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职体育教师发展规划城关职中 陈丽娟体育教师教学专业化,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 现在的体育教学,特别是与已经逐步展开的新一轮中职体育教学课程教材改革相关的体育教学,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准备不足、实践能力不够。对于新课程的体育教学来说,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其教学理念的实践运用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中职体育教师必须将其突破,其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1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 体育教师在绘制自我专业发展剖析图,列出自己专业结构发展的时间序列表以及内容,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后,学校应积极创设专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机构,强化学校管理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制定目标与计划,规划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在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发展的总目标,依据总目标制定一个详细的专业成长计划,围绕目标和计划努力学习。教师可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专业理论、运动技术技能分成球类、武术、体操、田径等项目,依次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按计划再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努力学习新观点、新方法。
3、3加强校本研训,引领专业发展的途径 (1)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每周安排半天固定时间,进行听课、研讨、交流,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通过学习型学校、学校型团队活动的推进,在体育教师中形成伙伴合作式教研氛围,促使体育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合作、勇于探究、开拓创新,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组织观课活动,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校内外的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看课、评课的能力,从而改变教师“重看轻评”的习惯。 (4)通过专题培训、名师指导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教科研意识,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让体育教师学
4、会反思、学会研究,提升专业化水平,即用教育科研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利用教育博客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博客技术的人性化,教育博客的技术使用上几乎是零障碍的,这使它具备了从技术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博客使所有体育老师们从早先上网时的人机对话转化为人与人的对话。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服务于个体的、彰显个性的表达平台,给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 教育博客是体育教师行动研究的电子载体。在体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面对新时代赋予的严峻挑战,体育教师必须实现角色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 教育博客满足体育教师情感上的需求。教育博
5、客在技术上支持体育教师个人表达,方便教师们上传成果,也可以随时修改已经发表的成果,优化已经积淀的资源,还可以尽情地选择别人的成果链在自己的网志上,成为扩大自己学习半径、甚至行为半径的有效手段。 5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培养学术骨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低下,科研成果极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不仅要积极从事科研工作而且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培养一批造诣深、知识渊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发展需要的、能发挥模范作用的骨干体育教师队伍,用来带动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建设体育教师队伍的一个
6、重要方面。 6坚持专业发展的自我评价反思,提高体育老师的可持续发展 6.1认真做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 体育教师发展档案袋是用来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全过程的作品展示集。用于记录体育教师的成长过程,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与工作成果,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发现并诊断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同时促进教师体验成功,不断进取,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为有专业发展理想的体育教师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建立自己的网站、博客打下坚实的基础。 6.2坚持写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日志 教育教学日志是体育教师对每天或每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反思,也包括对教育教学工作收益或者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
7、题进行记载并分析反思。认真写好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日志,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精神、专业价值与功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育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促进,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使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