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816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一、研究综述(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21 世纪以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欧洲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开始根据预期寿命的变化自动调整关键养老金参数,如将人均预期寿命与养老金领取年龄挂钩。根据 OECD 国家最新数据显示,在 OECD 国家近年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中,德国、意大利等八个国家养老金已与在职职工工资、人口结构变动和养老金基金平衡挂钩,芬兰、日本和西班牙养老金制度中引入可持续性因素,将养老金与人均预期寿命挂钩,以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2004 年,日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将宏观经

2、济指数引入养老金调整机制中,即养老金调整除根据工资和物价浮动调整外,还要综合考虑参保人数和预期寿命的变化,以下调养老金和养老金替代率。为了避免国民对于养老金下降的担忧,养老金调整机制中规定当养老金替代率下调至 50%时,停止宏观经济指数的调整。2005 年,德国将养老金调整机制引入“可持续性因素”,即养老金调整时综合考虑参保人数相对于领取养老金者人数的变化。2018 年的可持续性因素为正,养老金增加了 0.3%。预计 2020 年到 2032 年,这一数字将转为负值,平均每年减少 0.5%的养老金。但是原则上养老金不能因调整而在名义上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养老金待遇调整的其他因素(如工资增

3、长)为正时,才适用可持续性因素的向下调整,将未执行的消极调整延续到以后的年份。瑞典的 NDC 养老金计划中引入自动平衡机制,将养老金计划中的平衡比率与预期寿命自动关联,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待遇发放水平等于记账额除以根据预期寿命确定的年金除数因子,预期寿命延长,待遇水平会自动降低。葡萄牙从 2010 年开始,劳动者在 65 岁退休时将根据预期寿命的变化重新计算调减系数。芬兰自 2010 年起,职工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要根据预期寿命的变化而调整,通过制定预期寿命系数,将养老金按 20052009年 62 岁的平均预期寿命与退休前 5 年 62 岁的平均预期寿命之比计算,从而降低退休人员养老金,减少养老金

4、支出。根据最新数据计算的 2019 年预期寿命系数为 0.957,预计 2064 年(2019 年进入劳预期寿命延长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孙洁张鑫【摘 要】以改善赡养比为核心,来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可持续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劳动力供需状况、受教育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基金收支等因素,按照预先公告、小步慢走的办法,适时制定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分步提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改善制度赡养比。【关键词】生命表;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待遇计发【中图分类号】F8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

5、378(2023)08-0003-13【基金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首都失能、半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研究,编号:19GLA00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研究,编号:21YJA810008。【作者简介】孙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保险与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张鑫(通讯作者),包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养老金精算。3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未来退休的

6、那一年)的预期寿命系数为 0.867(OECD,2019)。(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 20192050 指出,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持续增长的支付压力:仅从制度赡养率上看(不考虑人均待遇的提高),2019 年由接近 2个缴费者来赡养 1 个离退休者,而到 2050 年则几乎 1 个缴费者需要赡养 1 个离退休者(郑秉文,2019)。预期寿命的延长是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加的主要因素。据测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我国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了 0.94 个百分点,对养老金支出水平增加的贡献度高达76%(周娅娜和林义,2018)。随着医疗技术的

7、发展,人口预期寿命将进一步增长,在长寿时代如何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难题。从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付压力的方法无外乎增加基金收入来源、减少基金支出。增加收入来源的方法包括提高缴费率、增加参保人数、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划转国有资本、增加财政补贴等。但提高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彭浩然等,2018),并不可取;而大规模增加参保人数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基金投资收益的增加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划转国有资本和国家财政补贴的方法不可持续。减少基金支出的方法包括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养老金领取年龄等。然而,降低养老金替代率的方法与我国养老

8、金连年上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标相违背。因此,面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我国应着力于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实现增收减支的目标。结合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特点,学界主要从提高退休年龄、建立可持续的养老金待遇指数和改革养老金账户各个参数等角度对如何维持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方法展开研究。认可度较高的方法包括:延迟退休、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调整养老金计发月数等。1.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综述。延迟退休可以从增收减支两方面使养老金收支平衡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在养老保险缴费率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推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收支失衡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推迟退休使得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增加

9、,从而养老保险缴费总量增加;另一方面,推迟退休又使得退休人口减少,从而减少了养老金支出水平(康传坤,2012;江红莉和姚洪兴,2016)。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主要由 20 世纪 50 年代制定的退休政策、1978 年国务院 104 号文件及其后的一系列文件组成。其中,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主要为:除特殊情况以外,男性无论干部还是工人都是 60 岁退休,女性则分为干部 55 岁退休、工人 50 岁退休(姚远等,2012)。彼时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人均预期寿命不足 45 岁,如今已超过 76 岁,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继续固守当初的法定退休年龄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景鹏和郑伟,2020)。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目前的

10、人均预期寿命和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大约落后 45 岁,但退休年龄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龄,却落后 710 岁(王天宇等,2016)。在 OECD 国家,不同时期出生人口的正常退休年龄都有所提高(OECE,2019)。适当提高退休年龄,是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增强养老保险制度财务持续性和促进代际公平的客观要求(张川川,2017)。因此,逐步提高我国长达半个世纪没有调整的退休年龄是有必要且合理的。田月红和赵湘莲(2016)推测,我国基础养老金年度缴费收入将在 2020 年开始不足以满足当年的养老金支出需求,出现年度缺口;到 2025 年,养老金累计结余消耗殆尽并出现累计赤字。甚至,如果不考虑财政补

11、助,即在“小口径”情况下,当期结余在 2019 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得更快,到 2050 年为-16.73 万亿元(郑秉文,2019)。这一测算结果也得到了数据的验证,2020 年,在疫情冲击下,我国养老基金首次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我国养老保险政策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历史拐点。延迟退休是改善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有效方法。据测算,如果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 5 年,将使基础养老金年度财务收支出现缺口的可能时间推迟 17 年左右,2085 年的累计缺口将降低 55%左右(田月红和赵湘莲,2016)。因此,延迟退休政策须尽快实施。2.关于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研究综述。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12、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 38 号)规定,最低缴费年限为 15 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者累计缴费满 15 年,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及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缴费没有满 15 年者,则一次性退还个人账户资金,不能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与持续增长的退休后平均余命相比,15 年的缴费年限4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显然太低,并且难以体现通过在职期间劳动收入积累来实现退休后养老待遇的均衡(席恒,2017)。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学术界较早开始了对最低缴费年限与养老基金平衡关系的研究,广泛认为目

13、前15年的缴费年限太低,提高最低缴费年限能够改善制度赡养率,促进基金平衡(尹文耀和叶宁,2009;李珍和王海东,2013;仙密花和薛惠元,2015)。从基金收支平衡角度来看,延长最低缴费年限可以强制延长缴费期以获得基金收入(王晓军和赵明,2015),还能提高养老金支付门槛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周成刚,2015;于文广等,2017)。保险精算结果也表明,缴费年限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基金的缴费积累与参保者的待遇水平,“早缴费”“长缴费”将是减少养老基金支付风险的重要举措(李红艳和唐莉霞,2019)。据测算,现行制度下,要维持基金横向平衡,参保人员平均缴费年限不得低于 20 年(杨一心和何文炯,201

14、6)。3.关于调整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的研究综述。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安排是在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随后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确定了个人账户的支付方式。2005 年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 38 号)对个人账户给付期做了调整,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而“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在政策实施中,形成了职工 60 岁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为 139 个月的规定。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影响养老金给付水平和个人账户生命周期精算平衡的重要参数,其设计原则就是

15、实现个人账户缴费与给付的生命周期精算平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按照 60 岁退休时给付 139 个月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办法,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根据制度设计时期的人口预期寿命确定的,并没有与养老金调整指数和预期寿命变化相联动。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金调整指数提高,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与之联动后必然会提高,进而导致个人账户初始养老金替代率下降,降低退休人口退休初期的养老金水平,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失衡。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必须进行调整的原因和方向包括:第一,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应考虑长寿风险和养老金指数化增长因素(王晓军,2013),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退休后平均余命远远高于 139 个月,该计发月数已

16、经不适应当前的人口结构。我国法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设计与预期寿命变化不协调,导致个人账户超支月数越来越大(杨斌,2012)。据测算,20092033 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账户均存在超支,男性居民个人账户超支月数 2009 年为 92.48 个月,2033 年将达 104.12 个月,女性居民个人账户超支月数 2009 年为 135.56 个月,2033 年将达 153.56 个月(杨斌和丁建定,2012)。因此,为实现精算公平与精算平衡,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和计发月数应同步改革,可以根据人口生命表进行调整(米海杰等,2019)。第二,统一的个人账户给付期忽视了城乡预期寿命、不同地区预期寿命和不

17、同性别预期寿命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和群体间个人账户超支月数不相同,并可能引起财政补贴的不合理。对计发月数的改革应遵循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与预期寿命相结合的原则,延长个人账户给付期并采取差异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可作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期的改革策略(杨斌和丁建定,2012)。在长寿风险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养老基金可持续性的必然要求。然而,以往由于缺乏社保生命表数据,大多数文献局限于数值模拟或者方向性的研究,无法为养老保险政策改革提供准确的指导。中国社会保险经验生命表(2020)的编制弥补了这一研究的空白,我们基于该生命表对现行养老保险政策相关参数调整进行测算,并根

18、据测算结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00 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7%。随后,我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人均预期寿命从 2000 年的 71.4 岁提高到 2019 年的 77.3 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13.5%。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我

19、国总和生育率5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已跌至 1.30。总和生育率的下降使得少年儿童人口持续减少,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从2000 年的 22.9%下降至 2020 年的 17.95%。少子老龄化使得老年赡养比从 2000 年的 9.9%上升到2020 年的 19.8%。根据联合国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对中国人口的预测,2020210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到 205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3.66 亿人,比 2020 年翻一番。而劳动力人口和青少

20、年人口将显著减少,到 2050 年,2064 岁劳动力人口 7.7 亿人,比 2020 年减少 1.6 亿人,019 岁青少年人口 2.67 亿人,比 2020 年减少 7000 万人(见图 1)。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赡养比预期将从 2020 年的 18.5%上升到 2050 年的 47.5%。2050 年以后,我国人口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老年赡养比仍然上升,到 2100 年老年赡养比将攀升至 64.3%。人口结构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退休职工人数,进而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图 119502100 年按年龄区分的人口结构变化图(注:数据来源

21、:根据联合国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2019)数据绘制。)(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的赡养比,进而对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带来挑战。一方面,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使得退休职工人数迅速上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从 2001 年的 3381 万人增长到 2020 年的 1.28 亿人;另一方面,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渐走向成熟,参保职工人数将趋于平稳,从2001年的1.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3.28亿人(见图2)。在大部分年份,退休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参保人数增长率,这也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内的赡养比(

22、参保职工人数/领取人数)不断下降,从 2001 年的 3.21 下降至 2020 年的 2.57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在财务模式上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即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来源于同时期工作者的缴费。在现收现付制下,维持基金收支平衡的条件为:参保人数*人均缴费=领取人数*人均养老金,在不提高人均缴费、不降低人均养老金的情况下,制度内赡养比的下降将直接导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增速加快,财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根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公报 显示,在包含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基金收入从 2001 年的 2489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52919 亿元,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临时性

23、减免部分企业社保费,基金收入下降至 44376 亿元;基金支出持续上升,从 2001 年的 2321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51301 亿元(见图 3);2014 年以来,基金支出增长率在绝大多数年份均高于基金收入增长率;累计结存从 2001 年的 1054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48317 亿元,且增长率呈下滑趋势(见图 4)。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2014 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就已低于基金支出,财政补贴持续上升。2014 年到 2017 年,各级财政补贴从 3548亿元增长到 8004 亿元。2021 年,在中央调剂的基础上,财政补贴仍高达 5653.02 亿元。由

24、于我国养6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老保险基金尚处于省级统筹,地区之间人口结构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财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地区已出现累计结余耗尽的局面。在包含财政补贴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在 2013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已无法弥补养老基金支出,且赤字规模逐渐增大。到 2015 年,辽宁省和吉林省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基金收入也无法弥补基金支出。2016 年,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完全耗尽,且赤字高达196亿元,2018年进一步扩大到557亿元,养老保险基金财务运行情况持续恶化。图 2200120

25、20 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和退休情况图 320012020 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单位:亿元)图 420022020 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增长率近年来,中央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如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7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基金,建立中央调剂制度以缓解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不平衡,进行征收体制改革提升征缴率。下一步,将在省级统筹基础上,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然而,划转国有资本和国家财政补贴的方法不可持续,短期内大规模增加参保人数也不可能实现。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

26、高峰期,我们应着力于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实现增收减支的目标。三、与预期寿命相关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参数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保险面临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压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金结构性矛盾突出、退休年龄偏低、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滞后、最低缴费年限过短。(一)退休年龄偏低目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年龄仍执行 20 世纪 50 年代 劳动保险条例 的相关规定。七十年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还多,但职工的退休年龄执行标准仍未调整。同时,现行制度中关于女工人和女干部的政策差

27、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制定的,由于国家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女工人也需要从事重体力劳动,考虑到女工人和女干部在劳动条件上的差异,设定了不同的退休时间。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女性越来越少,50 岁退休年龄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以及过低的退休年龄,必然造成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导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快速增长。(二)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偏少目前,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仍执行 2005 年国发 2005 38 号的相关规定,当时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以同期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0 岁来计算的,原则上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应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均预期寿命、本人

28、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调整。然而,2019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77.3岁,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仍未调整。根据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个人账户计发标准为职工本人个人账户累计额除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个人账户累计额领取完以后,退休职工仍按原领取标准继续领取,直至身故。如果退休职工在尚未领取完个人账户时身故,个人账户余额将以个人遗产的形式由家属继承。这意味着,退休职工生存月数超出计发月数后,养老金支付责任将全部由社会统筹基金或者政府财政来承担。随着人均寿命的普遍提高,必然会增大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对基金可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三)最低缴费年限偏低采用社会保险模式的各国通常对长期领取养老金待遇规定最低

29、缴费年限,以此标示出权利与义务相适应的底线。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最初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或工龄)为 10 年,国发 1997 26号文件提高至 15 年。20 多年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成倍扩大,参保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企业单位稳定就业的参保人员占比逐渐降低,而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占比升高。由于经济负担能力、养老风险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影响,“踩线缴费”的现象相当普遍。在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期和领取期的比值随之下降,相当比例的人群只缴费 15 年而享受 2030 多年的养老金待遇,养老保险基金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调。四、养老保险制度参数调整的理论依据我国基本养老保险

30、制度在财务模式上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即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来源于同时期工作者的缴费。在现收现付制下,参保人在工作期间的缴费既为自己的老年积累了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也为同时期的老年人提供了养老金来源。因此,基本养老保险的平衡关系既有同时期工作者缴费与退休者领取的平衡关系,简称为期间收支平衡;也有参保者终身缴费积累与退休后养老金领取的平衡关系,简称为队列收支平衡。期间收支平衡和队列收支平衡是基本养老保险的两大平衡关系,在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中,能否维护好这两大平衡关系,关乎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8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 当代经济 第40

31、卷2023年第8期(一)人口宏观视角下的期间收支平衡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代际赡养模式,即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来源于同时期工作人群的缴费。因此,在一定的缴费水平下,养老金水平决定于缴费人数相对养老金领取人数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小,相同缴费水平所能供养的人均养老金越低(以收定支);或者在一定的养老金目标下所需的缴费越多(以支定收)。在现收现付制下,缴费人数*人均缴费=领取人数*人均养老金,即,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平均缴费率*制度内赡养比。在人口老龄化下,养老保险制度内的赡养比不断下降,从而相同缴费水平所能提供的养老金待遇不断下降。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90 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为 5

32、.391,即平均每个退休者由 5.39 个缴费者供养;到 2020 年,这一比例下降到 2.571。在未来,如果按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假设参保人口结构与人口结构相同,退休年龄为 60 岁,参保缴费年龄为 2059 岁,到 2030 年赡养比将降低到 2.161,2050 年降低到 1.341,2080 年降低到1.181,这时,人均 24%的缴费率,只能提供平均 28%的养老金替代率。如果要维持一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意味着养老保险支出的持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下,推迟退休年龄是提高赡养比最有效的办法,如果将退休年龄推迟到 65 岁,参保缴费年龄为 2064 岁,2030 年人口赡养比将提高到 3

33、.641,2050 年提高到 2.101,2080 年提高到1.651。如果再考虑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后起始参保年龄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才能维持适当的赡养比,实现期间收支平衡。无论如何,随着人口寿命和健康寿命的延长,推迟退休年龄无疑是改善赡养比最有效的办法。(二)个人生命周期视角的队列收支平衡养老保险是将个人在工作期间的缴费积累用于退休后养老金领取的制度安排。因此,从个人生命周期的视角解释养老保险的队列平衡,即个人出生后完成教育阶段,开始参加工作并在工作期间完成养老保险缴费积累,退休后开始领取养老金,直到死亡为止。养老金的水平取决于工作缴费期、缴费水平和退休领取期。工作缴费期越长,缴

34、费水平越高,退休后领取期越短,养老金水平越高。如果不考虑失业和中断缴费的情况,工作缴费期取决于开始工作的年龄和退休年龄,开始工作的年龄与受正规教育的年限正相关;退休领取期取决于退休后存活的年数,即退休年龄余寿,退休年龄平均余寿越长,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期越长。退休年龄平均余寿与出生预期寿命不同,前者是指活到退休年龄如 60 岁时未来平均存活的年数,计算中不应包括从出生到退休年龄死亡的情况,因此退休年龄平均余寿一定大于出生预期寿命减去退休年龄。例如,按照联合国人口数据,20152020 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 76.72 岁,60 岁平均余寿为 20.21 年,而不是 76.72-60=16.72

35、年。如果用出生预期寿命减去退休年龄来代替退休年龄余寿会低估退休年龄余寿。因此,过去依据国民生命表数据制定的养老保险政策,存在预期偏乐观、低估社保基金支出压力的隐患。在不考虑工资增长率和利率的情况下,养老金水平决定于缴费年数与领取年数(退休年龄余寿)之比。假设缴费期为 n 年,退休年龄余寿为 m 年,缴费率(缴费与工资的比例)为 c%,养老金水平用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相对比例即替代率来衡量,以 RR 表示替代率。在最简化的情形下,队列平衡关系为:c%*n=RR*m,即RR=c%*nm。可见,在一定的缴费水平下,养老金水平决定于缴费年数与领取年数的比例,缴费年数相对领取年数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在

36、一定的起始参保年龄和死亡年龄下,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在延长缴费期的同时缩短领取期,从而有效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养老保险采取个人账户模式时,队列收支平衡关系更为透明,即个人账户的缴费积累等于终身养老金领取。在个人生命周期队列收支平衡中,假设个人缴费计入个人账户并按规定的利率积累,养老金水平等于退休时的账户余额除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依据退休年龄、退休年龄余寿和利息率计算。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是个精算概念,它是从退休年龄起的生存年金系数,即只有生存者才能领取的年金现值。通常用退休年龄平均余寿长度的年金现值来近似。例如,60 岁退休,60 岁平均余寿为 20 年,年金系数就是 240 个月每月

37、支付的年金现值。如果个人账户养老金有增长调整机制,养老金增长率也要纳入年金系数的计算中。这时,年金系数由退休年龄余寿、利息率和养老金增长率来决定。如果利息率与养老金增长率相等,年金系数就等于退休年龄余寿。如9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果个人账户养老金没有增长调整机制,年金系数就由退休年龄余寿和利息率决定。理论上,在现收现付制下,维持制度收支平衡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制度的内涵回报率,它是缴费工资总额的增长率。由于缴费工资总额增长率随时间变动,很难预先确定一个稳定的水平,实践中计算年金系数的利息率通常取无风险利

38、率。总之,从个人生命周期视角来看,缴费年数相对退休后领取年数越长,养老金的替代率越高;在参保年龄和死亡年龄一定的情况下,退休年龄调节着缴费年数和领取年数的长短;推迟退休在延长缴费年数的同时缩短了领取期,是最有效的调节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办法;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反映了领取队列的预期生存年数,应该随预期寿命的变动定期作出调整。鉴于当前对延迟退休年龄已经达成共识,并且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而对最低缴费年限偏低的数据无法获得,我们将着重研究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预期寿命变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五、根据社保生命表数据的实证研究前文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数中的个人账户计发

39、月数应随人口预期寿命的变动定期作出调整,在实际操作中,相同时期不同类型人群的预期寿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城镇人口预期寿命高于农村,购买各类保险人群的预期寿命高于普通人口。例如,依据 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102013)养老类表,60 岁男性和女性的余寿分别为 25.64 年和 29.79 年;我们课题组根据20162018 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死亡率预测社保参保职工平均预期寿命,其中60 岁男性和女性的余寿分别为 23.34 年和 26.66 年;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全国男性和女性 60 岁余寿分别为 20.03 年和 23.09 年,全国城镇男性和女性 60 岁

40、余寿分别为 21.81 岁和 24.76 岁。可见,在相同性别年龄,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人口的退休年龄余寿最长,参加社会保险人口的次之,全国人口的最低。由于我们主要研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制度参数的调整,因此将采用课题组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平均预期余寿的测算结果,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和延迟退休进行研究。(一)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的政策依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社会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养老保险缴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现阶段企业缴费比例为 16%,个人缴费为 8%。其中,个人缴费部分计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可以继承。根据

41、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1997 26 号)文件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每年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2017 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 统一和规范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办法(人社部发 2017 31 号),对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进行了调整,新的记账利率以工资增长率为参考,调整后 20162021 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如表 1 所示。表 120162021 年个人账户记账利率年份记账利率20168.31%20177.12%20188.29%20197.61%20206.04%20216.69%基本养老金的计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

42、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职工退休时,基础养老金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199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1997 26 号)将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设定为 120 个月;2005 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 38 号)对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进行了调整,新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要根据职工退休时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见公式 1),调整后,不同退休年龄的退休职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不同,如

43、60岁、50岁、55岁退休的职工计发月数分别是139个月、195个月和170个月。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M=121-(1+r)-(Yd-A)r(1+r)(1)10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其中,M 为计发月数,Yd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A 为退休年龄,r 为年记账利率或投资收益率。以 60 岁为例,依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0 岁的预期寿命为 75.21 岁,按照利率 4%来计算,将相关参数代入后 M=138.76,四舍五入后为 139 个月。此后,国民预期寿命逐年提高,但国发 200538

44、 号设定的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一直未做调整。(二)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预期余寿调整根据以上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计算公式可以发现,一方面,该计算公式以人口预期寿命减去退休年龄来代替退休年龄余寿,根据前文分析发现,这样的结果会低估退休年龄余寿,进而低估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另一方面,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只根据退休年龄进行区分,而未对性别进行区分,但事实上同年龄组的男女死亡率差异较大,女性预期寿命普遍较高,女职工退休年龄平均余寿及领取年限普遍较长。因此,本报告将根据不同性别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平均预期余寿分别计算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根据性别、职务的不同形成的退休年龄差异,将参保职工分为男职工、女工人和女干部,分别用 i=1

45、、2、3 表示,用 Mi表示第 i 类退休职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y 表示不同性别、年龄退休职工余寿,将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计算公式调整为:Mi=121-(1+r)-yr(1+r)(2)根据课题组的测算结果,企业职工参保人员在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上,男性 60 岁平均余寿 23.34岁,女性 50 岁平均余寿 36.08 岁、55 岁平均余寿 31.32 岁。假设男职工 60 岁退休、女工人 50 岁退休、女干部 55 岁退休,若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设定为 6%,根据公式(2)得到 60 岁男职工、50 岁女工人和55 岁女干部退休时,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分别由 139 个月调整到 158 个月、195 个月调

46、整到 186 个月、170 个月调整到 178 个月。由此可知,60 岁退休男职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幅度较大,55 岁退休女干部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幅度较小,由于记账利率的提高,50 岁退休女工人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反而下降 9 个月。本报告将根据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平均余寿动态调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根据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到 2025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 2020 年基础上继续提高 1 岁左右,假设企业职工预期余寿每年提高 2 个月,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职工退休年龄预期余寿动态调整,20212030 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情况如表 2 所示。表 2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变化表(单位:月)年份2

47、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2030个人账户计发月数男职工158158159159160161161162162163164女工人186186187187187188188188188189189女干部178178179179179180180180181181182(三)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对个人账户计发额的影响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企业职工退休年龄预期余寿动态调整后,退休的职工个人账户年度计发额将随之变动。2021 年,60 岁男职工退休当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从 139 个月调整到 158 个月,个人账户年计发额下降 12.8%;50 岁女工人退

48、休当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从 195 个月调整到 186 个月,个人账户年计发额提高 4.6%;55 岁女干部退休当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从 170 个月调整到 178 个月,个11 当代经济 第40卷2023年第8期CONTEMPORARY ECONOMICS VoI.40 No.8.2023人账户年计发额下降 4.4%。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企业职工预期余寿逐渐提高,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随之增加。预测到 2030 年,60 岁男职工退休当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增加到 164 个月,个人账户年度计发额较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前下降 15.6%;50 岁女工人退休当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增加到 189 个月,个人

49、账户年度计发额较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前上升 3.2%;55 岁退休女干部退休当年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增加到 182 个月,个人账户年度计发额较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前下降 6.2%(见表 3)。由此可见,由于退休男职工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幅度较大,个人账户年度计发额的下降幅度也较大,并且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余寿的增加,影响将持续增大。对于 50 岁退休女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账户计发月数逐渐接近于国发 2005 38 号文件中规定的 195 个月,对个人账户年度计发额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表 3个人账户计发月数调整对个人账户年度计发额的影响(单位:元)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202

50、62027202820292030男职工调整前55806288707079318879992211067123241370215211调整后4867546361186838762784919436104701160012833变化率-12.8%-13.1%-13.5%-13.8%-14.1%-14.4%-14.7%-15.0%-15.3%-15.6%女工人调整前39494450500356136284702278328722969710765调整后413146485218584465337289811890271002211110变化率4.6%4.4%4.3%4.1%4.0%3.8%3.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