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配的学问课例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112113数学广角一、 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排列与组合知识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落实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二)确定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有效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
2、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排列,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突出数学思考。3、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鼓励个性化学习。(三)设计意图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衣、食、住、行”为线索进行选材,如:穿什么衣服、配餐、游乐园路线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地进入
3、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2、关注探究过程,实现自主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如在这四个情境中我拟定通过摆一摆、配一配(衣服搭配);连一连(连线)、画一画(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路线的搭配过程)的过程,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力争体现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的过程等一系列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科的灵感,体验到合作探究的成功,从而实现课堂
4、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之,在本课中,努力贯彻新课标,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了让学生掌握搭配的方法及突破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采用了CAI课件辅助教学的方法。二、 教学设计(一)导入: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4个字,哪4个字?(衣食住行)衣指什么?食?住?行?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先来看衣吧。(二)探究:1、衣教具出示:2件上装,3件下装问:我这里有5件衣服,哪是上装?哪是下装?(分类)现在让你选择一套衣服,你
5、会怎么选?师:一件上装配一件下装,这就叫搭配。(板书课题:搭配) 尝试搭配-感悟有序:猜测:猜一猜用这些衣服可以搭配出几种不同的穿法?(你猜、你猜)验证:动手摆一摆,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同桌活动)汇报:其他同学仔细看他是怎么搭配的。探究:你们有没有看到他配的时候其实分了两步,先-再-(手势配合)( 对!定上、配下。) 用上装配下装时,又注意什么呢?(板书:有序、每一件) 谁愿意再来演示一遍! 为什么要这样有序的配每一件呢?(板书:不重不漏) 还有不同的配法吗? 记录结果-渗透符号化思想: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哪些同学猜对了? 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猜想,真好!那该怎样把不同
6、的穿法记录下来呢?(4人小组活动)汇报:A用图连线 问: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怎么连?他记录的就是哪种摆法? B符号代替 问:我看你的纸上有些不同的符号,给大家说说,什么意思? 这种方法很了不起!评价:老师很欣赏这种用符号来表示的方法。你们觉得好在哪里?(简单、一目了然)研究算法-提高认识:师:根据刚才摆的过程,能用学过的方法很快计算出“有多少种搭配”吗?问: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要列式为23或32呢?谁能给大家说说?PPT突破:拓展:下装不变,增加一种上装,有几种配法? 几个3?再增加一种上装呢? 你发现什么?(每增加一种上装,就-) 现在是几上几下?那如果上装不变,增加一种下装,有几种搭配?
7、你发现什么规律?这个总数和什么有关系?2、食过渡:不研究穿了,研究吃吧。看书:P115 T1: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有多少不同的搭配。要求:连一连,写出算式,说一说 刚才我们从数学角度来研究,其实在生活中食品的搭配还要讲究合理、科学。3、行过渡:穿暖了,吃饱了,该看看行了。看书:静静地看题,请人读一读,你认为要注意什么?看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大家算算,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有多少条路线? 哪几条呢? 你会走哪条路,为什么?(三)总结:你有什么收获?(四)巩固:1、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我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不过这个礼物放在密码箱里。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必须先破译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个
8、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2、4、9中的一个,个位上的数是3、6、8中的一个。有几种可能。2、师:我想送给大家3个字:读、书、好。将这三个字重新排列,有多少种词语呢?我把这3个字也送给了我班上的同学们,他们慢慢地都爱上了读书,一个同学写下了一篇日记。三、 课后反思1、 拓宽“用”场,内化提升。知识源于实践,更应应用于实践。本课练习设计有以下三大特色:本课教学注重创生教材,练习内容都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生活,从衣食住行入手,服装的搭配、饮食的搭配、路线图的搭配、将师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非常亲切,把学生熟悉的事物编成教材进入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2、 循序渐进,凸显有序。本课教学层次清
9、晰,例题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通过创设为老师搭配衣服的情境,提出“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的问题。在此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安排了两次探索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选配的方法,再把自己的选配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体会选配的基本策略。接着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图形分别表示上衣和裙子,并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最后,通过小组讨论“上衣的件数和裙子的条数,与有多少种选配方法是什么关系”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数量关系。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实物搭配图形搭配建立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
10、在第一次活动之后就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上来演示的学生方法的优越性“有序”,这样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在之后的第二次摆一摆的活动中再次强调“有序”;又在练习活动中不止一次地强调“有序性”,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时刻不忘渗透“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3、构建“动”场,探究规律。例题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汇报:摆一摆的方法汇报在新课的学习中,老师着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同学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给予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的机会,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给予学生从一个个例子中总结规律的机会。通过为老师搭配衣服的情境,通过摆一摆的活动,交流汇报时,
11、让一名学生上前演示摆法,学生很聪明,进行了“有序”搭配,这时,针对他的这一摆法,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串:A你觉得他的方法好吗?容易记吗?B他是用什么规律摆的?C按这样的方法配有什么好处?借助同伴的评价,学生体会到有序搭配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在今后的搭配过程中便能有意识地进行有序搭配,有机渗透有条理、有顺序的数学思想方法。画一画的方法汇报学生通过画一画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在交流汇报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的智慧。(有用画实物图、字母 图例等等方法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创造提出表扬)4、大胆拓展,课后延伸在课中我大胆地把研究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在学习初步感知搭配的方法
12、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找规律,用连线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来找出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在对周五菜谱搭配时增加了一道荤菜,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什么是搭配?搭配是在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元素,把它配在一起这叫搭配。如果是从一个集合中选取两个,来看有几种选择方法,这是组合(数学书上并没有提及,但在练习册上有相关的习题,所以我在课后又给学生补充讲了这一方面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排列还要看是否有限制。搭配的学问不用讲太早,更不能太早地引申到排列组合上。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要求:“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可以连线、文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来表示。”,在这儿不是想表现记录方法的多样性,而是想让重点放在如何表征搭配的方法上。表征是你用什么形式来表示你的方法和过程。表征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比如:可以用学具来搭配,这是一种表征方法。还有用写一写、连一连的方式,也是一种方法。连线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正是本节课想体现的一点:能用简洁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事物,然后再进行搭配,这样就会又对又快,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的简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