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平安消防常识误区误区一
火场遇高温浓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就可以冲出火场提醒:
湿毛巾作用有限,仅对较大的烟尘颗粒物有一定作用,但它既不能阻挡一氧化碳,更不能阻 挡几百度的高温!仅用一块湿毛巾捂鼻冲进高温浓烟,有可能命丧烟火。如果逃生途中发现 楼梯间被高温浓烟阻挡,应立即退回房间关门或去避难间等待救援一一躲火、避烟!
误区二发生火灾不判断什么情况,开门就跑
提醒:
室内着火,先找灭火器或消火栓灭火;火灭不了,要逃生,但要关门;楼上着火,立即逃离着 火建筑至室外;楼下着火,或无法判断着火位置,如果摸到门的温度比拟高,应拨打119报 告被困具体位置,关紧门并用被子或衣物堵住缝隙,不停用水冷却直至救援人员赶到;如果 火势较小,应果断用湿被子等裹住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冲出受困区。切记不要乘电 梯逃生或盲目跳楼逃生!
误区三误以为水能灭所有火
提醒:
不是所有火都能用水扑灭。电器着火时应先断电,直接用水灭火可能触电;油锅起火可以用 锅盖或大块湿布盖住,用水会油火四溅;汽油着火可以用沙土覆盖;油漆起火不能用水浇,要用泡沫、干粉或沙土扑救;燃气起火时要先关阀门,再灭火。
误区四身上衣物着火可以快速奔跑使火熄灭
提醒:
奔跑加快空气流通,人跑的越快会导致身上衣物燃烧火势越旺,可选择就地打滚将火熄灭或 将着火衣物脱掉将火踩灭。
误区五手机充电设备可以“混搭”
提醒:
使用“三无”充电设备或使用功率不匹配的插头充电、用非原装充电线充电,存在一定平安 隐患。充电时最好将手机保护壳拿下,因为高温时锂电池可能不稳定甚至会引起爆炸。
误区六惊慌下忘记报警,认为报警或出动消防车要收费
提醒:
进入高层建筑时应留意平安出口、灭火器等位置,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报警,说清详细的地址、 火势大小等信息。发生火灾,请第一时间放心拨打“119”火警 ,消防部门出警救援不 收取任何费用。报完火警后,请尽量去迎候消防车,别让他们“误入歧途”而耽误灭火时机。
误区七取暖设备烘烤易燃物品
提醒:
冬天使用取暖设备时应远离可燃易燃物,尤其不要直接烘烤衣物,更不要把东西覆盖在取暖设备上。
误区八装修时“任性”安装电线电器
提醒:
电线管要与煤气管道保持至少10厘米以上的平安距离。要购买合格电器设备,电线要用铜芯线,尽量不用易发热的铝线,埋线时要用绝缘好的导管。装饰装修尽量少用可燃易燃材料。
误区九使用位置低又“裸露”的插座
提醒:
插座安装的位置不能太靠近地面且不安装防护盖,否那么拖地时水容易溅到里面,造成漏电。
厨房和卫生间的插座最好安装防溅水盒,且应距离地面1.5米以上。
误区十家用电器使用完可以不拔插头
提醒:
有些家用电器的电源开关设计在电源变压器的副线圈一侧,当你使用遥控器关闭电视机等时, 变压器的原线圈一侧仍在通电,如果长时间的通电,电源变压器的线圈和绝缘体就会因短路 或炭化而起火,或者“吸引”雷电的侵入,引起火灾爆炸事故。使用完家用电器后记得切断 电源,以防万一。
误区十一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上部或中部及使用干粉灭火器之前晃动会爆炸
提醒:
灭火时应站在距离起火点2米的上风或侧风位置,将灭火器的喷射口对准火焰的根部喷射。 正常的干粉灭火器使用前可以摇晃,以便使筒内干粉松动,容易喷出来。而过期的灭火器筒 体受腐蚀会变薄,经过阳光暴晒后,轻微磕碰就可能引发爆炸。
误区十二检查煤气等燃气灶具是否漏气可用火试、用鼻子闻或开灯找漏气部位
提醒:
检查煤气等燃气灶具是否漏气正确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刷到软管和接口处检查。当翻开房门闻 到很浓的燃气气味时,要迅速翻开门窗通风,防止引发爆燃事故。一定不能开灯,因为开关 接触会碰出火花引发爆燃。
误区十三天热汽车才容易自燃
提醒:
很多人觉得汽车自燃似乎应该和“高温”、“老龄车”划等号,其实汽车自燃和气温、车龄无 必然联系,与汽车的保养、改装和使用有关。应按时对车辆进行检查保养,不要私自改装汽
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