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_徐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516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_徐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_徐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_徐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英国的博物馆事业极为发达,博物馆教育历史悠久、理论丰厚、实践丰富。在多元的教育功能中,以艺术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和首要手段的美育功能尤为突出。借鉴英国博物馆美育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博物馆强国”具有现实意义。观之英国著名博物馆的社会美育案例,可以总结出其经验对于国内博物馆美育的三点启示:第一,观众第一,强化服务意识;第二,转变理念,突出美育职能;第三,寓教于乐,凸显休闲意味。关键词:英国博物馆;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美育;文化服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英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国家。英国博物馆数量多、类型全、服务优,深受公众喜爱。据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年发布的全球

2、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统计:英国伦敦早在 年,博物馆数量已达 家,是一座“博物馆之城”;而中国首都北京直到 年,实有博物馆数量才达到 家,不及 年前伦敦的水平(尽管近年来数量不断增加,与伦敦仍存差距)。英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委员会 年发布报告博物馆很重要(),阐述了博物馆的重要价值,包括:保护公共文化资源;保留国家记忆;增进公众智识;激发创新灵感等,指出:“博物馆很重要,其是为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人提供公共服务的最重要机构。”并指出了无论何种规模的博物馆,都为英国公共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有 点:一是丰富公众文化生活;二是繁荣地区经济;三是博物馆热度最高的旅游景点,直接拉动旅游业发展;四是提升国

3、家文化软实力;五是联结社区;六是推动健康与福利事业发展;七是促进终生教育;八是推动科技创新。基于此,博物馆理应获得更大的财政投入。一、英国博物馆教育及美育概况英国的博物馆教育历史悠久。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自 年开馆以来,就奠定了博物馆作为公众学习场所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职能基础。世纪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对于博物馆的文化普及和社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到了 世纪 年代,英国教育界开始关注社会教育,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展览教育,并开始对学校提供文物复制品、艺术品以及教员的租借服务。年,英国修订学校教育法案(),要求学校在博物馆内进行教学,馆校合作之路开始延伸。世纪末到 世纪 年

4、代,“博物馆现代化运动”开启,博物馆由收藏机构向以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徐望,女,南京大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紫金文创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化政策、艺术管理。项目来源: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元融通视域下的新时代文化消费研究”();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研课题“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社会教育为第一使命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型。年的一战期间,教师与公众对于博物馆教育服务的需求提升,博物馆在向社会传播文化,为学生提供教育方面有所作为;杜威等教育家指出了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意义;校内

5、博物馆涌现。年,报告博物馆与教育的关系()在英国协会的卡迪夫会议上发布,强调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使命。年,卡内基英国信托基金会发布迈尔斯报告(),该报告基于对英国 多家公立博物馆的调查,指出英国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任重道远,并且引介了美国博物馆教育实践案例。年,英国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博物馆和学校:关于加强公共博物馆和公共教育机构合作可能性的备忘录(:),期望推进馆校合作。年,卡内基英国信托基金会关于博物馆教育的第二份报告马克汉姆报告()发布,指出经过 年努力,英国公立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提出了新的展望。()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英国博物馆教育的加速发展期,这一时期一系列关于博物馆教育的重

6、要报告陆续发布(见下表)。年,英国成立了“博物馆教育圆桌组织”(),该组织的 专 业 刊 物 博 物 馆 教 育 期 刊()于 年创刊,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推进了博物馆教育。年,莱斯特大学推进博物馆学学科建设,把博物馆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研究方向。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英国的博物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呈现出专业化加强的趋势:博物馆内设的教育部门与教育岗位数量增加、专业人才数量同步增加。年,英国制定“国家课程”(),把博物馆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世纪 年代,博物馆课程与学校课程的链接进一步加强,年超过 成观众为学校团体观众;博物馆教育部门与地方教育部门开始合作。()进入 世纪,英国博物馆教育的国家体系

7、()逐渐形成;并且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球传播,英国的博物馆实施更多面向成年观众的教育项目,推动英国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关于博物馆教育的重要报告()发布时间发布机构报告标题核心内容英国教育委员会罗 斯 报 告()建议所有师范院校的标准教学大纲增加博物馆教育内容英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的学校服务()为一本关于博物馆设置的馆校合作课程的教学法手册,发给博物馆工作人员、地方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与学校教师苏格兰博物馆和美术 馆 委员会教育中的博物馆报 告()对苏格兰地区博物馆教育工作调查并提出改进建议英国博物馆协会教育中的博物馆()强调博物馆必须在强 化 教 育 中 获 得发展教育与科学部

8、教 育 中 的 博 物馆:第 号教育调查(:)对英国和威尔士博物馆教育工作调查并提出改进建议教育与科学部莱 特 报 告()建议提升博物馆内设教育部门的地位,更有力地服务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教育与科学部德 鲁 报 告()细化了莱特报告的建议,提议建立健全博物馆教育的国家体系博物馆教育因其教育素材的广博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实现五育共促,全面育人。“博物馆美育”是社会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专指博物馆对于社会公众(主要是观众)的审美情操的涵育,以艺术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和首要手段。英国博物馆界对于博物馆教育乃至美育的探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 徐 望讨很丰富。格林希尔()在其著作博物

9、馆与美术馆教育(,)中论述道:博物馆本身既被人们视为一个教育机构,其中也开展有明确教育目的的活动。关于博物馆教育,有“小教育”与“大教育”之分,前者专指由博物馆的教育部门组织的,为学生或社会人员提供的专门教育项目;后者指博物馆的所有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包括展览、活动、商品销售、文化传播等。无论学者们认为博物馆教育的范畴如何,所有的讨论都认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意义最关键之处在于,博物馆客观上提供了支持观众自主探索、自我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并且,尽管“学不必教”,博物馆专业人员、教育工作者等同时提供学习辅助以及教育指导服务。()英国博物馆界将博物馆教育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方式划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两种,直

10、接式指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直接与教育对象接触,如在馆内提供讲解、到学校提供培训以及开展面对面的教育活动等;间接式指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不与教育对象接触,通过发放印刷品,利用传媒传播博物馆文化,销售博物馆文创产品等开展教育。除了博物馆自身以及与博物馆合作的学校以外,英国的参与提供博物馆教育服务的机构十分多元,主要包括:政府文化教育相关部门及下设机构、第三方机构、研究院所和学术机构、基金会、企业等。二、英国主要博物馆美育案例大英博物馆()年建立,年对社会开放,是英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拥有目前欧洲最大的室内广场 大中庭(),藏有超过 万件世界各地的文物,限

11、于空间,展出的仅有。在建成初期,观众基本来自于上流社会,直到 世纪后半期,观众的阶层结构逐渐改变,来自社会中下层甚至底层的观众逐渐增多。该馆也发现了观众群体的变化趋势,更加注重服务全社会、教育各阶层公众。该馆教育项目中包含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项目,采用艺术工坊、戏剧表演、讲演、游学、研究班等形式开展;并且,不但关注学生,也关注社会人员,吸引社会人员与艺术家、艺术学者一同从事艺术创造与研究工作。早在 年,该馆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联合建设本科学位课程“世界艺术与手工艺”,在博物馆的非正式教育与学校的正式教育间架起桥梁,为学科建设提供博物馆资源。该馆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博物馆,跨文化艺术教育是其社会美育实

12、践的重要内容。其面向国际观众提供多语言导览和讲解服务,开设国际文化交流班等。该馆基于罗塞塔石碑、埃及雕塑、日本浮世绘等馆藏重点文物开发文创产品,在为博物馆运营增加收入来源时,使博物馆品牌与博物馆文化特色、艺术元素广泛渗入消费者生活,推动博物馆美育与生活美育结合。泰特现代美术馆()经由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工业遗产老电厂改造而来,于 年开馆,是一座年轻但极具影响力的美术馆,名列世界三大现当代艺术博物馆之列。馆藏为 年以来的英国和世界现当代造型艺术品。基于“遇见艺术,丰富生活”的憧憬,该馆注重以常变常新的展览分享新的艺术视角;以常态化的观众调研把握观众的艺术口味和服务需求;以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拓展教育项

13、目的内容与形式。除了常规的展览教育和体验式艺术活动,该馆还设有是艺术家与观众密切互动的“艺术兴趣小组”、以艺术联结社区的“艺术社区”、致力于艺术教育精准供给“点对点工作坊”、针对专门职业人群的艺术教育项目(如 年专门面向出租车司机的“出租车项目”)等。别具一格的展览布局是其一大创新:传统展览或以年代顺序布展、或以媒介质料划分展区;而该馆设有“历史记忆社会()”“景观物质环境()”“静物事 物真 实 生 活()”“裸体行动身体()”四大版块的展览,对于艺术史进行了异质化呈现与全新阐释,使观众看到同一主题下不同时期的艺术品,激发新的思考。建馆以来,促进公众对现当代艺术的理解和享受,打造“看得懂”的

14、展览,是其孜孜以求的目标 “看得懂”观展服务贯穿与观众观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在“观展前”阶段,设有“开始”展厅,为一个展览序厅,引导观众以正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确的方式打开美术馆;在“观展中”阶段,观众对照入馆时取得的“学习单”上的问题思考和理解艺术品;在“观展后”阶段,观众有通畅的意见反馈和需求表达渠道。可见,该馆的社会美育工作具有视角的创新度、广泛的可及性、文化的包容度。英国国家美术馆()又称“国家艺廊”,以 世纪的欧洲美术作品为特色馆藏。在发挥社会美育职能方面,该馆首先提供给观众的是空旷宁静、干扰最小化的审美空间,对于专业观众学习研究美术作品有所助益。该馆为每

15、一位观众提供母语版导览手册,特别标记重点作品的位置,为时间有限的观众设计最省时、最精华的参观路线。其注重观众调查,基于观众调查发现不同国家观众的艺术偏好,从而对导览设备进行改进,不同语言系统的自动导览仪讲解的内容完全不同,侧重于讲解该国观众最感兴趣的作品。该馆志愿者为入门级观众免费教授美术史课程并讲解美术作品,同时推广艺术学习活动。该馆注重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文化艺术:馆内设有数字“微美术馆”()空间,提供数字作品查询服务,并开发了手机 智能导览与作品检索系统。通过种种努力,该馆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美术馆,为更多观众提供了更周到的服务,对于建构观众审美价值观、引导社会审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16、。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与设计艺术博物馆,拥有超过 万件跨越 余年历史、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在英国工业革命过后,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城市新贵,他们对于生产生活中美与艺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艺术从为权贵服务转向为新贵服务,装饰与设计等实用艺术愈发受到青睐。年伦敦于“水晶宫”举办第一次国际工业博览会之后,门票收入用以建立永久收藏和展陈博览会展品的国家级博物馆,即 年成立的,旨在展示设计艺术成就,提升公众审美品位。该馆的使命是:做世界一流的设计艺术博物馆,对设计界的知与美广加宣扬,丰富公众的生活和提升公众的品位。该馆致力于打造设计艺术博物馆品牌,制定了包括 个方面工作的品牌战略:一是

17、为观众创造至高体验;二是推动博物馆服务于创意和知识经济;三是增强国际传播效力;四是推进财务自主;五是优化数字设计;六是融资多元化。该馆拥有设计艺术方面的教育专长,曾作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机构,现仍共同培训设计师。其为全球设计师、表演艺术家、作家等提供“驻地工作室”(),促进他们同策展人、馆内教育工作者、观众等交流,共同开展沙龙、创意活动等美育活动,并汲取创造灵感。为了提升美育效能,该馆将观众细分为包括“文化客”“艺术迷”“研究者”“传播者”“游客”“热心建议者”“社交达人”“家庭观众”等类型,无论是展览还是活动,至少针对两个组别的观众,同时拓展两个组别的观众。观众体验部()是其特色服

18、务部门,负责优化观众在馆内的一切体验,包括:获取信息、观看展览、参与活动、排队、用餐、购物、如厕等,服务极为周到。该馆以最优的服务吸引最广泛的观众,实现了最广泛的美育。该馆与时俱进,善于运用新科技创办多学科融合、多感官刺激的展览,激发观众观展和探索兴趣,以增进美育效果,如:年暑期,其推出 沉浸 展“爱 丽 丝:越 奇 越 怪,越 奇 越 怪(:)”。以游戏形式展开的展览赋予观众高度的主观能动性,将观众置于故事的中心,观众对“好奇爱丽丝”体验项目给予了积极的反馈,展览工作组人员表示:“我们很想要人们体验爱丽丝的感觉,同时体验她所拥有的自主性和权力。”“对有些人来说,就好像回到了童年,想起了爱丽丝

19、对他们的重要意义体验唤醒了人们的情感,触动了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杜莎夫人蜡像馆()是伦敦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展示名人蜡像闻名于世,在全球多地设有分馆。英国杜莎集团现为名列欧洲第一的娱乐集团。这家博物馆带给人独一无二的奇妙体验。观众不仅能够与栩栩如生的名人蜡像面对面,随心所欲地观看、合影,还可以与“名人”亲密互动,包括接触、游戏、同台献艺、同场竞技等,还可以试穿名人服装,做一回“名人”。并且整个互动过程,都有专人拍摄,供观众购买照片、录像等。由于艺术界名人是蜡像创作的重要对象,所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 徐 望以该馆具有显著的艺术教育效用;并且,该馆的蜡像制作技艺高超,且艺术性强,善于

20、表现隐藏于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可以说,该馆成功地将大众娱乐转化为了大众美育。铁桥谷博物馆()是位于英国斯洛浦郡泰尔福市的铁桥谷()。该地因 年架设在塞文河上的世界第一座铁制巨桥而得名。这座铁桥是 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符号。该地因此成名,成为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工业遗产地。在这里,于 世纪 年代规划设计,年代建造起来的铁桥谷博物馆是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性博物馆群,范围覆盖河谷两端一系列自然、人文工业景观遗址和铁器、机器、瓷器、瓷砖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这是一片以原生态样态呈现的,包含大量工业遗产点和多类型博物馆的区域,具体包括:个工业遗迹、个博物馆,具有高度

21、的旅游价值,年均吸引 万游客。这座生态博物馆是基于生态美学的工业遗产保护典范,使工业废址“变废为宝”,曾获得全英与欧洲最佳博物馆奖。馆区内拥有原貌保存的巷道、轨道、坡路、运河、铁路编织成的古老运输网络,以及采矿区、铸造厂、车间、仓库、商铺、民居等 世纪的工业和生活建筑,内部有还原当时生产生活景象的蜡像,这些工业遗址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铁桥和鼓风炉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景观。该馆对于前来观光的游客,具有显著的生态美育作用,带来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审美体验。三、英国经验对于国内博物馆美育的启示(一)观众第一,强化服务意识通过上述对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的归纳与分析,可以发现,“观众第一”是英国博物馆所秉持的一致

22、理念。在这一理念引导下,博物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细化服务,尽其所能地吸引观众。也只有当博物馆具有强大的观众吸引力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乃至社会美育职能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因此,观众第一,强化服务意识,是国内博物馆要向英国博物馆学习的第一点。第一,博物馆要以优质的服务吸引观众“走进来、常进来、融进来”。博物馆的服务包含面很广,不但举办展览、开展教育活动是很重要的服务项目,传播信息、接待观众、经营餐饮、保障安全与卫生、开发与销售文创产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服务项目。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所有面对观众的工作无一不是服务。因此,博物馆吸引观众的第一路径就是优化服务。一要优化使观众“走进

23、来”的服务,如:更好地传播博物馆展览与活动信息;开通博物馆专线巴士;完善无障碍设施;改进母婴服务、儿童服务、多语言服务等。二要优化使观众“常进来”的服务,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展览与活动要常变常新,定位人群要更加精准;除了教育相关的服务外,博物馆还要特别注重提升各项消费服务,如改进餐饮服务,推出特色美食来吸引观众等。三要优化使观众“融进来”的服务,包括:改进导览、讲解、文化传播等服务,增进观众对博物馆文化艺术的理解;推进博物馆更好地与学校、企业、家庭、社区、社团等进行文化融合;推进博物馆更好地与周边居民生活融合,如在博物馆内建设娱乐区、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第二,博物馆要以优质的服务引导观众“多探索

24、、多参与、多表达”。当前,国内博物馆的观众基本还处于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博物馆传输的信息的阶段,在参观过程中很少思考、发言、提问,大多数观众从不参与博物馆的各项活动,也很少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博物馆有责任引导观众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参观学习,促进观众形成主动探索、深入参与、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文化习性。具体路径诸如:设计“学习单”“探索游戏”等,引导观众带着问题参观和探索;增加互动装置、体验装置,吸引观众动手操作、具身体验;重视观众的话语权,邀请观众从自身视角出发对展览与展品讨论与解读;借助新型传媒畅通观众表达渠道,如建立观众讨论群、评论区、意见平台等。第三,博物馆要以优质的服务促进观众

25、“学文化、学艺术、学审美”。博物馆的藏品蕴藏着无限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展览服务水平,是促进观众学文化的最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展览要善于阐释与传达自身,展览中的说明性文本应简明易懂,自动导览设备、人工讲解服务等要不断完善。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博物馆虽然不具备狭义的艺术教育(技艺教育)职能,却可以对观众施展广义的艺术教育,这是由博物馆的藏品体系决定的 大部分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都是艺术品(和工艺品)。促进观众在博物馆中学艺术,一是促进观众学习艺术史知识;二是激发观众对于艺术技艺的学习兴趣。而一般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观赏艺术品,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审美愉悦感。尽管不是人人都对

26、与艺术史的知识感兴趣,也不是人人都会去学习一门艺术技艺,但是人人都可以在审美经验中获得审美感觉。博物馆展示的艺术品是经过遴选的艺术精品,因此,博物馆能够促进观众提升审美品位。促进观众感受美、学审美,正是博物馆美育的主旨。(二)转变理念,突出美育职能上述发达国家的博物馆都是教育主导型博物馆,并且其艺术类博物馆最为发达、最为著名、最受欢迎,发挥了强大的社会美育职能。与之相比,我国博物馆不但存在“重展不重教”的问题,而且存在美育职能发挥不够的问题。因此,转变理念,突出美育职能,是国内博物馆要向英国博物馆学习的第二点。转变理念,就是要树立“重展更重教”的理念,把教育职能作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使博物馆不

27、再简单地依靠“热展”来短效地提升人气,而更多地凭借“优教”来长效地提升观众黏性;使博物馆成为向全民供给优质教育产品与服务的开放大学;使博物馆教育与全民终身教育紧密结合。突出美育职能,就是要更好地发挥美育的一系列独特功能。第一,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美育的情感润泽功能。美育在理论上与美学相联,在实践上从属于教育。由于“美学”这个名词来源于鲍姆嘉通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提出的“感觉学”()。因此,理论上看,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确切地说:是培育美的情感的教育。()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并加以理论化阐释的哲学家席勒明确地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中国的美育奠基者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

28、()中对“美育”所下的定义是:“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的教育,以情感为纽带沟通审美主客体,通过“移情”作用使主体得到感染、熏浸、陶冶。因此,博物馆美育的宗旨就是润泽观众的情感。为此,博物馆应以“美的空间”来定位自身,处处彰显美、渲染美,更多地展示美的艺术,成为观众的心灵憩息、情感陶养之所。第二,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美育的教育中介功能。与英国以艺术类博物馆为最主要的博物馆类型相比,艺术类博物馆不是中国最主要的博物馆类型,这点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要提升中国博物馆美育的整体水平,必须使非艺术类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美育的教育中介功能。美育是具有

29、广泛中介性的教育,这是由于美育主要凭借美的艺术实施,而艺术常常作为素材、手段等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的实施。因此,博物馆美育并不是艺术类博物馆的专有职能,非艺术类博物馆也必然要以美的艺术作为中介来实施教育。非艺术类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艺术的情感感染力,通过艺术的手段使思想道德更加深入人心、历史文化更加形象生动、科学技术更加富于美感。这就要求非艺术类博物馆提升展览与教育活动的艺术性,用丰富的艺术语言办展览,用直观的艺术形象讲故事,用体验性强的艺术活动教育人。第三,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美育的创造力激发功能。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具有创造力激发的功能,这是由艺术的创造性本性所决定的。不但艺

30、术创造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审美(艺术欣赏)同样需要主体的投入创造力,对于艺术品的审美接受活动本身就是投入了接受者主观能动性、融入了接受者个性、注入了接受者大量的情感、联想、想象等创造力的活动。正是凭着创造力,艺术才被创造出来;也正是凭着创造力,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才被激活,才具有了生命力,生长出无限化的意义。()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美育职能,必须更好地发挥美育的创造力激发功能。英国著名博物馆均非常擅长通过美育活动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如创设艺术工坊,开展艺术研学活动,基于展品创作与表演戏剧,在展览中引入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艺术形式等。这些经验值得国内博物馆借鉴。英国博物馆美育经验及启示 徐

31、望(三)寓教于乐,凸显休闲意味由以上对英国博物馆美育概况与案例的论述可见,博物馆的休闲化、娱乐化不但使博物馆更具吸引力,也使得博物馆的美与艺术更加“润物无声”地深入人心。“美育之父”席勒在 美育书简()中将人的审美冲动称为“游戏冲动”(),人类的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无一不是游戏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是美育实施的一个本质性特点;美育是休闲意味极强的教育。因此,寓教于乐,凸显休闲意味,是国内博物馆要向英国博物馆学习的第三点。而现实中,博物馆的休闲意味正越来越浓。第一,博物馆的发展融入现代休闲产业的发展进程。休闲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其对接的是人们的开展休闲活动、获得休闲愉悦的精神需求,是一种

32、产业门类广、跨度大的横向产业。其与第三产业中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等具有高度关联性,并广泛涉及第一第二产业中的诸多产业部门,具有庞大的产业群和很长的产业链,是一种多元复合型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融合性。博物馆尽管是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中国,属于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但其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休闲空间、提供非正式性教育、开发并销售文创产品,并且在文旅融合进程中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博物馆事业与现代休闲产业具有客观联系,并且,两者有机融合是大势所趋。第二,博物馆的发展正助推建设性的休闲生活开展。休闲是一种美好的生存状态,使人摆脱“身为形役,心为物累”,实现身心调达。清代张潮在幽

33、梦影中写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 饮 酒,闲 则 能 著 书,天 下 之 乐,孰 大 于是?”()皮珀的闲暇:文化的基础 核心观点是:闲暇是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和生活观念,并不等于休息休止,也不是玩乐,更不是懒惰的代名词;而是作为劳作的目的,并且是一种文化创造的能力。只有有了闲暇,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理想和创造更丰美的文化果实。因而,闲暇是文化的基础。()可见,休闲并不等于无所事事、无聊怠惰,更不等于安逸享乐、纵欲消遣,甚至“娱乐至死”。休闲当是一种主体自由选择参与建设性事务,以充分陶冶情操、培养志趣、发展潜能的积极的生存样式;休闲并

34、不与劳动相斥,恰恰是投入了一种非被动役使性的主动选择性劳动,在这种自主自由的劳动中,主体恢复了精力、创造了价值、发展了自我。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对于助推建设性休闲生活的开展大有可为,主要途径为:提供休闲性学习空间、创设休闲性强的展览和活动、与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等。第三,博物馆的发展正助力审美化的休闲样态生长。休闲有多种样态,“美的休闲”是其中一种,其致力于探索、创造和享受休闲的美,是生活审美化的外化和审美生活化的内化,能够提升休闲品质和人生幸福感。王国维的 人间嗜好之研究()是一篇有着审美化休闲寓意的文章,提出了“嗜好”这一休闲活动,并探讨其与“生活之欲”“势力之欲”两者

35、的关系,明确了“嗜好”的产生在于“势力有余”,是“唯为活动故而活动”;进一步区分了“高尚之嗜好”与“卑劣之嗜好”,把文学、美术等归于“最高尚之嗜好”;还借鉴了席勒的剩余精力说与游戏冲动说来说明艺术类嗜好“渊源之存于剩余之势力”。()可见,他倾向于属于审美创造活动的休闲嗜好。而在此前的去毒篇()中,他就已明确地表达了须以休闲遣兴(“感情上之疾病,非以感情治之不可。必使其闲暇之时心有所寄,而后能得以自遣”),并以审美化的“高尚之嗜好”慰藉“空虚之苦痛”,以防止和取代“卑劣之嗜好”的观点。()可见,休闲样态有美雅与劣俗的高下之别。发展内容健康、格调高尚的“美的休闲”对于高尚的文化习性之形成具有重要意

36、义。博物馆具有文化休闲场馆的属性,其通过美的环境、美的艺术助力审美化的休闲样态生长。参考文献: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关于北京地区博物馆数量指标表述相关情况的函谢颖译自英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协会官网,湖南省博物馆编译博物馆很重要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总第 期张曦当代英国博物馆教育研究辽宁省博物馆馆刊,():,宋娴,孙阳西方馆校合作:演进、现状及启示全球教育展望,()廖敦如我的教室在博物馆:英美“馆校合作”推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博物倌学季刊,()邱慧蕾为公众打造终身学习的“博物馆学校”英国博物馆成年观众教育活动的实践与启迪中国博物馆,

37、(),():,()朱琰国外著名美术馆的发展特点与启示艺术百家,():,(),()林林美术馆社会公共服务的几点思考 以英国国家美术馆为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禹萌英国 博物馆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作用及借鉴对外传播,():,()董梅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的运营经验及启示旅游规划与设计,()田甜从使命()到创造力()来自英国 博物馆的展览启示东南文化,()弘博网 博物馆推出“好奇爱丽丝”虚拟服务:为观众带来双重的沉浸式体验():杨育谋杜莎夫人蜡像馆中外文化交流,()潘守永博物馆群规划的经典案例:英国铁桥谷工业遗址博物馆分析旅游规划与设计,(),()郑奕,陆建松博物馆要“重展”更要“重教”东南文化,()曾繁仁美育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聂振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艺术百家,()杜卫美育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张潮幽梦影武汉:崇文书局,德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刘森尧译北京:新星出版社,金雅主编,聂振斌选编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王国维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责任编辑:杜 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