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之环境描写荆州中学 李成蹊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其中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社会环境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现代文阅读一般从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特点与环境描写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组合设问。锦上添花出妙文,找准角度析技巧好的环境描写能够深深感染读者,成为一篇文章中较为出彩的点缀。这离不开描写技巧的使用,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从描写技巧角度看主要有: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与细描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与衬托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写景角度看主要有
2、: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写景顺序远近、高低、内外等;景物形、声、色等特征上的描写。常见设题模式有:小说中某段环境(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某段(句)环境描写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如: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环境描写进行赏析;2010年江苏卷溜锁要求对环境描写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例1 小说阅读一小时的故事(作者:凯特肖班)设问: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此处单就景物描写的技巧进行分析)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
3、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解析 如果我们能够熟练掌握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逐一分析排查,可知该段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有嗅觉、听觉、视觉的描写,从写景顺序上看远近高低相结合,从热闹的场面来说又是以景衬人,衬托出人的心情。示例 本段运用了衬托(以景衬人);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多角度写景,视觉、听觉、嗅觉结合的写作技巧。烘托出欢快、愉悦的气氛,为下文人物心情的转变作铺垫,暗示人物获得自由的兴奋和舒适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抓住思想缕特点作品中环境描写
4、的特点与作品的思想内容息息相关,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描写的特点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对对文本情感的把握反证环境描写的特点。同时应抓住景物描写的特征并调动感官进行感知。值得注意的是,在作答过程中要区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见的提问方式有:小说中的环境有何特点;(注意与“环境描写上的特点”区别开来,后者属环境描写的技巧范畴)文中几次提到某景物,这一景物有何特点。如,2012年江苏卷邮差先生要求从环境描写中分析小城生活的特点;2014年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考察环境描写所突出的古城的特点及对人物塑造的作用。作答时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常见于自然环境特点,如秀美怡人
5、、淡雅高贵、灰暗低沉等),几个名词(常见于社会环境特点,如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等)概括环境的特征。例2 小说阅读德富老汉的最后结局(作者:胡炎)设问:概括小说开头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此处单就景物描写的特点进行分析)德富老汉给牛喂足草料后,便开始拉上牛去地里做活。在这样一个睛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所有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现在,他和老牛已经进入了那片待耙的自留地,
6、走入了他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解析 小说大篇幅描绘了德富老汉和牛的在一起时的温馨场面,却以牛抵死了德富老汉的悲剧收场。开头和谐的生活场景描写显然与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主题上说,这样的结局处理强调了“专断的、不平等的爱”的悲剧性。抓住了主题思想,景物的特点也能准确把握。示例 小说开头描写和煦的阳光、流淌的河水、溢香的麦秸以及游戏着的狗,突出了秋日乡野静寂怡人、温馨祥和的特点。营造出温馨祥和的氛围,烘托主人公愉悦舒心的心情,为与下文主人公悲剧命运形成大的“反差”做铺垫。结构紧凑成佳作,观照整体品作用环境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文章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回答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
7、应认真分析环境的特点,其次必须纵观全文,决不能断章取义。同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相对而言这类题型的设问方式比较直接,常用“作用”“目的”“意图”等语,考察较多。(1) 分析自然环境的作用通常从如下角度分析: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人物方面: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开头);与上文呼应,结构完整(结尾)。主题方面:揭示
8、主题;深化主旨。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模式一:环境描写交代了时间(背景),营造了氛围(渲染了气氛),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模式二: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了一种的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做了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2) 社会坏境描写通常有如下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答案一般采用如下模式:模式一: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模式二: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模式三:触发
9、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例3 2013年山东卷设问: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解析 小说讲述了一个孤单的老人和一只不能干很多活差点被杀死的老牛相互陪伴顽强活着的故事。根据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看,一方面点明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出现在结尾可能起到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的作用。示例 结尾的环境描写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