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昆山市荣威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质量通病防治第一章 路基灰土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超厚回填1、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不了解或认识不足。(2)、技术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3)、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2、防治措施(1)、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2)、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有关规定。(3)、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戒有意偷工者。二、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1、原因分析(1)、路基填土中不能含有机物质,本是最基本常识,主要是施工操作者技术素质过低,管理者控制不严。(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
2、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2、防治措施(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3)、提高施工操作者的技术素质,对路基填土加强管理。三、带水回填1、原因分析(1)、由于地下水位高于路基,又无降水措施。 (2)、排水沟内蓄满积水,未进行抽排,使得路基上的水位无法下降。(3)、由于路基平整度较差、无横坡或倒坡是使雨水无法排出。2、防治措施(1) 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在分层回填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2)、应提前进行路基的降
3、水工作,排水沟里的积水要及时抽排。(3)、路基横坡及平整度要符合要求,无法排出的要用人工进行排除。四、回填冻块土和在冻槽上回填l、原因分析(1)、技术交底不清,质量管理不严。冬施措施未加规定。(2)、槽底或已经夯实的下层,未连续回填又不覆盖或覆盖不利,造成受冻。2、防治措施(1)、施工管理人员应向操作工人做好技术交底;同时要严格管理,不得违章操作。(2)、要按规范要求,不得回填冻土。要掏挖堆存土下层不冻土回填,如堆存土全部冻结或过湿,应换土回填。(3)、回填的路槽如受冻,应清除冻层后回填。在暂时停顿或隔夜继续回填的底层上要覆盖保温。五、路基灰土灰剂量不均匀 1、原因分析(1)、路基土(膨胀土)
4、的砂化不充分。(2)、路基翻晒时掺灰不均匀。(3)、拌和不均匀,细度不够。2、防治措施:(1)、液限较大的粘性土(膨胀土)应充分砂化。(2)、严格按施工工艺进行洒灰、粉碎拌和,集中焖灰的要勤翻拌。(3)、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六、路基灰土灰剂量不足1、原因分析(1)、施工单位偷工减料。(2)、石灰堆放时间过长。(3)、使用的石灰粉掺有大量石粉,钙镁含量低。2、防治措施(1)、确保石灰掺量。 (2)、生石灰消解后要在7-10天内及时用完。(3)、堆放时间较长的石灰,应用彩条布或土覆盖,使用前重新测定有效钙镁含量,必要时重新调整灰剂量。(4)、使用生石灰粉时要加大测定钙镁含量抽查频率。七、不按
5、段落分层碾压1、原因分析(1)、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低,层厚不一的胡乱回填。(2)、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放任不管。2、防治措施(1)、要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1m,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2)、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八、灰土碾压后表面松散1、原因分析(1)、灰土表层含水量较低,不能压实。(2)、灰土表层冻坏松散。(3)、冬季覆盖土内水分下渗,使底基层表面吸水而涨松。(4)、灰剂量不足或石灰失效过期。2、防治措施:(1
6、)、高温干燥气候,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2)、做好灰土过冬的防冻措施。(3)、冬季灰土施工完成后可采用含水量较小、透水性小的土作为覆盖层,且碾压密实。(4)、严把石灰原材关。九、灰土表面起皮1、原因分析(1)、灰土含水量过大或过小。(2)、为调整高程而贴补薄层。(3)、碾压未按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机具不足,碾压不及时。(4)、灰土拌和不均匀。2、防治措施:(1)、确保压实层土的含水量均匀且与最佳含水量差在规定范围内。(2)、认真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及时调整每层填土厚度,严格按放样线施工,不得采用贴补薄层的方法补足高程。(3)、应按先轻后重的碾压程序逐步压实,按照段落配备足够机械,保证碾压及时。
7、(4)、对表面起皮层应及时清除出路面以外。(5)、配备足够合适的机具保证翻晒均匀。十、路基边缘部分压实度不够 1、原因分析(1)、压实机具未走到边缘。(2)、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进行超宽填筑、超宽碾压。 2、防治措施:(1)、控制碾压工艺,压路机一定要行驶到路基边缘。(2)、路基按设计要求超宽填筑。十一、路基压实度不够 1、原因分析 (1)、碾压遍数不够。 (2)、压路机质量偏小。 (3)、松铺厚度过大。 (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 (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2、防治措施: (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 (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 (
8、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 (4)、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十二、路基碾压出现“弹簧”1、原因分析(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3)、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2、防治措施:(1)、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难以粉碎,应进行两次拌灰并存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砂化。(3)、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或换填后重新碾压。十三、路基积水严重、翻浆1、原因分析(1)、路基表面不平整。(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反坡。 (3)、路基底面位于过湿土或翻浆土上面。 2、防治措施
9、: (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2)、路基表面应按设计设置横坡。(3)、清除过湿土、翻浆土。(4)、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内部。十四、路基出现纵向裂缝和错台1、原因分析(1)、清表不到位,路基底存在软弱层。(2)、沟塘清淤不彻底,清淤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度不均匀。2、防治措施:(1)、应认真清表及时查明路基底是否存在暗沟、暗塘等。(2)、沟、塘淤泥应清理干净,并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并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3)、提高路基压实度。十五、灰土表面开裂1、原因分析(1)、碾压含水量过大。(2)、用土塑性指数过高。(3)、地基沉降尚未稳定,地基沉降不均匀。(4)、
10、压实后养护不到位,表面失水过多。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碾压含水量。(2)、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土料或铺筑灰土底基层,采取二次掺灰的办法降低土的塑性指数。(3)、地基沉降速率连续两个月不大于5mm月时再施工底基层。(4)、裂缝处应加铺土工格栅或土工织物后再施工基层。(3)、加强养护,避免表面水分过分损失。十六、灰土表面鼓包、爆灰1、原因分析(1)灰土底基层碾压完毕后尚有过火石灰未消解。(2)消解石灰未按规定过筛。2、防治措施:(1)生石灰应在使用前一周洒水充分消解。(2)消解石灰必须通过10mm筛后才能使用。第二章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均匀1、原因分析
11、(1)、底基层或路槽表面高程超标。(2)、水泥稳定碎石摊铺的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3)、松铺系数不准确。2、防治措施:(1)、对底基层和路槽表面按标准进行检测验收。(2)、严格控制摊铺厚度钢丝的设置,对其高程应进行复核。(3)、认真做好试验段工作,及时总结施工经验。在施工中严格掌握松铺系数。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摊铺离析1、原因分析(1)、水泥稳定碎石运到摊铺现场已经离析。(2)、水泥稳定碎石骨料含量偏高,超过85,骨料最大粒径超过设计要求。(3)、摊铺机工作状态不佳。2、防治措施:(1)、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应在设计级配范围以内。(2)、成品料堆应经常铲平,避免形成锥体粗
12、料流向堆底。(3)、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螺旋布料器中混合料面应呈与路面平行的平面,并将布料器掩盖。三、水泥稳定碎石表面松散1、原因分析(1)、稳定碎石表面水分蒸发,含水量偏低,无法碾压成型。(2)、稳定碎石保湿养护不足,表面未成型。(3)、稳定碎石表层被冻坏。(4)、稳定碎石碾压功不能满足要求。(5)、施工车辆碾压损坏。2、防治措施:(1)、在气温高、相对湿度较小的季节施工,在碾压过程中应适当洒水,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压实,且碾压时要按照试验段要求直至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2)、对过冬的稳定碎石应采取有效防冻措施,防止表层被冻坏。(3)、及时洒水养护,保证表面形成强度。(4)、实行必要的
13、交通管制。四、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度不符合要求 1、原因分析 (1)、含水量不符合规定。(2)、压路机质量较小,碾压遍数不够,局部漏压。(3)、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不均匀,局部细料偏多,骨料偏少。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含水量,使碾压前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2)、采用重型压路机反复碾压,按试铺路段碾压遍数直到压实度符合规定为止。(3)、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均匀性。五、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1、原因分析 (1)、水泥剂量偏大。(2)、碎石级配中细料偏多。(3)、基层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偏大。(4)、养护不及时。(5)、养护结束后未及时进行封层。2、防治措施(1)、在保
14、证强度的情况下应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2)、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内中值。(3)、加水应严格控制。(4)、养生结束后应及时铺筑下封层。(5)、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工期的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半个月到一个月完成;并且基层表面在冬季上冻前应做好覆盖层。六、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强度不合格 1、原因分析(1)、水泥剂量不足。(2)、水泥质量等级较低。(3)、未能保湿养护。(4)、碎石级配、质量不符合要求。(5)、水泥稳定碎石拌和不均匀。2、防治措施:(1)、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水泥,按配比增加水泥剂量。(2)、成型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洒水养护,保湿养护应不少于7天
15、。(3)、选用级配较好的碎石材料。(4)、提高水泥稳定碎石拌和均匀性并及时作成型试件。第三章 路面封层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水稳层外露 1、原因分析(1)、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漏洒。(2)、下封层矿料撒铺量过少,被行驶车轮粘走。2、防治措施(1)、控制乳化沥青喷洒数量在合格范围内,漏洒处应补洒乳化沥青。(2)、矿料撒铺量应足够或稍多,在铺下面层前清扫回收再利用。二、下封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1、原因分析(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杂物未清扫干净。(2)、乳化沥青破乳凝结速度太快。(3)、乳化沥青的材料质量与石料粘附性较差。(4)、不按规定的施工工艺施工。2、防治措施(1)、封层施工前水泥稳定碎石
16、表面应进行清扫、水洗、风吹等工序清除基层表面浮灰和杂物。(2)、对乳化沥青进行破乳速度试验,选择慢凝乳化沥青。(3)、对乳化沥青进行与石料粘附性试验,选择与石料粘附性好的优质乳化沥青。(4)、适当增加轮胎压路机对下封层的辗压遍数。三、 下封层脱落1、原因分析(1)、下封层被行驶车辆轮胎粘结而脱落。(2)、下封层未能将水封住。(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受冻害。2、防治措施(1)、加强养护,下封层施工结束一周内禁止各种车辆行驶。(2)、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质量。(3)、采取各种防冻措施,避免下封层过冬而冻坏。四、下封层渗水1、原因分析(1)、下封层乳化沥青喷洒量过少或喷洒不均匀。(2)、沥青针
17、入度过大,标号过低,不能形成完整封层。2、防治措施(1)、喷洒乳化沥青量在设计范围内,接缝搭接好,不漏喷,做到均匀分布。(2)、选择标号适中的乳化沥青。第四章 路面沥青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沥青面层厚度不足1、原因分析(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2)、施工时未根据每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3)、摊铺机或找平装臵未调整好。(4)、基层标高超标。2、防治措施(1)、试铺时认真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2)、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臵的工作状态。(3)、下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下封层标高,基层超标部分应刮除,补好下封层,再摊铺下封尘。(4)、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
18、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二、枯料 1、原因分析(1)、砂及矿粉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2)、集料孔隙较多。2、防治措施(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2)、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废弃。(3)、对孔隙率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三、混合料离析1、原因分析(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路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2)、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4)、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2、防治措施(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
19、以与路面厚度相适应。(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四、沥青面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 1、原因分析(1)、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3)、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4)、碾压程序不合理。2防治措施:(1)、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2)、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3)、控制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压
20、实度为限,不要超压。(4)、应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压用钢轮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五、沥青面层宽度不足1、原因分析(1)、偷工减料。(2)、摊铺机未调整好。2、防治措施(1)、做好施工放样。(2)、调整好摊铺机的宽度。六、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1、原因分析(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3)、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4)、压路机漏压。2、防治措施(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级配。(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4)、压路机
21、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平石碾压。七、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1、原因分析(1)、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2)、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3)、辗压温度不均匀。2、防治措施(1)、装料过程料车应前后移动,运料车应覆盖保温。(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器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3)、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八、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1、原因分析(1)、马歇尔试验空隙率偏大或偏小。(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3)、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4)、油石比控制较差。2、防治措施(1)、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
22、,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2)、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4)、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5)、严格控制油石比。九、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1、原因分析(1)、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2)、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3)、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4)、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比误差下限值。(5)、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2、防治措施(1)、保证石料的质量和均匀性。(2)、应定期对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3)、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的范围内。(4)、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
23、5)、保证吸尘装臵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6)、将每日沥青用量和集料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十、泛油1、原因分析(1)、沥青用量偏高。(2)、沥青下封层或粘层油用量偏多。2、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油石比。(2)、按设计控制下封层沥青用量。十一、沥青面层平整度超标 1、原因分析(1)、摊铺机及找平装置未调整好致使松铺面不平整。(2)、摊铺过程中停车待料,每次接头处不平;摊铺过程中随意变换速度;摊铺机履带下不平整;(3)、运料车倒退卸料撞击摊铺机。(4)、下承层平整度很差。(5)、接缝处理不当。 2、防治措施(1)、仔细设置和调整,使摊铺机及找平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并根据试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2)、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确保摊铺连续、均匀的进行,不得中途停顿,不得时快时慢,做到每天摊铺仅在收工时才停机。掌握机械特性,重视机械操作,提高机械管理水平,严格操作程序。履带下要有专人进行清理。(3)、路面各个结构层施工,均应严格控制好各层的平整度。(4)、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接缝,做好拼幅和搭接的工作。十二、沥青面层横向裂缝1、原因分析(1)、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2)、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未认真回填,夯实。(3)、通道沉降缝、搭板尾部与基层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2、防治措施(1)、处治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减少基层横向开裂。(2)、基层开裂
25、处、桥头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缝处顶面铺设玻纤网,以降低对面层的影响,减少面层横向裂缝。十三、沥青表面层纵向裂缝1、原因分析(1)、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2)、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 ,路基吸水膨胀引发路面开裂。2、防治措施(1)、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2)、在裂缝两边各挖除一定宽度基层,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钢筋混凝土补平基层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上加铺玻纤网处治,再铺筑沥青面层。十四、路面不均匀沉降1、原因分析(1)、软基处理不好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2)、软基处理后未待沉降稳定即填筑路基造成路基产生不均
26、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3)、路基清表时未发现的暗塘,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4)、路基或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不够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2、防治措施(1)、按规范进行软基处理,待沉降稳定后进行路面铺筑。(2)、严格控制路基填筑的碾压以及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十五、桥头跳车1、原因分析(1)、压实机具不适用,使得靠近台背处回填土压实不够,工后沉降大。(2)、软基路段台前预压长度不足。(3)、软基路段桥头堆载预压卸载过早。(4)、软基路段桥头处软基处理深度不到位,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5)、回填厚度过大而引起的桥头回填土压实度不够。2、防治措施(1)、选用合适的压实机具
27、,确保台背回填压实度达到要求。(2)、保证足够的台前预压长度。(3)、连续进行沉降观测,保证桥头沉降速率达到规定范围内再卸载。(4)、确保桥头软基处理深度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软基处理质量。(5)、在台背画出回填层厚线,确保回填厚度在规定范围内。(6)采用砂石料等固结性好、变形小的填筑材料处理桥头填土。十六、沥青面层污染1、原因分析(1)、交叉施工,运料车行驶滴油撒料造成路面被污染。(2)、其他工程施工产生的砂浆污染。(3)、中央分隔带回填土或进行绿化工程时将土洒落到路面上造成路面污染。(4)、各种施工机械柴油泄漏。(5)、浇水产生泥水污染。2、防治措施(1)、实行路面交通管制,规范施工车辆行驶线
28、路,禁止车辆滴油撒料。(2)、边坡、压顶、隔离栅施工时,中央分隔带回填土或进行绿化工程时都应在沥青路面面层上垫彩条布隔离。(3)、中央分隔带浇水应喷洒,不应冲浇,或采用开沟挖坑浇水。(4)、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尽可能完成会产生污染的工程。 第五章 侧、平石通病及防治措施一、侧、平石折断或缺角破损1、原因分析(1)、预制钢模变形。(2)、混凝土强度偏低。(3)、运输侧、平石时野蛮装卸,将侧、平石摔断。2、防治措施(1)、注意模板的拼装及接封的处理。(2)、禁止使用破损折断的侧、平石,折断侧、平石应废弃。(3)、禁止野蛮装卸侧、平石。(4)、提高混凝土预制强度。二、侧、平石预制尺寸不一,光洁度差
29、1、原因分析(1)、预制钢模质量差,尺寸不一。(2)、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够。(3)、养护不足。2、防治措施(1)、严格钢模制作,保证每个钢模尺寸一致,形状一致。(2)、选择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振捣,认真养护。三、侧、平石色差较大1、原因分析(1)、石料和水泥不均匀。(2)、脱模剂质量差。2、防治措施(1)、应将钢模表面除锈,采用干净的脱模剂,批量生产。(2)、采用同一品种时,同一厂家的水泥和石料。(3)、养护和运输时注意不受污染。四、侧、平石砌筑不合格1、原因分析(1)、未严格放样,拉线砌筑。(2)、侧、平石下砂浆不饱满,块与块间的平顺性未调整到位。(3)、缝宽不一致,勾缝质量差。
30、2、防治措施(1)、先用仪器放样,后拉线砌筑。(2)、应先坐浆后刮浆砌筑侧、平石及勾缝,保证块与块平顺,缝宽一致。(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目测检查,及时调整侧、平石。第六章 浆砌块石通病及防治措施一、砌缝砂浆不密实,不饱满1、原因分析(1)、砌筑时未湿润石料先干砌后灌浆。(2)、填缝砂浆没有插捣密实。2、防治措施(1)、砌筑时应先湿润石料。(2)、砌筑时应坐浆。(3)、填缝浆一定要插捣密实,不留空隙。二、勾缝砂浆剥落较多1、原因分析(1)、砂浆勾缝后没有进行养护。(2)、勾缝前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没清理干净。2、防治措施(1)、砂浆勾缝后要进行养护。(2)、勾缝前要将砌缝表面的泥土及浮浆清理干
31、净。三、砌石结构剥落开裂1、原因分析(1)、砌石材质不合格。(2)、砌石工程砂浆强度不够。(3)、勾缝质量不合格。2、防治措施(1)、石料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的类别和规格,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2)、施工时应取样鉴定石料的极限抗压强度。试样需有代表性,严禁取好不取坏。同时应根据石质变化程度增加取样频率,并按照试验规程认真做好试验工作。(3)、精心加工,保证石料的规格尺寸。严禁使用片石,块石应加工成料石。(4)、砌筑采用砂浆的类别和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5)、加强施工过程中砂浆的强度抽检工作。(6)、砂浆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7)、认真做好砂浆的配合比工作,并严格按配
32、合比施工,坚决杜绝人工搅拌,必须采用机械拌和,随拌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8)、施工时所采用的勾缝类别应符合设计,当设计无规定时,一般砌体宜采用平缝或凸缝,在保持勾缝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美观大方,避免使用假缝,以防雨水侵入。(9)、干砌片石护坡、锥坡的勾缝宜待土方稳定后进行,除设计有规定外,一般可做平缝。(10)、浆砌块石(预制块)必须坐浆分层填筑,外圈与里层砌块应交错连成一体,上下层竖缝应错开距离不小于8cm。在施工中应保证砌缝砂浆密实、饱满,每天用灌水法抽查,查出空洞,应返工重砌。四、基础沉降1、原因分析(1)、地基承载力不足。(2)、未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排水不畅。2、防治措施(1)、软土及弱地基承载力小,沉降量大需要依据软土层的厚度、物理力学性质、承载力大小、施工期限、施工机具等因素予以彻底处理。(2)、严格施工,基桩开挖时应避免超挖,对超挖部分或松动部分应予以清除。注意在开挖后最短时间内砌筑基础。(3)、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基础长时间浸水。 目 录第一章 路基灰土层通病及防治措施.1第二章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层通病及防治措施.9第三章 路面封层通病及防治措施12第四章 路面沥青通病及防治措施14第五章 侧、平石通病及防治措施22第六章 浆砌块石通病及防治措施24-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