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三国演义见解 提起三国演义大家都不陌生,就如歌德所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有一千种解释。我想就三国而言,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通常都是关羽的义,诸葛亮的忠,张飞的猛等等。刘备从当初的“无家可归”,到后来的三分天下,这都要归结为诸葛孔明的功劳。就刘备个人而言似乎并未有什么大本领,在三国中刘备仿佛只会哭和投奔他人。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之所以会效忠于刘备,说明刘备的身上必然有令人敬佩和值得敬仰的东西。汉武帝刘邦在完成统一大业以后,面朝文武大臣说出自己之所以得天下的的缘由。领兵打仗,吾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萧何;治理后方,供给粮草而不绝,吾不如张良。吾之所以称王者,得益于吾知人善
2、任也。可见刘备与其祖先仿佛有些类似,均以:知人善任,洞悉人性而成为明主。在就诸葛孔明的智无不让人拍手称赞,有几个家喻户晓得小故事正说明这一点:草船借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召弓弩手来向船射箭。于是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就这样,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由此可见周瑜的小气,诸葛的智谋。空
3、城计再有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话说当时诸葛亮的士兵都被派遣出去,手中已经无兵可用,此时司马懿率军来攻,大军已兵临城下,当时的城中太守慌忙去找诸葛亮报告,诸葛亮沉思片刻,说只好冒险一试。于是吩咐大家都不要慌乱,令城门大开,让几十名老叟到城外打扫,自己带一书童在城门上焚香弹琴。司马懿一看觉得诧异,再听琴声,毫无胆怯,慌乱之感。以他以前对诸葛孔明的了解,断定周围必有埋伏。于是立刻下令大军撤退。撤退不久见毫无追兵,便知道中了圈套。此时,在外执行军务的军队已经回来,司马懿再想攻城就没那么容易了。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由此可见。在就是关羽的义,做兄弟就要义字当头,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要想交一个真正的兄弟,那就得有过
4、命的经历才可换来这样的坚不可摧的友谊。当年刘备卖过草鞋,关羽贩过红枣,张飞屠猪卖肉,都是布衣之士,因为不满朝政,又不甘平庸,就走到了一起。也就有了“桃园三结义”的传奇佳话。关羽被曹操俘获后,仍不忘刘备这个大哥,还是愿意跟着刘备,曹操知道关羽是难得的忠义之将,便有意留他。可是,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坚守当初的誓言,信念去找刘备。不论荣国华富贵多大,还是挽回不了一颗忠义之心。这就是关羽的义,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一是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二是如果这时灭掉魏国,会使吴国全力
5、攻击蜀国,使蜀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听谋臣之言,亲自向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关羽对刘备有义,对曹操这个敌人也有义。可谓将“义”字阐释到了极致。这一点和前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善倒是很类似。没当总统之前的罗斯福曾在一家农场帮人干活,农场主却经常无故刁难和克扣工钱。当上总统以后,这位农场主濒临倒闭,自知无理,去找罗斯福帮忙,罗斯福的妻子暗示他不要给与帮助,罗斯福最后还是帮助了他。事后妻子问他为什么,他说善良,不以人不同而不同。纵观三国风云,群雄并起,信大义于天下。每个人都书写着个人的传奇经历让后人观想,意会。我们从中受益匪浅。望诸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