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训练落实篇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上海世博联手哥本哈根掀起“低碳”浪潮。下列叙述与“低碳”理念相符的是()A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过度使用化石燃料B人口增长,农业发展,土地耕作频繁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解析: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答案:D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6亿,顺利实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优生
2、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解析: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容纳量,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答案:D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的状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增长量
3、并不低。答案:B4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A5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行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D
4、6下列关于环境污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污染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B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越多,对水生植物生长越有利C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D环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A选项错误;水体中含有适量的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是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如果N、P等矿质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就会使水生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最终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对水生植物和其他生
5、物生长不利,B选项错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C选项错误;环境污染可以使遗传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D选项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7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回答下列问题: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表年龄结构指标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014岁人口(%)36.2840.6933.5927.6265岁以上人口(%)4.413.564.915.57老少比例(%)12.158.7414.6020.16(1)1949198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_
6、,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出生的人数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2)1990年和1953年相比,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重总体上趋于_,发展到目前,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已出现_的趋势。(3)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的特点是_。(4)在全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解析:从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发现,19491982年,曲线的斜率增大,因此该时间段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上升,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的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率也有所下降。答案:(1)上升计划生育(2)上升老龄化(3)人口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4)水资源危机森林破坏土地资源丧失环
7、境污染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目前人口数量还没达到环境容纳量。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不是完全适应人口的增长情况,人口的增长情况还有可能受到社会因素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的进步固然可以缓解因人口增长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却不能完全解决,例如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是不可能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解决的。答案:D2关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
8、响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因而会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因此又会使人口继续增加B人的生存除需要各种农产品以外,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也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更大压力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D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解析:人的生存需要粮食和耕地,因而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要想耕地多,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去开垦土地,因而就会使人口增多;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人均耕地、人均淡水量都极低,这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答案:C3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请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9、)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激增影响不大解析:虽然曲线为“J”型曲线,但人口增长还是受到生活条件和医疗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增长虽然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人口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量就没有优势可言了。答案:C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
10、数不胜数,下面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温室效应赤潮酸雨光化学污染臭氧空洞潮汐大脖子病A B C D解析:潮汐是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的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答案:B5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解析:温室效应最直接的外观表现是气温升高,冰川、雪山、永冻土融化。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增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发生水华或赤潮;酸雨形成与含硫的化石燃料燃烧有关,使大气中SO2、SO3增多,随降雨而形成;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使用
11、氟利昂引起的。答案:A6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被破坏。过早出现的漫天黄尘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成为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大面积扩展的标志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A B C D解析: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植被破坏,易产生土地沙化。植树、种草增加植被可防风固沙。由此可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答案:D二、简答题7某湖泊
12、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回答:(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和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组,理由是_。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_于乙组的,理由是_。(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人。解析:蓝藻的大量出现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
13、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一代的藻类等生物利用。大量的蓝藻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呼吸作用,放出大量CO2,导致水体pH下降。生物体可通过食物链使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积累,最终伤害到人类自身,这就是生物富集作用。答案:(1)无机盐光氧(2)乙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大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3)蓝藻浮游动物鱼8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
14、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曲线。(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4)我国
15、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错因分析:由于学生对于人口增长数量曲线不会分析,并与具体生活中的实例联系不当,导致答错。对题意理解不透导致第3小问答不出来。解析:人口激增如得不到改善,最终会由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太大,造成环境容纳量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呈现c曲线所示的情况,根据生态学原理,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K值时,会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种群数量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55亿;人类处于食物链的末端,其能量最终来自绿色植物,(3)小题中,可设定人所需能量为10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前,所需生
16、产者提供的能量为500.150550单位,膳食结构调整后,所需生产者提供的能量为200.180280单位,下降为调整前的28/55,因此,地球的承载能力可变为原来的55/281.96倍。计划生育可通过降低出生率、延长世代长度来有效控制人口的增长。答案:(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c(2)b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55亿(3)1.96(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方法技巧:首先明确坐标系中各条曲线的含义,结合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分析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人口增长的特点,作出相应回答,计算有关结果。综合
17、创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使用家庭煤炉产生的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_(至少写出三项)。(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两点主要意义:_;_。(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_。(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大蒜,一盆(编号1)置于阳台上,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予同样的处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结果如下:项目编号原来形态一周后二周后三周后四周后长度14.85.15.86.78.125.15.35.76.16. 6颜色1绿色绿色绿色绿色绿色2绿色绿色顶尖变黄黄色扩大顶尖枯掉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_。A调查法、实验法 B同位素标记法、样方法C实验法、观察法 D观察法、调查法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答案:(1)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研究分工、完成时间等)、结果预测、报告交流形式等(至少写出三项)(2)学会调查研究环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基本方法了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3)煤球燃烧产生的气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活的植物会出现病症(4)C家庭煤炉燃烧产生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