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爱与体罚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73团中学 曹萍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育人。要育人,首先要育心。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心服口服,接受我们的教育呢?我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奉献爱心,付出关爱。近几年,教师体罚学生事件不断发生。这现象使我们看到“现代教育”中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遗毒是多么根深蒂固。教育民主,儿童中心之类的现代教育也已荡然无存。记得我为孩子讨说法这篇文章中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研究生母亲,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进了教学平均分最高的一个优秀班主任的班级里。因孩子上课走神,在老师侮辱性语言的影响下,经常受同学们的奚落,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使其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但孩子无力反抗,只能逃避。最直接的
2、表现为厌学。他宁可挨父母打,宁可呆在臭烘烘的厕所里,也不愿见到这位所谓的“优秀班主任”。无独有偶,从学生的泪说起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伫立在风中,默默地流泪。但那不是为自己流泪”这是一位受体罚、在教室外的寒风中站了一节课的学生在日记中写下的话,“不是为自己流泪,为谁呢?怕是为老师吧,为老师的什么?令人深思,有人说压制会使受压制的人陷入不幸,这里却是受压制的学生为压制者感到不幸伤悲。这些例子不都是教育者的悲哀吗?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然而当人们习惯性地美化教师职业的同时,试问上述教师把“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这一最基本准则落实到了何处?是否考虑过自己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看到这些,我不禁想到一篇与
3、之截然不同的报道:一位大学教授让本班学生对200名贫民窟里的儿童进行调查,结论是:“他们毫无出头的机会”然而25年后,他们中却有176人成就非凡。他们的教师有何妙招,让这些孩子个个出人头地呢?这位老师答道:“因为我爱这些孩子”由此可见,崇高的师爱有着巨大的力量,教师只有爱护、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学生也就会更自觉地,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综上所述,体罚不除,学生难宁,以罚“育”人,只能“毁”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说过:“记住每个儿童都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冷漠的态度所熄灭。”我们教师再也不能做熄灭这颗火星的傻事了,我们应该研究如何使那些濒临熄灭的火星再燃起来。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因此,只有奉献爱心,才能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之桥,点燃学生自尊、自强、求知、进取之火,那么献上你的关爱,送上你的宽容与理解吧!放飞童心在自由的蓝天,让他们快乐地飞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