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必须先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之源应起于教师,展于教师,宏于教师,进而民族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教育也是这样,只有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出创新思维的学生。那创新又该如何培养呢?一、相信自己的创新潜力 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发现创造力是智力正常人普遍具有的心理潜能。“人人是创造之人”,揭示出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创造力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形成和表出来的。然而“人人是创造之人”,是不是意味着每个人都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呢?显然不是。伤仲永的故事
2、告诉我们:方仲永少时聪颖,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此时他具有了创造的先天潜能,但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结果十二、三岁时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0岁时“泯然众人矣”。有良好的先天素质,然更需要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尤其是他自己的磨练,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创造力也是这样,虽然人人都有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它就会被埋没。只有相信自己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才能得以激活,具备了后天培养的前提。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1、热爱教育,享受教育创新的灵感从哪里来,它也必须从生活中来,它不可能凌驾于生活之上。我们作为小学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时时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且要好好掌
3、握其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适时引导,适时创新,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2、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的教师”来付诸实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有开拓进取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奉献求实精神。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久而久之,在这种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便培养了创新能力。3、付诸实践,教学相长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墨守成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要思考其前因后果,追溯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理论提升,再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便成为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教师还可参加一些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班,学习一些创新理论和技法,经常做一做创造学家、创新专家设计的训练题,能收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4、不断学习,提升修养教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本身也必须提升自我修养。教师必须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学生的变化,我们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