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能》学案设计
湟中一中 李玉玲
【学习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和盛能的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学习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962年11月在美国马里兰州上空,一架正在飞行的子爵号飞机与一只天鹅相撞,使飞机坠毁。机上17人全部死亡。问小小的飞鸟为什么能对飞机产生这么大的破坏力?
【自主预习】
◆能量
(1)定义:一个物体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说明具有的能量就越______。
(2)单位:能量的单位是_________。
(3)实质: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_________的过程
◆动能
(1)定义:运动的钢球,流动的空气,水共同特点:它们都在________,都在对外________,因而都具有________。这种物体由于_____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
(2)影响因素: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与物体_______、_______有关。
(2)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物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合作探究】
探究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钢球、木块、斜面、水平面等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1、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
②同样速度行驶的大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猜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
总结:a.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控制质量________的钢球,从斜面上_______位置由静止释放。(填“相同”或“不同”)
b.探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控制________钢球在斜面________位置由静止释放。(填“相同”或“不同”)
2、转换发的应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小球的动能的大小。
3、实验中,将小球从同一装置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mA=mB<mC,hA=hC>hB)
实验过程:(1)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择_______两图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
要探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应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_____球动能最大.
实验结论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_____.
探究点二: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探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所示:
1、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各铁块重力势能的大小。
2、这个实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结论是
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_____hB;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等,则两铁块质量的关系是mA_____m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当堂训练】
1、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请写在空白处.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__________(2)竖直上抛的小球在最高点时________(3)静止在空中的气球_________(4)从空中降落的雨点__________ (5)被压缩了的弹簧___________.(6)飞流之下的瀑布_______________
2、有一辆汽车和一列火车,若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_______具有的动能大;处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飞行的子弹和炮弹相比较,_______的重力势能大.
3、洒水车匀速行驶在平直路面上洒水,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这是因为速度虽不变,但___________.
4、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会逐渐增大,下落过程中,动能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
5、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乘坐自动扶梯匀速从一楼到二楼,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动能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
6、直升飞机在空中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 )
A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B 重力势能和动能增大
C 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D 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