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能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艺术创新设计——以无锡太湖广场项目更新设计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1102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艺术创新设计——以无锡太湖广场项目更新设计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能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艺术创新设计——以无锡太湖广场项目更新设计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能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艺术创新设计——以无锡太湖广场项目更新设计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46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智能技术时代背景下的公共艺术创新设计以无锡太湖广场项目更新设计为例文/唐宏轩(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Public Art Innovation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Era-Take the Renovation Design of Taihu Lake Plaza Project as an Example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其对社会各个领域所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也日渐显著。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技术革 命的推动,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面向公众的艺

2、术形式,在智能技术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以开放性的姿态有效地寻找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公共艺 术学科建设与实践如何应对技术发展的挑战,均是当下需要探索与解答的问题。本文从历史与当下的双重语境进行探讨,并以无锡太湖广 场项目更新设计为例,从智能技术介入,媒材的实验与探索和公共艺术的人文关怀等方面探讨了公共艺术创新设计的未来方向与可能性。关键词:智能技术;包豪斯;双重语境;交互性;公共艺术;创新设计Abstract:With the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of in ter net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

3、gy,its subversive influence on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is also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The development of art is often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As a form of art for the public,how to effectively find the entry point of design innovation with an open attitude unde

4、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ra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ublic art discipline.Starting with the case of the renewal design of Taihu Square project in Wuxi,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ture direct

5、ion and possibility of innovative design of public art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tervention,experiment and exploration of media materials and humanistic care of public art in the double contexts of history and present.Key words:intelligent technology;Bauhaus;double contexts;intera

6、ctivity;public art;innovative designDOI:10 39 69/J.ISSN.16744187.2023.02.006古哲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对于一个置身智能化时代的当代 人而言,令人眼花瞭乱的技术新领域 与新事物不断涌现与变化之迅速,似 乎再没有比这句古人格言能更形象地 描述出当下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境况 与前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区块链、交互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及 人工智能技术等的飞跃式发展,特别 是“元宇宙”概念及其现象的出现,作 为里程碑式的标志,意味着一个由高 智能技术所主导的未来世界已然到来。当下ChatGPT的出现及其所展现

7、出 的几具颠覆性的强大功能,也让不得 不直面其存在的各行业领域的精英们 喜忧参半。正所谓“只有变化是不变 的”,在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 下,如何迎接此类挑战几乎是很多行 作者简介:唐宏轩,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艺术创新设计,玻璃艺术创意与设计|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 047业与领域的人们不得不思考与应对 的。公共艺术设计及教育也不例外。一、智能技术介入公共艺术设计1.1公共艺术发展概述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艺 术概念出现并不久远,从艺术史的视 角而言,它是在现代艺术出现之后,随 着当代艺术流派纷呈的滥觞而逐渐形 成的,当我们追溯其生成轨迹时,不可

8、避免地需要将触角伸向当代艺术史的 诸流派具有先锋性的实验中,比如克 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包裹海岸(1969)、罗伯特史密斯的螺旋形防 波堤)(19 70).德玛利亚的闪电的原 野)(1977)等在内的大地艺术(又称环 境艺术),以奥登伯格标志性的放大的 现成品艺术、乔纳森波罗夫斯基具有 符号性的剪影式人物雕塑、杰夫昆斯 的巨型动物园艺雕塑等当代艺术史上 的经典之作,在后来公共艺术史的追 溯式书写中也将其作为公共艺术创作 的经典案例。其一度的争议性也在尘 埃落定后转化为具有标识性的公共性 艺术,尽管有些作品只是短暂性地存 在过,或只在特定时间呈现或隐没。公 共艺术的公共性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价 值观

9、念、社会影响、审美趣味、城市管 理、公民意识、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是一种兼顾诸多方面影响与平衡的福 利性项目,在欧美国家已逐渐确立了 一种可操作的包括相关政策立法、机 构设置、基金资助、项目遴选与审批等 制度性的公共艺术创新机制。中国的城市公共艺术滥觞发端于 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建设大发展,最 初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户外雕塑与壁画 为主,作为对城市空间的一种美化装 饰与外在性点缀,其尚未形成公共艺 术概念的“自我意识”与“精神发育”。随着公共艺术学科在国内各设计或艺 术学院的建立,众多从事于公共艺术 教育与创作的专家与教授在不断的理 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努力构建中国 当代公共艺术的成熟的学科体

10、系、理 论高度与艺术成就,公共艺术概念的 内涵与外延也不约而同地得到深化与 拓展。与此同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 代社会,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也 会将艺术创作带至一种不断临界的现 实处境中。“艺术当随时代”,300多年 前清代画僧石涛的这句名言依然是艺 术创作的不二法门。而公共艺术由于 其自身“公共性”的使命使然,对于新 技术新事物的接纳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作者设计团队负责的太湖广场 更新项目公共艺术设计为例,结合设 计艺术史上类似的历史情境,具体探 讨了当下公共艺术实践在智能技术时 代背景下创新设计的可能性。1.2智能技术时代智能技术一般包括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及其综

11、 合性应用,如今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 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全新的技术 科学,致力于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 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 及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早在 2005年,美国著名思想家、发明家和预 言学家雷库兹韦尔就提出引起轩然 大波的“奇点临近”理论。而近几年人 工智能的发展似乎在印证着他惊人的 预言。一个让人无法坦然面对的新世 界近在咫尺,而且似乎会以指数的速 度无限制的向前推进叭人工智能的研 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智能机器人、图 像识别、语言识别、语言处理以及专家 系统等。自其诞生以来,在理论和技术 上都不断发展并日益成熟,其应用领 域也在不断扩大。事实上,每一个生

12、活 在当下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即时即刻 的变化趋势所带来的冲击。在这样一个 技术极速更迭的世界里,自然交织着机 遇、希望、挑战与困惑等种种复杂的因 素。作为历史的、情感的、精神的人所面 临的将是一个新时代的“利维坦”。意大利著名哲学家贝奈戴托克 罗齐曾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 代史。”这句话如果成立的话,也可以 反向理解,即一切当代史都在以递进 的方式重写着历史。这同时意味着每 一个当下的人都处于双重语境之下,意味着作为历史的人与当下的人的集 合体,既具有历史性的回溯视野,也具 有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同时又是一 个当下的鲜活的存在的人。在智能技 术时代的背景下,公共艺术学科的发 展及设计实践

13、也必然处于类似语境之 下,显然也无法回避这种历史情境与 当代情境下的双重自我审视。1.3公共艺术创新设计案例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创新 设计是江苏无锡太湖广场整体更新改 造规划中的公共艺术提升改造版块 048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见图1)。长期以来,太湖广场作为周 边市民娱乐休闲、运动健身的重要公 共空间,是城市化进程与市民文化生 活的重要见证,随着时代发展,其内部 景观和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城 市发展和居民需求,改造势在必然。无 锡城建集团本着“微更新,快改造”的 原则,坚持公共价值优先,体现城市温 度,保留了太湖广场整体框架与原有 机理,对部分景观进行了提升改

14、造,比 如在中央轴线上面,利用原来的下沉 广场做了镜面水池,实现了将周边建 筑借景入画的效果公共艺术设计团 队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考察,在总体设 计思路上,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 景观逐渐朝智慧化、交互化、虚拟化发 展,将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引入其 中既是发展之谋也是长远之策。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创新 设计系列方案包括流苏月相之门 小天使守护时间循环镜像6 件作品。其中小天使守护为青铜 雕塑,时间循环为不锈钢雕塑,流 苏月相之门镜像则在设计思路 上加入智能化设计,适应当下时代科 技的发展。景观设置中智能技术或手段 的引入,提升了人与景观的交互性,依 靠信息采集与传感、检测算法等进行智 能化处

15、理,可以根据场景调节景观雕塑 所呈现的照明效果。流苏采用四台海康威视臻全彩 夜400万POE室内外超高清网络摄像机 作为视频采集端,全彩级传感器,24 h 彩色记录,白天黑夜都可以准确识别;采用华三千兆POE交换机,通过网线 直接连接摄像机为其供电,同时连接 边缘设备高性能硬件平台英伟达雕塑位置图1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创新设计规划示意NV IDIA Jetson Xavier NX,外形小巧的 模组系统(SOM)将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带到了边缘端,超高的加速计算能力 可并行运行现代神经网络并处理来自 多个高分辨率传感器的数据。4个摄像 机间隔部署在鲤鱼池四周环形廊道 上,检测范围覆盖整个环形

16、廊道。检测 算法采用YOLO v3行人检测算法,将 特征金字塔与Darknet-53网络模型相 结合,使用了多个尺度的特征图进行 预测,提高了小目标的检测性能。在保 证实时检测的速度优势的前提下,算 法模型的检测精度、准确性得到了进 一步的保障,对于不断动态变化的复 杂环境下行人检测,整个算法模型体 现出了高鲁棒性。整个检测算法部署 在作为计算中心的边缘设备上。通过 定时控制边缘设备的工作,智能化控 制视觉识别检测算法的工作。池中央 鲤鱼板上流苏灯条根据廊道上检测出 的人数变化,调整照明灯光的颜色和 场景流动效果,体现出照明景观的人 性化及互动性,同时实时接受控制来 根据现实情况实时调整变换。

17、通过应 用智能视觉技术,为人们带来更加丰 富的视觉体验(见图2)。月相之门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 园林中常见的圆拱形门,采用光滑的 不锈钢材质,以极简主义的表现手法 来设计拱门造型,高度大小统一,构成 一组趣味盎然的雾化装置,夏季可让 游人降温,其独特的设计也是游客的 拍照佳选,凸显了生态、休闲与互动设 计理念。创意与设计|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 049图2流苏景观装置设计效果在智能技术系统使用方面,月相 之门主要采用2台海康威视工业摄像 机作为图像视频采集端,分别部署在 拱门两侧,采集并检测拱门两侧小径 上的人群数量。结合天气情况与市政 中心智慧系统取得网络通讯,按照指 示确

18、定是否开启雾森系统,根据实时 检测的人群数据向下层雾森系统PLC 控制装置通讯传递指令,不同的人群数 量触发不同的雾森喷射效果来增强互 动性,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实时控制雾森 喷雾,达到智能化调控的效果(见图3)。智能检测系统、智能雾森系统在园林景 观设计中的应用,使人工智能技术在现 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参与性得以提高,推动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升级。镜像的设计理念是将网络技术 与艺术造型相结合,构成一种“视觉桥 梁”,更强调智能技术的介入。通过在 广场两端分别安装的屏幕和摄像头,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两个地点的视 图,使两个地点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屏 幕影像产生互动,拉近城市生活中人 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该作

19、品目前处 于概念设计阶段。二、媒材实验与探索艺术的创新往往离不开技术革命 的发展与推动,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前,技术与艺术形式内容的完美融合有时 会让人有意无意地忘记这一点。文艺 图3月相之门园林景观装置复兴时期的艺术同样离不开技术与观 念的支撑,诸如在绘画中使用暗箱、垂 幕以及透镜技术等,只不过此类技术 作为画家的“秘密武器”,并不为普通 人所触及与关注。或者说,在社会的总 体性意义上,这些技术或工具还不具 备革命性。及至到了英国工业革命出 现之后,机器大生产与手工艺之间产 生的冲突,最终促成了 19世纪80年代 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当时著名的艺 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和以威廉莫里 斯为代表的设计师

20、们首次旗帜鲜明地 抵制机器所生产的粗糙产品,认为中 世纪手工作坊产品无论从艺术性还是 材料与质量上都远胜于当时的机器产 品,因此提倡复兴中世纪手工艺作坊的 生产方式。工艺美术运动虽然取得了卓 越的成就,但依然无法阻挡机器工业的 发展,其理想主义的解决之道在现实中 最终难以推广,但也确实激励、影响了 后来的包豪斯,且现代设计正是在包豪 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方式 050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的改变,还有新型材料的出现。新型材 料能否被建筑师所合理运用是当时前 卫建筑师们所思考的问题。新建筑首 先在于大胆选用新型材料(钢铁、水 泥、玻璃等),而新材料的

21、使用又将催 生出新的建筑形式。设计创新离不开 对各种媒材的实验与探索。不同的材 料有不同的属性、肌理、触感与视觉效 果。选择何种材质来设计以及由此形 成何种意象或效果,是设计实践者应 首先面临的问题。对材料的选择以及 如何使用这种材料,往往能够体现一 个设计师的匠心所在。有时,设计并不 指向单纯的实用与舒适,当超越于这 一标准时,有时所呈现的反而是设计 非凡的本质性以及设计师的敏锐的感 受力。比如被誉为“设计传奇”的仓俣 史朗设计的沙发月亮有多高以及名 为布兰奇小姐的椅子,以其对特殊 材料的使用而使设计作品传达出哲学 与诗性的意蕴。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在 巴黎安东尼克拉维私人美术馆的设 计中,创造

22、性地使用日本传统制纸工 艺制造的“和纸”与金属网相结合,用 作建筑内饰,营造出一种柔和微妙的 的光影氛围。这种对旧材料的创新使 用,同样值得国内设计师深思与借鉴。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创新 设计系列方案根据表现内容的不同,利用雾森照明等智能控制系统的技 术,采用不锈钢、青铜、玻璃等材料,运 用拉丝等工艺,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 艺术表现力。以流苏玻璃景观雕塑为例,为 达成其在预先设计中想表现的视觉效 果,设计团队前期进行了雕塑材料的 实验与探索首先让厂家根据设计要 求烧制彩色玻璃试片,再利用微区光 谱测试系统对不同色彩玻璃的透光率 进行测试分析,求出有色和无色玻璃样 品不同部分的平均透射率,通过

23、计算最 终得出样品的综合透射率,为雕塑的视 觉效果提供依据与判断(见图4)。玻璃历史可以追溯到2 000多年 前,但在以往的大型公共艺术景观设 计案例中,对玻璃的使用尚不多见。流苏的设计采用不锈钢与玻璃两种 材质,并和灯光照明相、智能感应技术 相结合,在夜色之下营造出动静相宜、流光溢彩的绚丽之境。三、人文空间与精神场域3.1历史情境的吊诡“在采石场中沉睡的石头是没有 生命的,但一旦它装饰在圣彼得大教 堂的拱顶上,就成了一出戏剧。”(法)勒柯布西耶每当出现技术革命的时刻,对一 部分群体意味着新的机遇,对另一部 分群体则意味着潜在的危机,甚至对 同一群体或个体也会呈现出自相矛盾 的情况,如发明摄影

24、对绘画的影响。在 摄影技术刚出现时,对摄影将取代绘 画的担忧也曾在画家中流传,尽管摄 影技术出现伊始还无法与具有悠久历 史的绘画相抗衡,但其不可阻挡的发 展势头,确实取代了绘画一度担负的 功能。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摄影 技术也反向激发了绘画的另一种潜 能,使其从文艺复兴以来建立起的以 透视学为基础的造型传统束缚中摆脱 出来,印象派绘画便是从这种历史情 境中脱颖而出的,并对后来的现代主 义绘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包豪斯的情况也同样错综复杂,从1919年至1933年,短短14年的历史,校址历经魏玛、德绍、柏林3次搬迁,校 长一职三度更迭(格罗庇乌斯、汉斯 梅耶、密斯凡德罗),其教学宗旨也 经历

25、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最初的要创 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体的浪漫主义狂 热逐渐转变为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相结合,创建一种理性且具有科学色 彩的教育实验,并最终催生了设计这 一崭新的现代性概念。包豪斯无疑对现代设计的确立居 功厥伟,但在其时,甚至从校长格罗庇 乌斯到包豪斯教职工乃至学生都对此 不甚了了。弗兰克惠特福德在其所著 包豪斯一书中,翔实地阐述了包豪 斯从创办到结束的整个历史,其中,他 引述一位“形式大师”施莱默的一封写 于1921年6月的信来还原当时的历史 情境。讲到包豪斯的教育目标,施莱默 的困惑真是无以复加,一方面,他评价 道:“我们惟一能够指望的,只有最现 实的东西用供人居住、生活的机

26、器来取代大教堂”;另一方面,他又非 常清醒地认识到,拿机器当作万物的 惟一模型是有它潜在的危险的:“我不 敢指望工业界能比它现在做得更好一 些,也不敢指望工程师们能够做得更 好。剩下还能做的就只是隐喻性的东 西了:艺术!”从中不难看出,艺术家在面对机 器工业文明发展时所流露出的内在纠 结。在书的结尾,弗兰克惠特福德写 道:“包豪斯的思想起源于建筑与设计创意与设计I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 051(a)彩色玻璃试片根据流苏橄璃雕塑效果在厂家焼制玻璃试片。利用微区测光仪测试玻璃试片的透光率,为视 效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彩色玻璃透射光谱测试数据汇总表彩色玻璃测试报告0别对帔理徉品的有

27、色和无色(QHI色芒色出色、慮矽).凹凸部分(棣色)琨样.侠廨制3的邀闿光3HMI.求出有住或无色(凹阳)91 分对应灼甲也遇射HKJT2.色啜凹)IB分在样品中所占的EE1R占比A.作为杈系敷.求比样品对应的蝴合速射率丁;T=A*T1+(1-A)T2 莫中Aw色(唆凹)81分在断占的於积占比.(b)透光率测试报告笛注:*aaa5%.图4彩色玻璃试片及其测试报告领域中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却是 大相径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 制造联盟,以及威廉莫里斯所倡导的 罗曼蒂克的中世纪风格,后者还有表 现主义为它进上步推波助澜吊诡 的是,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矛盾,包豪 斯才为设计与建筑问题创造了一种新

28、的语言,从已达百年之久的历史主义 的桎梏下彻底获得了解放。”3.2公共空间与精神场域有时,我们可以将建筑视为一种 大型的公共艺术,也可以将公共艺术 视为一种小型的建筑,建筑不仅营造 内部空间。同时也标示出一种外部空 间。我们不会把荒野视作公共空间,那 是因为公共空间是一种人为空间,只 有当一座建筑出现在荒野中,或者一 件大型艺术作品在其中展现,其场域 才能构成一种公共性空间。公共艺术 创新设计不仅仅是在工作室里设想或 制作一座雕塑,它还要需要对其所安 放的空间场所环境进行考察,感受、分 析,然后综合所有因素(时间、社会、历 史、地理、气候、风俗、人文等)才能确 定设计的方向。因此,公共艺术设计

29、是 一种对空间的重新营造,就像中国的 古典园林所营造的是一种文化的、意 象的空间,而非荒野或自然空间的简 单挪移,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也应形成 其自身独特的美学,而非单纯的对城 市空间进行点缀式的美化。建筑籍由 自身的闭合建构内与外的空间,并通 过贯通内与外而使建筑变得灵动、生 气、活泼、自然。公共艺术则相对更具 单一的开放性,但它也可借鉴建筑的 形式来扩充和丰富其设计语言。转化作为一种设计手法,假如运 用得当,就可以提升作品在意境上所 达到的高度。也可以赋予空间以产生 一种不同凡响的精神氛围,从而使空 间精神化。一般而言,这种转化手法在 传统的大教堂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但并不止于此。日本著名建筑

30、师安藤 忠雄的经典作品水之教堂)(1988)(见图5)和光之教堂)(1989)就是最 好的案例。这些作品最为忠实地反映 了安藤忠雄的建筑理念,即当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 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神性铁水之教堂座落于北海道星野度 假村,在一片豁然开朗的桃花源般被 夕张山脉东北部群山所环抱,这里有 近半年的时间都被积雪覆盖,远处银 装素裹的山脉,近处萧瑟而不失美感 的林木,结冰的一方湖面上耸立着一 座十字架,给人以圣洁肃穆之感。到了 春夏之季,树木葱郁,湖水清澈,天光、建筑、树林、飞鸟及湖中的十字架倒映 其中,仿佛仙境一般。黎明与夜晚,不 同的时辰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安 藤忠

31、雄在其建筑设计中对光、自然及 空间的处理、转化与营造已臻于至境。建筑无疑可以作为一种参照与借鉴,不仅因为现代设计的概念与建筑的密 切渊源。更重要的是公共艺术与建筑 都是对空间的营造,也是对特定精神 场域的营造。052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源自:ht t ps:/www.sohu.eom/a/45943 83 73 _6953 3 6图5安滕忠雄水之教堂3.3公共空间与人文设计公共空间不仅意味着人群可以参 与的空间,还意味着它要求一种更高 的空间属性,这种属性我们称之为人 文性。一片竹林尚属于自然空间,但七 个有名的文人常常啸聚于此,饮酒弹 琴,肆意酣畅,成一时佳谈,那这样

32、的 竹林就萌篥成具有人文性的公共空间 To公共空间只有引入艺术性,才最适 宜人于其中“诗意地栖居”而优游盘 桓。反之,艺术亦须关注人生。现任东 京六本木的森美术馆副馆长的国际策 展人南条史生认为,艺术必须真正存 在于人生,也就是人类的日常生活当 中,才具有实质意义叫将这句话用之 于公共艺术创新设计的情境,同样也 算是肯緊之言。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使其豁免于 最高意义上的艺术所加于自身的本质 性苛求,也使它有别于一般设计的生 成逻辑。它既无须秉持或坚守艺术中 的先锋性、前卫性、激进和极端的批判 锋芒或内涵,同时又容许其比设计具 有更多一些个人主体性色彩的表达,它是艺术与设计的“桥梁”或“中间地

33、带”,或始终处于一种“跨界态”中,因 此,公共艺术相对来说更具有“宽容”“开放性”和“温和性”的性质。它面对 公众进行言说。在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系 列创新设计中,太湖广场作为一处周 边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我们将设计 的基调定位为“市民友好,人文关怀”。为突出无锡钟湖山之灵,毓人文之秀 的城市特色,体现江南自然生态与人 类活动的平衡,表现市民护生、重情、包容、谐美的幸福生活,其主体雕塑 流苏以卡通的鱼的形象作为设计元 素,采用不锈钢与彩色玻璃两种材质,通过智能视觉识别系统和照明系统,与观者产生互动性,形成一种动态的 流光溢彩的视觉飨宴(见图6)。小天 使是以懵懂柔拙的小女孩形象为主 题,以

34、青铜制作的喷泉雕塑,小天使背 后两扇小小的蝴蝶型青铜翅膀强化了 小女孩的天真无邪的人物特征,而通 过压力泵的出水控制,从青铜翅膀边 缘迅即生出一对闪闪发亮的“水帘翅 膀”呈现在观者眼前,一池清水便泛起 细密的涟漪。虚实相生,意趣盎然,天 光水影,生机勃勃,周围环境也由此灵 动起来(见图7)。时间循环以莫斯比 乌环为设计灵感元素,以两条莫斯比 乌环交叠扭转,变形为一种极具律动 感与游戏意味的空间造型,用以象征 时间的周而复始和无穷无尽(见图8)。图6夜色中的流苏景观装置创意与设计I创新设计Innovative Design 053图7小天使青铜喷泉雕塑既是游戏的空间,也是休憩的空间,更 是让人沉

35、思的空间。图8时间循环景观装置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系列 创新设计落成后,社会反响强烈,已成 为市民的网红打卡之地。但只有设计 者本人才更为清楚它们的不足与瑕 疵,那些因某些技术因素和限制尚无 法还原设计意图的缺撼,或许只能期 待以后有机会更趋完善。四、结语已逝的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 金在2014年接受EEC采访时就明确表 示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担忧:“制造能够 思考的机器无疑会对人类存在巨大威 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之日,就将是 人类的世界末日。”或许,在人类文明 的发展史上,只有从人类终极意义上 考虑问题的智者才会有这样的忧虑,就像150多年前约翰拉斯金、威廉莫 里斯以及后来的格罗庇乌斯一样

36、。但 尽管人们看到未来之路上的可预知或 未知的危险与威胁时,仍然不得不继 续走下去,人类从农业文明步入工业文 明,进而又置身于信息文明的时代中,对于一代人还前途叵测的不明前景,对 于另一代人可能已是昨日黄花的既成 历史,就像黄金时代总存在于历史的深 处而从不现身于当下,因为惟有失去的 时代才让人感觉更弥足珍贵。另一方面,只有理想的艺术家和 睿智的哲学家才会感叹那些失去的人 类价值,聪明的现实主义者总能看到 即时的机遇与利益。而历史前进的车 轮却是由所有人所推动的。在当下智 能技术的时代里,作为公共艺术学科 的教育者与实践者,既不应固步自封,停留在正统的、僵化的既定思维模式 中,也不应单纯地依赖

37、于技术而忽视 艺术性、人文性和精神性的表达。通过 太湖广场更新项目公共艺术系列创新 设计的实践,以及对历史情境与当下 现实双重语境的反思,笔者深切体会 到融合与创新的不易以及遗憾之处。对于智能技术下公共艺术创新设计的 广阔前景,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继续探 索下去。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科学技 术的无限性是以一种以新换旧的迭代 的方式呈现的,而艺术与精神的无限则 更具一种永恒性,它是一种历久弥新的 鲜活体验,在我们以开放性的创新设计 精神接纳新技术时,永远不应忘记艺术 与人的本质性意义,这不仅是历史与当 下双重语境的启示,也是艺术与人对 自身使命的本质性要求使然。SS参考文献:1 雷库兹韦尔奇点临近M.李庆诚,董 振华,田源,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 姜奇卉“微改造”焕新城!江苏各地积极 推动城市更新为幸福“加码”EB/OL.(2022-10-16)2023-02-25.http:/ 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M.林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 刘饰华.人能从虚无中得到什么?EB/OL.(2021-04-07)2023-02-24.https:/www.sohu.eom/a/459 438373_ 69 5336.5 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王金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