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与生理成长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一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心理不健康造成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训练 心理咨询不少青少年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差。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
2、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一、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成因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社会影响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情感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取得成绩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
3、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严重地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2)学校教育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等等。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造成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如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
4、生,因被教师所嫌弃而失去上进心,自暴自弃。(3)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经济发展中一些消极腐败的现象,难免带来一些精神污染,影视、网络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是其中之一。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也开始了。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
5、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小学时期。小学生心理疾病多与家长有关,中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在于教师。这应当引起家长和老师足够的重视。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
6、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此外,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7、这对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的父母有很大一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
8、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另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3)在中小学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目前,不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9、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行为协调、适应人际关系变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4)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应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变化,对已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给以疏导与治疗。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
10、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并将其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实施心理健康训练,应根据不同年龄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如进行挫折心理训练,百折不挠心理训练,受侮辱不简单报复心理训练,公众场合不怯场心理训练,胜不骄败不馁、富不奢心理训练,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乐于交往,言行一致,乐观开朗,热爱生活,自信自制,适应环境,刻苦学习,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总票数的三分之二,则当场罢免,同时产生新委员。班
11、集体自我管理“的权力”组织是全体学生大会,行使制定班级目标、制度(班级公约)、活动计划等意识职能“。班委会”“是行政机构“”,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是“司法”机构。三、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操作要领(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确立操作基点。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师生应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平等的和合作的关系。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和需要,让每个学生在组织机构中发挥作用,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积极自主的发展。(2)建立网络小组,丰富操作内容。如果说班级组织机构是班集体的骨架,那么各种小组便是连接各骨架的神经网络。每个小组定时定点开
12、展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尝试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丰富学生角色体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确实地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3)及时对班集体提出富有激励性的目标,并抓住操作契机。目标达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自信力、自我管理能力、班集体发展水平(因变量)提高的过程。(4)开展系列化班级活动。根据各机构的功能,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思想教育,进行科技、文体、学习方法指导,开展游戏等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完成班集体建设目标中提出的任务,在活动中完善班集体的组织机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协调发展。(5)经常进行评价,沟通操作信息。评价要让全体学生参与,有集中总结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重视对过程
13、的评价,重视积极性评价,重视随机口头表扬,重视书面表扬。四、班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1)学生在班集体中增强责任感,逐步使学生改他律为自律,使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要,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自主行为得以发挥。班级给他们提供了锻炼能力的舞台,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的发展。(3)团结和谐的班集体逐步形成,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发展。班级各要素的和谐组合有利于学习环境的优化,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且与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班级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4)班级管理逐步由班主任管学生转变为学生依靠集体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人人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班主任的舞台逐步从前台转到后台,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加强,工作效益得到提高。众所周知,改革与创新永远是不变的主题。改革和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建设和谐班级,凝聚团队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完善,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