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 《小数加减法》
混合计算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串联情境 唤醒已知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设计意图]导课过程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题,都是为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奠定基础。问题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新的问题,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为学生构建良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条件。
二、自主尝试 探究新知
1、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 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 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 小组合作要求:
(1) 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 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 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
3、汇报交流 总结算法
全班交流算法,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错的原因是什么?在交流中总结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小结计算方法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
(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
(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总结:观察小数加减法算式, 说说每种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这里教师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三.巩固练习 拓展应用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师:生活当中,买东西最常用的就是小数加减法来算价钱,星期天,老师到超市逛了一圈,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老师买了一些东西,服务员给了一张小票,大家帮我看一看。
(1)课件出示:购物小票
娃娃:26.00元 闹钟:45.80元 铅笔:0.60元
铅笔盒:6.84元 照相机:265.80元
火腿肠:0.90元 巧克力:8.55元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同学们都有逛超市的经验,找出一张购物小票,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核算一下是否正确?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3)
(4)
[设计意图] 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都注意渗透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特别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必然是积极主动的,有效地巩固了学习的成果。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