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技巧跟孩子沟通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安徽颍上县实验小学 马 梅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常常抓不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肯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3、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
2、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根据多年从教经验,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平台,一个个性张扬的平台。具体怎么做呢?我有如下体会:一、设悬激趣,紧抓契机在语文课堂上,我常借助教学内容对学生发出疑问式的提问,就像运输路线那样,一环扣一环地为解决问题而发问,学生会从中明白、掌握教学内容。如 在教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从题目出发,先问及学生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这问题很简单,学生会回答:“文中讲的是一只鸟快快活活生活的一个地方,是一个天堂。”或“鸟儿们生活、活动的地方。”在激起学生学习的这股强烈热情时,我马上提升到“那大家还知道什么?或
3、者你想知道什么?”这一问,既是老师疑问式的提问,也是启发式的提问,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发下产生了自主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比起陈旧的一问一答还要有效。这是一种有了一定了解后的提升式的提问。就如“要我学”与“我要学”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二、我说你听,你说我学说话,每个人都会说。要说得准、生、清,那可是有技巧的,特别是对于平常不爱说,不善说的学生,是难上加难。更何况是让学生自己发问。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封锁了他们的思路。这时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张扬的个性,让能言善道的学生带头说。作为教师,应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
4、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同时学习者还要给自己确定提问的时间,可以每天给自己规定提问的数量,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才能不断地思考。气氛有了,例子有了,不会说也会偷,达到“我说你听,你说我学。”三、巧用对比法、点睛法、想象法(一)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学习了写景的课文海上日出和夕照后,让学生对比: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从感受中体会景物所表现的独特的美。又如从方法上设计对比的问题: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
5、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还从比较中明白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示。(二)点睛法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例如:第九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三)想象法 不局限于
6、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学完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加以想象: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文中知道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还通过想象内容的交流知道了这种情谊是相互的,是伟大的。又如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主要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形态各异。在学习了描写狮子的形态那段后,设计这样一个想象问题: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并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想象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功夫,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提问,一丝不苟,锐意创新,使课堂提问真正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更深层次的目标,合理设计课堂,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合理设计问题,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适合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