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三好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356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三好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三好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三好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9学前教育202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幼儿园应与小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整体质量。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时的适应性。让孩子喜欢上学,帮助孩子顺利融入一年级生活是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目的。幼儿园大班作为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过渡时间点,设计大班幼小衔接课程对于培养幼儿生活学习至关重要。一、设计幼小衔接课程应遵循的原则设计幼小衔接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小衔接课程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教师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幼儿还处在

2、认知发展的起步阶段,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懵懂的,幼儿还无法将事物划分成类别去认知,而是根据事物本身的原有的整体性特点去学习和认识。因此,教师在设计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将游戏课程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性实践内容向幼儿传递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幼儿在自己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例如,在社会性课程领域,教师可以将游戏学习内容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全面考虑幼儿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将幼儿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合到一起,挖掘,各类教育活动中的资源,把课程各要素,各环节,各部分,各主体都看成是课程的教育资源。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下,实现部分大

3、于整体的教育目标。2.生活化原则幼儿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身的直接经验。学前教育过程中,生活化原则是教师备课上课,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大班教师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时更应遵循生活化原则。将生活化原则贯穿于课程内容,课程方法的选择,课程评价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在选择幼小衔接课程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从幼儿生活中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幼儿。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应该将游戏化教学方法放在首位,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游戏形式,在趣味化的游戏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例如,在绘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民间游戏的方式

4、帮助幼儿内化绘本内容。在开展课程评价时,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以幼儿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学习过程,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贯穿于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整个过程。3.主体性原则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设计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时将幼儿放在首要地位。在课程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幼儿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内容与方法。例如,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手臂进行精细化操作的能力已明显提升,对于色彩有了一定的感知。对此,教师在选择美术教育内容时可以将剪纸和国画相融合,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剪与画的充分配合下完成艺术作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实现幼儿与课程的

5、互动,让幼儿在直接参与、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中主动学习。例如,在科学领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动手能力,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实验操作完全交给幼儿,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科学原理,激发幼儿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保护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三好课程为例郭立娟(会宁县第二幼儿园甘肃白银730900)摘要:幼儿园大班是幼儿由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阶段。班教师应积极探索幼小衔接课程,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基础教育后的适应性问题。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围绕幼小衔接内容设计了三好课程。关键词:幼儿大班幼小衔接课程设计三好课程*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6、2021年度一般课题大班幼小衔接课程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423阶段性成果之一110世纪之星二、大班“三好”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方向大班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小学一年级之后,生活学习方式,人际交往会有较大程度的改变,幼儿会面临全方位的挑战。在自身身份方面,在幼儿园时孩子被称为幼儿或小朋友,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他们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幼儿园教学内容被分为五大领域,这五大领域是一个教学整体五大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五大领域教学方式相似,教学目标一致,教学要求相同。进入小学以后,分科教学分踏而至,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内容

7、,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在教学形式方面,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主要是以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幼儿园一日生活是教师落实五大领域课程的主要方式,伴随着多样化的开展户外活动,活动时长较短。进入小学之后教学形式由户外转向室内,活动时长由原来的15分钟延长至一节课35分钟,课程数量由幼儿园的两节课延长至六节课。在教师的教学态度方面,幼儿园中教师教学任务较轻,教师的教学重点完全围绕幼儿,教师尽全力解决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进入到小学之后,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一个老师需要面对45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教师不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具有亲和力,有些时候,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内

8、容,教师甚至会采用一些消极的教学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过去幼儿园和小学没有关注到这些变化,在设计幼小衔接课程时,没有站在整体性、儿童性、可持续性的高度设计系统成体系的幼小衔接课程,而设计了更多零碎性的课程,仓促的完成了幼小衔接,致使部分幼儿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后,面对强大的学习压力出现了厌学心理。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和美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教学理念由学生为学校准备,转向学校为学生准备,在全方位尊重儿童需要,倾听儿童声音的基础上,确立了身体好,学习好,习惯好的幼小衔接课程目标。并且全面调整学校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育人功能努力做好,大班幼小衔接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总体而言,该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

9、面的特点。1.儿童性本课程由关注课程内容走向关注儿童需求,将儿童放在了课程设计的第一位。在课程设计之初,笔者和课程团队成员从生活学习两个方面充分调查了大班幼儿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融入到了课程设计中,以这些需求引领课程设计,在充分尊重儿童日常生活成长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课程内容。2.实践性课程最终要走向实际生活。本幼小衔接课程在投放使用之前,课程团队严格遵守实践性原则。打破了课程空间的限制,将幼小衔接课程放在了更为广阔的户外空间,强调了课程的探究性和体验性,力争让幼儿在户外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为幼儿未来适应新的生活搭建了成长的 阶梯。3.综合性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一个整体,在某一个活动中幼

10、儿在获取学习习惯的同时也在养成生活习惯。在设计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时教师及时整合课程内容,将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进行了关联,统筹和融合,让他们以更加细腻的方式相互渗透,弱化了五大领域课程之间的边界感,设计了具有整体性特点的幼小衔接课程。4.选择性世界上没有同一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同样特点的幼儿。不同的幼儿对于课程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幼儿身上有不同的优缺点。对此,笔者在设计三好幼小衔接课程时,在课程类型上,遵循开放性原则,设计了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以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课程内容。三好幼小衔接课程由封闭走向了开放,有效地促进了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位儿童提供了个性化的课程服务。三

11、、大班“三好”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路径以身心好,习惯好,学习好为目标的三好幼小衔接课程,在习惯养成、综合活动、学科实践三个方面探索了实践路径。1.循序渐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精力的长期投入。幼儿由幼儿园走向小学需要准备的内容很多,根据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是幼小衔接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但这四个方面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幼儿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笔者所在幼儿园在设计大班三好幼小衔接课程之处,教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全面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三好幼小衔接

12、课程习惯养成的方向。1.1制定了大班幼儿习惯养成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规矩的约束。幼儿理解能力较差,认知能力较低,对于生硬的规则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制定大班幼儿习惯养成细则时,教师应该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短平快的语言描述规则。比如,能够独立的穿衣,按时睡觉,睡前摆正枕头,盖好被子,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自觉排队入厕,便后及时冲厕,能独立进食,能进行简单的清洁工作(扫地、擦桌)不随地吐痰,会整理文具,书写姿势正确,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能有序且踊跃的发言,懂得基本的交往礼仪(见面主动问好,能够正确使用请、谢谢等语言)。1.2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前文已经说过,习惯包括丰富的内

13、容,它的养成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因此,在,设计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时,幼儿园以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力争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111学前教育例如,幼儿园邀请已经毕业的幼儿和家长来园开展经验分享交流会,分享他们在进入新环境之后看到听到的生活,让他们以现身说法的方式消除幼儿对新环境的恐惧,建立对新环境的向往。再比如,幼儿园在大班开展了亲子阅读打卡活动,倡导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30天亲子阅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幼儿每天选择半小时进行阅读,并鼓励家长和教师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进行分享,帮助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再比如幼儿园常年推进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要求幼儿参加户外游戏不少于

14、1.5小时,在疫情封闭期间要求幼儿每天参加线上游戏活动打卡,力图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2.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身心健康的身心是幼儿融入集体的前提。3到6岁幼儿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要培养幼儿健康的体态,稳定的情绪,要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根据这一要求,笔者所在幼儿园设计了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综合系列活动之“成长路上的你我他”。在该活动主题下,笔者所在幼儿园大班根据各班特点设计了多个系列子活动。大一班开展了“好朋友写真集”活动,大二班举行了“闲话好朋友”活动,大三班开展了“大话姓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幼儿彼此之间加深了了解,建立了团结友善的同学情谊。另一

15、方面,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幼儿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能够更加宽容的对待同学,能够在了解自己和悦纳他人的过程中愉快和谐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以大三班的“大话姓氏,兴趣无限”主题活动为例。3到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对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定。他指出,5到6岁幼儿对图书和生活中的文字符号深感兴趣,并知道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大班处于阅读和书写准备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指南所描绘的内容也时常出现。某一天,大班幼儿被笔者钥匙扣上的文字符号所吸引,围绕着笔者的钥匙扣幼儿展开了

16、讨论。见状笔者顺势设计了大话姓氏兴趣无限主题活动。中华姓氏有很多,孩子们对自己的姓氏也有一定的了解。对此,教师设计了“班级内你是否能找到相同的姓氏,你的姓氏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传承的,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打开对于家族姓氏的求知欲望,开启了本次主题活动。开放式的姓氏调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初始环节,在该环节大班幼儿通过与家长交流、查字典、走访博物馆等形式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姓氏及其起源并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了分享。在该环节,孩子们汲取着新的经验,感受着中华民族给予自己的馈赠,在探寻中建立了与姓氏的深度联系,在分享中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带着已经掌握的姓氏知识,笔者设计了

17、“写下我的名字、相同姓氏做标记、统计姓氏数量”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写下我的名字”环节中,教师要求幼儿一笔一画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在幼儿写作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进行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幼儿顺利进入一年级学习打下基础。最后,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大班教师将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姓氏歌,以顺口溜的方式引入到了活动过程,让幼儿提前熟悉了一年级的课程内容,并通过萝卜蹲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牢记姓氏。3.分科教学,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2021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幼小衔接课程主要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索性、体验式

18、学习。这一要求有力的纠正了传统幼小衔接课程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的不足,为创设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课程提供了理论的指引。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应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应采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应该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但是大班幼儿又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到小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将分科教学纳入到大班幼小衔接课程设计过程中。在分科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因此,大班教师在设计科学的幼小衔接课程时,应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生活化情境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导向学科内容的学习,并通过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持续激发幼儿连续学习的兴趣,是衔接学习的过程变成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以大班科学领域“形状的认识”教学为例。在之前的学习中幼儿已基本认识了各类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大班形状认识教学时,应跳过认识形状这一基础内容,通过图形拼拼等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图形的用途。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图形的多面性,为进入小学学习后,全面掌握平面图形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