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悟空传》看传统“故事”网络“新编”的文化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5572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悟空传》看传统“故事”网络“新编”的文化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悟空传》看传统“故事”网络“新编”的文化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悟空传》看传统“故事”网络“新编”的文化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悟空传作为早期网络玄幻小说的代表,以“故事新编”的形式完成了对西游神话经典的另类传承。悟空传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可谓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又吸取了新时代的文化养分,凭借网络空间的自由平台,展现了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网络玄幻文学之蓬勃生命力与广阔发展前景,成为网络玄幻小说本土化的开端,在网络玄幻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首先,悟空传成功接续了中华经典神话故事重述的创作传统,在全球神话重述热的助推下,开启了网络玄幻小说对中华传统神话价值的重新发现,形成了一派光辉灿烂的网络时代神话热。其次,其神话重述技法也为之后的诸多网络玄幻小说所效仿,成为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意义深远

2、。最后,其开启的“大话西游”与“奇幻西游”同人光谱更是在之后的网络玄幻小说中得以一以贯之,持续影响着网络玄幻小说的后续创作。关键词悟空传 传统故事 网络小说 网络新编故事大话西游奇幻西游作者简介:杨新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定家,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海外传播研究”()一、引 言“故事新编”作为文学创作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手法,自古至今一直被文学创作者沿用,即通过互文性手法将原文本进行拼接和变形从而形成新的故事文本。传统文学如此,新文学亦然。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主将鲁迅先

3、生的故事新编,便是通过特色鲜明的戏仿手法使得故事新编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故事新编传统更是得到了深入系统的继承与发展,创生出大量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网络小说,其中今何在的网络玄幻小说悟空传无疑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一经问世,这个全新的西游故事阅江学刊 年 第 期便被迅速“经典化”。有论者甚至指出,其充溢的青春色彩开启了当代中国文学的网络生命,超越了古典时代,成为网络时代的不朽经典。作者今何在甚至曾豪言,自己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凭借此著在西游文坛拥有显赫地位。乍听这像是年少轻狂的自夸,但该书网络版的火爆度、纸质版的畅销度、的经久号召力以及学界的关注度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此言不

4、虚,悟空传重写经典并自成经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网文界成就持续影响着后续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在网络玄幻小说发展史上具备划时代意义。二、本土神话价值的再发现悟空传在网络空间的横空出世成功接续了以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经典幻想故事改写的创作传统,加之全世界范围内神话重述浪潮的助推,越来越多的网络玄幻小说作家嗅到了经典神话重述的商机,这也在客观上为中国传统神话资源的重新发掘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事实上,中国的神话资源非常丰富,可谓一座亟待开发的富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价值一直被忽视。二十世纪以前,在西方知识界的霸权文化主导下,中国本土神话资源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甚至一度误传中国不存在神话。二十世纪

5、二三十年代,中国神话进入垦荒时代,以鲁迅、胡适、茅盾、顾颉刚等为代表的学者也达成了中国神话仅存零星的共识,更有一些危言耸听者宣称中国压根没有神话,认为其仅存零星的状貌根本无法与希腊神话乃至日本神话争辉。这种认识误区显然与“神话”概念的晚近传入及中国传统神话本身的存在特点有关。茅盾就曾指出,中国向来没有“神话”这个名词。另外,中国传统神话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以零星的形态大量散存,的确缺乏如希腊神话般的鸿篇巨制。即便如此,中国传统神话本身的独特性、重要性与丰富性仍然不容忽视。就其独特性而言,按照日本学者白川静对神话的分类,中国神话与日本神话及其他神话体系存在根本不同,是一个具有内在独特性的神话体系。

6、具体来看,第一,中国神话本身的强烈幻想性特质为网络玄幻小说中直白袒露的欲望叙事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二,中国传统神话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有着独特的精神气韵,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特征,其所承载的深重的忧患意识、伟大的献身精神、极强的创造精神、不屈的抗争精神、凝聚众力的团结精神以及厚生爱民的博大胸怀,皆根本有别于其他各国的神话,成为诸多网络玄幻小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也是出精品的关键所在。第三,中国神话浓烈的情感特质表征着中华民族原始先民的认知与表达方式,构成了其之所此处参考了邵燕君对网络小说经典性的重新定义,详见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白惠元:西

7、游:青春的羁绊 今何在的悟空传为例,中国文学批评,年第 期。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作家出版社,年,第 页。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第 页。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袁珂:中国神话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第 页。日白川静:中国神话,王孝廉译,长安出版社,年,第 页。宋彦:新时代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山东人民出版社,年,第 页。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 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第 页。邵燕君、薛静主编: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 典文集,漓江出版社,年,第 页。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以感人的独特魅力,有着一种独特的东方美学

8、神韵。此外,中国传统神话天然自带的广大受众基础以及独特的文本形态也为网络玄幻小说进行神话重述提供了诸多便利。就重要性而论,中国的神话体系事实上在世界神话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政体走的是世俗化道路,中国神话得以保留了更古老的原始内容。故而其内容虽然较为零散,但文化内涵较为原始,生殖崇拜和图腾崇拜神话都比较典型,零散古老的中国神话事实上在原始价值方面比希腊神话更为丰富。此外,中国神话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质昭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美学魅力,零星散乱的材料更能直接展示原始神话的本来面貌,对于研究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中华民族对自己本民族的神话资源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引以为豪,

9、坚信中国古代神话是全人类神话中非常出色的一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珍,其特色鲜明,异彩斑斓。从丰富性来看,中国传统神话堪称“浩瀚的海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著名学者袁珂对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神话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中国神话的神谱,发现中国神话其实是异常丰富的,并在中国神话史中进一步指出,中国神话之丰富与多彩丝毫不逊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神话。虽然中国珍贵的神话宝藏没有得到系统完整的保存,但哪怕从零星的遗留中依旧可以窥见各类神话题材的印记,实可谓一应俱全。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也用“内容非常丰富,堪称瑰丽多姿”来形容中国传统神话的丰富性。叶舒宪经过研究亦指出,神话特质弥散在中国文

10、化的每一个角落,存在形态更是多种多样。既散见于各类古籍之中,更在之后的流变中渗透进中国古代政治意识形态中,流传至今。不仅形态多样而且质量优良。多姿多彩的神话留存于浩瀚的中华历史文化海洋中,优秀作品异常丰富。除了各种古书中以文字记载的神话以外,不断出土的文物,也默默地展示着中国古代神话的多姿旧影。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汉民族的神话遗产,中国各少数民族也以各种途径保存了大量神话故事。正如袁行霈指出的,中国神话的大厦是由汉民族神话和少数民族神话故事共同构筑的。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神话资源可谓是一座丰富、深邃的宝库,蕴藏着诸多留待后世开发的珍宝,在客观上为当今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尽的素材资源。可以

11、发现,网络玄幻小说对中国传统神话资源的调用如此之广,以致有论者提出“新王增永:神话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第 页。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先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袁珂: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序(节选),社会科学战线,年第 期。袁珂:中国神话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第 页。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先秦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叶舒宪: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型编码,中国社会科学报,年 月 日。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第 页。王孝廉:中国的神

12、话世界,作家出版社,年,第 页。郭英德: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 页。同上。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 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年,第 页。阅江学刊 年 第 期神话主义”实质上就是新世纪作家对中国传统神话进行继承与开掘的文学现象。具体来看,网络玄幻小说对本土神话资源的调用和汲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大量网络玄幻小说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重述。仅就西游故事而言,可以发现,继悟空传火爆网络并为今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与社会影响之后,众多网络写手嗅到了重写西游故事的商机,类似的作品如林长治的沙僧日记、宅猪的重生西游等西游同人小说紧随其后,接连不断地出现,并趁着这股热潮受到

13、了大批网民群体的欢迎。年今何在又凭借西游日记全新演绎西游故事,再创了一部没有束缚、汪洋恣肆的史诗,令读者重新热血沸腾。时至今日,西游同人小说热度依旧长盛不衰。除了西游故事外,其他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也进入被重述的行列。说梦者的许仙志、虚指点的从白蛇传开始、树下野狐的代表作云海仙踪等皆是对传统白蛇神话的重述,曾许诺搜神记蛮荒记轩辕修神录战神蚩尤等对蚩尤故事进行了重述,小决的上古修仙之道是对昆仑山神话的重述。按照袁珂先生有关广义神话的说法,上述作品皆可被视为对中国传统神话的网络时代重述。第二,丰富的神话元素被引入玄幻小说的创作中。可以发现,无论修真流、洪荒流还是志怪流等网络玄幻小说的热门类型,皆是对神

14、话元素进行创造性移植的结果。有以神话为架空世界背景者,诸如山海经探秘巫颂诛仙等;也有借用神话中的人物、奇花异草、珍奇异兽者,如诛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海上牧云记等;还有对中国传统神话原型进行变形和再造者,最典型的当属从英雄神话原型演变而来的主人公成长主题,从悟空传起,网络作家便对古代神话体系以及一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英雄故事情有独钟,津津乐道。悟空传中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孙悟空、诛仙中拯救苍生的张小凡、择天记中逆天改命的陈长生、遮天中无惧生死的叶凡、九州缥缈录中守护家国的吕归尘、将夜中以红尘意破昊天辉的宁缺,皆是神话英雄原型在网络时代的化身与变体。第三,中国传统神话本身的幻想色彩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15、,天马行空的想象借助网络媒介纵横驰骋,尤其在与西幻元素以及网络游戏有机结合的情况下,实可谓散发出了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芒。网络玄幻小说通过继承神话恣意奔放的想象力构筑起玄奇曼妙的审美时空,神话打开的完全不一样的想象空间为金庸武侠小说之后的网络玄幻小说创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得以继武侠小说之后再次掀起文创与阅读的高潮。流行的网络玄幻小说诛仙昆仑幻城无极等无一不具有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神话的虚拟性特质在网络玄幻小说中或隐或显地体现在诸多方面。就显性层面而言,有对神话夸张手法的创造性运用。比如,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对秦岭神木的描写,诛仙中对上古神兽以及若木的描绘等皆是对神话夸张手法的创造性汲取。就隐

16、性层面而论,有些作品虽然不像诛仙等作品中的神话元素一般以明显的形式展现出来,但也通过借鉴科幻元素,以一种隐蔽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小兵传奇兽王等,在时间上虚无缥缈,在空间王玉玊:广义神话的现代转换 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神话元素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年第 期。袁珂: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序(节选),社会科学战线,年第 期。肖惊鸿:网络文学的英雄梦想与叙事策略 以遮天为例,网络文学研究,年第 辑。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上梦幻迷离,亦是神话特质的另类展现。此外,神话想象力的加持使得网络玄幻小说中有着更多的奇迹,人物有着更大的能耐,作家和读者也在创作和阅读的过程

17、中被赋予更大的自由度。神话的虚拟特性很好地契合了年轻作者与读者们的思维特点及内在心理需求,使得网络玄幻小说以超越一般通俗小说的方式反映和满足着人们潜意识中的欲望,因而被戏称为“意淫小说”。不仅如此,网络玄幻小说还吸收西幻和网络游戏元素,融合成中西结合的虚拟魔幻竞技世界,如斗破苍穹斗罗大陆盘龙中的神话异时空以及借鉴自游戏的打怪升级体系,不难发现,神话的虚拟性与西幻和网游的结合形成了网络玄幻小说的独特审美特质。第四,极富抒情性的神话思维也为网络玄幻小说所借鉴和发挥。如沧月的镜系列小说,将抒情性演绎得淋漓尽致,颜歌的异兽志将人性化的感情融入九种异兽之中,诛仙对情的大量渲染使得整部小说充满浓厚的抒情特

18、色,成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一大看点。当然,网络玄幻小说对本土神话资源的利用最重要的要属对其精神气韵的继承。中华传统神话的精神气韵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发现悟空传中不屈服于命运的师徒四人、雪中悍刀行中忍辱负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徐凤年、斗破苍穹中敢于逆天改命的少年萧炎,以及诸多不甘心任由命运摆布仍然要为之拼搏的玄幻小说人物,身上皆无一例外地传承着神话中的顽强抗争精神。还有诛仙中舍己为人拯救苍生的献身精神,将夜中万民一心的团结精神等,皆是中华远古神话的当代遗响,广受读者喜爱。三、神话“故事新编”之典范除了开启本土神话价值的再发现以外,由悟空传所引爆的神话重述热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现当代神话重述承载着重要

19、的文化使命,对于重构中国文化形象、追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重建中华文化的自信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是,目前中国文坛的神话重述作品质量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继悟空传后,就目前的实际成绩来看,神话重述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管主流学界还是网络玄幻界皆存在诸多问题。就主流学界来说,年在全球神话热潮中出现了几部神话重述作品,遗憾的是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重述三部曲”中的神话重述并未实现新时代的神话重生与升级,反而在重述中消解了神话本来的精华。重述者学术素养的欠缺导致重述作品最终沦为哗众取宠、迎合世俗的噱头,并未担起神话重述的重要使命。叶舒宪也持同样的见解,对后羿持批判态度。网络玄幻小说在神话重述方面

20、存在更为突出的问题。首先,由于网络文化带有很强的狂欢倾向,网络玄幻小说的重写也不可避免地玩起了加冕和脱冕的游戏,对神话人物进行任意的升格或降格。一方面,对历史上的光辉人物进行脱冕。如树下野狐的“蛮荒三部曲”对人类始祖黄帝进行降格处理;在沙僧日记中,慈悲为怀、正义凛然的唐僧被脱冕成了无耻残暴之徒。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于兹不赘。另一方面,又对中华民族历来公认的反派人物进行加冕,作升格处理。如树下野狐的“蛮荒三部曲”对嗜血凶狠的蚩尤叶舒宪:再论新神话主义 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中国比较文学,年第 期。阅江学刊 年 第 期进行升格,将其描述成为重建自由之地蜃楼城而不懈奋斗的民族英雄,还歪

21、曲史实,为反面人物发声和辩驳,将反面人物彻底“洗白”成了追求自由、保家卫国、守卫和平的悲剧英雄。这种任意的脱冕和加冕行为使得网络玄幻小说的重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神话的神圣性和其本身所承载的精神品质,使其原本所蕴含的伟大而神圣的意义消失了,颠倒是非黑白的新创徒留一堆毫无营养的笑料,沦为网络娱乐和商业恶搞的附庸。其次,重写过程中过度直白袒露的欲望叙事更使得网络神话小说在神话重述方面陷入低俗化的泥潭。无论重生之我是后羿还是搜神记皆是男主角借助神话的外壳进行浅薄的欲望叙事,这拉低了网络玄幻小说的整体品级。再次,网络玄幻小说的商业属性使其在进行神话重述时不可避免地以追求商业利益为旨归,选取神话进行重述也

22、不过是基于神话已有的知名度和现成的文本素材,通过相互抄袭、随意拼贴的手段进行文本生产,使得神话重述呈现过度同质化倾向。且不说其他小说,就连知名度较高的几部作品如搜神记重生西游等也存在严重的主题和人物类型化问题,久而久之会使读者出现严重的审美疲劳,最终也只能以断更收场。比如,树下野狐以搜神记成名以后,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直延续类似的生产套路以取悦读者,致使其之后重写白蛇的小说云海仙踪不得不以断更的形式草草收场。最后,神话重述时呈现过度的碎片化和拼贴化痕迹,造成神话的碎片化和空心化。就神话的碎片化问题而言,不难发现,在神话重述过程中,神话的系列性被打破,以梦入神机的佛本是道为代表,原有的神话故事被

23、拆分为一个个毫无逻辑的小故事的拼贴,呈现碎片化的态势。将这种神话重述方式概括为“剽窃”似乎更为恰切,整个神话系统被肢解成了可以随便借用或可供拆卸的零件。就神话重述的空心化问题而论,不难发现,网络玄幻小说重述神话中的人物严重脱离传统神话的特定语境,只是被生硬地如游戏设计一般植入小说之中,大量神话名词在挪用过程中有意无意丢失了其所指的意义,沦为神话符号的拼凑,失去了神话符号本身所携载的深厚文化内蕴。典型者当如搜神记的神话符号 轩辕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打怪升级的情节与神话人物联系的随意性让其沦为吸引读者眼球的神话符号,神话内核荡然无存。从长远来看,神话重述中存在的碎片化和空心化问题显然不利于

24、网络玄幻小说挖掘神话的深层文化内蕴,甚至还有神话精神内核被消解的潜在危险。而悟空传的神话重述技法可谓影响深远,也是其魅力所在。西游记作为古代的一个大,重述难度可见一斑,直到悟空传问世前,被观众所认可的也只有周星驰的“大话西游”系列。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今何在是如何使得小说不仅不令读者反感,反而博得一众好口碑?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独特的重述技法,其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改编,使得这部被经典化了的作品重新焕发魅力,对于网络文学界中大量存在的故事新编文本具有诸多借鉴之处。今何在接续了近代以来以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经典幻想故事改写的创作传统,效仿故事新编的写法,借用传统神话故

25、事书写时代精神,既有对传统的坚守,又有符合网络时代的诸多新变。悟空传中闪耀的抗争精神是中华传统抗争精神的现代重焕,其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歌颂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对女性主动追求爱情的经典呈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亦是早已有之,关于时空穿越的构想也是对中华传统的接续,其戏仿艺术风格更是与传统戏仿艺术有着千丝万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缕的关联。而小说所展现的对传统正邪二元对立论的打破、对类型化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以及闪耀着的鲜明的互联网印记和时代特色,均体现着自身的创新和特色。可以说,正是这份古今杂糅的特质使其神话重述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举获得巨大的成功。如何在尊重传统神话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性发展,使传

26、统神话在现代重焕光彩,是当今神话重述亟待破解的难题。悟空传作为对传统西游神话的现代重述无疑是成功的,其不仅仅是众声喧哗的网文,更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可谓以叛逆的姿态继承中华传统,既有继承,又有符合时代的新创,兼具网络性和文学性,不仅在题材上引爆了传统神话的重述热,而且在重述技法上为之后的诸多网络玄幻小说所借鉴和效仿,成为一个可资参考的范本,意义深远。四、“大话西游”与“奇幻西游”同人光谱的开启“大话西游”与“奇幻西游”同人光谱的开启,也是“网络第一书”悟空传在网络玄幻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正如白惠元所言,从“大话西游派”到“奇幻西游派”,悟空传开启了网络西游同人的两条丰富光谱。“大话西游派”

27、可谓填补了古典名著西游记的语意空白,在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作品大话西游的启发下发现了以爱情为至上追求、享受凡尘烟火的世俗人生观;“奇幻西游派”则有意强化西游故事的战斗主题及英雄主义,在与网络游戏的结合下开启了网络玄幻小说的一个新的端点,即对英雄青春成长历程的书写。不难发现,悟空传开启的这两条光谱共同贯穿于之后网络玄幻小说发展的始终。具体来看,悟空传接续和发展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作品大话西游油滑、戏谑、桀骜不驯的腔调,凭着对传统西游故事的大胆重述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由此开启了网络西游故事的一个重要的脉络,即“大话西游派”。可以发现,年明白人的唐僧传、年林长治的沙僧日记和 年慕容雪村的唐僧情史等网络玄幻

28、作品,皆延续了周星驰“解构一切,除了爱情”的亦庄亦谐的大话风格,即使主角从孙悟空换成了唐僧、八戒、沙僧等西游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他们的人生观也还是趋同的,即不想成佛,只想做个俗人,尝遍人世间的爱恨嗔痴。同时,跳出西游故事的范畴,从更大影响范围来看,这种打破神圣、追求凡俗烟火的“大话西游风”还影响着其他的网络玄幻小说创作。无论东方仙侠类代表作品诛仙,还是以猫腻为代表的文青派玄幻作家的系列作品,抑或其他网络玄幻小说,皆延续和发扬了这种轻松愉快的行文风格,充斥着戏谑与诙谐,以爱情为至上追求,享受人间俗世烟火,这种风格贯穿网络玄幻小说发展的始终,成为其文风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是令诸多书粉欲罢不能的一个重

29、要原因。就对尘世爱情的追求上,悟空传之后,享有“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圣经”之称的诛仙以及让“东方玄幻异世界真正落地生根”的文青派玄幻小说将夜,对俗世爱情的追求可谓贯穿其故事发展始终的主线。就诛仙而论,不论张小凡与碧瑶、雪琪之间的深情厚谊,还是田不易与苏茹夫妇之间的生死相许,无论黑心老人与金铃夫人、鬼王与小痴之间的跨越门派之别,还是兽神与玲珑之间的跨越生死与种族之隔,抑或宋大仁与文敏之白惠元:西游:青春的羁绊 今何在的悟空传为例,中国文学批评,年第 期。同上。阅江学刊 年 第 期间的平凡与甜蜜,皆是诛仙对凡尘爱情的多样化书写与精彩演绎,无不牵动着读者的内心。“一部诛仙,情撼九天”,诛仙中的爱情描写可

30、谓丝丝缕缕、尽是牵挂和羁绊,割不断也舍不下,因此诛仙成为继悟空传之后,书写爱情的又一模范作品。而将夜则进一步书写了互为本命的凡尘深情,通过对彼此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俗世爱情的平凡与温馨,演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俗深情。由此可见,诛仙和将夜在对凡俗爱情的至上追求方面与悟空传可谓一脉相承、发展递进,不仅通过对当代平等、自由观念的引入,赋予了爱情以相互救赎之功效,凸显爱情的珍贵与伟大,更通过具体真切的细节刻画将俗世爱恋落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诛仙对于凡尘烟火的日常书写更是与悟空传异曲同工。可以说,悟空传引入了俗世生活的乐趣与人生观,开启了神话世界的世俗化展现。继悟空传后,诛仙以玄幻的外衣包裹

31、着充满生活气息的人间烟火,彰显着俗世生活的美好与治愈。这一写法也为后面以猫腻为代表的文青派玄幻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将夜在异世界中为读者打造了充满世俗烟火、更为真实可感的修炼世界,带给读者温暖轻松而又接地气的阅读体验。通过立足大众的写作立场和多年来扎根民间的切实感念,猫腻接引了“俗文学”,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世俗烟火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在天马行空的玄幻世界之际,也能享受到凡尘俗世的美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猫腻对尘俗世界的描述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对世俗之趣的深切体认,这里的世俗并非小市民斤斤计较背后的市侩与庸俗,而是在深刻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生活理念。将夜中对长安城

32、世俗生活的细腻刻画,如青楼歌舞场所的夜夜笙歌、普通百姓杨二喜好吃腊猪蹄的细节呈现、宁缺与桑桑的饮食起居以及书院后山修行者们对世俗生活的乐此不疲等,皆透露出对饮食男女世俗生活之道的推举,这种凡尘烟火气与不息的生命力交织碰撞生发出对世俗生活的深深热爱,呈现出一种朴素而永恒的平民化信仰。从英雄主义的角度讲,悟空传所体现的战斗精神与网络游戏相结合,开启了英雄打怪升级的模式,形成“奇幻西游派”,并为其他网络玄幻小说所运用与发展。不难发现,悟空传引发的网络西游同人热的文本生产力自 年陡增,原因是网络文学版图中玄幻类型兴起引发了“”一词的中国化。广义的玄幻涵盖玄幻修真、中国传统奇幻仙侠和西方的奇幻魔法等,在

33、这些错综复杂的支脉之上,西游同人也逐渐开始呈现出奇幻化特征,与大话西游派相反相承的奇幻西游小说也随之应运而生,如猫腻的朱雀记、蛇吞鲸的重生成妖、宅猪的重生西游、和气生财的黑风老妖等,皆是奇幻西游派同人小说的典型代表。这些“奇幻西游派”作品在面对英雄时逐渐以“养成”替代从前惯用的“成长”,因为“打怪升级”成了全新的时代精神,通往大人物的道路也变成了可量化的指标,以战斗次数、怪物等级、经验值作为基本参数的养成体系使得英雄成为战役中可复制再生产的热血产品,“废柴流”“退婚流”皆衍生于此。尤其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这种打怪升级的量化书写与青春英雄的结合,还从客观上开启了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一个新的端点,即对于

34、英雄青春成长历程的书写。事实上,有关英雄青春成长历程的主题虽然一直被忽视,却极具书写价值。严肃文学作家鲜有关注青春白惠元:西游:青春的羁绊 今何在的悟空传为例,中国文学批评,年第 期。专题研究: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成长,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关注中年人世界的复杂境遇、描绘大时代、探讨社会大问题等主题,而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毫无疑问只起到了参照物的作用。虽然不乏以韩寒等为代表的少量作家选择了书写青年的成长心路历程,但是不得不承认,其更多展现的还是青年与周遭环境的冲突与格格不入,较少展现充满朝气、生机勃发的当代青年形象。尽管五四时期也曾出现过青春万岁青春之歌之类表达革命乐观精神、塑造自信积极青年形象的作

35、品,却随着宏大叙事的消解而昙花一现,此后青年皆以消极和衰败的形象呈现,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可喜的是,以悟空传为代表的网络玄幻小说肩负起了这一重要的时代使命,从英雄主义的角度出发,塑造完全积极正面的青年成长形象,以英雄的视角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是青年形象自五四以来蛰伏已久的又一次厚积薄发,也是青年成长历程的破纪录重启。悟空传记录的正是一代人的青春成长之路,以不屈的生命与命运和权威进行殊死抗争,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腔孤勇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形象之直观显现,也使人至今读起来依旧热血沸腾。事实上,其母本西游记本身也包蕴了青年的成长历程记录,施战军直接将西游记解读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孙悟空从石猴出世

36、到历经艰险、拜师求艺习得一身本领,一路获得美猴王、齐天大圣之荣耀,上天宫下地府闹龙宫夺宝物,皆是其青春成长历程的精彩记录与正向书写,洋溢着朝气与生机。悟空传则将孙悟空的抗争与不屈意志进一步放大和渲染,宁死不屈于权威与秩序的不羁形象跃然纸上。在悟空传之后,无论诛仙中的张小凡还是将夜中的宁缺,皆通过一路打怪升级成长为英雄。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青年英雄成长历程的书写正是对青年现实人生的真切映射,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从悟空传与网络游戏结合开启的打怪升级模式演变而来的“修真”主题。可以说,自网络玄幻小说诞生之日起,作品中便已出现了修真的主题,并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成了网络玄幻小说的一个基本的母题。无论后

37、续的诛仙飘渺之旅还是将夜,皆不离修真主题。与其说修真本身是对网络游戏打怪升级的模仿,不如说是对现代社会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的模仿,是青年所处现实社会的映像。“修真”者通过不断学习以进阶,而后再学习再向更高级进阶,恰如当今社会的青年们深受“知识即为力量”的熏染,怀抱着满腔的理想与抱负,在人生的赛道上向着知识巅峰攀登。无论诛仙中不断升级的张小凡还是将夜中的宁缺,皆通过不断的苦修以达到向上一级晋升的目的。五、结 论悟空传作为网络玄幻小说的早期代表,以故事新编的形式完成了对经典西游神话的另类传承,成为网络玄幻小说本土化的开端。它不仅开启了网络玄幻小说对中华传统神话价值的再发现,而且为当代的神话重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其开启的“大话西游”与“奇幻西游”两条同人光谱,还持续影响着之后网络玄幻小说的创作,可谓贯穿网络玄幻小说发展的始终,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值得引起关注和深思。责任编辑:来向红施战军: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生成,文艺研究,年第 期。阅江学刊 年 第 期 ,:,;,;,;,;,“”,“”,“”,“”“”:,“”,阅江学刊 年 第 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