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传统文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51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文化视阈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职教育主要为国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中可显著提高办学质量,并且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严谨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思想、观点以及案例,可作为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素材。基于此,通过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分析如何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高职教育中,提升教育质量。关键词:高职教育;传统文化;现代教育;融合路径;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718.5收稿日期:2 0 2 2-0 8-3 1作者简介:赵娅雯(19 8 9),女,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讲师。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1-9

2、12 3(2 0 2 3)0 2-0 0 45-0 5工匠精神是国家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中提出的新要求,工匠精神的塑造与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重大布局高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匠心”文化与现代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因此,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应广泛宣传中国传统的匠人文化、匠心文化。为了有效塑造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寻求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一、工匠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既体现在古人的思想和文字中,也体现在古代的器物和工程中。所谓“匠人易得,匠心难求”。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集中体现在手艺人的匠心之中,匠心追求质量,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结构精巧,追求流畅美观。唐

3、朝张祜在诗作中写道:“精华在笔端,尺匠心难”,这首诗的名称为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用于赞美王维山水画中的匠心。匠人掌握着某方面的制造工艺,能够完成制造任务,但真正的工匠精神是要形成匠心,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不懈追求,对于匠心的阐释,最好的解释是“以匠修心”,换言之,匠心是对自身的一种修行,是不断提升技艺、突高职专业与课程研究/0 45传统文化视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破自我的一种精神。匠心中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精神内核。(一)专注严谨专注是匠人对待手艺和工作的态度,是追求卓越的必要条件。制造器物的技巧虽然复杂,但两个不同的匠人在技术上并不会形成过大的差距,真正影响结果的是

4、制造过程中的严谨性和专注度,只有严谨专注才能把握好每一个细节,从而在每一个制造环节中都达到最佳水准。(二)创新无论是古代的匠心,还是现代的工匠精神,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工匠们不但要具备高超的制造技巧,更为关键的是具备发明创造的能力,根据现实需要,制造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古代军事中发明的秦弩、攻城拔寨使用的云梯,农耕中使用的木楼、铁犁,测量中使用的钢尺和罗盘,这些都是匠人们的创新成果,并且在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精益所谓精益指的是在制造过程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古代工匠分为石匠、铁匠、木匠、金匠、铜匠等,匠人们的主要工作是制造各种器物,真正具有匠心的匠人都会在制

5、造过程中精益求精,力求将器物制造成完美的作品。例如,中国明朝的石匠路子刚被称为“琢玉圣手”,擅长阴雕、镂雕、圆雕等各种雕刻技艺,他的玉雕作品精美绝伦,开创了在玉器作品上留下款名的先河,即使是进贡皇室的作品,也不例外,这种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与其在雕刻中的精益不无关系。(四)敬业敬业是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喜爱之心,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匠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工匠,不可能产生匠心。专注的态度、创新精神和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方式都以敬业为基础。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鲁班一生发明创造了大量的工具,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改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为古今闻名的匠人,这一切都离不开其对工作的敬畏和热爱 2。046/高

6、职专业与课程研究二、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特征工匠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是各种器物、工具以及工程等,因为工匠的职责是设计和制造。单纯从古代器物、工具等实物的角度出发,工匠精神的特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精巧现代化的木质工具经常使用螺丝来衔接,但在古代,无法制造螺丝这种连接件,而铁钉等连接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松动、滑脱等现象。于是古代的木匠发明了卯结构,利用巧妙的嵌套方式将不同的木质部件连接固定在一起,连接部位严丝合缝,因而在结构设计上非常精巧,这种连接方式的木质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并且从古代一直应用到现代,其加工制造过程也非常复杂,对匠人的手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二)精专熟

7、能生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熟悉的前提是广泛的实践,对于匠人而言,熟悉指的是长期从事某种制造活动。巧是在熟练的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改进、改造以及创新。绝大部分的巧思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来,是在广泛实践、熟练掌握、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创新设施和制造。这一切都要求匠人在工作中达到“精专”,专指的是长期从事某一个领域的工作,并且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和能工巧匠。显然,这种要求与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规律高度一致,只有专才能达到熟练,达到了熟练才能生出巧思,成为某一个方面的匠人。前文所述的鲁班和陆子刚分别是木工制造、玉石雕刻方面的专家,做到了精专。三、中国古代匠心文化与高职工匠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一)匠

8、心文化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高度相符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设计层面形成了明显的区别,高职院校重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才,这一点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即可判断,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各种设计和制造相关的专业。3所以,培养和塑造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对国家各类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传统匠心文化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渗透中国的“匠心文化”,借助鲁班等能工巧匠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秉持严谨、专注、创新以及敬业。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匠心文化与高职院校

9、的人才培养要求高度一致。(二)匠心精神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古代的匠心精神在这一过程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具备敬业精神。敬业是中国匠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教师也要体现出敬业精神,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深远影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提高要求,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其次,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试、教学评价等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开展。但是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需提出更高的要求,

10、如重视创新教育、重视精益教育,鼓励学生以巧思解决实际问题等,而不是刻板地完成教材上的内容。因此,教师也要根据中国传统匠心精神的内在要求,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学校在教学评价中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四、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培育路径(一)开发宣扬中国传统匠心文化的课程现代工匠精神和中国传统匠心文化首先是一种意识、思想以及观念,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高职教师应该开发设计宣扬中国传统匠心文化的校本课程,然后开设专门的选修课,或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全校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相关课程,具体实施要点如下:1.搜集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工匠精神”的内容可谓浩如烟海,其数量非常庞大,教师

11、需从海量的资料中搜集易于理解、直击匠心文化内核的素材。例如,在匠心文化的创新要素方面重点讲解鲁班发明锁钥、打井滑梯、云梯、锯子等事件。一方面现代依然流传着一些古代工具的图片或者实物,因而这些素材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也便于在课程中展示。2.制作纸质图文资料、PPT课件或者视频课件作为宣扬匠心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校本课程,高职教师要制作课件,其呈现方式包括纸转的图文资料、PPT课件或者视频课件等。纸质材料可向学生下发。如果是PPT文件或者视频资料,主要是将其发布到校内学习网站上,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自行在网站上学习视频课件或者PPT课件,网站可记录下学生的登录及学习情况,便于监督。3.开设选修课除

12、了互联网自学模式,高职院校还可开设有关传统匠心文化的选修课,这种面对面互动的授课方式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匠心文化的宣传推广质量。(二)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匠心精神工匠精神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中存在较多的实践性内容,如传统工艺实习、模具实习等4。这些实习内容要求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制作出实物。中国传统匠心精神与这些实践性的内容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引导教学时应该渗透“匠心文化”,要求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做到精益求精。从匠心精神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次尝试,给予充分的时间和锻炼机会,要求学生将自己每一次的焊接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分析总结经验,在实习中不断高职专业

13、与课程研究/0 47传统文化视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提升焊接效果。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匠心精神的“精益 要素。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选修课、实训课、拓展课中已经将传统文化课程融人其中,笔者总结了该校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匠心精神拓展校企融合、培养匠心创新人才的典型案例,做法如下:1.非遗黑陶技艺大师进校园,传授黑陶制作工艺该校整合校企资源,创新人才培育模式,融合传统师徒相授于现代高职教育,引大师人校,将非遗文化融人课程当中(见表1),聘请当地黑陶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作为校外导师,同时担任黑陶课的兼职教师,畅通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传统文化课程兼职教师通道,面对面向学生传授黑陶制作技艺和工序,使

14、师生们认知、感受、传承非遗,感受非遗工匠精神,做到学生既会工艺,又会设计,毕业之后能很快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今,黑陶非遗大师工作室、大学生黑陶艺术制作工坊、黑陶技艺制作实训室,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重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创新也是匠心精神的重要内核。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和感受往往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和序号课程知识点1现代陶艺的基本理论知识2了解黑陶的制作技艺:选料、加工、烧结黑陶的成型工艺:拉坏成型、盘筑成型、改革创新、爱岗敬业、以黑陶花器系列设计为主题,发展学生个3注浆成型、泥板成型、模具成型4黑陶的烧制工艺黑陶的装饰工艺:压光、镂

15、雕、软雕、硬开拓精神、工匠精神、以设计“十二生肖”黑陶摆件为题,培养学5雕等6校企合作单位参观学习7彩绘黑陶艺术欣赏8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赏析塑造工匠精神,弘扬传统的匠心文化。2.共建“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培养黑陶研发、设计人才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和职业院校各自在人才资源、教育研究以及教育实践方面的优势,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该校与焦作古尧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协议书”,并授予“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牌匾;与沁阳市神农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授牌“实习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双

16、方战略合作发展平台,为当地黑陶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人才、智力与技术支撑。3.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学科竞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该校鼓励新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了解并参与学科竞赛,组织学生结合地方传统文化,积极挖掘、打磨优秀非遗项目,广泛参与“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连续创造佳绩。该做法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改成果表1黑陶艺术工作坊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一览表思政元素美育教育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和行业规范、技术革新精益求精、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小组为单位测试黑陶不

17、同烧制温度的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特点,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陶艺美育美的能力爱国精神、奉献精神与案例的融合系统讲授陶艺基本知识点,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以校企合作单位订单式黑陶茶具设计为例,作品标注出处,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等性特点,提高审美素养在底蕴深厚的传统工艺里,感受美的传承048/高职专业与课程研究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ENXIAPOLYTECHNIC转化,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4.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实

18、现人才的创新培养高职院校应与企业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人才的创新培养,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给予选题应用,将实际的项目课题作为工作任务,安排给学生和指导教师,通过实践的历练,可以达到尽快融人企业岗位的目的。项目课题不再是单一虚拟的校内课题,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课题的真实性先进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真实项目课题的研究,为企业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企业所信服。这样的模式,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通过双方的培养,通过贯穿整个实践过程的项目,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既可以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可以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为其就业和尽快融人职业环境,起到助推剂的作用。(三)

19、组织体现中国传统匠心精神的校内活动高职院校几乎所有专业都有必要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在校内营造宣扬工匠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的匠心精神是宣传推广的重点内容,并且从古至今也形成了大量的素材、案例以及实物,可作为宣传的主要素材,高职院校可广泛组织各种宣传活动,将传统的匠心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1.组织开展中国古代器物图片展览中国古代具有八种专业的工匠职业,也产生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的器物和工具等,大量的器物中都体现着古代匠人的匠心,其结构之巧妙、外形之精美,达到了令人感叹的程度。例如,鲁班所发明的云梯设计有便于前进的轮轴,借助手轮调整云梯的高度。古代建筑物上各种装饰性结构造型复杂、图

20、案精美,成为匠心文化的典范。通过图片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代工匠的巧思以及对工作的严谨。2.组织开展手工或者实物体验活动古代的样卯结构是木工最重要的技艺,学校可通过组织木工体验课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参与制作一些木质工具,并且最终要对学生制作的成果进行评比,在活动结束之后根据工匠精神以及活动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五、结语综上,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时应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的“匠心”文化,其核心要素是敬业、精益、专注以及创新,这些精神内核完全符合现代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时要在课程内容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匠心文化。融人方式包括开发相关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参考文献:1杨首华.浅论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2 0 19(3 2):2 52-2 53.2李欢欢,许红梅.新时代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研究 .教育教学论坛,2 0 2 2(3 4):18 5-18 8.3付佳.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有效渗透 J.中国文艺家,2 0 18(8):2 45.4邹佩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与工匠精神培养研究综述 J北方文学,2 0 18(9:16 6.(责任编辑杜梦阳)高职专业与课程研究/0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