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胜俊院长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 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2011年10月10日) 同志们: 最高人民法院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刚才,辽宁、上海、江苏,福建、四川高院分别介绍了他们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做法,希望各地法院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努力推动本地法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按照年初确定的扎实开展
2、两项活动,有效推动三个提升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部署,各级人民法院将群众观点大讨论作为开展两项活动的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形式,着眼于解决干警宗旨意识、司法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增强感情、改进作风、提高能力为重点,以争创人民满意的好法院、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为载体,认真组织学习讨论,认真查摆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引导全体干警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进
3、一步端正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进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切实把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落实到执法办案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人民法院在思想认识、司法理念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适应的地方,还面临许多挑战和考验。从国际形势来看,虽然和平发展是主流,但东西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攻击渗透活动从来没有停止。他们有的更加频繁地插手一般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更加直接地介入群体性事件,对人民法院依法化解社会矛盾造成极大干扰:有的借炒作司法个案,鼓吹西方式的三权分立和司法独立,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有的千方百
4、计寻找和培植代言人,作为反华政治工具。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政治敏锐和警觉,不可掉以轻心。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速,既处于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还面临着如何避免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这一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使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复杂。从法院工作来看,今年以来,一些法院审理的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中暴露出一些法院工作和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追根溯源,是我们的一些同志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贯彻不坚决的
5、问题。这种现象在有的法院、有的法官甚至少数领导千部中仍然比较突出,影响了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和其他工作的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国际国内大的形势来看,还是从法院自身工作来看,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解决好思想观念、司法理念问题,进一步增强抵御干扰、拒腐防变和公正司法的能力,仍然是当前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研究决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全国法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对此,已经下发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各地法院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0
6、8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密切联系人民法院实际,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总结提出了一些新的司法理念和观点: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主题,把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确立为人民法院工作方针,提出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确立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工作思路,提出能动司法理念,确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提出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等等。这些理念和观点,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质特征的反映,有力促进了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在社会主
7、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中,各级法院要引导广大干警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些重要理念和观点,进一步深化研究、深化教育、深化实践,努力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一、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确保人民法院工作正确方向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解决的是人民法院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理念体系、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原则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
8、会主义司法制度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的有机统一。三个至上是人民法院审判理念的精髓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人民法院工作最根本的要求,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利益是根本归宿,公正司法是根本路径。坚持三个至上必须坚持三者统一,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涪独立行使审判权对立起来,把坚持司法为民与严格依法办案对立起来,或者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忽视其中任何一个人民法院工作都将偏离正确方向、遭受重大损失。应当指出,经过几年的教育和实践,绝大多数干警的认识是清醒的,但也有的认识不到位,甚至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法院要通过再学习再教育:引导广大千警进一步深化对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的认识,切实增
9、强贯彻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人民法院工作的正确方向,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上尽责:在司法实践中落实三个至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公正高效司法,确保宪法和法律正确实施,为推动党纯事业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二、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谋划人民法院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科学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司法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
10、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法治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全适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虽然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制度在体制机制方面尚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但必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现行司法制度的自我否定,更不是对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追仿。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
11、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依法有序进行;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作为认识和处理问题、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的根本依据:深入研究,大胆继承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司法制度中的优秀成果,大力弘扬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的宝贵司法经验;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矛盾的发生、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如何用群众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矛盾纠纷;必须注重借鉴国外一切于我有益的经验做法和改革成果,推动建设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人民法院的人民性,自觉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 人民性是人民法院的本质属性。人民法院的司法权源亍人民、属于人民
12、、服务人民、受人民监督。人民法院的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民主政治制度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司法制度发展进步的经验总结,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解决的是权从何来、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立场问题。坚持人民法院的人民性,必须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和实践认同,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人民法院确立工作思路、制定司法政策、谋划司法改革、加强自
13、身建设的依据,真正使人民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观民意、服务民生、赢得民心。必须把司法为民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妥善审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司法便民利民工作,努力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进一步落实司法救助制度,积极回应困难群众的司法需求;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大力推行阳光司法,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做好涉诉信访工乍,落实四个必须和五项制度,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合法合理诉求。 四、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能动司法理念,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能动司法理念的提出,是人民法院司法实践中的重大理念创新,深化了对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司法功
14、能的认识,拓宽了人民法院的工作视野,对人民法院转变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能动司法要求人民法院把各项工作自觉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服务型、主动型、高效型是能动司法的三个显著特征。坚持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是人民法院树立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的重要途径。当前,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各项部署,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准确把握大局工作对人民法院提出的新要求
15、,准确把握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更加注重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更加注重研究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注重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促进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坚持能动司法必须严格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必须坚持司法+公正,必须维护司法权威,坚决防止发生以服务大局为名,破坏法律实施。损害司法权威、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五、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司法核心价值观,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是根据加强七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根据人民法院的性质宗旨,在总结人民司法优良传统、遵循法院王作规律特点的基础上提
16、出来的。其中,公正是灵魂,廉洁是基石,为民是主旨。三者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了人民司法的科学性、权威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司法领域的集中体观,是法院文化的精髓。在当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新形势下,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人民法院干警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深化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将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与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学习型法院建设相结合,确保司法核心价值观渗入干警思想和灵魂深处,融于干警言行之中,切实成为广大干警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
17、追求和行为准则。要进一步加强对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将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与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紧密结合起来,真正用司法核心价值观指导审判和执行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以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人民法院文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的良好作风和形象。 六、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司法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是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打击和孤立极少数,教育、感化和挽
18、救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刑事审判工作判罪之有无,决刑之轻重,刑事法官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历来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恶劣影响。最近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上对李昌奎案的炒作,给人民法院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人对刑事政策的质疑,给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特来巨大压力。对此,我们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宽严都要依法,宽严都要适度。要强化法治意识,准确理解法律精神,保证一切审判活动都是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和范围内进行,既不能搞法外施恩,也不能摘法外施刑;既要防止严得过头,也要防止宽得过分,另一方面,宽严要相济。要做到统
19、筹兼顾,从宽的一面要充分考虑,从严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片面强调从宽与片面强调从严都是不行的。要通过综合考量宽与严两方面因素,切实做到定罪准确、量刑适当,这些年来各级法院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总体上理解和把握是好的,但从高起点,高要求出发,需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切实防止新形势下出现新的机械办案、机械司法现象。 七、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是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人民司法实践经验,深刻分析现阶段形势任务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人民司法理论和审判制度的发展创新,对于充
20、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这一工作原则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观实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和精神,符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必须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要正确处理调解和判决的关系,坚持以有利于解决纠纷、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为标准,根据每起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案件,的方式。要坚持自愿合法原则,规范调解行为,提高调解质量,用调解案件的自动履行率检验调解效果,进一步完善能够真实反映调解工作质量的考评机制,促使调解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正确处理诉讼调
21、解与非诉调解的关系,积极推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力化解社会矛盾,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八、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是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加强审判工作的实践要求,也是保证审判质量和效率的重要理念。在执法办案任务越来越重、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人民法院社会责任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已经成为人民法院服务大局、公正司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去年全国大法官审判管理专题研讨班以来,经过全国法
22、院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确保司法公正的要求相比,目前审判管理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有些同志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加强审判管理就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审判,违背审判规律;同时,这项工作在各级、各地法院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有些法院在实践上仍然存在管理手段滞后、管理制度疏漏、管理效果不好等问题。继续深化审判管理研究,改革和实践,仍然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制度为途径、以统筹为方法、以创新为动力、以利-技为保障,创新和加强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效率管理
23、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层级管理和审判绩效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有效的审判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作用,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形象,以管理保公正,以公正促公信。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处理好认识与发展、建设与应用、硬件与软件、审判管理与其他管理、,技术完善与制度建设五个关系,确保有序有效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审判管理和其他各项工作科学发展。 九、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 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是我们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党的建设中确立的重要理念和工作思
24、路。这一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党的廷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的关系。加强法院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服务队伍建设、服务审判工作来开展,把落脚点放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今信力上。既要防止片面强调队伍建设或审判工作,忽钡:党建工作的倾向,又要防止脱离审判工作、就党建抓党建的倾向,切实把党建工作融入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之中,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提出什么样的目标要求:党建工作就要及时去宣传、去推动: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去教育、去引导;队伍建设和审判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能力,党建工作就要努力去塑造、去培养。党建工作的计划方案,要从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
25、践中来,不能脱离实际:党建工作的形式载体,要适应审判工作规律和法院干警的需要;检验和衡量党建工作成效,要以促.进队伍建设、提升审判质量的效果为标准。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国法院系统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格局,以此推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和队伍建设实现新发展。 十、要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方针,夯实人民法院工作基础 基层工作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化解社会矛盾,重点在基层;推进社会管理,难点在基层;确保公正廉洁执法,关键在基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切实解决基层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层法院
26、的司法能力和水平,是最高人民法院一以贯之的工作方针。近年来,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动下,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基层法院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机制进步完善,司法保障进步增强,司法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要看到,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工作还有待强化,司法管理机制亟需完善;一些法官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不高,司法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一些法官司法作风不够过硬,反腐倡廉任务依然艰巨;一些法院司法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司法环境仍需大力改善,等等。各级人民法院要以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报告为契机,认真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
27、审议意见,认真贯彻关于进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抓好执法办案第要务,切实解决基层法院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基层法院工作机制创新,切实提升基层法院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夯实人民法院的工作根基。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是继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之后,全国法院系统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又一重大举措。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再学习再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一是要联系实际。再学习再教育触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紧密联系实际,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根本目的是要进一步有效提升队伍素质,有效提升审判质量,有效提升司法公信
28、力。要注重联系审判工作实际,特别是结合那些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不好的案件,在司法理念上查认识,找原因,以更有效地实现法治理念与审判工作的对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和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执法办案中。二是要突出重点。再学习再教育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在内容上突出审判理念这个重点。各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实践,同时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岗位、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着力解决理念、制度、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务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三是要搞好结合。要把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与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即将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
29、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要把再学习再教育与抓好执法办案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两不误、两促进。特别是将近年底,各级人民法院都面临巨大的办案压力,必须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妥善处理工学矛盾,以再学习再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促进审判工作健康发展。四是要加强指导。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法院要率先垂范,着力抓好机关的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带头转变观念、带头完善制度、带头改进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下指导,注意总结推广各地法院开展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经验做法,表彰先进典型,加强分类指导,推进全国法院再学习再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确保达到预期目的。 同志们,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前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人民法院的司法理念在不断创新。我们要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学习再教育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16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