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事故处置讲座 交通事故,也称车祸,系指铁路、公路交通事故,包括覆车、碰撞以及车体和车载物品爆炸等原因而引起的事故性灾难。 自1899年美国纽约发生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压死人的事故以来,全球已经有2000多万人死于车祸,受伤者达5亿多人,损失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世界每年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超过50万人,伤、残者达1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美元。在我国,车祸问题亦非常突出,近年来平均每天约发生车祸十几起,死亡100多人。一、主要特点及对抢救行动的影响(一)主要特点1.成因多样车祸大多属于人祸,其成因与空难、海难相比虽要简单一些,但其种类要多得多。从车祸资料上分析,造成祸的原因大
2、致有以下几种:(1)调度失灵火车固定于轨道行驶,被公认是最安全的运输工具,但车祸仍然频繁发生。调查结果表明,火车发生车祸的主要原因是信号系统失灵,调度混乱。1917年12月12日,法国东南铁路线上有两列火车对向运行,由于指挥系统失灵,两车均未接到会让的指令,结果在法国莫丹地区猛烈相撞,造成毁灭性颠覆事故,死亡543人。(2)路况恶劣由于一些公路、铁路设施不完善或年久失修而造成车祸。如1988年10月12日,陕西咸阳汽车公司的一辆大客车行驶在乾县城外的公路上,由于公路狭窄,路边水渠没有防护桩,加上渠岸泥土松软等原因,在会让迎面来车时,跌入水渠并爆炸起火,死亡43人。又如1988年7月8日,一列旅
3、客快车从印度南部的长纳塔克邦首府班加罗尔开往喀拉拉邦首府特里凡特琅,在驶入马什塔穆迪湖大桥时,桥身骤然断裂,12节车厢坠落在610米深的湖中,造成200多人死亡。(3)违章操作主要指因驾驶员违章操作而造成的车祸。1988年,辽宁省大洼县一辆满载民工的大客车在铁路道口抢道,与298次直快旅客列车相撞,当场死亡46人,火车翻倒车厢1节、脱轨3节。1988年4月30日,在山西省交城县公路上,一辆载有89名春游学生的大客车,由于驾驶员违章操作,在陡坡弯道上放开空档滑行,使车辆失控,迎头撞于山崖,全车除8人无恙外,死亡31人,重伤32人,轻伤18人。(4)气候原因因气候原因如大雾、暴雨、冰雪等,致使视度
4、不良、路面打滑而造成的车祸。1985年1月11日,西德的高速公路经过连续10多天严寒风雪袭击,路况极差,当日下午又是浓雾弥漫,致使高速公路发生车辆连锁碰撞爆炸,毁55辆,亡11人,伤41人的事故。英伦敦是有名的雾都,其高速公路发生连续撞车事故居高不下。 此外,还有因驾驶员酒后驾车、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车辆故障失控、油罐车自燃自爆、车厢内失火及车体内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等原因造成的车祸。2.频发率高 车祸尤其是公路车祸,从世界范围讲,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世界每年平均1万人有1人死于车祸,每1000辆汽车中有1辆撞死人。随着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交通负荷日益繁重,车祸问题也将日益突出。有人估算,进入
5、21世纪,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将达100万人,伤残数将达3000万人。因此,加强对车祸救护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车祸发生次数虽多,但因其个案死亡人数较少,不像空难、海难那样规模巨大,故造成的社会影响没有空、海难严重。3.连锁性强 车祸危害具有很强的连锁性,不仅车辆本身可能车毁人亡,还可能殃及四邻,祸及无辜。车辆发生碰撞或覆车,其油箱和燃气机及车载燃爆物均有可能产生爆炸,而且威力大、势头猛,对其附近的车辆、设施都会产生连锁祸害。如1978年7月11日,西班牙的一辆液化石油气罐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爆炸,气浪将火焰射向四方,引燃了前后100多辆汽车,还烧着了路边的丙烷储存罐,当场烧死150人,烧
6、伤100多人。又如1950年5月25日,美国芝加哥市的!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与一辆载有8000加仑汽油的油车相撞,引起满街大火,8幢住宅楼被烧毁。车内乘员也因失事地点的一些因素而遭受连锁祸害。1987年12月22日,我国重庆市永川汽车运输公司一辆乐山牌大客车在泸县玄滩区境内坠落山崖,先是摔到60米深的岩崖下,再掉落到水塘中,车上人员先是被撞昏,继而又遭水淹,造成30人死亡,10人重伤,24人轻伤。另外,车祸发生后,有的不可法分子往往趁火打劫,哄抢财物。如1887年8月10日,美国一列载有600名乘客的火车因木桥断裂坠入沟中。车祸发生后,车上的扒手、小偷肆无忌惮地哄抢财物,有的还互相厮杀,从而造
7、成更多的伤亡。4.影响面大车祸的社会影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车祸导致交通中断,影响正常的营运秩序,并由此而引发社会和经济问题。如1982年7月31日,法国博内市高速公路上一辆长途客车失去控制,不仅先后撞击了两辆小轿车和一辆大客车,导致50多人死亡,还使高速公路中断交通数小时之久。如果发生铁路车祸,交通中断的时间将更长,经济损失也更大。而且,对车祸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二是境外乘客越来越多,容易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1988年3月24日,上海市郊发生一起火车相撞事故,造成64名日本乘客伤亡,惊动了中日两国总理。日本海专门设立了处理事故总部,并派出外务省政务次官滨田二郎一行
8、来华处理善后事宜,双方仅就赔偿金额问题,就经过了长达8个月的谈判。 三是对受难者家属打击大。由于车祸发生突然,而且大多又属人为因素所致,往往给受难者家属造成精神创伤,有的甚至一时难以接受车祸造成的现实而引发失常行为。而且,车祸频发还会引起社会舆论,并导致对人们交通运输失去信赖。(二)对抢救行动的影响1.机动容易受阻 车祸发生后,往往会引起人员围观和交通阻塞,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甚至可能因此而引发新的车祸,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抢救力量的快速机动和投入。2.险情隐患突出 车祸发生后,往往会潜藏多种险情隐患,如车体内的油箱、机具以及车载危险品,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而再生灾祸,稍有不慎,都可能危及抢救人员的生
9、命安全。3.抢救作业复杂车祸救护,是一场紧张而又复杂的救援行动。车祸发生后,现场秩序混乱,影响和妨碍抢救作业的实施;抢救爆炸或失火性车祸,既要灭火救场,又要救人救物;既要紧急抢救,又要慎密排险;既要快速救助人员,又要认真清理货物,还要防止哄抢。使抢救作业显得比较复杂困难。二、处置程序与措施(一)接警调度,赶赴现场准确迅速受理报警,问清事故发生路段、车辆数量、人员伤亡和运载物资等情况。迅速调出责任区中队,根据事故情况,视情调出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和临近中队到场增援。及时与110指挥中心和120救护中心联系,请求协同配合携带特殊装备器材,如液压扩张器、液压剪、无齿锯、躯体固定气囊、担架等救护设备。必要
10、时调集牵引、起重等车辆到场尽可能地迅速和安全地赶到事故现场是指挥员和驾驶员的责任。在此行动阶段,指挥员要将行动预案放在手边,必须在开始行动时按照预案实施。首先,他要保证他的人员毫无延迟地到达现场。要重新询问调度员以确认现场的位置或地址和有关的事故信息,准确的现场位置能够节省宝贵的时间,这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在这些生与死的竞赛情况下。驾驶员应该熟悉道路和交通的状况。处置预案中应该有可选的相应路线。向已到场的中队询问交通情况,以获得最佳赶赴路线,可时本队到场的行动更为迅速。指挥员应该知道赶赴现场的灾害事故的类型和级别。例如,是一个普通战斗编队,还是一个特殊战斗编队,或有高级指挥员带队?第一出动为普通
11、战斗编队必然是涉及有汽油、原油、液态流体、或抢险救援的灾害事故。特殊中队编队配备有升降平台和云梯,可处置高架道路或车辆越过路岸的事故,且能提供便携消防梯。在部队开进沿线的主要道口或集镇设立交通调整哨;对车祸现场进行警戒,并疏导围观人员,查明灾情,并确定救助方案,进行交通疏导或交通管制。消防车到场停位的确定。如果事故车辆着火,消防车的停车位必须在最有效地控制火势的位置。如果无火,消防车的停车位应在预案确定的位置或避免汽油和其他燃料油流淌下方位置。在特殊编队的云梯或举高平台不需要时,其车辆不应停靠在堵塞救护车或其他救援车的通道,且应保护在现场的其他战斗车免受随后的交通影响。事故现场对于救援人员来说
12、是相当危险的区域。处置交通事故至少有两辆消防车到场,其中一辆进行处置,而另一辆应停在交通道上亮着警灯,以保护正在处置的人员。在场的器材都应闪着警告灯,防范后续可能冲撞驶来的车辆。许多救援者就是因后续车辆冲入现场,造成了重伤或死亡。控制事发现场。消防队到位后,应迅速会同地方有关人员对车祸地区进行有效控制。一是建立警戒,驱散围观人员。二是强化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三是严格看管人员和物资,防止发生哄乱。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隔离围观群众,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若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外泄,现场警戒的范围需据据侦检情况确定。(二)判断情况,制定方案 交通事故发生后,因待救者的情况各异,一般会被夹
13、在车内或被压在车下。因此,救助气垫、移动式卷扬器、撬棍、液压式救助器具、无齿锯等器材被广泛使用,对展开救助行动有着很大的帮助。 发生多辆汽车交通事故或电车、列车脱轨、翻倒时,现场会相当混乱,这时,救助队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判断事故性质。为厂不发生火灾及二次交通事故等灾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向救人措施,特别是受伤者较多且处于瘫倒或重伤时,尤其不可忽见。到达现场着手救援前,消防人员应及时查明和核实事故情况。应采用询问现场有关知情人和实地侦察的方法,了解和掌握现场如下情况:1、被困、伤亡人员数量和位置。2、油箱燃烧爆炸的可能,是否需要水枪冷却保护。3、救人需要破拆的情况,以及破拆的途径
14、、方法等。4、现场可能的化学危险物品泄漏情况。5、现场可利用的救援条件。了解和掌握情况后,制订救援方案。 (1)首先,确认现场情况,判断事故性质; (2)确认待救者人数,观察伤员的程度、受伤部位,确定最佳的救助手段; (3)判断切割什么部位或采用撬开、扩张、夹合、引拉等是否有效,并且准备好器材; (4)要得到现场的警察疏导交通及交通事故处理人员的协助; (5)在交通事故现场进行作业时,应注意防止二次交通事故的发生。方案中,要对施救人员分工,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指挥员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大致编组和概略分工,并迅速组织展开抢救作业:(1)警戒小队,主要负责维护秩序,看管人员和物资,并控制现场
15、。(2)排险小组,通常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清除潜藏的灾害隐患。(3)救护小组,主要负责抢救车内乘员和物资。(4)遗物收置小组,主要任务是收集遗物,搞好登记统计和移交。展开抢救时,应对车祸地域进行简易划分和标示,以免救护行动交叉而产生忙乱。一般可划分为人员看管区、伤员救治区、遇难者尸体停放区和遗物堆放区等。 划定工作区域。车辆事故的处置方案应该包括救设置援人员的工作区域。其中有一个工作区域为处置区仅允许救援人员进入,其他邻近区域作为预备区,用于支持人员和装备器材保障的区。区域设置时,要考虑到为后续救援车和救护车进入提供通道。救援车辆必须尽可能地靠近现场。有些救援车在器材箱内装有有限数量
16、的水带和救援工具。在确定救援车停位前,要考虑到现场放置救援绞盘、支架和照明器材的位置需要。第一到场的指挥员,一到场就应根据现场处置工作的需要确定所需的力量的数量。如果第一出动力量不足,必须立即请求增援力量。 制定方案时要注意的事项: (1)车祸发生后,应严格加强交通管理,必要时,应建议地方有关部门紧急关闭交通线,防止其它车辆拥入相撞或严重堵塞交通。 (2)抢救时,应组织人员保护好外围现场,以便交通部门判明事发原因和车祸性质。 (3)车祸地点如靠近危险地域,应对周围的地形进行勘察,察看是否有滑坡、地层下陷和高压线杆倒落等情况,并固定车体,以免造成车体滑落或翻车。 (4)对未受伤或轻伤的乘客要集中
17、管理,防止扰乱救护秩序,对闻讯赶至的受难者家属要派人做疏导和解释工作。(三)排除险情,及时救生排险小组迅速对车体内的发电机、燃气机、电路、油箱、火炉等一切可能爆炸和引发火灾的隐患进行消除,以免再生灾祸,例如: (1)用喷雾水冷却事故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2)对事故次生的化学事故,应采取关阀断源、器具堵漏、稀释降毒、筑堤导流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并按化学危险品性质处置事故。对周围的地形进行勘察,对可能因车祸造成的山体滑坡、地质下陷、隧道倒塌、桥梁断裂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防患措施或进行防患标示。当车体
18、处在悬崖、斜|坡或其它不稳固的位置时,应对车体进行固定,防止车体滑落翻倒。固定方法有三种:(1)用就便器材顶,如木棍、三角木、砖块等顶住车体支架和轮胎。(2)用铁丝将车体与大型固定物体连接。(3)用大型机械将车体拉住。在控制险情和确定被困者或伤员所处部位及其分布后,及时实施救人。例如,使用液压切割、扩张等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救助;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瞳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发生火灾。救护伤员是车祸救护的主要任务。救护时,应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危重伤员,应先抬离车体,再进行救治;对于被车体或其它器
19、具挤压的人员,应采取锯、割、撬、搬等方法,先排除障碍,再将其救出;如车体着火时,应边灭火边救人,并迅速对未着火的车厢进行隔离和防护;如|因爆炸引起隧道倒塌并压住车体时,更应集中力量救护受伤人员。(四)现场医疗急救,安排转送对重、危急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为提高交通事故中受伤人员的生存率,拯救人员必须了解交通事故拯救的原则和处置受伤人员的黄金时间。人员受伤20分钟内应得到及时的包扎及紧急处置,若处置及时、得当则可延缓送医院的时间,将伤员送往医院时就不必太着急。将伤者在1小时内送到医院救治是非常重要的,超过1小时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在确保伤员的基本安全
20、后,应使其尽快接受紧急医疗救护,而紧急医疗救护应与拯救工作同时展开。在破拆和解救被困人员的时候,紧急医疗救护人员应视情同时进行稳定伤势的紧急医疗处置,包括必要的包扎和骨折处的固定。(五)清理现场,移交归队当人员、物资全部救出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1)搞好登记统计,核实人数,查明死者身份,列出遗物清单。 (2)清除因车祸引起的路障,抢修遭破坏的路段,指挥疏导滞留车辆通行。 (3)与地方有关部门进行遗物移交,并协同地方组织遗物和死者遗体后送。 (4)留守人员看管车体,防止不法分子窃拆车体零件。 (5)协同交通部门对车祸现场进行勘察,查明事发原因。(6)对车祸地域进行卫生防疫,
21、并进行洗消和清理。三、救援方法(一)救人脱险 交通事故中时有汽车相撞后安全气囊未打开的情况,此时消防员的救援行动就要格外小心。新加坡的消防员就曾有过在援救肇事汽车内的受伤人员时被突然打开的气囊撞成重伤的教训。应先将为气囊供电的电池线路断开,30秒后没有气囊突然打开击伤救援人员的危险后再实施救援,或用一结实的袋子将方向盘紧紧包住,这样即使气囊打开也不会伤人。救人时不要一味强调破拆,有时只需简单地扳动把手、将被困人员的座椅向后移动即可将人员救出。 1人员被挤夹在车内时 (1)车辆变形不大时,可用手将车门打开; (2)使用橇棍等工具将门撬开; (3)使用救助气垫和液压式救助器具将车门打开; (4)使
22、用无齿锯、空气锯等器具切断车门的合叶等部位,有燃料泄漏时,注意不要引发燃料起火。 2人员夹在坐席内时 (1)使用坐席的调整杆,移动坐席; (2)取下可卸的坐席; (3)用液压式救助器具将坐席与其他相连部位拉开; (4)进行切割作业时,在紧靠被夹住的待救者旁边,切割容易切断的部位。 3人员被夹在事故车辆之间时 (1)当事故为小型车辆时,队员们之间要相互配合,将车的前部或后部稍微移动(向车道方向); (2)放掉被夹人员相反方向的轮胎内气,以扩大间隙; (3)使用液压式救助器具制造间隙,在适当的部位设定支撑点, 运用移动式卷扬器牵引事故车辆; (4)用吊车移动车辆。 4人员被压在事故车辆下面时 (1
23、)拉上手制动器,特别是在倾斜地面上,应防止车辆移动; (2)使用千斤顶将车辆的前部或后部顶起,制造间隙; (3)使用液压式救助器具,将车体或车轮分开。 5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待救者的情况,鼓励待救者增强信心。 (2)在救助行动中,注意不要给待救者造成痛苦。同时,给待救者盖上毛巾等,防止被火花灼伤。特别注意不使待救者在事故车辆受到撞击或者在某部位加力时,产生反坐力的伤害。 (3)认真检查后再操作救助器具。 (4)受伤人员较多时,要明确本队队员的任务,同时,寻求其他中队的协助,保证灾害现场的救助行动顺利进行。(二) 生命医疗急救 救人脱险后,如果受伤者处于昏迷、停止呼吸和脉博时,必需及
24、时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它对呼吸和循环进行有效的人工支持,保证对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供氧,可明显地提高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抢救存活率。 复苏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 复苏开始时间(分钟)复苏成功率%1601-2452-427620 现场心肺复苏的顺序: 判定反应如无反应进行呼救,放好体位; 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颁法; 判定呼吸进行看、听、试;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频率:80-100次/分; 口对口呼吸频率:12次/分;按压/吹气按压频率单人操作15:280-100次/分双人操作5:180-100次/
25、分1.判定(1)判定反应 当发现有人倒地,战斗员应迅速判定伤员是否丧失意识和有无任何外伤。战斗员可轻摇伤者或轻拍其肩膀,并大声问喂!你怎么啦?的方法,判定有无反应。摇动伤员不要摇动其头部或用力过猛,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外伤。如无反应,表示已丧失意识,应立即呼救,并将伤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四肢平放,使伤者处于适宜作心肺复苏的位置,同时通知就近医院。(2)判定呼吸为了判定伤员有无自主呼吸,战斗员应在保持伤者气道开放的情况下,用耳部贴近伤者口、鼻,注视胸部,进行看、听和试(见图)。看一一观看胸部有无起伏;听一一聆听呼气时有无气流的声音;试一一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气流。这一判定过程应在3-5秒钟内完成
26、。(3)判定循环 判定伤员有无脉搏的最可靠最简便迅速的有效方法是试测颈动脉有无搏动。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旁和大肌带之间的沟内。战斗员用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姿势,将另一只手的二个手指放在伤者的喉结部位,然后将手指滑向颈部气管旁和大肌带之间的沟内就可测试到颈动脉的搏动。测试颈动脉(见图)。 但在试测颈动脉时,应轻轻试测一侧脉搏区,避免用力压迫动脉。由于脉搏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而快速,因此试测时间需5-10秒。如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断心搏已停止或已有心室颤动。复苏行动应立即开始,应避免消耗时间扪试挠动脉或听心脏有无搏动,以免延误复苏。2.开放气道 心肺复苏成功的最关键是立即开放气道。
27、昏迷伤者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舌肌缺乏张力而松弛,舌根向后下坠,堵塞气道,会厌也堵住气道人口,造成上呼吸道阻塞(见图)。 通常使用开放气道的方法有仰头抬颏法和托颌法。(1)仰头抬颏法 伤员仰面躺平。战斗员位于伤者肩部,站或跪着,用近伤者头部的手放在伤者前额上,手掌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伤者的颏下将颏部向上抬起,使下面的牙齿接触到上面的牙齿,从而将头后仰,开放气道(见图)。 (2)托颌法 伤员仰面躺平。战斗员站或脆在伤员的头部,两肘关节支撑在伤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放在伤员的下颌两侧,以食指为主,将下颌角托起(见图)。 3.救生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战斗员用
28、仰头抬颏法保持伤者气道畅通,同时用放在其前额上的拇指和食指捏紧伤者鼻孔,以防止气体从伤者鼻孔逸出,然后深吸一口气摒住,用自己的嘴唇包绕封住伤员微张的嘴,作两次大口吹气,每次1-1.5秒,然后迅速松手,同时观察伤者的胸部起伏情况和测试有无气流见图)。 吹气后自己应吸气一次。每次通气量为800毫升,一般不需要超过1200毫升,气量过大和吹入气流过速反使空气进入胃部引起胃膨胀。(2)口对鼻人工呼吸 伤员有严重的下颌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密封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战斗员用一只手放在伤员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其下颌并使口闭合。战斗员作一深吸气,用嘴唇包绕封住伤员鼻孔
29、,再向鼻内吹气,然后战斗员的口迅速移开,让伤员被动地将气呼出。4.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术) 胸外按压是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部,这种按压可使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并对心脏产生直接压力,提供心、肺、脑和其他器官血液循环。 实施胸外按压时应让伤员仰面平卧,如头部比心脏高,将影响流向头部的血流量。另外在伤员的背部垫上与比身体稍宽些的硬板,使身体其他部位处于水平位,必要时可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人工循环血流量。 (1)按压的正确部位 按压部位正确,可保证按压的效果,并可防止胸肋骨骨折和各种并发症。按压时手的正确位置规定如下: 战斗员右食指和中指沿伤员肋弓上移至胸骨下切迹(肋弓与胸骨接合处)。 中指置切
30、迹处,食指紧靠中指,起定位作用。 用战斗员左手的掌根部紧靠前一手指。 然后,将定位用于叠于另一手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见图。 (2)按压的正确姿势 正确的按压部位确定后,将第一只手从切迹处移开,叠在放于胸骨下半部的手背上,使双手相叠,以加强按压力量。 手指可以伸直或相嵌交错,但手指必须翘起,离开胸壁,不能放在肋骨上,否则会使肋骨骨折和肋骨软骨分离。 战斗员应处较高的位置,腰部稍弯曲,上身略向前倾。双肩位于自己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垂直于按压位置上方,从而使胸外按压的每次压力均直接压向胸骨。 对一般正常成人,胸骨向下压陷3.8-5厘米,可使收缩期血压峰值超过100mmHg。按
31、压深度不够则效果不好。神志丧失伤员的胸部比清醒者松弛得多,因此压陷3.8-5厘米并无困难。按压时,切忌用力过猛,以防胸、胁骨骨折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 压陷3.85厘米后,应立即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其正常位置,让血液回流人心脏。 每次按压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也不要在按压中途挪动手的位置,以保证按压的掌根始终在标准的按压部位上。 (3)胸外按压频率 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因为较快的按压可以增加脑和心脏的血流,取得有效和理想的按压/放松时间。放松时间应与按压时间相等,各占50%。5.单人复苏操作 单人复苏操作能有效地维持适当的循环和通气,因此现场抢救的非专业人员必须学会单人复苏操
32、作。步骤如下: (1)开放气道 判定无反应呼救放好患者体位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2)救生呼吸 判定无呼吸两次吹气 如吹气不成功调整头部位置或清除异物再行两次吹气测试颈动脉。 (3)人工循环 判定无脉搏开放气道两次吹气以每分钟80100次的速率按压15次按15:2重复四遍。 (4)再判定 作四遍按压和通气后用5秒时间试测颈动脉如无反应继续按15:2重复,直至救护车到场后交给医护人员为止。6.双人复苏操作 就是由两名战斗员相互配合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抢救时,一人位于伤员头部,保持气道开放、进行人工呼吸,试测颈动脉,以判断胸外按压是否得当,判定伤员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此判定应在双人复苏1分钟后,停止胸外按压5秒钟时进行);另一人位于伤员身旁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通气比例为5:1,即连续作5次胸外按压,再作1次人工呼吸。 若需要替换人员时,应在按压5次,吹一次气后;由另二人进行按压5次和吹气,这一接替过程仅需5秒钟。两人操作应配合默契,自始至终,不应有半途而废的思想,只有在医生的判定下,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