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昼夜长短的变化导学案岳阳县一中 高一地理【学习目标】 1、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含义和成因; 2、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学会运用规律判断某地、某时的昼夜长短状况; 3、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重难点内容】1、昼夜长短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知识目标导学(教学设计):一、昼夜长短变化含义和成因1、含义:地球上同一纬度带的昼长(或夜长)因季节不同而不同;或者同一季节,不同纬度带的昼长(或夜长)存在差异。 2、成因: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发生改变纬线圈上的昼夜弧比例发生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如图所示)。由
2、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夜弧短,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如果昼弧和夜弧等长,则昼夜平分。 小结:(1)、昼弧长度代表了昼长;夜弧的长度代表了夜长。 昼弧=夜弧,则昼夜 ;昼弧夜弧,则昼 夜 ; 昼弧夜弧,则昼 夜 ; (2)、同一纬线圈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区分: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 在同一纬圈上,昼弧时长(昼长)夜弧时长(夜长)24小时 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关系2、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同时不同地) (1)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2)夏半年(春分秋分):
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3)冬半年(秋分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4)提醒: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3、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同地不同时) (1)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2)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最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最大;(3)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课堂即时训练:1、今天(2016年10月26日)下列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A、北京 B、武汉 C、岳阳 D、广州2、我们学校下列四天
4、中,昼最长的是( ) A、劳动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元旦节3、下列关于夏至日那天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B、岳阳的昼长大于北京的昼长C、荣家湾的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并且极昼的范围会继续扩大4、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 ;C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 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5、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
5、中数据回答下(1)(3)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长53090911251356(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3)、造成四起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方时的不同A. B. C. D.三、昼夜长短的计算1、依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来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日落日出时间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同一纬线圈昼夜长短状况
6、相同,各地的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课堂即时训练:6、读右图回答 :(1)、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 A21 时 30 分 B2 时 30 分 C8 时 00 分 D3 时 30 分 (2)、若AB弧表示2016年10月25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 A10月24日13 时40 分 B10 月26日13 时40 分 C10月26日14 时00 分 D10 月24日 14 时00 分7、 读右图回答:(1)该图是月日的光照图,它所表示的节气是 。(2)A、B、C、D 四点昼长分别是 、 、 、 。 (3)C点日出时间是 ,D点日出时间是: (地方时)。FEDC8、我国沿海处30N的某校地理课外小组,在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 6:40、16:40。回答(1)该地此日的夜长时间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2)这一天巴西的阿雷格里港(30S)的昼长时间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学法大视野)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