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慈溪实验中学 许桑桑
一、 教学目标:
①掌握勾股定理;
②会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在数学学习生活中探索与创造的乐趣,并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 教学过程
(一) 分类讨论:三边关系
例1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是多少?
变式:①求斜边长②求斜边上的高
练习:三边的长分别是x,x+1和5,试求x的值.
例2 在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时,是直角三角形;当时,利用代数式和的大小关系,探究的形状(按角分类)
(1)当的三边长分别为6,8,9时,为 三角形;当的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为 三角形.
(2)猜想:当 时,为锐角三角形;当 时,为钝角三角形.
(3)已知中,c为最长边,a=2,b=4,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求出c的取值范围:
②当 时,是直角三角形;当 时,是锐角三角形;当 时,是钝角三角形.
(二) 列方程:折叠问题
例3 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AD=6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求AF的长.
变式:①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边AB,使点B落在CD边上的点F处,已知AD=8,,求EC的长.
②如图,在中,AB=9,BC=6,,将折叠,使点A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A. B. C.4 D.5
(三) 网格中的构图
问题背景:在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求此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这样不需求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
(1) 请你将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
(2) 我们把上述求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如果三边的长分别为,,(a>0),请利用下图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并求出它的面积.
(3) 若三边的长分别为,,(m>0,n>0,且m≠n),试运用构图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4) 已知a,b都是正数,a+b=3,试求的最小值.
(5) 走进生活:牧童在河边A处放牛,家在河边B处,时近傍晚,牧童驱赶牛群先到河边饮水,然后在天黑前赶回家,已知AC=500米,BD=700米,CD=500米。试求出最短路线的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