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2.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下列哪一
2、派别的思想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4.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BCD5.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6.春秋战国时期
3、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8.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9.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天命
4、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主张“为政以德”的仁政爱民思想10.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1.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
5、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12.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周敦颐)、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请问这位古人是A.李贽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13.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14.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
6、天的意志15.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D纲常伦纪,即为天理16. 下列对宋明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注重人的自然欲求,张扬个性B凸显人性尊严,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C注重气节、品德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17.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18.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天命论
7、、生知论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19. 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他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20.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二、非选择题:21. (12分)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材料三不尚贤
8、,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2分)(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2分)原因是什么?(2分)22. (12分)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
9、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对同事件,宋明理学家和李贽评价却截然不同,请谈一谈你的看法。23. (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言论言论者思想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
10、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11、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5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3分)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21.(1)(2)(3)22.(1)(2)23.(1)(2)
12、(3)(4)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解析:C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换句话说就是: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不能够容忍诸侯用天子的乐舞,不符合周礼。2解析:D 西汉董仲舒舒糅合法家、道家等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3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这是道家的主
13、张。4解析:儒家的思想主要还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所以第四选项不选。故选A。5解析:A 荀子认为性本恶,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能够由恶变善。6解析:B 以法家思想来统治,肯定胜过以往。A为儒家荀子思想,C为墨家墨子思想,D为道家老子思想。7解析: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才出现的。8解析:B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9解析: B 佛教是西汉末年才传入中国,故B肯定错误。10解析:B 西汉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
14、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11解析:D 用排除法。国君面对上天的谴告置之不理,则“伤败乃至”,说明国君的地位就要动摇,并非不可动摇。12解析:B 北宋理学大师周敦颐、二程,到了南宋的朱熹继续发展程朱理学。13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朱熹认为所谓“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这明显是从封建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的伦理道德。14解析:A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15解析:D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同属
15、理学的范畴,其共同主张是纲常伦纪,即为天理。16解析:A 宋明理学主张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个人不能有更多的欲求和张扬的个性。17解析:D 韩非子身处战国时期主张君主专制适应了当时历史的发展潮流;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进步意义。故选D。18解析:C 注意题干中的信息:“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 ,C项“人民为主,君主为客”是民本思想的一种体现。19解析:A 从“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看出要学以致用。20解析:C在理学成为“敲门砖”后,儒家的伦理道德为维护专制统治达到了极致,在这种情况下,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
16、治,提倡仁政,本身就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材料一(儒家)主张治理国家如果让民心服口服必须用“德”“ 礼”而不能用刑罚。材料二(墨家)主张“圣王之为政”要靠“德”和“尚贤”。材料三(道家)认为治理国家要“不尚贤”、不要“法令滋章”、要“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认为治国“明仁义爱惠”则“不足”,应该“严刑重罚”,这样可以“禁其邪”“防其奸”“ 国安而暴乱不起”。四则材料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展开。由于材料四的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儒家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
17、统文化的主流,可以从主客观来简要分析。答案: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答:材料四的主张(2分)。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分)22解析: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尽人皆知,材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平台,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题目要求回答导致不同看法的原因,注意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联系。答案要点:(12分)(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加强,“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
18、家对妇女贞节的极端强调。所以理学家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要求。(6分)(2)明末,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解放人性成了一般时代潮流。李贽否定天理的存在,主张追求幸福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对婚姻的追求。(6分)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自产生后不断演变的史实。(1)问,主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2)(3)问,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诸方面去归纳。(4)问,要一分为二地评价儒家思想对于今天的影响,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参考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每项1分,共6分)(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2分)(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