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子的结构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原子结构的知识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我们要把握重点,并且多思考。本节我们重点了解原子的组成结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及电子得失情况。回想起来关于原子的知识其实层次感很强,我们在学习时不妨理清思路,简化一点。本节有配套学习视频。二、知识要点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颗粒我们可以把一个原子想成一个鸡蛋,原子核就是蛋黄,核外电子是蛋白,质子、中子是组成蛋黄的东西。如果把原子比喻成操场的话,原子核就是操场中央的一只蚂蚁。注: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质子带的电荷正好和电子带的电荷中和,
2、故整个原子不带电。 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可以说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粒子是质子和中子。 在原子中存在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下图中:圈内的+12就是核电荷数质子数12,电子层上的数字就是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总和12质子数。2、原子结构示意图【重点】(1)从上图可以看到有一层、二层、三层(不同原子电子层不一样),这些是电子层,可以形象比喻成电子的“跑道”,只是这些“跑道”是一个范围罢了。 注:电子层并不真正存在,为了方便描述是人们假设出来的而已。类似的还有:光线,磁感线等。(2)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从上图可以看
3、出第一层离原子核最近,越往下的层离得越远。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运动相对较慢,离核越远运动得愉快。 注:离核越近的电子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大,所以运动得相对较慢,分子势能也较低。离核越远的电子运动速度快,所以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可以理解为速度太大,不安全,所以最外层电子不稳定。(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被分成几个电子层,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不相同的。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得超过8个电子,如果第一层是最外一层则不能超过2个。(4)综合信息:【重点】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电子带正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余或等于4个易得到
4、电子带负电;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最外层电子数比较稳定,不易得失电子。注:无论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最终必须要稳定在最外层电子数为8,特殊H,He例外。3、常用元素原子结构图注:我们可以把原子想成一个大操场,而原子核就是操场中心的一只蚂蚁,那么剩下的这么大的空间都留给核外电子作为“跑道”,核外电子质量很轻,但是在“跑道”上做高速运动,并且运动的轨迹并不固定,它们运动的轨迹只能描述为一个范围。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到,靠近原子核的范围电子较多,并且他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个范围而不像汽车一样有固定的。越往外层运动越激励。4、离子(1)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失去
5、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2)带电荷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叫做离子,如 Cl- ,Na+ 。 注:Na+ 表示的意义我们要知道,看上表中金属Na最外层电子数是1,说明在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1,失去电子带正电,失去1个单位的电子那么就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表示为:Na+ 。如果右上角数字是2+代表失去两个单位正电荷,判断原子带多少何种电荷时,只需要看最外层电子数即可。(3)把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4)离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得失电子后变成离子,离子带电,而原子不带电。5、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非常小,不利于平时计算
6、和书写,所以采用相对质量。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原子质量是相对于C12的质量。 注:这一点如果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只作为了解。三、经验之谈:(1)原子的组成很简单,由核(蛋黄)和电子(蛋白)组成,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很多同学有疑问了,既然原子核很小很小,相当于大操场中央的蚂蚁,核外电子不是更多一些吗?其实在核外这么大的空间并不全都是电子,更多只是一个提供运动的空间,电子质量轻,并且没有我想想想的量多。(2)原子结构示意图,大致分成3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金属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失去电子带正电;非金属原子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得到电子带负电;惰性气体很稳定,一般条件下不参与反应。(3)离子,原子反应中得失电子后就变成了离子,对于阳离子,阴离子的书写我们要会,记住常见的一些离子,以及表示的意义。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加速度学习网 我的学习也要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