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重华宫茶宴赐砚看陆费墀的悲剧一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4328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重华宫茶宴赐砚看陆费墀的悲剧一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重华宫茶宴赐砚看陆费墀的悲剧一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重华宫茶宴赐砚看陆费墀的悲剧一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1从重华宫茶宴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砚说起据清人庆桂等编国朝宫史续编、吴振棫著养吉斋丛录,重华宫茶宴是由乾隆创立的一种宴会形式。发端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于潜邸重华宫召集大学士、翰林等十二人,进行联句诗赋活动。此后形式逐渐固定,每岁新年正月初二至初十之间,择一日于重华宫举行。参与人员为二十八人,身份多为内直词臣,需晓畅文墨、能和诗句,主要活动形式即君臣联句赋诗。席间不设酒馔,亦无珍馐,仅饮用三清茶(主要原料为松实、梅英、佛手,故而得名),辅以果品。从重华宫茶宴举办的地点重华宫为乾隆潜邸、参与人数始终较少、宴会饮食较为朴素这三点来看,该茶宴是带有一定

2、的私人性质的。也就是说,参与者除了内直词臣、工于诗文以外,还应为天子近臣。最初的活动透露出较为轻松的氛围,犹如家主与家臣之间的互动。养吉斋丛录中还提到,重华宫茶宴有颁赏珍物的惯例:“颁赏珍物,叩首祗谢,亲捧而出。赐物以小荷囊为最重。谢时悬之衣襟,昭恩宠也。”这说明重华宫茶宴时乾隆会向近臣赏赐珍玩,其中最贵重者为小荷囊,但并未提及除荷囊之外的其他赐物。而有趣的是,在故宫博物院藏砚中,有五方与陆费墀其人相关的砚,其中四方与重华宫茶宴有关。按照铭文中的时间顺序排列,故宫藏陆费墀相关五方砚主要信息如下:停六一6:歙石双凤戏珠长方砚砚盒铭文: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日 重华宫宴次赐直 武英殿日讲起居注官、翰林

3、院编修候补侍读 臣陆费墀敬为铭曰:蜿蜒抱曰其文郁,天昭贶予庸可渎,毋守高僿兮毋矜雕缛。停六一2:歙石螭池长方砚砚盒铭文:歙之良材中涵星,闇肰其色黑次青。犹断为文两己形,金茎滴露泛墨馨。承恩拜手重华庭,惟帝其训衷诸经。立言书思择必精,向善背恶臣心铭。乾隆四十一季正月初五,日直武英殿、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 臣陆费墀于 宴次拜赐,退而勒铭如右。停六一3:歙石铎池长方砚(图1)砚盒铭文: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初六日重华宫宴次赐直 武英殿 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詹【作者简介】付蔷,女,汉族,陕西咸阳人,本科,文博馆员,就职于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要从事清宫旧藏文房清供类文物的保管和研究工作。从重华

4、宫茶宴赐砚看陆费墀的悲剧一生摘要:重华宫茶宴是由乾隆创立的一种宴会形式,并向参与的近臣颁赏珍物。作者在故宫藏品中发现五方歙砚,铭文中写明拥有者为陆费墀,其中四方与重华宫茶宴相关。由此线索延伸,作者据清实录考证了四库全书总校官陆费墀的一生,其初为乾隆心腹,却屡因四库全书校对工作受到批评,其后更被乾隆猜疑,最终悲剧收场。关键词:重华宫茶宴;陆费墀;歙砚;四库全书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3.024付蔷(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6)0992023.7(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

5、S文物鉴定与鉴赏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臣陆费墀敬为铭曰:勋既铭矣,乐既磬矣。掬天章矣,发咸英矣。京序荣矣,喜起赓矣。荅响嘤矣,恧寸莛矣。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图2)砚盒铭文:帝鸿珎,宠斯文,宜子孙。乾隆四十三年季春二月庚申 臣陆费墀拜辞谨铭。停六一5:歙石落花流水池长方砚(图3)砚盒铭文: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六日重华宫宴次赐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臣陆费墀铭之如左。玉堂是居,砚田是畬。帝观厥成,宛委之储。臣拜嘉贶,龙尾止腴。云也蔚如,波也涣如。国华之舒,跂予瞠予。需要指出的是,此五方砚均因其铭文可明确为乾隆御赐陆费墀之物,由陆费墀作铭文。不同年受赐的数

6、方砚于同一地点被集中清点,想来应是陆费墀后因故被籍没家产而收入宫中的物品被集中存放所致。但其中的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与重华宫茶宴御赐砚无关,理由有如下四条:其一,从年份来看,乾隆四十三年(1778)、四十四年(1779)“时有皇太后之丧”,故而并未举行重华宫茶宴。其二,从具体日期来看,另外四方砚铭文日期分别为正月初三、正月初五、正月初六、正月初六,图1停六一3:歙石铎池长方砚图2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图3停六一5:歙石落花流水池长方砚100Vol.256【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符合重华宫茶宴于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十之间举办的惯例。而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日期则为

7、季春二月庚申,与重华宫茶宴日期不符。其三,从铭文内容来看,另外四方砚铭文内都明确提及“重华宫宴次”或“宴次”,而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则未提及任何宴会,铭文的篇幅、字句风格亦有明显差异。其四,从形制来看,另外四方砚皆为长方砚,横平竖直,棱角清晰。而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则近椭圆形,形制有明显差异。笔者推断,重华宫茶宴赐砚应有统一形制,而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明显不在此列。综上所述,故宫所藏五方与陆费墀相关的砚中,有四方是陆费墀参与重华宫茶宴所得。由此可知陆费墀在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780)间,一直颇受乾隆看重,长期得以列席重华宫茶宴二十八人名单,以天子近臣身份出现。那么陆费墀是

8、为何被乾隆看重,经历了怎样被重用的五年,又为何如此快速地淡出了重华宫茶宴名单?这些或可结合文献资料来推断。2陆费墀的悲剧人生陆费墀,字丹叔,号颐斋。生于雍正九年(1731),浙江桐乡人。自幼家中清贫,但“笃志好学,淹贯百氏,旁及医卜杂技之书,靡不通晓;尤精于鉴赏,凡历代彝鼎、图书、碑文、缣素,一见即辨其真赝,书画篆刻无不擅长”。乾隆三十年(1765)闰二月,“陆费墀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乾隆三十一年(1766)四月,“二甲陆费墀等六十八人进士出身”。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陆费墀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被任命为日讲起居注官。担任此官职者需与皇帝本人如影随形,参与皇帝的一切重大国事

9、活动;并负责按年编次起居注,送内阁庋藏。笔者推断,陆费墀就是因此进入乾隆视野,并因其才能很快得到了乾隆的赏识。次年乾隆传谕:“编修陆费墀承办四库全书,并荟要处缮录之事着加恩以翰林院侍读升用,遇缺即补,以示鼓励。”而这条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谕旨,与乾隆四十年正月陆费墀蒙赐的第一方砚(停六一6:歙石双凤戏珠长方砚)的铭文恰可对照。在铭文中,陆费墀的身份仍是翰林院编修,且有“候补侍读”四字说明此时陆费墀仍在“遇缺即补”的等待之中。但因其受到乾隆的赏识,已经得以列席重华宫茶宴并接受御赐砚,据目前能查询到的资料来看,这很可能是陆费墀首次列席重华宫茶宴。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陆费墀再次列席重

10、华宫茶宴之时,其赐砚(停六一2:歙石螭池长方砚)上的铭文关于官职的描述已变为“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工作还加上了“日直(值)武英殿”,说明他不仅等来了官职缺口,而且更得乾隆赏识。在这一年七月,乾隆又命翰林院侍读学士陆费墀、陆锡熊和侍讲学士纪昀、朱珪充文渊阁直阁事。这也是陆费墀、陆锡熊、纪昀三人首次同时出现于清实录记录中,此时三人应该已经成为同事,共同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乾隆四十二年(1777)正月,陆费墀在赐砚(停六一3:歙石铎池长方砚)铭文中的身份又有增加,变为“日讲起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可见其圣眷之隆。但仅仅两个月后,陆费墀就因四库全书受到

11、了乾隆的第一次批评。此事发源于刘墉上奏的一封检讨书,坦承自己把关不严,对于少阳集(宋代陈东编著的诗文集)的誊写错字没有看出,自请交部议罪。乾隆批示说四库全书誊写已经多次出错,必须严肃办理,以后再被自己看出错字,就要追究分校、总校责任,交部议罪。不过对于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和总校官陆费墀,乾隆总体态度还是温和、体谅的,言他们三人工作量巨大,可以免予处分,但也告诫他们必须更加详细谨慎,不可因此而松懈废弛。乾隆四十二年四月,陆费墀还通过了吏部主持的京察,并取得了一等的成绩。至乾隆四十三年,因太后国丧,重华宫茶宴并未举办,但陆费墀仍蒙赐一方歙砚(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此事在清实录中亦有对照:“至

12、陆费墀、陆锡熊、纪昀虽均已加恩擢用,但编纂各书,均为出力。着赏给缎匹、荷包、书、墨、纸、砚,以示奖励。”笔者推断,清实录中此事记为二月,与故宫所藏的停六一4:歙石瓜纹池随形砚铭文内容恰相吻合,应可确证实录记述的正是此一方砚。由此也可看出,乾隆的第一次批评并未对陆费墀的仕途造成影响,甚至在乾隆心中对陆1012023.7(上)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费墀的圣眷亦无折损。乾隆四十五年正月,陆费墀照例参加了重华宫茶宴并蒙赐砚(停六一5:歙石落花流水池长方砚)。在这方砚的铭文中,可见陆费墀的官职与负责事务仍是“日讲起

13、居注官、文渊阁直阁事、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在三年之中并无升迁,似乎仕途停滞。并且在接下来的三月,陆费墀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乾隆朝素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名臣王杰,参奏陆费墀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丢失底本四五百种,还托人誊录购买,进行掩饰拖延。乾隆十分重视,下令严办。陆费墀被解任,并交由英廉等审讯。而且在此谕令中,乾隆的斥责重点还不在于丢失底本、掩饰拖延,反而笔锋一转,点明了陆费墀三年来没有升迁的原因,在于乾隆认为其党附于敏中,有结党营私之嫌,这是乾隆所不能容忍的。于敏中亦是乾隆朝名臣,是陆费墀的举荐人,二人关系较好。并且恰在乾隆四十四年,于敏中病逝。在于敏中老病去世的最后几年,陆费墀的

14、升迁也停滞下来,并且于敏中刚刚去世,陆费墀即被参奏解职。不能不让人怀疑这二者之间密切的关联性,是乾隆在有意为之。两个月之后,此案办结。根据英廉的查证,陆费墀是因工作量过大遗失底本三十余种,并非四五百种,亦非故意,且乾隆谕中也说“尚无别项情弊”k,看来誊录缮写拖延掩饰似乎也并不存在。陆费墀得以开复,算是涉险过关。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陆费墀终于迎来久违的升迁,得以入阁l。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乾隆四十七年十月,陆费墀便被牵扯进了毛奇龄案。文人毛奇龄在其撰写的词话中写有“清师下浙”,被收录进四库全书。乾隆指出他本是康熙年间翰林,但著述竟像是明朝臣子的口吻。毛奇龄本人素有文望又已身故,不予追究

15、,但编纂四库全书的各官都要负责,纪昀、陆锡熊、陆费墀均被交部议处。这是陆费墀第二次因四库全书受到处分。此后的陆费墀逐渐擢升,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授礼部右侍郎。同年二月,充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同年十一月,署经筵讲官。乾隆五十一年二月,由礼部右侍郎升任礼部左侍郎。虽然升官照旧,但陆费墀似乎已经淡出了乾隆的视野。从再无重华宫茶宴赐砚这一点来看,可能他已经不被乾隆当作心腹近臣看待。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三月,陆费墀再次因四库全书受到处分。明末清初文人李清撰写的诸史同异录,其中论述清顺治帝与明崇祯帝有四事相同,该书也被编入四库全书。乾隆阅后勃然大怒,对纪昀、陆费墀等人要“交部严加议处”,对

16、专司校对的朱文鼎更直接斥骂“岂竟无目者”m(没长眼睛吗)。三个月后,总纂官纪昀再次通阅明末的史、子、集各部,又看出了一些问题,便上奏请求更换删改。这再次触怒乾隆,对纪昀、陆锡熊、陆费墀痛批以“所办书籍,竟如此荒谬舛错”“乃一任其袭谬沿讹,竟若未经寓目者。该员等所办何事,其咎实无可辞”n等语。纪昀表示,愿意自行赔钱修改。这似是提醒了乾隆,光是有行政处分已不足够,还要对负责人加以经济制裁。于是乾隆下令:“俟各书到齐时,除书格久经成造安设外,所有面页、装钉、木匣、刻字等项,俱着陆费墀自出己资,仿照文渊等三阁式样罚赔。”o前文已提到过,陆费墀自幼家境贫寒,虽然现在已是朝廷的二品大员,但多年来并未外任,

17、始终在京编书,想来亦非大富大贵。乾隆五十二年五月的这次处分与赔款,恐怕令他的处境雪上加霜。更令他痛苦的是,三个月后对他的严加议处结果,是他不能承受的重罪。吏部的议处意见,针对陆费墀遗失书籍底本、校对工作错漏百出,判处革职。乾隆也批道:“所得处分,俱由自取。”p陆费墀的仕途就此走到终点。但是,革职之后,乾隆对陆费墀的打击仍未结束。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四库全书再次被校出错误甚多。乾隆再次因此而发怒,谴责陆费墀。从乾隆的谕中看出,虽然于敏中已死,陆费墀已革职,但乾隆心中始终有二人结党营私的印象存在。乾隆此次不仅批判陆费墀校对失误,更将其定性为借编书之名,行牟利之实。虽然乾隆说对于敏中“保全始终”,然而

18、将其撤出贤良祠已令于敏中身后名誉尽毁。对于革职的陆费墀,乾隆说“亦不深究”q,但从后来的事情来看,也只不过是空话。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一月,纪昀奏称,此前陆费墀对于底本资料有散轶的,不论朝代门类,便将其合为一匣。乾隆对这种整理资料的工作态度十分不满,立即遣人向已革职回籍的陆费墀查问。此时陆费102Vol.256【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墀早已为编纂四库全书却遭革职一事心灰意冷,对于乾隆的问话一副躺平认罚态度,表示“办理错谬无可置喙,情愿措银一万两,自行咨交内务府,以充办书经费。”r乾隆五十五年(1790),59岁的陆费墀万念俱灰、郁郁而终。但即便在他死后,乾隆仍没有放

19、过他,反疑其何来如此家资,能够缴纳罚款,必是借编全书之机收受贿赂,坐实了乾隆对陆费墀借编书之名行牟利之实的猜疑。乾隆接下来说陆费墀遗留家业想来无多,却又话锋一转直接下令抄家,只留一千两家业,以符合乾隆对其“谅不过千金产业”的定性s。那五方御赐陆费墀的歙砚想必就是此时抄家后重新回归宫里,遗留至今,成为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回首陆费墀的一生,是与四库全书高度绑定的。他青年才俊,作为乾隆贴身秘书得到赏识,进入了重华宫茶宴天子近臣之列。也因这份才能得到了四库全书总校官的位置。陆费墀因编纂四库全书有功,逐次晋升至二品的礼部左侍郎。也因四库全书校对疏漏,先后因遗失底本、毛奇龄“清师下浙”、李清诸史同异录、纪昀

20、复核明末史子集四个事件受到处分,最后一次处分断送了他的仕途。而乾隆对陆费墀的态度,也从最初的青眼有加、火箭提拔,到四库全书校对虽有过失、乾隆表示不予追究,到陆费墀遗失底本、乾隆已对其产生不满,到因四库全书屡屡出错而痛批“竟如此荒谬”“竟像是没长眼睛”。当乾隆对陆费墀的定性加上与于敏中结党营私及借编书之名行牟利之实这些元素时,陆费墀的悲剧结局就已经注定。最后,正是因为这两条与四库全书萦绕的猜疑,陆费墀遭革职,郁郁而终后又被抄家。编纂四库全书无疑是一件辉煌的文化盛事,但陆费墀的悲剧人生让我们窥见这件盛事下的阴影。四库全书凡8亿字,作为总校官,陆费墀必须反复通读,这份工作量不可谓不恐怖,有疏漏也在所

21、难免。陆费墀在编纂过程中究竟有没有结党营私,有没有收受贿赂、谋取私利,如果有又是如何做到的,我们今已无从知晓。但乾隆对这方面的猜疑萦绕始终,既说明了他作为帝王天然的不信任感,也说明了乾隆朝官员无处不贪、无人不贪已成一种风气。同时,通过毛奇龄“清师下浙”、李清诸史同异录、纪昀复核明末史子集,我们又能看到乾隆朝的思想钳制,不能容忍丝毫违禁甚至有违禁嫌疑之语。注释庆桂.国朝宫史续编:卷46M.出版信息不详:363.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13M.出版信息不详:148-149.严辰.桐乡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517-5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

22、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七三,页一六。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九七,页二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二,页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九,页一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三,页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五一,页三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

23、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三,页一。k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一七,页一四。l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一六一,页一五。mn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八二,页一八。o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八二,页一九。p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二八七,页三。q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九,页二七。r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三一六,页一。s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编数字化文献大清历朝实录清高宗实录卷一三六五,页一二。1032023.7(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