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工程硕士研究生课讲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前 言一、课程提纲 第一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 第二章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关键问题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第三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范畴与工作程序 第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因素与服务水平评价因素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与规划布局 第六章 我国各层面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第七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序与运营管理 第八章 城市基础设施科技动态与规划建设发展趋势二、课程综述 (一)学习的目的与意义1、掌握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构成与功能2、了解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关键问题与基础设施面临的问题3、把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4、了解
2、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5、了解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因素6、掌握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合理布局的要点7、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序和管理体系8、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科技状况与规划建设发展趋势9、探索当前我国各层面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对策10、提高学员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二)授课方式1、课堂讲授基本理论与实例剖析相结合2、研究生课堂专题交流3、课堂师生提问交流 (三)考核方式1、撰写一篇具有针对性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学术研究论文(60分) 2、下学期课堂考试(40分) (四)课程论文撰写范围 1、从你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谈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布局的相互关系,
3、介绍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从交通、给水、排水、供电、防灾、供热、通信、环卫等单个专业方面介绍)2、从你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3、从你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介绍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分析确定这些标准的依据。4、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级差的影响,提出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建设的对策和建议。5、请举例说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促进房地产健康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6、请分析你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以及你个人对近期和未来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的建议。
4、7、在当前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合理配置和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和城镇群体以及城乡的协调发展。 8、从你所在城市或熟悉的城市,谈城市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9、分析社区(或居住小区)安全和智能化管理对社区(或居住小区)空间布局,建筑群体组合的要求和影响;并举例你认为相适应的社区(或居住小区)合理布局和建筑群体合理组合。(需图文并茂)10、从社区(或居住小区)物业管理角度,提出社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合理分布的方式和措施。 11、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如何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12、如何开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渠道,提出合理的运行管理方式。 注:请撰写者在论文上注明学号、
5、本科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所在城市(市、县)、现工作单位和从事工作,联系电话和信箱。 第一章 城市基础设施的范畴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分类 (一)我国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分类1、我国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为: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我国广义的基础设施分为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1)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分类简图(2)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分类简图(二)我国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分类我国城市建设中提及的城市基础设施,即为城市人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也称常规的城市基础设施。我国常规的城市
6、基础设施分类简图如下:(三)国外广义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分类世界各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看法各不相同,多数经济学家将基础设施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是为物质生产过程服务的有关成分的综合,是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直接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社会性基础设施是为居民的生活和文化服务的设施,是通过保证劳动力生产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条件,而间接影响再生产过程。1、美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分类美国的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为公共基础设施,即为政府直接拥有,可予租凭由政府管理,能形成长期受益与费用流动的固定资产。分为公共服务性和生产性基础设施。2、前苏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分类(1) 生产基础设施即用于为
7、生产服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一切项目。(2) 社会生活基础设施即为满足全体居民在生产过程之外所需要的众多项目。(3)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即一系列保证市政事业管理过程的机构。3、德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与分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是发挥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各项功能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是所有的基本物质结构、制度和传统,以及一个社会可获得的人力资源的总和。”基础设施分为物质性基础设施、制度体制方面的基础设施、个人方面的基础设施。(1) 物质性基础设施为直接或间接由政府机构提供和管理的,为国民经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提供一般性服务的建筑物、构筑物和体制网络。(2) 制度体制方面的基础设施
8、是所有成文或不成文的法律、行政管理的条例和规定,规划发展的原则,以及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3) 个人方面的基础设施是直接或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的人力资本。二、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一)城市交通工程的构成与功能1、 城市航空交通工程(主要有城市航空港、市内直升机场及军用机场等设施) 2、城市水运交通工程(分为海运交通和内河交通)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市际铁路、市内轨道交通)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分为公路与城区道路交通)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交通工程航空交通工程城市航空港快速、远程运送客流、货物市内直升机场市域内便捷、中远程运送客流、货物紧急抗灾、抢险、消防、
9、医疗救护旅游交通军用机场(军民两用机场)区域性军事战略、防卫(起到城市航空港作用)水运交通工程海运交通工程市际对外近、远海客运和大宗货物运输城市近海、海岸旅游内河水运交通工程(包括湖面)城市内外江河、湖泊客运慢速、大宗货物运输;旅游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市际铁路交通工程城市陆地对外中、远程客运和大宗货物运输市域旅游交通市内轨道快速、准时、大运量运载城市客流城市道路交通公路交通市际陆地对外中、近程客运、货运输市域旅游交通城区道路交通市内陆上日常客货交通运输(二)城市给水工程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
10、殊情况下为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功能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2、净水工程净水工程包括城市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等设施。功能将原水净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并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3、输配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包括从净水工程输入城市供配水管网的输水管道、供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水量、水压的高压水池、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设施。功能将净水保质、保量、稳压地输送至用户。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给水工程取水工程城市水源 (含地表水、地下水)为城市提供足够的水源取水口、构筑物及提升、输送设施将原水取、送到城市净水工程净水工程自来水厂将原水净
11、化处理成符合城市用水水质标准的净水清水库调节用水量变化;贮存消防用水二级泵站等输送净水的设施调整一、二级泵站流量差加压输入城市供水管网输配水工程供配水管网将净水保质、保量、稳压地输送至用户调节水量、水压的高压水池、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设施用于增加输水管中管网压力保证处理后的水送至用户用于增加管网高峰时间水量(三)城市排水工程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雨水排放工程有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排涝泵站、雨水排放口、水闸、堤坝等设施。功能及时收集与排放城区雨水等降水,抗御洪水、潮汛水侵袭,避免和迅速排除城区积水。2、城市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站)、污水管道、污水检查井、污
12、水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等设施。功能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综合利用、妥善排放处理后的污水,控制与治理城市水污染,保护城市与区域的水环境。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排水工程雨水排放工程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及时收集与排放城区雨水等降水抗御洪水、潮汛水侵袭避免和迅速排除城区积水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污水处理厂(站)污水管道检查井提升泵站排放口等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综合利用、妥善排放处理后的污水控制与治理城市水污染保护城市与区域的水环境(四)城市供电工程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电源工程城市电厂是专为本城市服务的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站)、核能发电厂(站)、风力发
13、电厂、地热发电厂等。区域变电所(站)是区域电网上供给城市电源所接入的变电所(站),通常是110kV及以上电压的高压变电所(站)或超高压变电所(站)。功能自身发电或从区域电网上获取电源,为城市提供电源。2、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城市输送电网工程包括城市变电所(站)和从城市电厂、区域变电所(站)接入的输送电线路等设施。城市变电所通常为10kV及以上电压的变电所。功能将城市电源输入城区,并将电源变压进入城市配电网。 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供电工程电源工程城市电厂(火力、水力、核能、风力、地热)为城市供电区域变电所(站)用以从区域电网上获取电源输配电网络工程输送电网城市变电所(站)将电源变压进
14、入城市配电网输送电线路将城市电源输入城区配电网高压配电网直接为高压电用户送电低压配电网直接为用户供电(五)城市燃气工程的构成与功能1、燃气气源工程包含煤气厂、天然气门站、石油液化气气化站等设施。功能燃气气源工程具有为城市提供可靠的燃气气源的。2、燃气储气工程包括各种管道燃气的储气站、石油液化气的储存站等设施。功能储存燃气,满足与调节城市用气需求。3、燃气输配气管网工程包含燃气调压站、不同压力等级的燃气输送管网、配气管道。功能升降管道燃气压力,便于燃气远距离输送,或由高压燃气降至低压,向用户供气。 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燃气工程燃气气源工程煤气厂制城市煤气天然气门站收集当地或运距离输
15、送来的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气化站供应气化石油气燃气储气工程储气站调节城市日常和高峰小时管道用气石油液化气储气站满足液化气气化站的供气需求满足城市石油液化气供应站的需求燃气输配工程燃气调压站、输送管网、配气管道升降管道燃气压力远距离输气或降压向用户供气(六)城市供热工程的构成与功能 1、供热热源工程城市热电厂(站)以城市供热为主要功能,供给高压蒸汽、采暖热水等。区域锅炉房是城市地区性集中供热的锅炉房,主要用于城市采暖,或提供近距离的高压蒸汽。2、供热管网工程包括热力泵站、热力调压站和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管道、热水管道等设施。功能热力泵站主要用于远距离输送蒸汽和热水。热力调压站用于调节蒸汽管道的压力。
16、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供热工程供热热源工程城市热电厂(站)提供近距离高压蒸汽供给高压蒸汽、采暖热水区域锅炉房用于城市采暖提供近距离的高压蒸汽供热管网工程热力泵站远距离输送蒸汽和热水热力调压站调节蒸汽管道压力输送管道输送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与热水(七)城市通信工程的构成与功能1、城市邮政工程有邮政局所、邮政通信枢纽、报刊门市部、售邮门市部、邮亭等设施。功能快速、安全传递城市各类邮件、报刊及电报等。2、城市电信工程设施从通信方式上分有线电话和无线电通信两部分。功能收发、交换、中继,传送电信信息流。3、城市广播工程从发播方式上有无线电广播和有线广播等两种。功能制作播放广播节目,传递广播信息
17、给听众。4、城市电视工程从发播方式上分为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含闭路电视)。功能制作、发射电视节目内容,以及转播、接力上级与其他电视台节目。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通信工程邮政工程邮政局所经营邮件传递,报刊发行,电报及邮政储蓄等业务邮政通信枢纽收发、分拣各种信件电信工程电信局(所、站)各种电信量的收发、交换、中继广播工程广播台站工程创作并播放广播节目电视工程电视台(站)制作、发射电视节目内容转播、接力上级与其它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八)城市防灾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城市消防工程 有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等设施。 功能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
18、失。2、城市防洪(潮、汛)工程有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洪闸、防洪闸、排涝泵站等设施。功能抗御洪水和潮汛的侵袭,排除城区涝灾,保护城市安全。3、城市抗震工程加强建筑物、构筑物等抗震强度,合理布置分布避灾疏散场地和道路。4、城市人民防空袭工程(简称人防工程)有防空袭指挥中心、专业防空设施、防空掩体工事、地下建筑、地下通道及战时所需的地下仓库、水厂、变电站、医院等设施。功能提供战时市民防御空袭、核战争的安全空间和物资供应。5、城市救灾生命线系统工程由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以及给水、供电、通讯等设施组成。功能提供医疗救护、运输以及供水、电、通讯调度等物质条件。 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19、 能城市防灾系统消防工程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失防洪(潮汛)工程防洪(潮汛)汛堤防洪抢险、兼作城市道路载洪沟防止山坡径流到处漫流,冲蚀山坡排洪渠道排放洪水分洪闸确保下游城市安全防洪闸防止因潮水顶托,河道泄洪能力受阻泄洪闸挡住外部洪水,防止淹没,及时排泄堤内洪水排涝泵站排除城区涝灾,保护城市安全抗震工程设施加固加强建筑物、构筑物等抗震强度提供避灾疏散场地和道路人防工程防空指挥系统负责防空警报;指挥专业防空设施负责战时的救援与抢险防空掩蔽体保护战时、灾时人身安全地下建筑、地下通道、地下仓库、水厂、变电站、医院战前城市人口疏散战时、灾
20、时地下救护生存空间供平时地下商业、娱乐、交通(九)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主要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功能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清洁市容,净化城市环境。工程设施构成部分主要设施功 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等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环境卫生管理设施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场、公共厕所等清洁市容净化城市环境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相互关系 (一)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城市交通、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
21、通信、环境卫生、防灾等各项工程是城市建设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体系。配置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仅能满足城市各项活动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带动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设施系统的关系城市交通工程为城市提供客流交通和物资运输条件,也为城市各专业工程设施的建设提供各种设备、材料等物资运输条件。城市道路是联系各项工程设施的纽带,是城市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等工程管线敷设的载体。 (三)城市其他各设施系统的相互关系为了城市工程设施的综合利用与管理,在保证设施安全使用与管理方便的前提下,有些设施可集中布置。城市给水工程与排水工程组成城
22、市水工程系统,不可分割。城市供电工程设施与通信工程设施必须有相应的安全距离。易燃、易爆设施工程、管线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四)城市各类工程管线综合的关系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根据各种工程管线的使用、安全、技术、材料等因素、综合合理地布置各类工程管线、既保证本专业工程管线衔接,又便于各专业系统工程管线彼此交叉通过。 第二章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关键问题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合理确定城市建设标准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城市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1、城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1)人均GDP(2)人均国民收入(3)城市人口(4)城市人口就业率2、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指标 (1)义务教育普及率(2
23、)适龄儿童教育普及率(3)医疗保险投报率3、城市建设用地标准(1)人均建设用地(m2/人)(2)人均绿地(m2/人)(3)人均公共绿地(m2/人)(4)人均各项建设用地(m2/人)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道路标准:城区道路网密度(km/km2)、道路红线宽度、路面材料(2)供水标准:人均综合用水量(升/人日),人均生活用水量、水质、水压、供水普及率(3)排水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程度,工业废水处理程度,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等级(4)供电标准:人均用电量、户均负荷(千瓦),电力线路敷设要求(架空线、地埋电缆等)(5)通信标准:邮政局所服务半径,电话号线普及率(号线/百人)(6)燃气标准:人均用燃气
24、量,燃气普及率(7)防洪标准:防抗多少年一遇的洪水(8)环卫设施标准:垃圾处理量、处理要求,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 公共厕所设置等(二)城市建设标准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的要求 1、城市基础设施种类配置要求2、城市基础设施负荷承载能力和要求3、城市基础设施运行质量要求4、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要求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区域城市体系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大运量快速交通设施配置与布局2、流域性城市水资源开发、保护与分配 3、流域性水利与防洪体系规划4、能源(供电、燃气)设施及廊道布局(二)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市(县) 域内综合交通(航空/铁路/水
25、运和公路)设施配置与布局2、市(县) 域水资源利用开发/保护与分配3、市(县) 域水利与防洪规划4、能源(电/燃气)设施及廊道布局5、固体废气物处理设施布局 (三)紧密城市间的空间协调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城市间交通设施布局协调2、水资源供给协调3、城市间防洪体系综合协调4、城市的能源(电、燃气、供热)设施协调(四)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城市(镇)空间协调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整合原则2、重新确定各组团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及相互协调3、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分布与网络型制三、城市规划结构形态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紧凑式城市规划结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确定各类城市
26、基础设施增容扩展的原则与方向2、确定城市水、能源的源头设施分布与保护措施(二)组团式城市规划结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确定各组团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2、确定各组团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结构与网络型制3、确定各组团水、能源的来源和源头设施的布局4、确定各类主要基础设施布局和廊道位置5、提高组团间基础设施供应的安全度(三)组合式城市规划结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协调各组合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总体布局与取源方向2、确定组合城市的基础设施优化利用的原则3、确定各组合城市本系统基础设施的相联方式4、提高组合城市基础设施供应的安全度(四)非同一行政区划城市的空间协调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明确与协调
27、城市基础设施的取源方向2、协调确定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与网络型制3、明确城市基础设施防护原则和措施4、联合制定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体制四、城市中心的功能完善提高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新辟城市中心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确定新城市中心基础设施与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关系2、确定新城市中心基础设施种类配置和标准3、确定新城市中心开发强度与基础设施容量的关系4、新城市中心的基础设施质量和安全度(二)改善提升旧城市中心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现有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增容的可能性2、研究新增城市基础设施种类与现有设施的衔接关系3、增加开发强度时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三)拓展强化城市中心与城市基础设
28、施的关系1、确定城市扩展新中心与旧城部分基础设施的相互衔接的可能性和衔接方式2、确定拓展部分基础设施种类的种类、配置和建设标准3、拓展部分的开发强度与基础设施容量的关系4、拓展部分对老城中心基础设施提出的要求5、拓展的新城市中心基础设施容量的安全度五、城市空间特色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 (一)滨水城市空间特色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防洪取水等设施的安全保障程度2、防洪取水等设施的多用性3、防洪取水等设施的景观要求4、交通组织与滨水活动的关系(二)山地城市空间特色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明确城市道路与竖向的关系2、城市给水网络型制的选择3、城市排水方式的选择4、城市工程管线敷设和技术要求(三)山水
29、城市空间特色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关系1、城市防洪、取水等设施的多用性、安全性与景观性2、城市道路系统与城市竖向的关系3、城市给排水设施网络型制的选择4、城市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和技术要求六、旧城保护与更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 (一)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1、城市消防通道与基础设施的配置2、城市防洪、排涝要求3、城市工程管线敷设方式(二)旧城人居环境改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1、交通的通达性与交通组织2、给水量和水质的保证3、污水收集与处理4、雨水排放与排涝5、电力、燃气质量保证6、通信便捷水平(三)旧城更新扩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1、道路拓展与交通组织2、防灾系统形成与完善3、给排水系统的
30、完善与保障4、能源系统的完善与保障5、环境卫生系统的质量七、特定环境下的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 (一)特定气候环境的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1、干旱地区的给水系统与消防系统2、多雨地区的防洪和排涝要求3、多雾地区的交通通达与安全要求4、特冷地区的基础设施保障与管线敷设要求(二)特定地质条件的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1、喀斯特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选址与管线敷设要求2、塌陷土地区的城市工程管线的敷设方式要求3、冲沟发达、滑坡地区的基础设施布置与管线敷设要求(三)特定人工环境的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1、地下设施对城市工程管线综合与敷设要求2、化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布置与管线敷设要求3、水利枢纽城市防洪
31、设施规划建设的要求【靠第二次射精来延时】猛男是第一次就可以做到20分钟以上,很多年轻人先射精一次,然后利用第二次的射精后疲惫期来达到延时效果,这样只会越来越摧残自己的身体。长期如此行事后期会更严重!每天教你一点男性的保养知识,VX:msdf003第三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范畴 与工作程序 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范畴 (一)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1、城市交通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预测规划期内的城市各类交通量 确定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的规模、等级、位置 合理布局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和线路,城市道路系统和各类静态交通设施 确定各类道路等级、线型、路幅、断面、交叉口形式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32、 合理选择水源,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 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 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 制定水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措施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合理确定规划期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和降水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 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排涝泵站等雨水排放设施以及各级污水管网 制定水环境保护、污水利用等对策与措施4、城市供电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合理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用电量、用电负荷,进行城市电源工程规划 确定城市输、配电设施的规模、容量以及电压等级 科学布局变电所(站)等变配电设施和输配电网络 制定各类供电设施和电力线路的保
33、护措施5、城市燃气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选择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种燃气的用电量 确定各种供气设施的规模、容量 选择并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网 制定燃气设施和管道的保护措施6、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象,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合理确定城市供热量和负荷选择 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数量和容量 科学布局各种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制定节能保温的对策与措施,以及供热设施的防护措施 7、城市通信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预测通信需求 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
34、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 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8、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确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式 合理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数量、规模 科学布局垃圾处理场等各种环境卫生设施 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提出垃圾回收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9、城市防灾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确定城市各项防灾标准 合理确定各项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 科学布局各项防灾设施 提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抗灾标准和措施 制定防灾设施的统筹建设、综合利用、防护管理等对策与措施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检验各专业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程度,提出对专业工程
35、管线规划的修正建议 调整并确定各种工程管线在城市道路上水平排列位置和竖向标高 确认或调整城市道路横断面,提出各种工程管线基本埋深和覆土要求(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方式1、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2、单专业系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3、综合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层面 1、城市基础设施总体工程规划2、城市基础设施分区工程规划3、城市基础设施详细工程规划(四)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各层面的关系1、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工程规划、分区工程规划、详细工程规划等三者纵向联通,形成完整的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2、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三
36、个层面与各层次城市规划的关系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工作程序(一)城市交通设施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二)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三)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四)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五)城市燃气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六)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七)城市通信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八)城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九)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工程系统规划的工作程序(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工作程序第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因素与服务水平评价因素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因素(一)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的影响因素1、城市地理区位2、城市自然环境3、城市经济环境4、城
37、市社会环境5、城市形态与布局6、城市开发强度7、城市建设时序(二)城市基础设施种类配置的影响因素1、地理区位 地理条件 区域区划 区位发展条件 2、自然环境 气候气温 地形地貌 地质 资源3、经济环境 经济基础 产业状况 科技水平 发展前景4、社会环境 城市性质 人口规模 生活习惯 社会需求 政策导向(三)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1)气候气温电厂、热电厂、制气厂、储电站、锅炉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2)地形地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广播电视台站、微波站、无线电发收信区、水电站(3)地质承载力、溶洞、断层、滑被、冲沟、泥石流(4)资源水厂、电厂(水电、火电)、
38、热电厂、制气厂 2、城市形态与布局(1)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紧凑式,组团式,现有管网完善,现有管网延伸与规划管网连接(2)现状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紧凑式,组团式,现有管网完善,现有管网延伸与规划管网连接(3)现状城市产业布局紧凑式,组团式,现有管网完善,现有管网延伸与规划管网连接(4)规划城市结构与形态各专业主体设施分布、紧凑式布局、组团式布局、带状布局(5)规划城市用地布局负荷种类; 负荷密度(6)规划城市产业布局 负荷种类; 负荷密度(7)城市空间规划 基地高差条件 空间景现要求 空间屏障阻挡3、城市开发强度(1)人口密度分布负荷密度(2)建筑容积率分布 负荷密度 管网压力要求(3)绿地分布 设施
39、分布空间位置 设施与周边关系(4)基础设施配套保证率要求 设施分布数量 设施自身容量规模 4、城市建设时序(1)城市分期建设时序(2)城市分片建设时序(3)城市产业建设时序(4)城市基础设施分期配套要求二、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评价要素 (一)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评价要素1、给水:人均综合用水量、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重复循环用水率。2、排水:下水道普及率、雨污分流比例、污水处理率。3、交通:人均道路面积、道路网密度、万人公交车辆数、公交站点与居民通达距离。4、通信:电话号线普及率、有线电视普及率、邮政局所服务半径。5、能源:人均用电量、户均负荷量、供电保证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覆盖率。6
40、、环卫:城市垃圾处理率、公共厕所服务半径。 (二)城市环境卫生水平评价要素 1、给水:自来水普及率、水质。2、排水:下水道普及率、污水处理率、排渍时间。3、能源:燃气普及率、管道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覆盖率。4、环卫: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收集半径、垃圾转运时间、公共厕所服务半径、水冲厕所与旱厕比例。5、园林:建成区绿地率、公共绿地服务半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与规划布局一、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 (一)城市基础设施配置的内容1. 城市基础设施的种类2. 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3. 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二)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的原则1.根据城市实际需求,配
41、置基础设施种类与等级。2.依据城市环境和资源条件,配置基础设施种类与数量。3.结合城市现有基础和实力,配置基础设施规模与数量。4.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配置基础设施种类与规模。5. 增加城市发展活力,适度超前,配置基础设施规模与数量。(三)城市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的要点1交通设施(1)单向线路客流3-6万人次/时,配置地铁系统(2)单向线路客流1-3万人次/时,配置轻轨系统2给排水设施(1)资源缺水城市采用中水系统,提高循环用水率(2)水质缺水城市采用分质供水和污水回用,提高循环用水率3供热设施(1)寒冷地区城市需配置生活供热设施(2)冷热变化大地区的城市需配置三联供(冷、热、电)设施4防洪设施(1
42、)滨水城市防洪设施具有多功能(2)外水位高的城市采用大范围的防洪系统(3)山地城市需配置截洪沟,挡洪墙等设施 二、城市基础设施合理规划布局 (一)城市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的原则1、结合地形地貌和城市结构形态选择合理的网络型制2、依据城市风向气候状况,合理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基础设施3、依据水流和地下水分布状况,合理布局供水设施和排水设施4、依据水、电、气源来向,合理布置水源、电源、气源工程设施5、依据交通流向。合理布置对外交通设施和市内交通设施6、分析各类基础设施排斥与共融关系,合理分布相关设施(二)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布局要点1、汽车长途客运站设于城市中心或接近高等公路出入口。2.、自来水厂设于城市河流
43、上游地段或地下水富水区。3、污水处理厂设于城市河流或地下水下游地段,且位于城镇下风向或侧风向和城市最低处。4、高压变电站应设于城市的上风向及城市外侧,且远离无线电台、电视台以及无线电收发讯区等设施。5、煤气厂、天然气门站、石油液化气气化站、燃气储气站等应设于城市下风向或侧风向上。6、垃圾处理场、垃圾填埋场应设于城市的下风向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下游7、电视台、广播电视台、微波站应远离电厂、高压配电站。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一) 城市工程管线分类1、按性能和用途分类2、按输送方式分类3、按敷设方式分类4、按弯曲程度分类 常见工程管线主要有六种: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城市开发中常提到的“七通一平”中“七通”即指上述六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