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列的综合应用
1.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2 .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区间上可找到个不同的数使得则的取值集合是
3.在等差数列中,表示其前项,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4,)
4.已知 的一个内角为120o,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5.已知奇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数列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满足,则的值
6.等差数列中,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
7.如图,互不相同的点和分别在角O的两条边上,所有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的面积均相等.设若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_.
8.设函数,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
一、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是曲线C:()上的个点,点()在轴的正半轴上,且是正三角形(是坐标原点).
(Ⅰ)写出、、;
(Ⅱ)求出点()的横坐标关于n的表达式;
(Ⅲ)设,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与的交点为,,故
与的交点为,故,
与的交点为,故
(2)第n个正三角形为(点即为原点),它的边长为,则,其中
,于是的坐标为,∴,
,,两式相减
, 是公差和首项都是2等差数列,,第n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
,关于n的表达式。
(3)
是关于n递减数列,的最大值
不等式恒成立,,,,,
,。
例2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
(Ⅰ) 求的值;
(Ⅱ)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有.
【答案】(1) 解: ,.
当时,
又,
(2)解: ,.
①
当时, ②
由① — ②,得
数列是以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当时,上式显然成立.
(3)证明:由(2)知,
①当时,,原不等式成立.
②当时, ,原不等式亦成立.
③当时,
当时原不等式亦成立.
综上,对一切正整数,有.
例3在金融危机中,某钢材公司积压了部分圆钢,经清理知共有2009根.现将它们堆放在一起.
(1)若堆放成纵断面为正三角形(每一层的根数比上一层根数多1根),并使剩余的圆钢尽可能地少,则剩余了多少根圆钢?
(2)若堆成纵断面为等腰梯形(每一层的根数比上一层根数多1根),且不少于七层,
(Ⅰ)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案?
(Ⅱ)已知每根圆钢的直径为10cm,为考虑安全隐患,堆放高度不得高于4m,则选择哪个方案,最能节省堆放场地?
解:(1)当纵断面为正三角形时,设共堆放层,则从上到下每层圆钢根数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剩余的圆钢一定小于根,从而由且得,当时,使剩余的圆钢尽可能地少,此时剩余了56根圆钢;
(2)(Ⅰ)当纵断面为等腰梯形时,设共堆放层,则从上到下每层圆钢根数是以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从而,即,因与的奇偶性不同,所以与的奇偶性也不同,且,从而由上述等式得:
或或或,所以共有4种方案可供选择。
(Ⅱ)因层数越多,最下层堆放得越少,占用面积也越少,所以由(2)可知:
若,则,说明最上层有29根圆钢,最下层有69根圆钢,此时如图所示,两腰之长为400 cm,上下底之长为280 cm和680cm,从而梯形之高为 cm,而所以符合条件;
若,则,说明最上层有17根圆钢,最下层有65根圆钢,此时如图所示,两腰之长为480 cm,上下底之长为160 cm和640cm,从而梯形之高为 cm,显然大于4m,不合条件,舍去,综上所述,选择堆放41层这个方案,最能节省堆放场地。
例4 设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有穷数列为n(n=3,4,…,)阶“期待数列”:
① ;② .
(1)分别写出一个单调递增的3阶和4阶“期待数列”;
(2)若某2k+1()阶“期待数列” 是等差数列,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记n阶“期待数列”的前k项和为.
试证:; ②
解:(1)数列为三阶期待数列;
数列为四阶期待数列;
(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所以,
即,
当d=0时,与期待数列的条件①②矛盾,
当d>0时,据期待数列的条件①②得:
由得,
当d<0时,
同理可得
由得,
(3)()当k=n时,显然成立;
当k<n时,据条件①得
,
即,
,
二、 巩固提升
1.已知公差不为的正项等差数列中,为其前项和,若,,也成等差数列,,则等于___ ___ 30
2.等差数列中,已知,,公差,则的最大值为 7
3.下面是关于公差的等差数列的四个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为
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且的最大值为8,则
.
5.已知的内角的对边成等比数列,则的取值范围为 。
6.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单调增函数且为奇函数,数列是等差数列,,则的值________0(填“>”、“<”之一).
答案:>
7.观察下图:
第一行:1
第二行:2 3 4
第三行:3 4 5 6 7
第四行:4 5 6 7 8 9 10
… …则第 行的各数之和等于.
1006
8.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记,,,则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1). 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2). 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3). 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4). 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答案】 (3)
9.数列满足,,且 =2,则的最小值为 .
10.在正项等比数列中,,,则满足的最大正整数 的值为_____________.12
11.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为常数,),
(1) 求p,q的值;
(2)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是否存在正整数m,n,使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有序实数对(m,n);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由题意,知即解之得
⑵由⑴知,,①
当时,,②
①②得,,
又,所以,所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⑶由⑵得,,由,得
,即,
即,因为,所以,
所以,且,
因为,所以或或.
当时,由得,,所以;
当时,由得,,所以或;
当时,由得,,所以或或,
综上可知,存在符合条件的所有有序实数对为:
.
12.数列的首项为,前项和为,且,设,
(1)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当时若均有,求的取值范围;
(3) 当时,是否存在正数数组,同时满足:①成等差数列;②为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题设的数组,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
(2)时,
时,只要,不成立,
时,
(ⅰ)成立,从而成立
(ⅱ)即,,对成立,所以
即,
综上,
(2)存在唯一正数组,证明如下:
时,
要使得为等比数列,则
又成等差数列,即,所以,则
13.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其中数列都是递增数列。
(1)若,判断直线与是否平行;
(2)若数列都是正项等差数列,设四边形的面积为.
求证:也是等差数列;
(3)若,,记直线的斜率为,数列前8项依次递减,求满足条件的数列的个数。
解 ⑴由题意、、、.
∴,.
,∴与不平行.
⑵、为等差数列,设它们的公差分别为和,则,
由题意.
∴
,
∴,∴是与无关的常数,
∴数列是等差数列.
⑶、,∴.
又数列前项依次递减,
∴对成立,即对成立.
又数列是递增数列,∴,只要时,即即可.
又,联立不等式,作出可行域(如右图所示),易得或.
当时,,即,有解;
当时,,即,有解.∴数列共有个.
14.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
(1)若.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若是正整数且成等比数列,求的最大值.
解:(1)由题得,所以,从而等差数列的公差,所以,从而,所以.
(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因为成等比数列,所以.
设,,,
则,整理得,.
解得(舍去负根).
,要使得最大,即需要d最大,即及取最大值.,,
当且仅当且时,及取最大值.
从而最大的,
所以,最大的
15已知直角的三边长,满足
(1)在之间插入2011个数,使这2013个数构成以为首项的等差数列,且它们的和为,求c的最小值.
(2)已知均为正整数,且成等差数列,将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面积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求().
(3)已知成等比数列,若数列满足,证明:数列中的任意连续三项为边长均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解:(1)是等差数列,∴,即.
所,c的最小值为;
(2)设的公差为,则, .
设三角形的三边长为,面积,,
当为偶数时,
;
当为奇数时,;
综上,.
(3)证明:因为成等比数列,.
由于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知,,
又,得.
于是
.
, 则有.
故数列中的任意连续三项为边长均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