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策略研究1.体现自主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促使全体学生做自己的“练习”,也才能突出练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得到主动发展。2.注重操作,为学生提供形象支撑。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性,在练
2、习设计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操作,允许学生利用画图、动手操作等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强的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目标。3.针对差异,实施分层练习。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和要求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为此,练习设计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需要,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或不同要求的练习,体现分层练习,使学生各得其所,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坚持分层性原
3、则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同一题目,提出不同的解题要求,使练习要求具有“弹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分层方式。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选择习题,使练习内容具有“弹性”。4.根据练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注重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对课堂练习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突出练习的价值,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因此,在练习设计中应注意根据练习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一是注意口头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节约练习的时间。二是实施书面练习,书面练习时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练习,是学生通过动手、动笔开展练习活动,以巩固知识,
4、发展能力,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让学生静心思考。在过去的教学中,有的为追求课堂的活跃而一味让学生动口说,而缺乏静静的笔头练习,这样的练习缺乏练习的有效性。因此,有效的练习还应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动笔练习。三是体验性练习,这是这是根据练习内容的特点,增强学生对练习内容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练习形式。四是实践练习,就是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练习。五是操作性练习,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巩固知识、发展能力。5.体现练习的综合性,拓展学生的能力。课程标准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练习的综合性,一方面应体现数学内部知识的综合应用,以
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注意数学与外部的综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得最多?(2)“春”字共有几个?(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象这似数非数的练习,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加强数学练习设计的综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内容与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