威期待的“民主能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16。同时,民主政治也热心于教育,否定外部权威,崇尚通过教育形成的“个人自愿的倾向和兴趣”这一基本原则2 97,即杜威的民主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或精神。正如张东荪所言杜威的“民主主义同时是个政治制度,同时是个社会组织,同时是个教育精神,同时是个生活态度,同时是个思维方法,1222023 年第 4 期武俐,郭元祥:从共同体到共享主义: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理论解读同时是个前途的理想,同时是个切身的习惯”17。这恰恰是“杜威著述中 De

25、mocracy 的精髓所在”18。因此,经由社会生活形成民主,而民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在指导和形成着更好的社会生活。因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所以教育批判和教育建设的标准,包含一种特定的社会理想”2 109,基于此,杜威还将评判社会价值的两条标准(社会对内对外都能够“自由的往来和经验的交流”)应用于教育,形成其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价值标准“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2 110。真正的民主社会通过以沟通为途径的共同体生活来形成,民主社会又通过社会生活中的教育来使个人形成以自由交流和沟通为特点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从而构建以沟通为基

26、础的社会生活。(三)经验、教育与民主杜威从经验的价值角度出发还指出,“经验”的过程是主体“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并基于“生长”的观念将教育归结为“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2 86,且认为经验的改造既有可能是个人的,也可能是社会的。2 89如前所述,杜威将民主社会的标准应用于教育,提出教育价值的标准:教育所提供的经验必须具有不断改组与改造的性质,一方面增加个人的能力,提升个人的心智,一方面增加经验被公认的社会内容与社会意义,即扩充、加深个人经验的社会意义。2 97-98所谓个人经验社会意义的加深意味着共同理解社会控制的本质的加深,意味着共同体生活可能性的增大,间接意味着真正民主社会的形成,即经

27、验通过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进而促进民主社会的建设。综上所述,从经验到社会生活再到民主,杜威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出发,建立起以交流沟通为根基、以民主社会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论大厦,并将广义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生活、经验、民主社会交互融合,如螺旋的阶梯贯穿大厦的始终。三、重返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以沟通的双向教育意义和真正的社会生活均具教育意义作为广义教育观念的出发点,杜威构建了以经验的沟通和共享为主要价值标准的共同体,从共同体生活出发,杜威又将经验的共享辐射到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民主社会,不断揭示民主作为社会组织形式、教育理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多重内涵,该过程中也彰显了杜威从以沟通

28、为机制形成狭义的小的共同体,到广义上的以经验的沟通和共享为本质的“共享主义”理念。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杜威正是将这种共享主义理念与广义的教育相融合的。已有研究也指出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一书的重点是论证民主和教育的有机统一的问题。19当今世界风云诡谲,充满不确定性,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实现世界范围内和谐与平等的发展目标以及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杜威式共享主义与教育的价值应该被重构。杜威认为能够使人们团结起来进行协作性事业的事情应该被强调,以及相比于国家主权,全体人类相互之间的更充分、更自由和更有成效的联合和交往更重要,且这种思想应该灌输给学生,成为他们有效的心理倾向。2 109可见,杜威的共同体

29、思想具有世界主义倾向,是世界范围内的“共享主义”,这正是其民主主义的内核。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为我们呈现了广义教育与共同体建设相结合的共享主义愿景,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为世界范围内全面全方位共享而进行社会安排,人人参与经验的沟通,参与共同体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社会生活在经验改组上的教育意义,那么我们就有希望在多元文化中求得一种共同理解,在共建共享现代物质文明的基123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 40 卷础上进而共建共享精神文明,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返杜威共享主义与教育,不仅要对杜威的共享主义与教育理念进行价值重构,更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以其理论模型为基础探索教育路径在教育

30、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沟通的双向教育意义,重视并积极建构共同体、促进共同体重要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杜威教育思想的根基是以经验的沟通和共享为核心的共同体思想或者共享主义,杜威也基于此发展出通过活动、基于儿童兴趣进行主动作业等来获得经验的教学原则,这些教育原则能直接应用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同时,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原则也指导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从“沟通”的角度出发,重视社会生活以及学校生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构建以沟通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师生共同体等,从而更好发挥共享主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注释:行文之便及为避免杜威的思想与“共产主义”造成混淆,本文将communis

31、m译为“共享主义”。转引自江畅,李历 社会共识及其与社会认同的关系,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 年第5期。参考文献:1 郑国玉.杜威式民主基础的困境与难题 J.学术界,2021(6).2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Merriam-Webster.EB/OL.(2023-06-12).https:/www.merriam-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EB/OL.(2023-06-12).https:/ JOHN 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 M.Delhi:Aakar

32、 Books,2004:4-5.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01.7 杨宜音,张曙光.在多元一体中寻找“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看共识的建构 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7).8 江畅,李历.社会共识及其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9 许加彪.作为经验共享的传播:知识思想史视角下杜威传播观再解读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8).10约翰 菲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 M.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45-46.11杜威.经验与自然 M.傅统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12边

33、燕杰,等.社会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9.13夏巍.民主主义与教育 中杜威教育思想的关键词 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4陈亚军.杜威经验学说的背景与结构 J.浙江学刊,2022(1).15李栋.教育场域中经验本真意涵的误读与回归 J.中国教育学刊,2017(7).16肖小芳.守护民主生活杜威与哈贝马斯民主观的比较研究 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7张东荪.思想与社会 M.长沙:岳麓书社,2010:236.18 冯加渔.民主的多重面向:杜威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中文译名的世纪流变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

34、育科学版),2019(2).19王凤玉,单中惠.世界教育学者眼中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 J.教育研究,2016(6).责任编辑:刘飞燕(E-mail:)124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 40 卷through asset allocation variations.The results show the risk of long-term unemployment will perpetuallydim the future revenue outlook of a person;the risk of human capital devaluation after chronicunemp

35、loyment will cause a considerable welfare loss(accounting for 2.92%to 8.62%of total annualconsumption);and that such a welfare loss stems from the excessive risk undertaken by young investorswhen they are faced with uncertain labor supply and pension income in the future.The finding provideslong-ter

36、m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of pension planning.Key words:asset allocation;chronic unemployment;empirical law;life cycle;welfare lossOnline Education in Patriotism in an Age of Digital Intelligence(by YU Huan)Abstract:As the Internet develops and updates,an age of digital intell

37、igence sustained by technology isrolling out.In the prosperity of networks,individualssocial life is shifting to the virtual space.That posesnew requirements for online education in patriotism:it should expand the scope of love,enrich the idea ofstate,explore the approach of education,and clarify th

38、e essence of cultivation.The digital intelligent erahas also brought about new issues to online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erms of leadership,explanatory power,public credibility,and influence.Being digital,the actual effect of online patriotism education can beguaranteed by innovation on the followin

39、g four dimensions:establishing new directions,setting newtrends,transforming new growth drivers,and construction new circumstances.This leads to new strategiesfor solving the problems.Key words:age of digital intelligence;online patriotism education;ideological constructionFrom Community to Sharism:

40、Interpretation of Dewey s Sharism and Educational Theory(by WU Li,GUO Yuanxiang)Abstract:Sharism,as a core concept of Dewey s ideas,pervades his academic thought system.InDemocracy and Education,Dewey reveals the formation path of community:communication leads to acommon understanding which further

41、leads to a community.Communication is a means by which peoplehave similar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tendencies;it safeguards the formation of common understandingand is the precondition of a unity.Th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of communication makes the formingprocess of a community one in which so

42、cial life renews and continues,experience is constructed,and ademocratic society takes shape.Therefore,community and communication are ties between Dewey stheories of social life,experience,and democracy.Meanwhile,education in a broad sense penetratesDewey s thoughts on community,the continuity of l

43、ife,the renewal of experience,and the formation of ademocratic society.Thus,he establishes a theory that integrates education and democracy.Dewey haspresented a prospect of sharism:from a“big society”of material sharing to a“community”of value,spirit,and civilization sharing.In the formation of the

44、community,a bidirectional education in a broadsense is the means to achieve sharism.The Deweyan sharism is rich in educational values,and sharismwith its educational value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educational practice.Key words:communication;social life;experience;democracy;education in a broad sense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