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题库.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6151173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下高中历史统编版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题库 1 单选题 1、朱铭在《外国美术史》中说:“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下列作品中体现他们这种“追求”的有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追寻光和色的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美术流派是印象画派,印象画派的代表作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画作,①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 2、1804年拉丁美洲建立了第一个独立国家,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这个国家是(     ) A.美国B.海地C.巴西D.墨西哥 答案:B 解析: 经过12年的艰苦斗争,海地人民赶走了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军,并于1804年1月1日宣告独立,成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海地共和国。该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独立的黑人国家,也是西半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独立的国家。B项正确,排除ACD。 3、19世纪末,法国在东南亚殖民扩张侵占的地区是 ①越南       ②缅甸       ③泰国       ④老挝 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末,法国在东南亚侵占的地区有越南和老挝,①④正确,C选项符合题意;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②③错误,与之组合的ABD三选项不符合题意。 4、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描述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的作品 A.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B.体现了人们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C.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D.反映了西方社会的迷茫和焦虑 答案:C 解析: 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深刻影响着“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作品正是聚焦殖民主义在今天的影响,C项正确;“浪漫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主要是法国大革命后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作为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名作家,其作品主要反映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5、大英博物馆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印度王朝)王子的细密画、贝宁(西非国家)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夏威夷编篮头盔,等等。该展览单元的主题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D.创造与征服(1800年至今)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世界各地的特产汇聚到大英博物馆,这说明世界联系的加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以来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及早期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因此材料中的主题是邂逅与连结,C选项符合题意;300-1100年的世界虽然有局部交流,但是基本上处于一种孤立隔绝的状态,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变革与挑战,B选项排除;创造与征服指的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体现的是生产力的变革及西方国家的扩张,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 6、西蒙·玻利瓦尔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他领导的起义军解放的图示地区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①②符合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故A项正确;③④是巴西和阿根廷,不是玻利瓦尔解放的地区,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 7、艾周昌在《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中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主要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外出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欧洲手工工场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在扩张过程中将非洲黑奴贩卖至美洲,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不是黑人离开家园的原因,而是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的原因之一;黑奴主要贩卖到美洲,不是欧洲,故D项错误。 8、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造成了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无法为殖民地创造发展契机 答案:B 解析: “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旧秩序、旧制度,却没有改造成一个新社会,境况更差,使殖民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 正确;材料没有从人才方面阐释殖民扩张对于殖民地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没有对殖民地原有社会关系进行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故D项错误。 9、19世纪晚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 A.具有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B.无产阶级成为反帝运动的主体力量 C.利用宗教号召各阶层人民参加反帝斗争D.以武装斗争或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促使亚非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涨。其中这一时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是以武装斗争或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亚洲觉醒的性质,排除;非洲经济落后,无产阶级不可能在当时成为反帝的主力,B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亚洲觉醒运动的特点,排除。故答案为D。 10、16世纪70年代,马丁·弗罗比歇爵士从北美巴芬岛带回一种黑色而又闪闪发光的石头,立刻在国内掀起一股黄金热,英国国民都无比坚信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谬论。当时伦敦甚至还成立了一个中国股份公司,准备开发弗罗比歇发现的“金矿”。这反映了英国(  ) A.最早开辟了新航路B.要同中国共建公司 C.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经济利益驱使扩张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人渴望获得黄金,甚至成立公司准备到北美区开采“金矿”,从而说明目的就是获取财富,在利益趋势下进行对外扩张,故答案为D;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应该是葡萄牙的迪亚士,排除A;当时伦敦建立的公司并不是与中国共建的,B错误;重商主义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与材料内容不符,C错误。 11、1911年,伦敦居民约翰可以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也可以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这一现象的最终形成在根本上得益 A.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 D.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材料主旨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本题选D项;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因素,选项A排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于20世纪中期,不符合题干1911年要求,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全球化特征,选项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12、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即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众多中小公司被兼并,生产和资本集中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并控制了美国重要工业部门和大部分市场,减少了原来中小公司经营的无序性,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C项正确;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工厂制度已经形成,A项错误;垄断和垄断组织在竞争中出现并推动了竞争,没有背离自由资本主义思潮,B项错误;垄断组织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D项错误。 13、19世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些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在侵略非洲问题上,列强争夺激烈B.英法德都想帮助非洲开发 C.非洲战略地位重要D.埃及是英法争夺的焦点 答案:A 解析: 19世纪末,英、法、德等提出了在非洲大陆纵横交错的殖民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在侵略非洲问题上,列强争夺的激烈,A项正确;19世纪末欧洲列强纷纷提出在非洲的殖民计划,目的不在帮助非洲开发,B项错误;非洲战略地位重要和争夺埃及等,均不是列强觊觎非洲的实质,CD两项错误。 14、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对提拉克主张的“自治”,最准确的理解是 A.强烈要求殖民当局改革政治B.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英国殖民当局应让国大党管理印度D.英国应改善英印关系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看,提拉克的态度非常明确,“全部管理权”“钥匙”等信息表明其明确主张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是否“改革”,故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15、英国将甘地称为“圣雄”,将曼德拉称为“和平斗士”,宣称他们的思想为“普世主义”价值观。英国此举意在 A.强化殖民地的依附意识B.有条件地支持印度独立 C.塑造人类合作共赢的局面D.尊重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英国宣扬他们的“普世主义”价值观,目的是强化殖民地人民的依附意识,以利于其殖民统治,故A项正确;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不会支持印度独立,排除B项;英国此举意在利于其殖民统治,并非为了人类合作共赢、尊重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排除CD项。故选A项。 小提示: 填空题 16、亚洲的觉醒 (1)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①_____成立:民族_____政党,1885年成立,简称“国大党”,要求民族_____和_____。 ②_____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_____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_____。 ③_____工人的政治总罢工:_____年,孟买10多万工人要求释放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的提拉克,引发政治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_____斗争的舞台。 (2)_____的立宪革命 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_____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_____国家。革命虽然在_____和_____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_____和_____势力,传播了_____革命思想。 (3)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_____。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_____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_____,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答案:     国民大会党     资产阶级     平等     自治     1905     提拉克     独立     孟买     1908     政治     伊朗     第一部     君主立宪     伊朗统治阶级     俄英     封建主义     外国     民族民主     清王朝     君主专制     共和国     民族民主     民主共和     思想解放 (1)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①国民大会党成立:根据所学,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②根据所学,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③孟买工人的政治总罢工:根据所学,1908年,孟买10多万工人要求释放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的提拉克,引发政治总罢工。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伊朗的立宪革命 根据所学,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革命虽然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3)中国的辛亥革命 根据所学,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7、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__________召开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原则,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答案:     柏林     有效占领 ①:结合课本可知,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①处填写柏林; ②:结合课本可知,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通过了有效占领原则,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②处填写有效占领; 18、1905年以_________________为首的国大党带领印度人民进行推翻殖民统治,实现______斗争。190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答案:     提拉克     民族独立     孟买工人大罢工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带领印度人民进行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斗争。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19、1822年,_______________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1889年建立共和国 答案:巴西 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1889年建立共和国。 20、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随着_______的开辟,葡萄牙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_______在内的几十个商站,以控制商路;同时,______侵占了菲律宾。 (2)从17世纪开始,______、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在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通过______公司和向中国走私_______等手段,掠夺财富;利用印度社会矛盾,挑起争端;或直接武力侵略。到______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3)在东南亚,17世纪初,_______殖民者由侵占巴达维亚殖民地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到19世纪末,______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侵占了越南、束埔寨和老挝;_______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宗主国。 (4)在西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______等国纷纷在______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伊朗也遭到类似命运,______国和______国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5)在东亚,列强使______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吞并______朝鲜半岛。 答案:     新航路     澳门     西班牙     英国     东印度     鸦片     19     荷兰     英国     法国     俄     奥斯曼     俄     英     中国     日本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以控制商路;同时,西班牙侵占了菲律宾。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在南亚,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通过东印度公司和向中国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财富;利用印度社会矛盾,挑起争端;或直接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在东南亚,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由侵占巴达维亚殖民地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到19世纪末,英国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侵占了越南、束埔寨和老挝;法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宗主国。在西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伊朗也遭到类似命运,俄国和英国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在东亚,列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0年,吞并日本朝鲜半岛。 21、埃及抗英斗争 (1)特点: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____党,提出“埃及是____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____意识。 (2)结果:1882年反抗____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____领导埃及军民进行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答案:     祖国     埃及人     民族     英国     阿拉比 (1)特点:根据所学,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2)结果:根据所学,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22、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概况 (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________殖民地。 (3)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统治 (1)实行________,推行农奴制,发展________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垄断贸易: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答案:     海地     巴西     专制统治     种植园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概况 (1)西班牙: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3)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统治 (1)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2)殖民者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后者大量死亡。 (3)垄断贸易: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23、统治 (1)政治: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推行____,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掠夺,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3)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发展起罪恶的____。 答案:     农奴制     黑奴贸易 根据所学知识,政治上,设立总督制度,实行专制统治。经济上,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掠夺,限制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故填空1 .农奴制;2 .黑奴贸易。 24、辛亥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反帝反封建 根据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故填空反帝反封建。 25、表现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①背景:1885年,印度____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____。 ②历程:1905年,以____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____统治,实现____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____,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____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____的舞台。 (2)伊朗立宪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①爆发:1905—1911年,____发生了立宪革命。 ②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____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____国家。 ③意义:打击了____和外国势力,传播了____革命思想。 (3)中国辛亥革命 ①爆发:1911年中国爆发了____。 ②成果:推翻了____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制度,建立了____第一个共和国。 ③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____的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____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答案:     民族资产阶级     自治     提拉克     殖民     民族     总罢工     反英     政治斗争     伊朗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     封建主义     民族民主     辛亥革命     清王朝     君主专制     亚洲     反帝反封建     民主共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历程: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罢工成为 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伊朗立宪革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成果: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意义: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成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分析题 26、危机与探索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A1840—1860年间,英法两国相继对华发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1860年之后,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开始,但未能成功。 C1894年,(     )战争爆发,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E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     )运动的序幕 F19世纪末,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中国下层民众的反抗——(     )运动 G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2)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 (3)简要列举,与材料同时期西方国家不断加紧对华殖民侵略的因素。 答案:(1)两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维新变法,义和团,辛丑条约 (2)如AB组;DE组等。 (3)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殖民体系等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60年间,英法两国相继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0年之后,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世纪末,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中国下层民众的反抗——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内忧外患的产物,其中外患指的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因此AB组具有因果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因此DE组具有因果关系。 (3) 因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及殖民体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小提示: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阶段,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掀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二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向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关于他们在殖民地中所起的作用,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唯物而又辩证的基本观点——“双重使命论”。那就是: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个阶段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的国家和区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不同阶段两方殖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亚洲的某国家为例论证马克思“双重使命论”的合理性。 答案:(1)国家和地区:第一阶段,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第二阶段,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第三阶段,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 特点:第一阶段以暴力掠夺黄金、黑奴贸易为主要方式;第二阶段以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三阶段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2)论证: 示例一以印度为例破坏性: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掠夺、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法掠夺财富和巨额利润;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内战或直接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几乎完全控制印度,破坏了印度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 建设性:英国通过向印度输入英国式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印度经济结构向近代化的转型,催生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萌发。 示例二以中国为例破坏性: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逐步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和殖民体系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原有经济模式遭到冲击和破坏,中国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 建设性: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社会一些进步人士认识到西方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开始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政治上,以康有为和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1)国家和地区:根据材料“第一阶段,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掀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被纳入新生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可知,第一阶段,美洲大部分地区和非洲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沿边地区;根据材料“第二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可知,第二阶段,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材料“第三阶段,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向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可知,第三阶段,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 特点:根据材料“在16世纪西欧商业资本主义掀起的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以暴力掠夺黄金、黑奴贸易为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殖民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阶段以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根据材料“工业革命进入新的阶段,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纷纷向海外殖民,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阶段以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一重是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的破坏性使命,另一重是亚洲为建立‘西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建设性使命”,以亚洲的某国家为例论证马克思“双重使命论”的合理性。可以以印度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破坏性方面,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掠夺、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法掠夺财富和巨额利润;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内战或直接武力侵略,到19世纪中后期几乎完全控制印度,破坏了印度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在建设性方面,英国通过向印度输入英国式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印度经济结构向近代化的转型,催生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促进了印度民族民主意识的萌发。也可以以中国为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破坏性方面,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逐步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和殖民体系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原有经济模式遭到冲击和破坏,中国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在建设性方面,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国社会一些进步人士认识到西方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开始创办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的产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政治上,以康有为和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等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桑地诺提出“自由祖国”的概念。他指出:“国家的政策不应该出自外国,而应该本着至高无上的民族精神来指定。”桑地诺主张“完全拒绝外国人对尼加拉瓜的财政干涉”,要求“组织大规模的工人农民合作社,开发自己的自然财富”。他说:“只有收回运河区主权,尼加拉瓜才有可能在运河开凿之后,取得理应属于自己的经济权益。” ——【古巴】格雷戈里奥·塞尔塞尔《自由人将军桑地诺》 材料二   在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有将近100万户农民无偿地获得了1800万公顷的土地。1935年,政府拨款并吸收私人资金创办了村社信贷银行,对村社和中小农户提供生产贷款,并以该银行为中心,以村社为基层单位,建立起农业信贷体系。银行不仅是信货单位,而且是供产销管理总机构。1936年秋,政府没收了外国公司在拉古纳这一最富饶地区的24万多公顷土地。1938年,政府没收了属于意大利资本家的两个6万多公顷的大种植园。卡德纳斯政府还“重建了10650个村社”,村社实行集体生产、按劳分配,“村社的优势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真正的墨西哥方式”。经过改革,仅棉花产量,就从1934年的48000多吨增至1936年的86000多吨。 ——摘编自【苏联】阿尔彼罗维奇等《墨西哥近现代史纲:1810~194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地诺的“自由祖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卡德纳斯土地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德纳斯土地改革的积极作用。 答案:(1)思想:政治自主(民族独立);经济自立;维护领土主权。 (2)内容:大规模分配土地给农民;没收外国公司占有的种植园;推行村社制度;建立农业信贷和生产管理体系。积极作用:动摇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制度;探索了一条适应墨西哥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墨西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解析: (1)思想:根据材料“国家的政策不应该出自外国,而应该本首至高无上的民族精神来指定”可知,政治自主(民族独立);根据材料“完全拒绝外国人对尼加拉瓜的财政干涉”可知,经济自立;根据材料“只有收回运河区主权,尼加拉瓜才有可能在运河开凿之后,取得理应属于自己的经济权益”可知,维护领土主权。 (2)内容:根据材料“在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将近100万户农民无偿地获得了1800万公頃的土地”可知,大规模分配土地给农民:根据材料“1935 年,政府拨款并吸收私人资金创办了村社信贷银行,对村社和中小农户提供生产贷款,并以该银行为中心,以村社为基层单位,建立起农业信贷体系。银行不仅是信贷单位,而且是供产销管理总机构”可知,建立农业信贷和生产管理体系;根据材料“1936 年秋,政府没收了外国公司在拉古纳这一富地饶区的 24万多公顷土地。1938 年,政府没收了属于意大利资本家的两个6万多公顷的大种植园”可知,没收外国公司占有的种植园:根据材料“卡德纳斯政府还‘重建了 10650个村社’,村社实行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在卞德纳斯任总统期间间,将近100万户农民无偿地获得了1800万公頃的土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摇了墨西哥的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材料“重建了10650个村社”,村社实行集体生产、按.劳分配”、“经过改革,仅棉花产量,就从1934年的4万8千多吨增至1936年的8万6千多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投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村社的优势在于它不是资本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真正的墨西哥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了一条适应墨西哥国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改革,墨西哥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为墨西哥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29、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救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肾,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盂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