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咸林中学学生课堂导学提纲(文) DLTG-必修 编制:陈莹 审核:奥耀斌第一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共2课时第1课时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班级_姓名_小组_一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能区分横波与纵波。(重点)2.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界线及主要特点。(重点)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学会绘制简单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难点)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概念: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较( )( )传播( )都随所
2、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纵波较( )固体、( )和( )知识点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和_。2.圈层划分依据:目前人类将地球的固体部分分为三个圈层,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_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地壳:地壳是指地表至_之间的部分,它主要由_组成,与大陆部分相比较,海洋对应的地壳部分厚度_。4.地幔:地壳下缘至_之间的圈层部分,我们称之为地幔;上地幔上部有一个圈层为岩浆的发源地,我们称之为_;另外我们把上地幔顶部和_合称为岩石圈。5.地核: 面以下至 为地核;地核主要由_和_等元素组成。地核分为_和 _;前者可能呈_ 状态,后者呈_态。三活动探究活动探究一:地震波与地球的
3、内部圈层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1)A,B分别代表哪种地震波?说明理由。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1)小知识:在地震波的传播过程中,如果在一定深度发生明显变化,就可以断定该处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有了明显的不同,人们把地震波的波速突然发生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又称界面。(2)地面到M,M到N,N到地心,波速如何变化?变化的位置叫什么名称?(3)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部分,由外到内分别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请同学们动手在下图用黑色笔画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在适当的位置标出两个界面及内部圈层名称 3.岩石圈、软流层、地壳的位置及关系,根据教材在上图图动手画一画,用斜线阴影
4、代表岩石圈,红色代表软流层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检测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官方确认14517人死亡,11432人失踪。据此回答12题。1在此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2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居民的感觉是()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的是( )A.华北平原B
5、.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4.目前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 )A.地幔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外核5.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B.地壳和上地幔部分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部分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图3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4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6若图3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A外核、内核、地核 B上地幔、下地幔、地幔C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D地壳、地幔、地核7图4中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400千米3 高二地理 第 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